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小篆千字文的李阳冰其人简历 李阳冰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的族叔,以什么书体见长?

作者&投稿:平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李阳冰,字少温,祖籍赵郡(今河北省赵县),后迁居云阳(今陕西泾阳),遂称京兆人。李阳冰约生于开元九、十年(721—722年)间,卒于贞元初年(785—787年)。
李阳冰是古文运动倡导者萧颖士的弟子,早年即以词学登科,文章简洁雅健,允为“一代大作手。”他弱冠任上元县尉,乾元二年(759年)改任缙云令,是年八月,缙云县境大旱,李阳冰率众祈雨于城隍庙,“冰躬祷于神,于神约曰‘五日不雨将焚其庙’,及期,大雨合境告足,具官与耆耋群吏乃自西谷迁庙于山巅,以答神休”;上元二年(761年),李阳冰再迁当涂令,宝应元年(762年)秋冬之际,李白流放夜郎遇赦,返浔阳,来依族叔李阳冰,十一月卒,临终将诗稿托付于李阳冰,请为编次。此后亦有“大历初,霸上人耕地得石函,中有绢素古文科斗《孝经》,凡二十三章。初传李白,李白授阳冰,尽通其法。”然大历初(766—768年)李白已驾鹤西游五年矣,此当为后人演绎的传说。宝应二年(763年),李阳冰挂冠归隐缙云吏隐山,凡十余年,其间精研篆籀,书艺大进。约大历七、八年(722、773年)间,李阳冰抵召出山,任京兆府法曹。大历十二年(777年),苏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李涵访李阳冰,请题简牍,遂作《上李大夫论古篆书》,阐述其于篆籀之理解,并发下篆六经、立《大唐石经》的宏愿。建中元年(780年),李阳冰与颜真卿等交游颇繁,颜氏碑版,多李阳冰篆额。兴元元年(784年)前后,李阳冰任将作少监,后改任秘书少监并终于任上;故世人亦称之为“李少监”、“李监”。
李阳冰在唐代书名极盛,时人尝誉之为“笔虎”、“苍颉后身”,称其为“李斯之后,一人而已。”然新旧《唐书》却均无其传,其生平事迹最早见于唐窦臯、窦蒙的《述书赋》及注:
“通家世业,赵郡李君。《峄山》并鹜,宣父同群。洞于字学,古今通文。家传孝义,气感见云。注:李阳冰,赵郡人,父雍门,湖城令。冰兄弟五人,旨负词学,工于小篆,初师李斯《峄山碑》,后见仲尼《吴季礼墓志》,便变化开阖,如虎如龙,劲利豪爽,风行雨集。文字之本,悉在心胸,识者谓之苍颉后身。弟懈、懈子腾,冰子均,并词场高第。幼子曰广,勤学孝义,以通家之故,皆同子弟也。”
其后,关于李阳冰生平事迹的论述虽颇多,但多语焉不详,现在所能见到的重要资料有宋朱长文的《续书断》和《宣和书谱》等;较为详尽的研究当推朱关田先生的《李阳冰散考》和《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卷》中李阳冰与篆书名家部分。
元人吾丘衍曾提出李阳冰即李潮的观点,他在《学古编》中称:“阳冰名潮,杜甫甥也,后以字行,因以为名,而别字少温。木玄虚《海赋》有云:‘其下阳冰不治,阴火潜然,则知与潮,又且有理’。”清人刘熙载在其《艺概》中亦支持此说,并从李阳冰兄弟的名、字及李阳冰和李潮作品传世的情况等方面提出支持意见。他们这种观点虽得到一些人的认可,但大多数人是不认同这种提法的,清顾炎武即对此进行了详尽的反驳:“阳冰赵郡人,太白族叔,其字少温,见于《宣和书谱》,与其名相应。若为潮,而以阳冰、少温为字,于义旨无取。阳冰工篆书,潮工八分,观赵氏《金石录》载《城隍神祠记》、《忘归台铭》、《孔子庙记》、《先茔碑》、《三坟记》等为李阳冰篆书而《慧义寺弥勒像碑》、《彭元曜墓志》为李潮书,则非一人明矣。” 朱关田先生为此还专门著《李阳冰、李潮小议》进行了详细论辨,重新确立李阳冰和李潮不是同一个人的事实。

一开始学篆书是学邓石如的千字文还是学李阳冰的千字文好?或者给一些学篆书的建议。~

阳冰之篆书多为初学者喜爱,作品颇丰,有《三坟记》为代表。晚清书法家顽白山人(即邓石如)遍游全国各地收集秦汉砖瓦篆字拓片,长期研究及临习,终于自成一家、别具风格。在邓公所有书法作品中,唯篆隶体为最,在其时及现今书法界仍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个人意见:兄大可在学习阳冰之后再详品邓公之作,或可一者为临习,另作则为参考之用也。

李阳冰的篆书非常优秀
李阳冰作为中国书法史上重要的人物,尤其是在篆书的发展史上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的,后世评其篆书的特点为“格峻”、“力猛”、“功备”,是篆书艺术在汉代以后出现的一座高峰。被后人称为“李斯之后的千古一人”,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他的篆书千字文,感受一下其篆书的魅力



写小篆千字文的李阳冰其人简历
答:李阳冰,字少温,祖籍赵郡(今河北省赵县),后迁居云阳(今陕西泾阳),遂称京兆人。李阳冰约生于开元九、十年(721—722年)间,卒于贞元初年(785—787年)。李阳冰是古文运动倡导者萧颖士的弟子,早年即以词学登科,文章简洁雅健,允为“一代大作手。”他弱冠任上元县尉,乾元二年(759年)改任...

唐代篆书成就最高的是谁
答:唐代篆书最高成就—李阳冰铁线篆《千字文》李阳冰, 约生于唐代开元九年(721或722)、卒于贞元初年(785—787),唐代文字学家、书法家。字少温,原籍赵郡(今河北赵县),后徒居云阳(今陕西泾阳),遂为京兆人。为李白祖叔。曾为缙云令、当涂令。历集贤院学士,晚为少监,人称李监。李阳冰主编李...

最早的篆书千字文是哪个朝代的
答:唐代李阳冰版本是目前最早的篆书千字文。李阳冰(生卒年不详),唐代文学家、书法家。字少温、仲温,谯郡(治今安徽亳州)人,一说合州(今重庆合川)人(见《一统志》)。李阳冰五世祖李善权为后魏谯郡太守,将家徙至谯郡(治今安徽亳州),于是在安徽亳州一带有了赵郡李氏的后裔。李白族叔。千字文...

李阳冰篆书千字文的字有多大
答:96cm。李阳冰在唐代以篆学名世,他的《篆书千字文》格式在180cm×96cm,李阳冰,约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唐代书法家。字少温,谯郡人,出自赵郡李氏南祖。李白族叔,为李白作《草堂集序》。

李阳冰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的族叔,以什么书体见长?
答:李阳冰的篆书非常优秀 李阳冰作为中国书法史上重要的人物,尤其是在篆书的发展史上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的,后世评其篆书的特点为“格峻”、“力猛”、“功备”,是篆书艺术在汉代以后出现的一座高峰。被后人称为“李斯之后的千古一人”,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他的篆书千字文,感受一下其篆书的魅力 ...

《千字文》的故事
答:《千字文》的故事3 三岁那年,我就在妈妈的指引下开始诵读国学经典,我已经背诵了《三字经》《弟子规》《成语接龙》《唐诗三百首》等经典著作,对于经典中那些发人深省的睿智言论我完全不理解,但做老师的妈妈总是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等我长大了自然会慢慢领悟到经典的真谛,所以我也就这样囫囵吞枣地一直坚持...

《千字文》的由来
答:周兴嗣(?—521)南朝梁陈郡项(今河南沈丘)人,字思篆。 《千字文》是我国早期的蒙学课本。隋唐以来,《千字文》大为流行,背诵《千字文》被视为识字教育的捷径。它不是简单的单字堆积,而是条理分明,通顺可诵,咏物咏事的韵文,其内容又涉及到有关自然、社会、历史、教育、伦理等多方面的知识。所选千字,大都...

篆书四大家是谁,小篆有哪四大家?
答:唐李阳冰、五代徐锴与清代的邓石如均是小篆大家。小篆又名秦篆,为秦朝丞相李斯所创。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华夏,其疆域广而国事多,文书日繁,甚感原有文字繁杂,不便应用;加之,原有秦、楚、齐、燕、赵、魏、韩七国,书不同文,写法各异,亦亟待统一。乃命臣工创新体文字。于是,丞相李斯作《仓颉篇...

急求!行书、草书、隶书书法家每个都写3至5个,要写出每个书法家的生平...
答:初名琰,字石如,避嘉庆帝讳,遂以字行,后更字顽伯,因居皖公山下,又号完白山人、笈游道人、凤水渔长、龙山樵长,安徽怀宁人。少好篆刻,客居金陵梅镠家八年,尽摹所藏秦汉以来金石善本。遂工四体书,尤长于篆书,以秦李斯、唐李阳冰为宗,稍参隶意,称为神品。性廉介,遍游名山水,以书刻自给。有《完白山...

篆书四大家是谁,小篆有哪四大家?
答:2. 唐朝书法家李阳冰以其小篆作品著称,代表作品包括《三坟记》和《城隍庙记》。3. 清朝书法家邓石如,以《邓石如篆书册》和《千字文》等作品闻名,是篆书艺术的重要代表。4. 清代书法家吴让之,以《吴均帖》和《千字文》等作品知名,为篆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在篆书的发展历程中,李斯因其发明小篆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