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被北大录取的田晓菲,赴美留学后,为何选择嫁52岁老教授?

作者&投稿:斗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有一句名言,相信大家都听过:“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事实上,这句话还有后半句——“但是那百分之一的灵感远远要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来的更加重要。”

诚然如此,勤勉是有心人都能做到的事情,但是天分却是每个人不可多得的机遇。真正有天赋的人就像是扔进沙堆里的金块,无论如何去埋没,终究会有洗尽铅华的那一天。

世界上之所以出现“天才”、“神童”之类的字眼,到头来不过都是印证了那一句“金鳞岂是池中物”。当然,拥有天赋是一件事,能否运用天赋则是另外一件事,否则又怎么会出现方仲永“泯然众人矣”这样的悲剧?

对于普通的芸芸众生来说田晓菲无疑是幸运的,她拥有旁人无可企及的家世与天资,造就了她璀璨的一生;她无疑也是强大的,虽然天赋异禀,却从不因为自己的天赋自傲,永远满怀对于诗歌与文学的热忱。

可以说,她的成功,是因为幸运,却又不是全部因为幸运。

书香世家

1971年,田晓菲出生于哈尔滨。父母是文字工作者,因此从出生开始,她在文学教育方面就得到了很好的熏陶。

良好的家庭环境、开明的父母,这也是她日后打好良好文学基础的最大助力。

也许是天赋使然,也许是父母的耳濡目染,田晓菲自童年时期起便不似其他孩童一般沉迷于游戏,而是对于文学如痴如醉。

给这个孩子一本散文集,一杯茶,她便可以安静地在自己的房间里面待上一整天。从事文学工作的田家父母看到女儿入戏醉心于文学,心中自然也是喜出望外,不仅在书籍储备上对于女人大加支持,还发动自己在文学界的人脉好友为女儿指点迷津。

虽然吃的是“百家饭”,但是个个都是文坛数一数二的“常青树”、大名鼎鼎的文学巨擘,田晓菲的文学功底在少年时期就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在自己的诗歌生涯一帆风顺的时候,田晓菲也为自己的人生做着详尽的打算。她自从七岁那年在照片上窥得北京大学宁静致远的未名湖后,从此对北京大学的向往便一发不可收拾。

为了尽早进入北京大学就读,去往自己心中的诗歌圣地,田晓菲即使天资聪颖,也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她上课勤勤恳恳,用心打好自己的文学基本功,“啃”起中外名家的散文集、诗歌集来更是如痴如醉。

皇天不负苦心人,在田晓菲13岁那年,她就顺利被北京大学破格录取,成为北京大学有史以来入学年纪最小的学生之一。

当时这位“神童”的偶像是著名诗人海子。她上北京大学之前,曾经专程去问过海子自己的诗如何,海子回答她说:“若你能够继续写诗,前途不可限量。”这在后来也成为了田晓菲坚持写诗的动力。

好景不长,1989年,海子自杀。这让田晓菲陷入了深深的迷茫中:为什么当年要自己坚持写诗的人,却最先放弃了写诗?

诗歌的意义是什么?是坚持、还是死亡?带着这些疑惑,田晓菲决定离开祖国,远赴国外探寻生命与诗歌的真谛。

遇见爱情

20岁的田晓菲留学深造的第一站选择了世界顶尖学府哈佛大学的文学系。她打算通过这比国内更加浓郁的文学环境来好好沉淀自己。

而宇文所安就是这个时候出现在田晓菲的生命中的,不过有所不同的是,他比她大整整二十几岁。身份地位也相当悬殊,第一次见面,他是她的博士导师,她是他的学生。

宇文所安其人,正如同田晓菲一样,对于诗歌文学有着近乎痴狂的热情与根本无法浇灭的求知欲。尤其是他从小便对中国古典文学有着十分强大的兴趣。

这种兴趣直接导致了他后来从事的工作基本都是在同中国文化打交道。同时他在中文学术方面的成就也不可估量,在哈佛大学有着非常高的地位。

出于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宇文所安很快注意到了班级里的华人学生田晓菲。经过一段时间相处,他发现田晓菲不仅在古典文学方面有很大的造诣,在诗歌方面的成就更加是登峰造极。再加上她学习勤勉非常,人也是知书达理,在朝夕相处中,宇文所安不禁对这个年轻的中国女学生产生了感情。

但是当时宇文所安身为老师,与自己的学生产生私人感情,无疑是有悖道德的。因此在田晓菲的博士期间,他一直将这份爱意深深的埋在心底,在功课学业方面尽自己的全力去为她指点迷津。

田晓菲也非常感谢自己的这位老师,同时也仰慕于他的才华,两人竟然暗生情愫。

田晓菲毕业后,大胆的向宇文所安表达了爱意,两个人很快走到了一起。当时的田晓菲也面对着一个非常大的难题:父母与国籍的问题。

她先是飞回国内,说服了父母自己即将要和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结婚,父母尊重田晓菲的选择,表示了同意与支持。紧接着,田晓菲又更换了国籍便于和宇文所安长相厮守。

当时这个举动在中国文坛掀起了不小的水花,有人直指田晓菲“不爱国”。但是田晓菲怎会在意他人的眼光?

对于她来说,心中有国家,研究的方向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史,即使更换了国籍变成了美国国籍,自己骨子里不变的,依然是流动的炎黄血液。

婚后,田晓菲与宇文所安的生活非常幸福,一直维持至今。

我们对于天才,不可说不艳羡。但是往往人们只能看到天才的天资聪颖,而看不见天才在背后所付出的成千上万的努力。多少个日夜,他们在案前研究工作,不眠不休;又是多少个昏暗的灯光下,他们决不放弃,砥砺前行。田晓菲的成功是必然的,因为唯有努力,才是成就一个人的绝佳途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无论做出任何事情我们应该尊重,这是对别人总有礼貌的行为,不应该过多的猜测和议论。

首先老教授的学识让田晓菲仰慕,所以产生爱情;其次老教授肯定有人格魅力吸引了田晓菲;第三田晓菲也许没有找到其他更合适的人选,所以选择老教授。

因为他们两个都非常的喜欢中国的文化。两个人也互相的喜欢。所以她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

公认的13岁女神童,考上哈佛为了留在美国嫁给53岁大叔,如今怎样?
答:一、田晓菲 这一位13岁的北大女神童叫做田晓菲,田晓菲之所以在13岁的时候就被北大录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她出色的才华,她深受自己父母的影响,她的父母是高级知识分子,酷爱读书,家里面的书遍布各个角落,在这样的环境下,田晓菲一出生便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对书也极其热爱,小小年纪的田晓菲就会写写...

北大才女更改国籍,嫁给大24岁的美国老师,为何我们留不住人才呢?_百度...
答:曾经有一个北大的才女,改变国籍嫁给了大自己24岁的美国老师,这件事被媒体报道之后,引起了一阵轩然大波,有人不禁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为何我们总是留不住人才,任由这些精英流失到外国?这个远嫁美国的北大才女,名叫田晓菲,她的父母都是文字工作者,因为父母的影响,她4岁的时候就接触到了文学,...

13岁少女考北大18岁读博士28岁为定居美国嫁53岁导师,后来怎样?
答:众所周知,她在十三岁的时候,被北大学校破格录取。就是因为她发表了很多篇诗歌。北大中文系,有很多写诗很好的才子。比如:海子和顾城。而田晓菲的偶像就是海子。不过海子最终卧轨自杀了。这对田晓菲来说,打击很大。她决定更加努力学习,向自己的偶像致敬。北大毕业的田晓菲选择赴美留学,在哈佛大学攻读...

13岁被北大破格录取,出国留学后,后来怎样?
答: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就是一位天才,在她只有13岁的时候,北大就愿意破格将她录取,只是后面她出国留学后,就将自己的国籍改变,甚至嫁给了一个五十多岁的美国教授。13岁被北大破格录取,出国留学后,改国籍嫁50多岁美国教授。这位天才的名字叫做田晓菲,1971年在哈尔滨出生。小的时候,因为父母工作性质的原因...

13岁破例被北大录取,28岁时嫁给美国53岁导师,同居21年如今怎样?_百度...
答:曾经有一位13岁破格被北大录取,28岁时嫁给美国53岁导师,同居21年,如今怎么样了呢?她叫田晓菲,她非常符合张爱玲说的那一句出名要趁早,小时候的她受父母的影响非常热爱文学,以至于在几岁的时候她就出了很多部书,直到后来她被北大破格录取,成为了一名北大生,她还有很多忘年交,而那些忘年交跟她进行...

13岁被北大破格录取,毕业后国家出资出国,结果怎么样?
答:他的优秀也被我国最高学府之一北京大学所看到,于是在13岁的时候,田晓菲被北大破格录取,成为了北京大学的一名学生。但是她的传奇生涯并没有结束,这仅仅只是开始,在16岁的时候,田晓菲所撰写的《13岁的际遇》被收录进语文课本,这可以说是非常大的认可。田晓菲在北京大学上完本科之后,选择留学,先后...

北大才女田晓菲,远赴国外求学,却嫁给了53岁老导师定居美国?
答:是的,田晓菲是北大毕业之后,到美国深造的,当时她有什么问题就会问导师,导师的好脾气吸引了自己,最后两个人结婚了,过得很幸福。

1999年不顾一切留美国,宁嫁给52岁老汉的28岁北大美女,如今咋样?
答:现在的改变是因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实践中人们慢慢改变了爱情观,但是在上个世界,生活都无法满足的时代,这样跨越年龄的爱情显然不会被大家轻易接受。曾经在1999年的时候,就有一个北京大学的才女,为了留在美国就嫁给了一个52岁的大爷。现在他们怎样了呢?这个女孩叫田晓菲,在结婚的时候她只有...

13岁读北大的天才女孩田晓菲,出国后,嫁给50多岁的美国人,后来怎样?
答:天才女孩田晓菲,在自己28岁的时候嫁给了自己喜欢的一位50多岁的美国人,这位美国人是她的导师还是那个院的院长,两人因为志趣相投而走在一起并最终结婚,田晓菲遵从了自己的内心,选择了斯蒂芬 。两个人婚后依然相亲相爱,写出了很多优秀的文稿。

13岁进入北大的神童田晓菲,选择出国,后来怎样了?
答:因为她出色的诗歌天赋,很快得到了北大的注意,“神童效应”让她很快的就被北大破格录取,这时候她才13岁,上初中,我们的13岁大概还在玩耍,不好好学习,但是“神童”的13岁已经在北大。众人对田晓菲投去了羡慕的眼光,但是她并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依然创作着自己的诗词歌赋,并且在其他科的成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