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规定的哪一项基本原则与环境保护法直接相关

作者&投稿:比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第一编 总则
第一章 基本规定
第九条 【绿色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第二编 物权(第二分编 所有权)
第六章 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第二百七十四条 【建筑区划内道路、绿地等的权利归属】建筑区划内的道路,属于业主共有,但是属于城镇公共道路的除外。建筑区划内的绿地,属于业主共有,但是属于城镇公共绿地或者明示属于个人的除外。建筑区划内的其他公共场所、公用设施和物业服务用房,属于业主共有。
第二百八十六条 【业主的相关义务及责任】业主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相关行为应当符合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对于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执行政府依法实施的应急处置措施和其他管理措施,业主应当依法予以配合。
第二百九十四条 【相邻不动产之间不可量物侵害】不动产权利人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弃置固体废物,排放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土壤污染物、噪声、光辐射、电磁辐射等有害物质。
第二编 物权(第三分编 用益物权)
第十章 一般规定
第三百二十五条 【自然资源使用制度】国家实行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百二十六条 【用益物权人权利的行使】用益物权人行使权利,应当遵守法律有关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规定。所有权人不得干涉用益物权人行使权利。
第十二章 建设用地使用权
第三百四十六条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设立原则】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应当符合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关于土地用途的规定,不得损害已经设立的用益物权。
第三编 合同(第一分编 通则)
第四章 合同的履行
第五百零九条 【合同履行的原则】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避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
第三编 合同
(第二分编 典型合同)
第九章 买卖合同
第六百一十九条 【标的物包装方式】出卖人应当按照约定的包装方式交付标的物。对包装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据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应当按照通用的方式包装;没有通用方式的,应当采取足以保护标的物且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包装方式。
第二十四章 物业服务合同
第九百三十七条 【物业服务合同定义】物业服务合同是物业服务人在物业服务区域内,为业主提供建筑物及其属设施的维修养护、环境卫生和相关秩序的管理维护等物业服务,业主支付物业费的合同。
      物业服务人包括物业服务企业和其他管理人
第七编 侵权责任
第七章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责任
第一千二百二十九条 【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致损的侵权责任】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千二百三十条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侵权举证责任】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发生纠纷,行为人应当就法律规定的不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的情形及其行为与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第一千二百三十一条 【两个以上侵权人的责任大小确定】两个以上侵权人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承担责任的大小,根据污染物的种类、浓度、排放量,破坏生态的方式、范围、程度,以及行为对损害后果所起的作用等因素确定。
第一千二百三十二条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侵权的惩罚性赔偿】侵权人违反法律规定故意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严重后果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
第一千二百三十三条 【因第三人的过错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侵权责任】因第三人的过错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被侵权人可以向侵权人请求赔偿,也可以向第三人请求赔偿。侵权人赔偿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第一千二百三十四条 【生态环境修复责任】违反国家规定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生态环境能够修复的,国家规定的机关或者法律规定的组织有权请求侵权人在合理期限内承担修复责任。侵权人在期限内未修复的,国家规定的机关或者法律规定的组织可以自行或者委托他人进行修复,所需费用由侵权人负担。
第一千二百三十五条 【公益诉讼的赔偿范围】违反国家规定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国家规定的机关或者法律规定的组织有权请求侵权人赔偿下列损失和费用:
      (一)生态环境受到损害至修复完成期间服务功能丧失导致的损失;
      (二)生态环境功能永久性损害造成的损失;
      (三)生态环境损害调查、鉴定评估等费用;
      (四)清除污染、修复生态环境费用;
      (五)防止损害的发生和扩大所支出的合理费用。

~

民法典确立的制度或原则
答:(一)基本规定 1.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重要的立法目的。2.规定了民事权利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确立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等民法基本原则。3.将绿色原则确立为民法的基本原则,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二)民事主体 1.自然...

民法典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什么秉持诚信恪守承诺_百度...
答:不得损害他人合法权益(六)绿色原则,应当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民事活动是指公民或者法人为了一定的目的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行为。民法的基本原则是贯穿于整个民事立法,对各项民事法律制度和全部民法规范起统帅作用的基本原则,它可以起到弥补民事法律规范欠缺(法律漏洞)...

民法典中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答:法律主观: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有: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绿色原则。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法律客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条 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

民法典的七大基本原则
答:民法典七项基本原则是:1、平等原则、2、自愿原则、3、公平原则、4、诚实信用原则、5、绿色原则、6、公序良俗原则、7、私权神圣原则。【

民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4.诚信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5.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6.绿色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拓展内容:民法的性质:1.民法是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的基本法。社会主义...

新环保法的两个原则
答:限期治理制度等。3、公众有权通过一定的程序或途径参与一切与公众环境权益相关的开发决策等活动,并有权得到相应的法律保护和救济,以防比决策的盲目性,使得该项决策符合广大公众的切身利益和需要。4、新《环境保护法》第5条规定的“损害担责”应是污染者付费原则的另类表述。对于污染者付费原则。

民法典的编纂遵循和体现了几个基本原则
答: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突出表现在它的指导性。民法基本原则对民事立法、民事行为和民事司法均有指导意义。2.约束功能。民法基本原则对民法立法、民事行为和民事司法有约束力。3.补充功能。民法基本原则在民事法律规范中处于指导和统帅的地位,但是通常在民事法律规范有具体规定的情况下,必须适用具体规定,不能...

民法典之民法总则六项基本原则
答:六项基本原则是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绿色原则、公序良俗原则 。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

民法典中有关合同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6、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7、绿色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民事活动,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民法典六大基本原则
答: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六项:(一)平等原则 平等原则是民事法律关系区别于行政法律关系和刑事法律关系的重要标志。民法的平等原则是指民法赋予民事主体平等的民事权利能力,并要求所有民事主体同受普遍性法律的约束。这一原则的具体内容为:第一,民事主体资格(民事权利能力)平等。第二,任何民事主体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