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过诺贝尔奖的人,他们的成长故事? 谁有写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生平的故事

作者&投稿:瞿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屠呦呦,女,汉族,中共党员,药学家。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宁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在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学习。

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药学家,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

1930年12月30日,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是家里5个孩子中惟一的女孩。“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

1935年,5岁的屠呦呦被父母送入幼儿园,1年后,进入宁波私立崇德小学初小,成为一名小学生。11岁起就读于宁波私立西小学高小,13岁起就读于宁波私立器贞中学初中,15岁起就读于宁波私立甬江女中初中;

1946年,16岁的屠呦呦不幸染上了肺结核,被迫终止了学业。

1948年2月,休学两年病情好转后,屠呦呦以同等学力的身份进入宁波私立效实中学高中就读;

1950年,进入宁波中学就读高三;

1951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大学,在北大医学院药学系学习,专业是生药学;在大学4年期间,屠呦呦努力学习,取得了优良的成绩。在专业课程中,她尤其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有着极大的兴趣。



一般成长的都很艰辛,有的就属于天性

诺贝尔奖得主:成长的十大因素

1、信念——“奋斗、探索,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200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俄罗斯科学院副院长若列斯·阿尔费罗夫在《科学与社会》这本自传式著作中写道:“当我还是一个10岁孩子的时候,我曾读过韦尼阿明·卡维林的一部杰作《船长和大尉》,其后,我便终生不渝地奉行着书中那位主人公萨尼亚·格里戈里耶夫的准则‘奋斗、探求,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2、转变——“学习的过程比考试有趣得多”
1986年图灵奖获得者约翰·霍普克洛夫特认为,人生中会有很多转变,但很重要的就是从本科 到研究生的转变。“如果成为一个研究生,你要学习如何获取新的知识,如何进行研究,这些在书本上学不到,你必须观察别人,看他们是怎么做的,如何以现实的科学基础来进行研究的。”霍普克洛夫特说,有人很擅长考试,很擅长用老的知识回答现在的问题,但学习的过程比考试要有趣的多。他建议大家,一定要找到一个榜样,然后像学徒一样去学习榜样。
3、学业——“我小时候不是好学生”
“我小时候不是好学生。”197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伊瓦尔·贾埃弗这样评价自己年少时的学业,“我想给一个好建议,学校在保证学生好好学习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学习他们感兴趣的。”
韦尔特曼在讲述了自己成长的故事后说:“我不是个好学生,因为学的东西太多,在初中的时候我竟然要学4门语言,我都没有兴趣。”随后,他开始热衷于理论物理学的研究,并在1999年获得诺贝尔奖。
4、性格——“成功的主要因素是没有放弃”
有人问大师“您认为在追求科学的过程中,什么性格最重要?”对此图灵奖得主巴特勒·莱普森回 答:“性格实际上是没有固定不变的规则,比如科学家,什么样的共同点都没有。”而马丁努思·韦尔特曼则补充说:“我们需要有一个性格,就是知难而上。”两人在交流中不忘告诉自己的听众:诺奖得主的智力和大家没有区别。成功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最重要的一点是你必须是一个独立的人,当然了,如果聪明那更好。 “可以说诺奖得主成功的主要因素可能是当别人放弃的时候,他没有放弃。”
5、家庭——“父母灌输的理想影响一生”
1999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马丁努思·韦尔特曼回忆自己的童年时说,家庭和父母的教育在人的成长中非常重要,“父母灌输给你们的理想或者人生的目标将会影响你的一生,如果你们的父母希望你赚很多的钱,那么你肯定成不了科学家。”“对于任何人来说,生活当中最为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家庭,我想这是非常重要的。”
6、人生——“要学会相信自己的直觉”
“你可以听取别人的想法,但要做出自己的选择,如果你感觉你的想法是正确的,那你一定要坚持。”2004年图灵奖获得者罗伯特·卡恩鼓励大学生们要学会相信自己的直觉。(励志一生 http://www.lz13.cn)作为TCP/IP协议合作发明者、“信息高速公路”概念创建人,卡恩最初主攻数学领域,后来才转移到计算机领域。对于他弃数学转向计算机的举动,很多同事都表示了不理解。“我理解他们的判断,但我是个固执的人,我想要坚持,并希望能建立计算机之间的无缝对接”。他说,当别人都在用异样的眼光看你,说你的行动毫无意义时,此时你更应该相信自己。
7、老师——“好老师让你感觉站在世界顶峰”
“在人生的某些特定阶段,必须有很好的老师。”韦尔特曼认为,“我在我的中学时代,大概在十四五岁的时候有幸碰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数学和物理老师,他引导和教育我走上了大学的道路。”他举例说,“有两个得诺贝尔奖的华人,一位是杨振宁,一位是李政道,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老师,叫吴大猷。”值得注意的是,1999年韦尔特曼获得诺贝尔奖,与他同时获奖的是他的学生霍夫特。
8、求学——“保持好奇心对成才有好处”
“我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你们,在中学的成绩考得好,并不等于将来你的职业发展会很成功。重要的是你们要找到自己的喜好和特长,并充分发挥它。”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莫里斯在讲述了自己求学路、成才的经历后提出忠告:“对于青少年来 说,保持一颗探索、好奇的心,对成才很有好处。”
9、职业——“今天的热点十年后会全部改变”
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戴维·格罗斯认为,大学真正的精髓在于真和美。遵照真实、追寻 美好,“这两点是学习、研究的精髓,拥有这两点,我们才能认为这是所真正的大学。”面对在大学校园的学子们,格罗斯建议他们要做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因为 “我们所从事的任何一种行业,都会在未来发生巨大的变化,所以在一开始的时候,你就要广泛地摄取各种知识,如果只是关注今天的热点,十年之后就会全部改变。”他告诉同学们,要花精力研究真正喜欢的东西,要尝试不同的东西,在不同的实验室工作,读不同的书,尝试不同的课程,寻找你真正的热情。
10、科研——“不要把挣钱当做科研动因”
“如果要我给你们提出什么建议,那就是不要仅仅以能挣多少钱或者爬上什么位置作为你科学研究的动因或追寻的目标。”戴维·格罗斯告诫说,做科研重要的是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兴趣。

简介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小故事?~

马丁.路德.金(1929-1968),美国黑人牧师,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他领导了美国五六十年代的民权运动。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人逐渐认识到,南北战争所致力解放黑奴运动,并没有产生使美国黑人成为完全平等公民的预效果。十九世纪后期,美国黑人的公民权利受到州和地方歧视黑人的法规和惯例层层约束和限制。在日常生活中,美国黑人常常被隔离开来,不能与白人同在一个学校上学,乘坐同一公共交通工具,同在一个地方居住。黑人不能充分参与美国社会生活,甚至在一百年后仍然和奴隶一样被剥夺各种权利,他们生活水准的提高与国家的发展并非完全相称。因此美国黑人的平等问题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黑人志愿团体和教会以及其它各阶层关心此事的美国人团体,同心合力掀起了一场争取民权的运动。他们敦促国会通过强有力的法律,清除美国社会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的最后残余。

一九六三年八月二十八日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举行的「为工作的自由进军」是民权运动的重要里程碑。那天最激励人心的,是马丁.路德.金恩牧师代表南方基督教领导会议所作的讲演。 一位新闻记者指出,金氏的演讲「充满林肯和甘地精神的象征和圣经的韵律」。他既义正严辞又有节制;公开宣扬-这是其基本哲学的一部分--非暴力的改革途径;并且侃侃陈词,雄辩有力。在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美国国会、总统和法院将金氏在讲演中提到的各种法律障碍解除了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故事
答:莫言父亲每次在学校拾馒头剩饭时,莫言很多同学眼里就是一个“丐帮帮主”,尽管是这样,莫言并没有因为同学的冷眼就一蹶不振。他的同学可能谁都没想到,就是他们眼中的丐帮帮主,几十年后,成为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五、罗伯特·巴雷尼 小小年纪的他,不光要承受身体上的痛苦,还要承受心灵上的折磨,未来...

获得诺贝尔奖的人的小故事
答:莫言父亲每次在学校拾馒头剩饭时,莫言很多同学眼里就是一个“丐帮帮主”,尽管是这样,莫言并没有因为同学的冷眼就一蹶不振。他的同学可能谁都没想到,就是他们眼中的丐帮帮主,几十年后,成为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2、玛丽·居里 丈夫去世后,玛丽·居里的生命一度陷入了冰河状态。直到保罗·朗之万—...

获诺贝尔奖的人 事迹
答:1、莫言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市东北乡文化发展区大栏平安村,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亦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春夜雨霏霏》,1984年,因《透明的红萝卜》而一举成名。1986年,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中篇...

获得过诺贝尔奖的人,他们的成长故事?
答:屠呦呦,女,汉族,中共党员,药学家。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宁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在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学习。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药学家,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1930年12月30日,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是家里5个孩子中惟一的女孩...

诺贝尔奖的名人事迹4个或以上,要简短
答:这些故事在网上都可以查得到的,直接搜索诺贝尔奖名人事迹就能够找到啦,下面我给你提供5个故事,不过这些故事的内容都有些偏长!1. 她的名字叫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现为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教授。她已是76岁高龄的老人,仍在坚持上班,她每天早上9点准时到达自己的办公室。 在很多人看来,像她这般年龄,早已到了安享晚年的...

诺贝尔奖得主:成长的十大因素
答:诺贝尔奖得主:成长的十大因素 1、信念——“奋斗、探索,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200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俄罗斯科学院副院长若列斯·阿尔费罗夫在《科学与社会》这本自传式著作中写道:“当我还是一个10岁孩子的时候,我曾读过韦尼阿明·卡维林的一部杰作《船长和大尉》,其后,我便终生不...

诺贝尔具有怎样的人生经历?
答:三、生理学或医学奖。由斯德哥尔摩加罗林研究所选定。四、文学奖。由斯德哥尔摩文学学士院选定。五、和平奖。由挪威议会选任5名委员选定。上述各奖,希望授予最适当的人,国别不限。”1896年12月10日,阿尔弗雷德在他的桑里莫家里逝世,享年63岁。祈求世界和平的阿尔弗雷德的灵魂,化成了诺贝尔奖,放射着...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故事
答:曼德拉 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 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 )1918年7月18日出生于南非特兰斯凯一个大酋长家庭,先后获南非大学文学士和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律师资格,当过律师。曼德拉自幼性格刚强,崇敬民族英雄。他是家中长子而被指定为酋长继承人。但他表示:“决不愿以酋长身份统治一个受压迫的部族...

简介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小故事?
答:他说瑞典文学院晚了二三十年才颁奖给他,实际上他是第一位真正该得此项奖的苏联作家。他还说:“当我得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那天,正好朝天上放了两枪,除了掉下两只大雁之外,还十分意外地掉下了诺贝尔文学奖。5、1948年,犹太作家阿格农(1888-1970)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关于他作品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