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军机处是做什么的? 清朝的军机处有什么作用?

作者&投稿:戊盼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军机处是清朝官署名,也称“军机房”、“总理处”。是清朝时期的中枢权力机关,于雍正七年(1729年)因用兵西北而设立。

主要职能: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性质: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皇帝秘书机构。

机构设置:满屋、汉屋、内翻书房、档案库等。

清朝军机处,虽然不能精确地和现在的国家部门加以比较。但其职能,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中央军委、外交部、情报局的强大合体机构。

军机大臣,既无品级,也无俸禄。军机大臣之任命,并无制度上的规定可供遵循,完全出于皇帝的自由意志。军机大臣的职务也没有制度上的规定,一切都是皇帝临时交办的,军机大臣只是承旨办事而已。

宣统三年(1911年)四月责任内阁成立后,军机处被撤销。



军机处,亦称“军机房”、“总理处”。是清朝中后期的中枢权力机关。
雍正七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恐漏泻机密,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十年,改称“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
军机处的设立是清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标志着清代君主集权发展到了顶点。军机处成立于雍正七年(1729年),初名“军机房”,不久改称“办理军机处”,乾隆以后省去“办理”二字,遂简称为“军机处”了。军机处本为办理军机事务而设,但因它便于发挥君主专制独裁,所以一旦出现之后,便被皇帝抓往不放,不但常设不废,而且其职权愈来愈扩大。军机处的职官有军机大臣,俗称"大军机",有军机章京,俗称“小军机”。军机大臣由皇帝从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官员内特选,有些也由军机章京升任。军机大臣之任命,其名目为“军机处行走”,或“军机大臣上行走”。所谓“行走者”,即入值办事之意。军机大臣没有定额,军机处初设时为三人,以后增加到四、五人至八、九人,最多至十一人。军机章京初无定额,至嘉庆初年,始定为满、汉章京各十六人,共三十二人,满、汉章京又各分两班值班,每班八人。军机章京之任命,或称为“军机司员上行走”,或称为“军机章京上行走”。
军机处成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废止了,内阁变成只是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一切机密大政均归于军机处办理。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二端,真正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军机大臣无日不被召见,无日不承命办事,出没于宫廷之间。皇帝行动所到的地方,军机大巨也无不随从在侧。但军机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不像正式国家机关的样子。军机处办公的地方不称衙署,仅称“值房”。军机大臣的值房称为“军机堂”,初仅板屋数间,后来才改建瓦屋。军机章京的值房,最初仅屋一间半、后来才有屋五间。军机处也无专官,军机大臣、军机章京都是以原官兼职,皇帝可以随时令其离开军机处,回本衙门。军机大臣既无品级,也无俸禄。军机大臣之任命,并无制度上的规定可供遵循,完全出于皇帝的自由意志。军机大臣的职务也没有制度上的规定,一切都是皇帝临时交办的,所以军机大臣只是承旨办事而已。“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这些都说明军机处是皇帝集权的最好的工具。

清朝实行以专制皇权主核心的高度中央集权的军事领导体制,最高军权由皇帝(顺治初是摄政王)掌握。中央设辅佐皇帝的决策机构议政王大臣会议(早期)或军机处(中期以后),置主管全国军事行政的兵部等领导机构。凡军国大计,先交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提出可供选择的方案和意见,供皇帝采纳和参考,由皇帝最后裁决,并由议政王大臣会议承旨出令,交兵部和其他有关军事领导部门主持实施。军机处于雍正年间设立后,则由军机大臣承旨交办。一旦国家有大的军事活动,则特简经略大臣、参赞大臣等,组成战时领导体制,临时抽调各地官兵归其调遣指挥。但一切运筹进止,均听命于皇帝。军事行动结束,将帅返回原任,兵丁归原驻防地。若皇帝年幼,亲政之前,则由摄政王(顺治时)或辅正大臣(康熙时)或太后垂帘听政(同治光绪宣统时)。

军机处是“办理军机处”之简称。清朝中期以后辅助皇帝处理政务之机构。初设于雍正七年(1729年),一说为八年。时称“军机房”。十年,始称“办理军机处”。十三年十月,改设“总理事务处”。乾隆二年十一月复故,遂沿置不改。以其成立后,即成为秉承皇帝意旨办理军国大政的实际政务中枢,故又有“枢府”之称。职官有军机大臣和军机章京两种。其职掌为,每日由军机大臣晋见皇帝,讨论大政,秉承皇帝旨意撰拟谕旨,待皇帝阅定后向各地方长官下发。还负责审拟特交案件,稽察各部院衙门汇奏事件,古代补重要官缺等事。军机章京负责缮写、记档和收发文移等具体事务。乾隆中期以后并代军机大臣撰拟谕旨。此外,方略馆和内翻书房也由军机处管理。宣统三年,责任内阁成立后遂撤废。

因此,皇帝是最高决策人,议政王大臣会议或军机处是决策部门,兵部是中央军事职能管理行政部门。

(2019·荆门)清朝前期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是设立军机处。
(2016·孝感)雍正时,设立军机处,处理军政大事。军机处的设置,使皇权进一步加强。
(2010·黄石)清朝军机处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设立该机构的皇帝是雍正。

清朝的军机处是干什么的?~

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军机处是清朝官署名,也称“军机房”、“总理处”。是清朝时期的中枢权力机关,于雍正七年(1729年)因用兵西北而设立。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同时,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
雍正帝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恐漏泄机密,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雍正十年(1732年),改称“办理军机处”。设军机大臣、军机章京等,均为兼职。乾隆帝时期复设军机处,从此成为清朝的中枢权力机关,一直到清末。
军机处是多大的机构呢?军机处设首席军机大臣一人,军机大臣一般5至7人,少时2人,多时9人。召见时,首席军机大臣以后,不分满汉,而按入值时序为先后。据《清代职官年表》统计,清朝军机大臣,共有147名,其中满63人,蒙古11人,汉73人。在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侍郎等中挑选。下设军机章京,规定满员16人、汉员20人,共36人,不设书吏等具体办事人员,以保证办事的机密。
军机处有一个规定,不奉圣旨,擅入者斩。即使你是亲王,不奉圣旨擅入,也要斩。清末的时候,湖广总督张之洞奉诏进京,商议官制改革。他走到军机处,到台阶底下,说什么都不肯再往前多迈一步。张之洞那么大的官阶,都不敢迈一步,因为他不是军机大臣,不能进军机处。
军机大臣平时早上3点多钟起来,就得到这儿值班。皇上一般7点钟起床,清朝的皇帝一个个都精力旺盛,像康熙爷、乾隆爷整宿整宿不睡觉,观书达旦,一晚上一晚上看书。而且清朝的皇帝都勤政,那真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
清朝的军机处都快设到寝宫里边了。寝宫里边住的是皇上、皇上家人以及伺候皇上家人的人。这么说来,这军机大臣的地位其实跟宫女、太监真差不多。军机大臣位当前朝宰相,但实际上和皇上的大秘书差不多。皇上并不是每天都上朝,但每天一定要见军机大臣,皇帝一说叫起儿,就是叫军机大臣。军机处一直到1911年才裁撤。
清朝入关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仍然非常大。同时在内阁大臣中,南方与北方士大夫的党派之争仍然延续,党争与满洲贵族内部矛盾纠缠在一起。为了加强皇权,康熙帝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设立南书房,康熙帝在翰林等官员中,“择词臣才品兼优者”入值,称“南书房行走”。入值者主要陪伴皇帝赋诗撰文,写字作画,有时还秉承皇帝的意旨起草诏令,“撰述谕旨”。由于南书房“非崇班贵檩、上所亲信者不得入”, 所以它完全是由皇帝严密控制的一个核心机要机构,随时承旨出诏行令,这使南书房“权势日崇”。
南书房地位的提高,是康熙帝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同时将外朝内阁的某些职能移归内廷,实施高度集权的重要步骤。康熙帝亲政以后,朝廷的权力一则受议政王大臣会议的限制,国家大事需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而这些满洲王公贵族地位较高,有时与皇帝意见发生矛盾,皇帝也不得不收回成命;二则内阁在名义上仍是国家最高政务机构,控制着外朝的权力,康熙帝为了把国家大权严密地控制在自己手中,决定以南书房为核心,逐步形成权力中心。
军机处这么重要的一个机构,在清朝,它却不是法定机构,《大清会典》里都不见记载。这绝对是一个临时机构。清雍正七年(1729年),雍正皇帝因西北用兵军情紧急,设立军机房,3年后改称“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在军机处任职者无定员,多时有六七人,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充任,称之为“军机大臣”,又称“大军机”。其僚属称“军机章京”,通称“小军机”,掌管写谕旨、记载档案、查核奏议等事。乾隆时定军机章京满汉两班各8人,后增至四班32人。军机处每日觐见皇帝,商承处理军国事务。
军机处值房在隆宗门内迤北,俗称军机房,军机大臣在此办公。军机章京值房在隆宗门内迤南,满汉两班,同署办公,分居左右。每日寅(寅正4时)时,军机大臣及章京等依次入直。辰(辰正8时)刻,军机大臣始入见,或不待辰刻而先召见,每日一次或数次,军机章京随入。军机大臣到帝前,赐坐。承旨毕,退出,授军机章京书写。述旨完毕,内奏事太监传旨下达。军机处银印藏大内,印盒钥匙由领班军机大臣佩挂着。
军机处的设置,使中国专制主义皇权达到了顶峰。电视剧里面演和坤与纪晓岚的那些事儿,纪晓岚见皇上称臣,和珅称奴才。旗人称奴才,汉人称臣。能称奴才的,那证明是皇上家里人,这是爱称,称臣是皇上跟你见外。中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发展到清朝变成了主奴关系。乾隆爷的时候,想要汉人也称奴才。汉人比较重面子,汉官就是不干,反弹得比较大。乾隆爷恨恨作罢,下了一道圣旨,意思是说,你们虽然称臣,但跟奴才是一样的,你们别给脸不要,说你咳嗽还真喘上了。
军机处与内阁有什么不同呢?军机处与内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1)军机处主管重大机密事务,内阁则办理日常行政事务。(2)内阁有衙门,下设六部,各置官署。军机处则为“四不”——不设衙门,不颁发关防,不独立发文,不直接指挥各级军政部门。(3)军机大臣兼大学士掌握军政实权。(4)清制,皇帝谕旨下达,分明寄和暗寄两种:明降谕旨,交内阁办,由内阁通过行政系统下达;暗降谕旨,如朱批奏折,由军机处密封后交兵部,传递到当事官员手里,不经中间环节,一竿子插到底。(5)军机处是一个行动的机构,皇帝走到哪里,军机处就跟到哪里。
清朝中枢机构演变轨迹表明:皇权在逐渐强化,满洲贵族权力实际也在强化,决策与执政体系日益闭塞僵化,这种体制可用于维持稳定,但用于创新以应对西方列强挑战,则是弊多利少。此期,一些西方国家在走向议会制,重民权,轻君权。清朝却在强化君权,弱化民权,这是清朝覆亡一个体制上的原因。

“军机处”是清朝中后期的中枢权力机关。清初仿明代制度设立内阁,又增设“议政王大臣会议”,即“议政处”,权力在内阁和六部之上。雍正七年(1729),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恐机密泄漏,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人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后改称“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军机处成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废止,内阁变成只是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军机处将办理一切机密大政。军机大臣均为皇室亲臣、朝廷重臣,总揽军、政大权,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

三个都是狠角色,军机处,锦衣卫,东厂都是在哪个朝代设立的?
答:军机处,清雍正时期,军机处是清朝官署名,也称"军机房"、"总理处"。是清朝中后期的中枢权力机关,于雍正七年(1729年)因用兵西北而设立。雍正帝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恐漏泄机密,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雍正十年(1732年),改称"...

军机处设立于哪一朝代?其主要职能是什么?
答:军机处,清代官署名。亦称“军机房”、“总理处”。是清朝中后期的中枢权力机关。雍正七年(1729),因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恐漏泻机密,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十年(1732),改称“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职能...

雍正为了办理西北军务设置了军机处,当时西北有什么军务?
答:清朝与准噶尔之间的战争,所以在雍正七年设立了军机处。噶尔丹死后,策旺阿拉布坦仍统治着阿尔泰山以西的天山南北疆地区。策旺阿拉布坦与其叔一样,极具侵略扩张的野心,而且善于伪装。他一面伪装对清朝的恭顺,不但“请安纳贡”,还把噶尔丹的骨灰和女儿献给清政府;一面积极扩张势力,走上了噶尔丹兼并...

设立军机处的意义是什么?对于清朝意味着什么?
答:三、也让当时的清政府由盛转衰。一个强大的统治者如果说他是有能力,有雄心壮志。军机处去做这样的事情的话,那么这个朝代还能继续维持下去。可是如果当朝统治者他是一个懦弱无能的统治者的话,那么这样的权力会落入到摄政大臣。这也是导致清政府在此之后由盛转衰的重要表现。

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是用来做什么的?
答:明代时期产生的内阁主要是帮助皇帝提供顾问的一种服务机构,也是古代封建王朝君主制强化的一种产物,而军机处是清朝时期成立的中枢权力机关,主要处理紧急军务帮助皇帝处理一些政务。一、当朱元璋夺取天下之后创立了明朝,一开始明朝一直沿袭着前面一些朝代的制度设立了左右丞相来帮助皇帝处理政务,但是出现了...

历史上雍正设立的军机处主要什么职能
答:无专官,无衙署,就使军机处成为一种特殊的机构。召见时,雍正帝指示各项事件应如何办理,有时向军机大臣询问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以作出裁决。军机大臣根据旨意,草拟文书。上谕形成后,不经过内阁,由军机处直接发给有关官员。所以,雍正朝的军机大臣,不过是传旨办事,对制定政策起的作用不大。乾...

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什么
答:军机处的设置:(1)设立时间:雍正帝时。(2)始设原因:用兵西北,防止泄漏军事机密。(3)职能演变:由一个暂设军事机构,发展成为位居内阁等中央机构之上,皇帝之下的常设政务机构,是皇帝发号施令,处理政务的枢纽。(4)组成:皇帝直接从大学士、尚书、侍郎中挑选谨慎可靠的亲信任军机大臣,人数...

军机处设立于哪个朝代?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影响?
答:一、朝代 军机处是清朝时期的中枢权力机关,于雍正七年(1729年)因用兵西北而设立。二、出现原因 军机处最初设置的最直接原因是为用兵西北,防止泄露军事机密;加强皇权是创立军机处的根本原因。三、影响 ①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②从军机处在清王朝国家机构中所处的地位来看,它的成立...

军机处最初设置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答:至于通谕王公大臣之事,在乾清门阶下传述,不许在军机处传述。三、军机处简介:军机处是清朝官署名,也称“军机房”、“总理处”。是清朝时期的中枢权力机关,于雍正七年(1729年)因用兵西北而设立。雍正帝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恐漏泄机密,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

军机处的设立有何影响?
答:军机处的设立是清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标志着清代君主集权发展到了顶点。军机处成立于雍正七年(1729年),初名“军机房”,不久改称“办理军机处”,乾隆以后省去“办理”二字,遂简称为“军机处”了。军机处本为办理军机事务而设,但因它便于发挥君主专制独裁,所以一旦出现之后,便被皇帝抓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