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环保法的两个原则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作者&投稿:示元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新环保法的原则:保护优先原则、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公众参与原则和损害担责原则。具体如下:

1、环境保护为国民发展优先选项。

2、将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定义为一种综合防治的原则,即对环境污染整体系统的防治,同时,这一原则也统摄我国环境法上的相应制度,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限期治理制度等。

3、公众有权通过一定的程序或途径参与一切与公众环境权益相关的开发决策等活动,并有权得到相应的法律保护和救济,以防比决策的盲目性,使得该项决策符合广大公众的切身利益和需要。

4、新《环境保护法》第5条规定的“损害担责”应是污染者付费原则的另类表述。对于污染者付费原则。

扩展资料

1、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第六十条规定了环保部门可以对超标超总量的环境违法行为采取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和停业关闭措施。

2、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第二十五条赋予环保部门查封、扣押的行政强制权,第六十八条对违法实施查封、扣押措施的行为设置了严格的问责条款。

3、新环保法既有许多直面环境现实问题的重大制度设计,也有对既往条款的修改。

4、新环保法切实保障公众参与权利,为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设专章,保障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新环保法实施细则“亮剑”



一、保护优先原则

关于“保护优先”的具体含义,无论是世界各国的环境立法,还是相关学者的著述,均未直接论及。

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

将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定义为一种综合防治的原则,即对环境污染整体系统的防治,同时,这一原则也统摄我国环境法上的相应制度,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限期治理制度等。

三、公众参与原则

公众参与原则是一项国际上普遍遵循的环境法基本原则,关于其具体含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表述。如有学者认为环境法上的公众参与原则“是指公众有权通过一定的程序或途径参与一切与公众环境权益相关的开发决策等活动,并有权得到相应的法律保护和救济,以防比决策的盲目性,使得该项决策符合广大公众的切身利益和需要”。

四、损害担责原则

就学理层而而言,新《环境保护法》第5条规定的“损害担责”应是污染者付费原则的另类表述。对于污染者付费原则。

新《环境保护法》中的“损害担责”原则主要包含两个方而:一是“损害”,二是“担责”。针对“损害”而言。

2014年4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环保法修订案》,新法已经于2015年1月1日施行。至此,这部中国环境领域的“基本法”,完成了25年来的首次修订。这也让环保法律与时俱进,开始服务于公众对依法建设“美丽中国”的期待。

因为环保法牵涉面甚广、争议较多,这次修法破例进行了第四次审议才得以通过。由此,我们可以说,这是一部凝结了中国环保治理智慧,吸取了之前经验教训、能对症下药的成熟立法。

新《环境保护法》是一部“长牙齿”的法律,是一部能对民怨极大的污染现象打出硬拳头的法律。

扩展资料:


新环保法新增内容

受限于原有的法律规定,长期以来,中国环保部门的处罚力度、执法手段都相当有限,相对于公安甚至税务和工商部门来说,环保部门一直都是一个“软衙门”,难以震慑日益猖獗的环境违法行为。刚刚出台的新《环境保护法》,提供了一系列足以改变现状、有针对性的执法利器——

一是新增“按日计罚”的制度,即对持续性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按日、连续的罚款。这意味着,非法偷排、超标排放、逃避检测等行为,违反的时间越久,罚款越多。

之前法律规定的针对环境违法的罚款,是一个定数,数额并不大,导致违法成本较低,不少企业因而怠于治污。新法施行“按日计罚”之后,罚款数额上不封顶,将倒逼违法企业迅速纠正污染行为。

二是新的《环境保护法》作为一部行政法律,罕见地规定了行政拘留的处罚措施,对污染违法者将动用最严厉的行政处罚手段。

新法规定:对情节严重的环境违法行为适用行政拘留;对有弄虚作假行为的环境监测机构以及环境监测设备和防治污染设施维护、运营机构,规定承担连带责任。

三是个别地方企业的污染行为之所以肆无忌惮,背后是当地官员基于畸形政绩观的默许纵容,对此新《环境保护法》将拿“保护伞”开刀。

其具体规定是:领导干部虚报、谎报、瞒报污染情况,将会引咎辞职;面对重大的环境违法事件,地方政府分管领导、环保部门等监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将“引咎辞职”。

新《环境保护法》还是一部开放的立法,将民间力量有序地纳入环境治理的机制中,设立了环保公益诉讼制度。在修订草案二审时,曾将环保公益诉讼的主体限定为一家“国字号”环保组织;在之后的几次修订中,法律诉讼主体得到进一步扩大。

最终被规定为:“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信誉良好的社会组织”。同时,新法还规定:“符合规定的社会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新环境保护法



、《环境保护法》应明文宣示中国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关于《环境保护法》的定位,我国环境法学界一直存有争议。{1}笔者一直主张将《环境保护法》定位为我国的环境保护基本法,并逐步发展达到这一目标。正如汪劲教授所总结:“无论是从借鉴西方国家(地区)的环境立法实践出发,还是从环境与资源保护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程度出发,我国都有必要制定一部高位阶的环境保护基本法来指导和统领单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2}
汪劲教授认为,环境法基本原则“是指环境法在创制和施行中必须遵循的具有约束力的基础性和根本性准则”,“环境法基本原则既是环境法基本理念在环境法上的具体体现,又是环境法的本质、技术原理与国家环境政策在环境法上的具体反映”。{3}环境法基本原则应是经由环境立法“所确认并反映环境法本质和特征的原则,是贯穿整个环境法体系、具有普遍意义的指导性原则”。{4}
根据法理学家的揭示,“法的基本原则体现着法的本质和根本价值,是整个法律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出发点,构成法律体系中的灵魂,决定着法的统一性和稳定性”。{5}“正所谓贯彻于法律运行的始终者方为基本法律原则,而部门法的基本法律原则能确保法律规则在法律的制定、解释、执行和司法各环节始终保持其统一性,并能有助于解决上述各法治运行环节可能出现的冲突。”{6}
从最优理论模型角度出发,一国的环境保护最主要立法(无论环境基本法、环境综合法、环境法典,或者环境政策法)应对环境法基本原则予以明文规定。在阐释环境基本法与环境法基本原则之间的关系时,汪劲教授也指出:“环境基本法在一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中处于最高位阶”,环境基本法“需要规定国家环境与发展关系的基本准则”,“并确立与单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相互关系以及在实施中正确使用法律的关键”,上述内容“不可能全部在以保护环境要素为目的的单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作出规定,只可能在环境基本法中作出明示”。{7}2012年12月20日,在北京参加汉德研究所主办的“《环境保护法》修改思路”专家研讨会发言时,王灿发教授也表达了对《环境保护法》规定环境法基本原则必要性的坚信,他的发言原话为:“在今天会议八个主题外,我觉得应该增加一个主题:环境法原则。现在修这个法,如果我们环境法基本原则不转变的话,在理念上就没有转变”。{8}
其实,以一国最主要的环境立法明文宣示一国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环境立法模式,其立法资源的配置效率相对最高,这一趋势已经为部分国家的环境立法实践所证实。

~

简述我国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答:2.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 3. 污染者治理、开发者保护的原则 4. 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的原则 环保,全称为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这些行动包括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创新研发的,以及法律...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几个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问: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几个基本原则。校解析答案: (1)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是指要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解决于现代化建设过程之中。其核心和理论基础是“协调发展”的思想,目的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是指在国家的环境管理中...

新环保法的法律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1.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和损害担责。这些原则旨在确保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预防环境污染,实施全面规划与合理布局,明确污染责任,以及鼓励公众参与和政府负责。2. 保护优先原则强调在经济发展中,应将环境保护放在首位,确保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预防为主...

《环境保护法》规定的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答:我国将环境保护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实行以下基本原则和制度:(一)基本原则 1)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原则。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3)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原则。4)国家专门机关管理与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原则。(二)基本制度 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保护坚持的原则是
答:环境保护坚持的原则如下: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明确指出,环境保护应遵循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2."保护优先"是对传统发展模式的矫正。在传统发展模式中,经济发展置于首位,环境保护常被忽视。实践证明,这种模式并不可持续,它以环境为代价换取短期经济增长,...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的原则;依靠群众保护环境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

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是环境保护、政策在法律上的体现,是调整环境保护社会关系的指导规范,也是环境保护法、司法、执法、守法必须遵循的准则。它反映了环保法的本质,并贯穿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的全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1、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在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的同时,必须坚持保护优先...

环境保护法第五条规定环境保护坚持什么原则
答:损害担责的原则。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五条: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环境保护法的作用是: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是关系到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我国新环境保护法第五条规定环境保护坚持什么原则
答:新环保法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 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新法明确了预防为主、污染治理、资源节约、公众参与、责任追究等原则,强调保护环境是全民的责任,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是环境保护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 环境污染控制:新法规定了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的保护标准,明确了排污许可制度、...

新环保法的5大原则
答:法律分析:(1)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 (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3)污染者付费的原则 (4)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的原则 (5)依靠群众保护环境的原则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和普及工作,鼓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