失能失智老年人服务急需关注

作者&投稿:满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失能失智老年人服务急需关注

  失能失智老年人服务急需关注,中国失能失智老人大概在4千万以上,推进失能失智失独群体的医养结合工作势在必行,这意味着专业的养老护理员将越来越紧缺。失能失智老年人服务急需关注。

  失能失智老年人服务急需关注1

  随着我国老龄化速度加快,养老成为越来越受关注的话题。去年7月,国家发布了9个新职业,其中就有“老年人能力评估师”。那么,“老年人能力评估师”这个新兴职业到底是做什么的?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位“90后”。

  90后女孩贺婉婷在北京一家老年人能力评估机构上班已有4年时间。她的主要工作是为不便出门的重度失能老年人提供身体、心理等方面的评估服务,进而帮助老年人申领相应的护理补贴。

  老年人能力评估师 贺婉婷:我们先看老人的身体状况、有精神状态、生活自理能力,包括他的意识,然后通过多个维度去看他是不是属于失能老人。

  评估师工作时会随身带着一份老年人失能等级评定表,这份10页的评定表,按日常活动、精神状态、感知沟通、老年综合征等大类细分出40多项指标,通过综合打分评估出失能等级。

  定期给老人评估打分,既能帮广大老年人提升健康水平,也能助国家医养政策精准发力。贺婉婷说,目前她已为100多位老人提供过评估服务,公司的业务也越来越繁忙。

  2020年12月29日,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正式颁布。目前,老年人能力评估师职业技能等级培训评价教材已编写完成,相关课程即将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搭建的“新职业线上学习”平台上线。

  老年人能力评估师作为新职业进入国家职业大典已有一年多的时间,而目前存在着较大的缺口。

  近日,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国家职业标准的牵头制订单位编制的一份报告指出,未来五年养老市场对老年人能力评估师的需求将超过300万人,而目前从业者还不足10万人。

  中国劳动学会常务理事 侯纯辉:中国65岁以上的老人已经达到了1.9亿,这么庞大的一个群体,要为他们提供专业的评估服务,是需要有大量的人才供给。

  养老服务业需求快速增长,被视作朝阳产业。市场有实实在在的需求,可许多年轻人并不认同,甚至有些人入行后产生离开的念头。

  浙江长兴椿熙堂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护理员 薛阿成: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来,主要一个原因是工资太低,第二个原因就是社会地位比较低,第三个原因又嫌脏又嫌累,跟老年人难以沟通。

  昆山市福利院养老护理员 魏家兄:养老行业及其相关专业都比较新,社会对职业和行业的认可度不高,行业发展水准也参差不齐,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养老护理员的流失。

  其实,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并不是国家部委首次发布与养老行业有关的新职业。2020年3月,人社部发布的16个新职业之中,健康照护师、呼吸治疗师等也均与养老、照护相关。而这也意味着,养老行业不仅仅需要单纯的护理,随着行业的崛起,其工种也将越来越细分,技能也将越来越多元,人员也会越来越专业。

  中国劳动学会常务理事 侯纯辉:这个职业确立后更容易带来社会对它的认知度、美誉度,包括它带来的职业价值都是相对显而易见的。

  除了老年人能力评估师,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市场对养老规划师、养老护理员、养老机构经理人等养老服务专业人才需求迫切。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 郑秉文:长期来看,随着老龄化的发展,很多新职业还是有非常大的潜在需求的,比如说养老规划师。

  专家指出,“十四五”时期,“60后”一代将成为老年人口重要组成部分。以“60后”为主体的老年人的整体经济实力、教育水平、健康状况提升,他们的养老需求不限于过去的照护、机构、社区和居家养老范畴,需要有专业的养老规划师为其定制个性化养老方案。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 郑秉文:据联合国预测,到2050年60岁组老年人平均剩余寿命将达24年,平均多了10年,这10年对财务规划来讲是非常迫切的。

  目前中国的失能失智老人大概在4000万以上,推进失能失智失独群体的医养结合工作势在必行,这意味着专业的养老护理员将越来越紧缺。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 郑秉文:现在全国有3.8万个养老机构,按照失智失能人员比例来推算,需要的护理员非常多。如果再加上居家养老的失智失能人员,这个比例就更大了。

  专家表示,国家对于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越来越重视,随着一系列相关政策和国家标准、规划的出台,对于具体负责落地执行的人员,比如养老院院长等管理层面的从业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劳动学会常务理事 侯纯辉:智慧养老,医养康养结合,我们需要的人才一定是多样化的。他不只是给老人翻翻身、洗洗脸,他可能是属于智能化的设备设计、研发、运行、维护人员,后台应该有大数据的管理人员,这些人才围绕着养老产业都是需要的。

  当前,从国家到地方,对养老专业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多地正多措并举,加快推动养老服务业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

  山东是老年人口大省,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约2400万人,老年人口总量居全国首位。近日山东省在发布的《“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中表示,2022年年底前,全省培养培训2000名养老院院长、20万名养老护理员、1万名养老社区工作者,2025年年底前,养老护理员岗前培训率达到100%。济南市实施全市养老服务人才培训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确定养老人才培训基地23处,累计培训养老从业人员20000余人次。

  济南市养老护理人员 司晓宇:我们这个行业还是缺少一些年轻的力量,希望我们更多的专业人才融入到社会当中来。

  针对养老服务行业留不住年轻人才的情况,江苏省“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要求,要明确全面建立专业对口毕业生入职奖励制度,鼓励各大院校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打造养老服务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 郑秉文:在发达国家,受过养老服务职业教育的群体的收入并不是非常低的,应该在很多职业院校开设这些养老服务专业。

  江苏昆山市还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委托专业养老机构派出爱心护理员,走进五保、残疾、高龄等老人家里,为签约老人免费提供个性化的上门生活照料服务。

  昆山乐惠居养老服务中心站长 徐叶:为近十万位老人提供了专业化、个性化居家养老服务,有效缓解了家属的照料负担,解决了老人居家生活实际困难。

  在加强养老服务人才培训方面,浙江省要求“十四五”期间,每万名老年人口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25人,高级和技师级护理员占持证护理员的18%以上。

  中国劳动学会常务理事 侯纯辉:国家这么重视的一个产业领域,对人才的需求、培养目前都是非常关键。应该有一个好的顶层设计,之后向下延伸,来应对整个的社会需求。

  失能失智老年人服务急需关注2

  央视网消息: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消息,今年以来,我国已在北京、山西、辽宁、四川等15个省份开展老年人失能失智预防干预试点。

  目前我国失能失智老人约4500万。为从源头减少老年人失能失智发生,国家在15个省(区、市)的15个干预县(市、区)实施老年人失能失智预防干预试点项目,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预防或延缓失能失智的发生。在首批试点地区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家庭医生团队正在对社区老年人开展问卷调查,针对自理能力、认知功能、慢性病防控等指标进行评估。

  成都市温江区万春镇卫生院家庭医生 龚艳:我们现在做的是极限评估,接下来我们会根据评估的结果开展针对性的筛选,筛选完了我们会开展针对性的干预。

  中国疾控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吴静:我们对失能失智的高危老人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比如说针对心脑血管疾病和它的危险因素进行管理,比如说膳食管理,比如说他的体重管理,比如说他的一些运动方面等等,综合施治促进他们的.一些管理。

  老年人失能失智预防干预试点项目主要针对躯体功能受损的失能高危人群和认知功能轻度受损的失智高危人群进行干预,通过宣传、培训和赋能训练,延缓失能失智发展进程,降低社会照护负担和经济负担。

  失能失智老年人服务急需关注3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发展,养老话题成为多方关注的焦点。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有2.6亿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9亿人。

  此外,据统计,目前我国有数千万失能失智老年人。他们如何得到长期专业的照护?如何聘请专业的老年照护人员?目前我国老年照护师的体系建设情况如何?是否能够满足庞大的老年人群照护需求?

  近日,第五期全国《老年健康照护培训师》实训班在线上召开,医师报专访中国老年医学学会会长、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解放军总医院)主任范利教授。

   老年人医疗照护问题是“大事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寿命延长,但很多老年人却面临身体功能下降,慢病、共病、失能、失智人群逐年增加。面对我国老龄化现状,传统的养老家政服务已不能满足。”范利教授指出,老年人的医疗照护问题是当前必须着重关注的“大事业”。

  客观而言,当前我国养老体系还不够完善,市场供给明显不足,照护服务标准等也存在缺失,诸多矛盾糅合到一起非常突出。更为严峻的是,专业老年照护人员严重匮乏,水平参差不齐。

  本来数量就不足的养老机构,从业人员绝大多数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因而只能为老年人提供简单的生活照顾,却没有能力应对各种护理风险。一直以来,照顾老年人的从业人员被称为养老员、护理员,甚至保姆,名称上不好听,且往往待遇较低,得不到社会的尊重。

  因此,加快老年照护体系的建设发展迫在眉睫。在2019年全国老龄办主任会议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全国老龄办主任马晓伟曾指出:推动建立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要研究解决照护谁、谁照护、在哪里照护、照护什么、谁出钱的问题。

  “建立老年医疗照护的评定标准,根据老年人的一般状况、各脏器及系统功能情况,确定健康状况等级是建立老年照护体系的第一步。”范利教授表示,与此同时,还要积极培养各层次、各阶段的专业化的老年照护人员,将其培训为懂得医疗知识和基本护理技巧的照护师。“根据照护技能考核情况进行初、中、高级照护师资格认证,使之成为一种社会职业,得到社会认可,工资待遇得到提高,受人尊重。”这是老龄化中国必不可少的一只力量。



~

失能失智老年人服务急需关注
答:失能失智老年人服务急需关注,中国失能失智老人大概在4千万以上,推进失能失智失独群体的医养结合工作势在必行,这意味着专业的养老护理员将越来越紧缺。失能失智老年人服务急需关注。 失能失智老年人服务急需关注1 随着我国老龄化速度加快,养老成为越来越受关注的话题。去年7月,国家发布了9个新职业,其中就有“老年人能力...

社区该如何做好孤寡老人的监护工作?
答:1、认真落实《社区孤寡老人的监护救助工作制度》,对辖区内的孤寡老人都进行了登记造册,并做到不漏登记、不错登记,对行动不便的老人进行上门登记。经过核查,201x年度我社区共有2名孤寡老人登记在册。2、社区居委会每月安排工作人员探访,开展一帮一活动,组织社区志愿者上门服务,关心孤寡老人的生活情况...

失智的老年人如何去护理?
答:(1)衣:选择宜穿易脱衣服,衣袖、裤脚不宜过长,避免太多纽扣,对于轻中度老人鼓励其自我照顾为主,将衣服按先后顺序放置于方便老人取用的地方。注意根据天气冷暖及时增减衣服;(2)食:失智老人的认知能力和活动能力较差,合理的饮食营养可延缓失智的进展。因此要为老人提供营养丰富的低盐、低脂,易吞...

我们如何照护“失智老人"?
答:中期失智的老年人需要有人来推动他们的活动。照护者需要选择失智老年人能够接受的方式,来引导老年人参与日常活动,并且在过程中不断地鼓励他/她。3.晚期阶段:生命最后旅程的精神支持 虽然晚期失智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和身体机能已经衰退,但是他们的感觉能力还存在。照护者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为老年人提供精...

北京全面取消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消费限制,老年人的服务该如何保障...
答:要完善老年人健康系统。一方面,通过权威、科学、系统的健康教育,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素养。老年人对健康有许多误解,如将正常衰老和虚弱视为疾病、过度保健、过度护理、缺乏康复观念等。另一方面,要加快老年保健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疗、康复、长期护理、临终关怀等全面持续的...

如何做好社区服务老年人工作
答:一、尊重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需求 老年人身体虚弱,精神退化,需要关爱和照顾。在社区服务中,我们要采取以老人为主体的服务方式,尊重老人的生活习惯和需求,为老人营造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可以更加关注老人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为他们提供各种便利服务,从而让他们感到被尊重与关爱,增加他们的自尊心和归属...

失能失智老人如何养老
答:主要做好以下几点:1、心理健康培养。通过耐心的交流,让老人正确认识自我状态,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配合好家庭成员的照看。2、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可以与营养师对接,定期健康体检,做到缺什么补什么,合理搭配,让老人吃的舒心。3、加强体育锻炼,改善身体机能。失能老人由于各项器官弱化,肌肉萎缩,消化...

国家养老服务清单能给老年人带来哪些实惠呢?
答:第一,经济困难的老人可以得到实惠。国家养老服务清单针对经济困难的老人提供了一系列的补贴和福利。这包括低收入老人的养老金补贴、医疗费用补贴和生活补贴等。通过这些福利的发放,经济困难的老人可以得到实质性的帮助,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第二,失能或半失能的老人可以得到实惠。国家养老服务清单关注失能或...

逐年增大的老年群体,社会服务方面应该怎么做?
答:1、加快老龄健康体系建设 一方面,要通过权威、科学、系统的健康教育,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素养。老年人对健康有很多误解,比如把正常的衰老和虚弱当成疾病,过度保健,过度呵护,缺乏康复理念等。另一方面,要加快老年健康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疗、康复护理、长期护理、临终关怀等覆盖城乡...

失智老人如何去护理?
答:1. 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失智老人需要一个安静、整洁、明亮和安全的居住环境。这可能包括移除潜在的危险物品,安装防滑地毯和扶手,安装门锁和窗户锁等。2. 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失智老人需要营养均衡的饮食来保持健康和精力。饮食应该包括蛋白质、蔬菜、水果、全谷类和健康脂肪。3. 维护日常生活活动:失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