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是如何捕食的?

作者&投稿:汪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捕食蝗虫
有这样一只不知危险、无所畏惧的灰颜色的蝗虫,朝着那只螳螂迎面跳了过去.后者,也就是那只螳螂,立刻表现出异常愤怒的态度,接着,反应十分迅速地做出了一种让人感到特别诧异的姿势,使得那只本来什么也不怕的小蝗虫,此时此刻也充满了恐惧感.螳螂表现出来的这种奇怪的面像,我敢肯定,你从来也没有见到过.螳螂把它的翅膀极度地张开,它的翅竖了起来,并且直立得就好像船帆一样.翅膀竖在它的后背上,螳螂将身体的上端弯曲起来,样子很像一根弯曲着手柄的拐杖,并且不时地上下起落着.不光是动作奇特,与此同时,它还会发出一种声音.那声音特别像毒蛇喷吐气息时发出的声响.螳螂把自己的整个身体全都放置在后足的上面.显然,它已经摆出了一副时刻迎接挑战的姿态.因为,螳螂已经把身体的前半部完全都竖起来了,那对随时准备东挡西杀的前臂也早已张了开来,露出了那种黑白相间的斑点.这样一种姿势,谁能说不是随时备战的姿势呢?
螳螂在做出这种令谁都惊奇的姿势之后,一动不动,眼睛瞄准它的敌人,死死盯住它的俘虏,准备随时上阵,迎接激烈的战斗.哪怕那只蝗虫轻轻地、稍微移动一点位置,螳螂都会马上转动一下它的头,目光始终不离开蝗虫.螳螂这种死死的盯人战术,其目的是很明显的,主要就是利用对方的惧怕心理,再继续把更大的惊恐纳入这个不久以后就将成为牺牲者的对手心灵深处,造成"火上加油"的效果,给对手施加更重的压力.螳螂希望在战斗未打响之前,就能让面前的敌人因恐惧心理而陷于不利地位,达到使其不战自败的目的.因此,螳螂现在需要虚张声势一番,假装什么凶猛的怪物的架势,利用心理战术,和面前的敌人进行周旋.螳螂真是个心理专家啊!
看起来,螳螂的这个精心安排设计的作战计划是完全成功的.那个开始天不怕、地不怕的小蝗虫果然中了螳螂的妙计,真的是把它当成什么凶猛的怪物了.当蝗虫看到螳螂的这副奇怪的样子以后,当时就有些吓呆了,紧紧地注视着面前的这个怪里怪气的家伙,一动也不动,在没有弄清来者是谁之前,它是不敢轻易地向对方发起什么攻势的.这样一来,一向擅于蹦来跳去的蝗虫,现在,竟然一下子不知所措了,甚至连马上跳起来逃跑也想不起来了.已经慌了神儿的蝗虫,完全把"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这一招儿忘到脑后去了.可怜的小蝗虫害怕极了,怯生生地伏在原地,不敢发出半点声响.生怕稍不留神,便会命丧黄泉,在它最害怕的时候,它甚至莫明其妙地向前移动,靠近了螳螂.它居然如此地恐慌,到了自己要去送死的地步.看来螳螂的心理战术是完全成功了.
当那个可怜的蝗虫移动到螳螂刚好可以碰到它的时候,螳螂就毫不客气,一点儿也不留情地立刻动用它的武器,用它那有力的"掌"重重的地击打那个可怜虫,再用那两条锯子用力地把它压紧.于是,那个小俘虏无论怎样顽强抵抗,也无济于事了.接下来,这个残暴的魔鬼胜利者便开始咀嚼它的战利品了.它肯定是会感到十分得意的.就这样,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地对待敌人,是螳螂永不改变的信条.
在蜘蛛捕捉食物、降服敌人的时候,它通常采取的办法是:首先,一上来便先发制人,猛烈地刺击敌人的颈部,让它中毒.这样做的好处是对手中了毒,自然也就没有了力气,也就不能继续抵抗防卫了.先下手为强嘛!与此相同的,螳螂在攻击蝗虫的时候,也是首先重重地、不留情面地击打对方的颈部.受了一顿狂轰乱炸的痛捶之后,再加上先前万分的恐惧,蝗虫的运转能力逐渐下降,动作慢慢地迟缓下来.也许是已经被打蒙了的原因吧.这种办法既有效又非常的实用.螳螂就是利用这种办法,屡屡取得战斗的胜利.无论是杀伤并食用和它一样大小的动物,还是对付比自己还要大一些的昆虫,这种办法都是十分有效的.不过,最让人感到奇怪的,就是这么一只小个儿的昆虫,竟然是一种十分贪吃的动物,能吃掉这么多的食物.
捕食黄蜂
那些爱掘地的黄蜂们,算得上是螳螂的美餐之一了,因此常常受到螳螂的光顾.螳螂经常出没于黄蜂的地穴附近.因此,在黄蜂的窠巢近区看到螳螂的身影屡屡出现,便不足为奇了.螳螂总是埋伏在蜂窠的周围,等待时机,特别是那种能获得双重报酬的好机会.为什么说是双重报酬呢?原来,有的时候,螳螂等待的不仅仅是黄蜂本身,因为黄蜂自己的身上常常也会携带一些属于它自己的俘虏.这样一来,对于螳螂而言,不就是双份的俘虏,双重报酬了吗?不过,螳螂并不总是这么走运的,也有不太幸运的时候.有时,它也会常常什么都等不到,竟无功而返.主要原因是,黄蜂已经有所疑虑,从而有所戒备了,方让螳螂失望而归.但是,也有个别掉以轻心者虽已发觉但仍不当心的,被螳螂看准时机,一举将其抓获.这些命运悲惨的黄蜂为什么会遭到螳螂的毒手呢?因为,有一些刚从外面回家的黄蜂,它们振翅飞来,有一些粗心大意,对早已埋伏起来的敌人毫无戒备.当突然发觉大敌当前时,会被猛地吓了一跳,心里会稍稍迟疑一下,飞行速度忽然减慢下来.但是,就在这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螳螂的行动简直是迅雷不及掩耳.于是,黄蜂一瞬间便坠入那个两排锯齿的捕捉器中--即螳螂的前臂和上臂的锯齿之中了.螳螂就是这样出其不备,以快致胜的.接下来,那个不幸的牺牲者就会被胜利者一口一口地蚕食掉.又成了螳螂的一顿美餐.
记得有一次,我曾看见过这样有趣的一幕.有一只黄蜂,刚刚俘获了一只蜜蜂,并把它带回到自己的储藏室里,正在享用这只蜜蜂体内的蜜汁.不料,正在它吃得高兴的时候,遭到了一只凶悍的螳螂的突然袭击.它无力还击,便束手就擒了.这只黄蜂正在吃蜜蜂的嗉袋里储藏的蜜,但是螳螂的双锯,在不经意中,竟然有力地夹在了它的身上.可是,就是在这种被俘虏的关键时刻,无论怎样的惊吓、恐怖和痛苦,竟然不能让这只贪吃的小动物停止继续吸食蜜蜂体内的蜜汁.它依然在甜食着那芬香诱人的蜜汁.这真是太奇异了,真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啊!

~

螳螂捕食主要内容概括
答:螳螂捕食是水生昆虫中一种常见的捕食行为。螳螂通过快速反应和灵活的身体捕捉猎物,利用锋利的口器和强壮的螯足将猎物抓住并进食。此外,螳螂还具有很好的伪装技巧,能够通过改变自身的颜色和形状来隐藏自己,接近猎物。螳螂的捕食行为对于维持水生生态平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抢首赞 评论 分享 举报 为你推荐:特别推荐 癌症...

螳螂是怎样捕食
答:1、伏击捕食 螳螂通常会选择隐藏在植物中等待猎物出现,一旦有机会就会猛然袭击,将猎物一击即擒。螳螂的捕食行为主要是在夜晚进行的,它们会在夜晚活动,寻找猎物,并使用自己的视觉和触觉来捕捉猎物。2、空中捕食 螳螂会站在它们的捕食场所上,等待着它们的猎物,一旦有猎物出现,螳螂会迅速跳跃到空中去捕...

螳螂是怎样捕捉虫
答:螳螂的捕食行为主要是通过视觉和触觉来实现的,它们会在捕食的过程中使用自己的前肢来捕捉猎物。螳螂有一对长着两排锐利锯齿的前足,就像两把“大刀”。它们大多数很有耐心,会一动不动地隐蔽在树枝、叶片、花朵和草丛间,等待食物自投罗网。一旦发现食物,它们会悄悄地靠近,然后猛地举刀一扑,只要二十...

螳螂怎样捕食昆虫
答:螳螂用前面两个爪子捉虫子

螳螂是怎样捕食
答:猎物移动到螳螂的捕食范围内的时候,螳螂会有反应.首先是头转到猎物的方向,紧紧盯住猎物.之后前足(爪子)收紧,重心后移,视线不离猎物.等到最佳时机,螳螂会以极快的速度将猎物捕获,将爪子刺刺进猎物身体,紧紧抓住,并啃食起来.

昆虫记中螳螂捕食的主要内容概括
答:螳螂捕食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它们的前肢来捕捉猎物。螳螂的前肢非常灵活,可以迅速地抓住并钩住猎物。螳螂在捕食时,通常会选择静待不动,等待猎物靠近自己。当猎物接近时,螳螂会突然发动攻击,用前肢将猎物一下子抓住。此外,螳螂还有着非常敏锐的视觉系统。它们可以将视线锁定在猎物身上,并在猎物移动时跟...

螳螂食用猎物通常从什么开始下口?
答:螳螂的食性 螳螂是肉食性昆虫,猎捕各类昆虫和小动物,在田间和林区能消灭不少害虫,因而是益虫。生性残暴好斗,缺食时常有大吞小和雌吃雄的现象。分布在南美洲以及东南亚的个别种类还能不时攻击小鸟、蜥蜴或蛙类等小动物。螳螂有保护色,有的并有拟态,与其所处环境相似,借以捕食多种害虫。

螳螂是怎样捕捉虫
答:螳螂用前肢捕捉猎物。螳螂目(Mantodea)的昆虫统称螳螂。螳螂属肉食性昆虫,成虫与幼虫均为捕食性,以其它昆虫及小动物为食,是著名的农林业益虫。螳螂的标志性特征是有两把“大刀”,即前肢,上有一排坚硬的锯齿,末端各有一个钩子,用来钩住猎物。头呈三角形,能灵活转动;复眼突出,大而明亮,单...

螳螂是怎样捕捉猎物的?
答:在植物上保持静止状态,等待猎物爬过是,用1/4秒的速度,用两只前腿一起夹住猎物。螳螂捕食的时候把它的翅膀极度地张开,它的翅竖了起来,并且直立得就好像船帆一样。翅膀竖在它的后背上,螳螂将身体的上端弯曲起来,样子很像一根弯曲着手柄的拐杖,并且不时地上下起落着。不光是动作奇特,它还会发出...

螳螂怎样捕食猎物?
答:螳螂是一种善于埋伏的昆虫。螳螂极其具有耐心,它能够纹丝不动地潜伏着,等待那些粗心的猎物进入其捕食圈。等待时,螳螂最典型的姿势是一对前腿举起,模样看上去像是在做祷告。它的前腿是用来抓捕猎物的,腿缘有锯刺,腿的各段连接自如,捕猎时互相配合,动作极快,令人目不暇接。螳螂经常改变其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