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书渊明饮酒诗后》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

作者&投稿:代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陶诗云:“但恐多谬误,君当恕醉人。”此未醉时说也,若已醉,何暇忧误哉!然世人言:“醉时是醒时语。”此最名言。

张安道饮酒,初不言盏数,少时与刘潜、石曼卿饮,但言当饮几日而已。欧公盛年时,能饮百盏,然常为安道所困。圣俞亦能饮百许盏,然醉后高叉手而语弥温谨。此亦知其所不足而勉之,非善饮者,善饮者淡然与平时无少异也。若仆者又何其不能饮,饮一盏而醉,醉中味与数君无异,亦所羡尔。

———《东坡题跋》

〔注〕 张安道:张方平,字安道,南京人。慷慨有气节,任官四川时,赏识苏轼父子三人。曾荐苏轼为谏官,轼下狱,又抗章解救。轼终身敬事之。刘潜:字仲方,好为古文,与石延年为酒友。石曼卿:石延年,字曼卿,北宋文学家。欧公: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圣俞: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诗人。叉手:拱手。

鉴赏

自从作诗惹出祸事,被贬谪到黄州之后,便开始了苏轼政治上失意,生活上波折迭起的时期。在黄州,他的职务是团练副使,实则徒挂虚名,不能参与政事。他也自知不容于在朝的政敌,所以极力约束自己,蛰居很少出门,更不敢发表意见和作诗了。尽管如此,但牢骚是满腹的。在这种困苦的环境里,惟一的排遣办法是从酒中寻找自己的世界。正如苏轼自己所说的:“方其寓形于一醉也,齐得丧,忘祸福,混贵贱,等贤愚,同乎万物而与造物者游。”这样,似乎可以把痛苦的现实暂时忘得一干二净了。然而,到了这个境地就没有苦恼了么?不,他发现了更为令人懊丧、可畏的后果,这就是他曾慨叹过的“饮中真味老更浓,醉里狂言醒可怕”。也就是怕这个“醉时是醒时语”,万一醉后的心里话漏了出来,传到京师,那后果就难以设想了。

这篇题跋不但反映了苏轼此时的微妙心情,还生动地描述了与他同时代的一班大作家的饮时情态,将他们的一个生活侧面呈露在读者面前。在这短短的200字中,苏轼写出自己的情怀、他人的醉貌。中间一段,着墨无多,而所写到的人,却是人人面目各具,人无赘语,语无赘词,每个人的酒量、酒后情态都活现纸上,表现了他们各自的素养和性格特征,使得我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这些作家都有煌煌大著的诗文集,还有别人为他们写作的传记、行述等,虽能反映他们一生的思想和行事,但是像这样生动活泼而又很有价值的生活细节的描绘,却是难得一见的。无他,传记等只着重记述他们的大节高行,而对生活琐事不屑涉笔,题跋之可贵和值得重视,大概恰在于此吧。



~

《书渊明饮酒诗后》苏轼 翻译
答:陶渊明的诗写到:“很害怕做错事犯错误,你应当宽恕喝醉了的人。”这句话是没有喝醉时说的,如果已经喝醉,怎么会顾及担忧做错事呢!然而“世上之人说自己喝醉了其实他是清醒的”这句话,是至理名言。张安道喝酒开始时不说喝多少杯,曾经与刘潜、石曼卿饮酒,直说要喝几天而已。欧阳修年轻时候,能喝...

苏轼《书渊明饮酒诗后》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
答:陶诗云:“但恐多谬误,君当恕醉人。”此未醉时说也,若已醉,何暇忧误哉!然世人言:“醉时是醒时语。”此最名言。张安道饮酒,初不言盏数,少时与刘潜、石曼卿饮,但言当饮几日而已。欧公盛年时,能饮百盏,然常为安道所困。圣俞亦能饮百许盏,然醉后高叉手而语弥温谨。此亦知其所...

苏轼《书传后》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
答:余饮酒终日,不过五合,天下之不能饮,无在余下者。然喜人饮酒,见客举杯徐引,则余胸中为之浩浩焉,落落焉,酣适之味,乃过于客。闲居未尝一日无客,客至未尝不置酒,天下之好饮,亦无在余上者。常以谓人之至乐,莫若身无病而心无忧,我则无是二者矣。然人之有是者接于余前,则余安得全...

陶渊明《饮酒》全文?
答:译文:我住在人烟稠密的地方,却没有车马喧哗。你问我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心灵远离喧嚣扰攘的尘世。我在东边的篱笆下采摘菊花,悠然见到南面的群山。山上的空气清新宜人,飞鸟相互飞舞归来。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意境,想要诉说却已忘记了言语。出处:《饮酒》出自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诗》,是他归隐田园时的...

陶渊明的饮酒全诗赏析是什么?
答:饮酒·其五 陶渊明 〔魏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译文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中所想远离世俗,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陶渊明 《饮酒》(其九)译文 谢谢 急~!!~!~
答:渊明八岁 丧父,家道衰落,日渐贫困。曾几度出仕,任过祭酒、参军一类小官。四十一 岁时弃官归隐,从此躬耕田园。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 派的开创者。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清陶澍注《靖节先生 集》是较好的注本。 【注释】 ①《饮酒》共二十首,都是酒后偶然的题咏,不是一时所...

陶渊明《饮酒》翻译
答:原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出自《饮酒·结庐在人境》是晋朝大诗人陶渊明创作的组诗《饮酒二十首》的第五首诗。这首诗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写诗人于劳动之余,饮酒至醉之后,在...

《饮酒?其五》原文及译文
答:《饮酒?其五》原文及译文 篇1 《饮酒?其五》原文: 陶渊明〔魏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其五》译文: 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 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

《饮酒·其五》原文及翻译
答:译文: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赏析 此诗主要描摹诗人弃官归隐...

苏轼文集原文及翻译
答: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日:“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徒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日: "富民出, 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日:“河将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