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为啥诸葛亮夺取荆州最后会功亏一篑?

作者&投稿:司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发生在诸葛亮出山之后,相关人物分别为刘备、刘琦和诸葛亮。原文如下:

孔明作色而起,便欲下楼,只见楼梯已撤去。琦告曰:“琦欲求教良策,先生恐有泄漏,不肯出言;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出君之口,入琦之耳:可以赐教矣。”孔明曰:“疏不间亲,亮何能为公子谋?琦曰:“先生终不幸教琦乎!琦命固不保矣,请即死于先生之前。”乃掣剑欲自刎。孔明止之曰:“已有良策。”琦拜曰:“愿即赐教。”孔明曰:“公子岂不闻申生、重耳之事乎?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今黄祖新亡,江夏乏人守御,公子何不上言,乞屯兵守江夏,则可以避祸矣。”

琦再拜谢教,乃命人取梯迭孔明下楼。孔明辞别,回见玄德,具言其事。玄德大喜。次日,刘琦上言,欲守江夏。刘表犹豫未决,请玄德共议。玄德曰:“江夏重地,固非他人可守,正须公子自往。东南之事,兄父子当之;西北之事,备愿当之。”表曰:“近闻曹操于邺郡作玄武池以练水军,必有南征之意,不可不防。”玄德曰“备已知之,兄勿忧虑。”遂拜辞回新野。刘表令刘琦引兵三千往江夏镇守。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刘琦遭到蔡夫人的排挤和迫害,处境危险,打算请诸葛亮出手相救。为此,刘琦特意将诸葛亮请到府中小楼,命人搬走楼梯以示诚意。诸葛亮建议刘琦以镇守江夏为名避祸。刘琦千恩万谢,次日便向父亲刘表要求前往江夏,刘备则在一旁帮腔。最终,刘表答应了刘琦的请求,并给了刘琦三千兵马去镇守江夏。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文中提到的“犹豫未决”, 意为拿不定主意,下不了决心。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史记·赵世家》中的“吴娃死,爱弛,怜故太子,欲两王之,犹豫未决,故乱起,以至父子俱死,为天下笑,岂不痛乎!”

小说中提到的刘琦向诸葛亮求教的故事情节,是根据真实的历史记载改变的。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载:“刘表长子琦,亦深器亮。表受后妻之言,爱少子琮,不悦于琦。琦每欲与亮谋自安之术,亮辄拒塞,未与处画。琦乃将亮游观后园,共上高楼,饮宴之间,令人去梯,因谓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于吾耳,可以言未?”亮答曰:‘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琦意感悟,阴规出计。会黄祖死,得出,遂为江夏太守。”

刘琦是刘表的长子,按照当时的立嗣传统,他最有可能继承刘表的荆州牧职位。但他为何在与弟弟刘琮的立嗣之争中失利而被迫向诸葛亮求救呢?原因出在刘表的后妻蔡氏所代表的荆州势力身上。据《襄阳耆旧记》载,蔡氏家族在汉末荆州是名门望族,“汉末,诸蔡最盛。蔡讽,姊适太尉张温;长女为黄承彦妻,小女为刘景升后妇,瑁之姊也。”当年刘表单人独骑来到荆州,全靠蔡氏家族的力量才得以稳定荆州。此后,刘表娶了蔡氏为妻,蔡氏的弟弟蔡瑁成了刘表的心腹,蔡氏家族在刘表主政下的荆州可谓是势力庞大。

据《三国志·刘表传》载:“初,表及妻爱少子琮,欲以为后,而蔡瑁、张允为之支党,乃出长子琦为江夏太守,众遂奉琮为嗣。琦与琮遂为雠隙。”由此可见,在这场立嗣之争中,刘琦完全处于下风。为了自保,刘琦不得已向诸葛亮求救,希望找到自保之策。而诸葛亮提出的远走江夏的建议,终于令刘琦有了安身之所。

不过,诸葛亮的这个建议并不仅仅是为了刘琦的安全着想,更重要的是为刘备集团在荆州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通过对刘琦的支持,刘备终于在荆州找到了盟友,为日后夺取荆州奠定基础。这一招可谓深谋远虑。《资治通鉴》载:“表卒,瑁、允等遂以琮为嗣。琮以侯印授琦,琦怒,投之地,将因奔丧作难。”

所谓的“作难”,是指起兵推翻刘琮。此时的刘琦来到江夏不久,羽翼未丰,为何敢对刘琮发难呢?很明显是刘备在幕后推动与支持。只可惜没等到刘琦动手,曹操大军已经长驱直入进至宛城一线,刘琮在蔡瑁、张允等人的劝说下投降,荆州随即落入曹操之手,诸葛亮的设计功亏一篑。如果没有曹操突然出现的话,诸葛亮的这一设计很可能将大功告成。



因为诸葛亮没有考虑到刘备会因为仁义,而不夺取荆州,这也导致了诸葛亮夺取荆州功亏一篑。

因为关羽的大意失荆州。荆州是隆中对中的必取之地,但最终关羽败走麦城丢掉了荆州。

后面被关羽丢了荆州,虽然诸葛亮走之前交代好了关羽,但是关羽还是因为争强好胜,把荆州给弄丢了;

~

为何总说欲得天下,必先取荆州?
答:襄阳又是个天然的军事要冲,在大巴山和桐柏山之间,这个口子不大,只要守住了襄阳,就守住了荆州。这样我们也就理解了为什么荆州的治所在襄阳而不在江陵,诸葛亮为什么在这里等着别人三顾茅庐,而不是在江陵,因为谁控制了襄阳,谁就控制了荆州的咽喉,谁就有夺取天下的希望。可惜刘表胸无大志,诸葛亮没看上眼,不然就轮不...

诸葛亮最后为什么要派关羽去守重要的荆州?
答:既然不是诸葛亮的意思那么刘备为什么要委任关羽呢,首先是资历问题,刘备入蜀,打下益州后刘备自己坐镇益州不说,但是荆州与益州同级,荆州方面的行政任命必须和益州大致相同,不然会导致重益轻荆或者重荆轻益的局面出现,从而导致益州与荆州的矛盾激化。所以可以看到益州治所蜀郡太守是刘备最信任的法正,而...

诸葛亮为什么不先收回荆州,再北伐中原呢?
答:打定主意后,诸葛亮先后派邓芝、张裔出使吴国 ,并通过这二位能言善辩、长于外交的能人向孙权转达了自己的三个意思 :一:向孙权传达蜀国战略方针的重大转变,即蜀国放弃对荆州的主权与争夺 ,承认东吴对该地事实占有的现状。 “吴、蜀二国四州之地”,即指吴国占有荆州、扬州、交州(...

诸葛亮五次北伐无功而返,为何不夺回荆州后一举伐魏?
答:后面两点很明显都是防守政策,只有实现第一点,夺取了荆州,蜀国才有与吴魏一争天下的可能与实力。那么诸葛亮为什么不按照计划先夺回荆州,再进行北伐?首先说说刘备为何会失去荆州。赤壁之战后,荆州被魏蜀吴三家瓜分,刘备入蜀,留关羽镇守荆州五郡,刘备得到蜀川后,迫于魏吴两国的压力,将长沙、桂阳...

关羽丢了荆州以后,为何诸葛亮不设法重新夺回荆州?
答:诸葛亮他想但是不他能夺回荆州。01、诸葛亮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解决。诸葛亮不想夺回荆州吗?他当然想,但是他不能去那么做。当时的局势虽然说是魏蜀吴三国鼎立,但实际上魏蜀吴这三国中曹魏实力是最强大的,只有蜀汉与东吴联手才能抵抗曹魏。咱们试想一下如果诸葛亮为了夺回荆州与东吴开战,不管最后结果...

荆州有多大,为何说丢失荆州后,蜀国就没有希望了?
答:随后刘备知道,蜀汉没有希望了,攻不出去了,率领几十万大军就去讨伐东吴,最后还是失败了,刘备的命也留在了白帝城。蜀汉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他们被困在了一个箱子里面,出不去别人也进不来,发展极为有限,粮草的运输又成了一个大问题。这时候诸葛亮站出来发动北伐,企图在蜀国灭亡前再争取一下,...

诸葛亮北伐的目的是什么?他为什么不先收回荆州?
答:诸葛亮北伐的目的是什么?他为什么不先收回荆州?因为他不想与东吴交战,收回荆州东吴也不会答应的,曹魏就会坐享渔翁之利。诸葛亮多次北伐失败,但在第五次北伐中,他死在了五丈园,这是一个遗憾。诸葛亮北伐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关羽失去荆州,使他的“隆中堆”计划无法实现。他不能从宜州和荆州出兵攻打...

刘表死后,次子刘宗把荆州给了曹操了,后来荆州怎么又到刘备手里的?_百...
答:曹操占领江陵后,刘备只有跑到被孙权刚刚三次进攻吞并的江夏郡,投奔孙权。以鲁肃接迎下一下,诸葛亮去报告。不然孙家和刘家有杀孙坚之仇,刘备是刘表的人。孙权如何会收留残兵败将非把他们杀了不可。也只有归附人家。当时甘宁也刚投奔孙权。甘宁献计也要夺荆州。与鲁肃意见不谋而合。孙权很赞赏。二0...

诸葛亮为何最后没能统一三国?
答:不过电视上说的故事和我们通常说的故事还是有差别的,因为一个故事有可能被分成好几个版本讲。就比如小编这次要讲的这个故事: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为何最后没能统一三国,毛主席道出原因。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

五次北伐无功而返的诸葛亮,怎么没夺回荆州去伐魏?
答: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也为了夺回荆州,举兵伐吴,结果夷陵之战,刘备被吴国大将陆逊击败,元气大伤,刘备也因此病死。诸葛亮明白,这时,要再夺回荆州,将是非常困难的,而且,也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一旦和吴国动兵,那么,魏国就有机会趁机来犯,两下夹击,实力本来就弱小的蜀汉,将非常危险,甚至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