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炼丹长达两千年的道士,为何都没成仙? 唐朝曾经有一个特别厉害的道士,靠炼丹活了一百多年,是真的吗?

作者&投稿:虫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炼丹道士之所以没有成仙,原因可能有很多。首先,成仙本身就是一个难以实现的目标,需要道士在修炼过程中达到极高的境界,这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修行和领悟。其次,炼丹虽然是一种修行方式,但并非唯一的途径,成仙还需要其他的因素,如功德、悟性、缘分等。此外,历史上有些炼丹道士可能存在贪图长生或追求金丹等偏执的目的,这种心态也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修行成果。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历史上的炼丹道士并非都是长达两千年的连续传承,而是在不同的时期出现了不同的代表人物。虽然这些道士在炼丹术上有所成就,但并不代表他们全部都追求成仙,也不代表他们都没有成仙的境界。因此,我们需要更加客观地看待这个问题。

题主你真的理解成仙的意思吗?人是死后成仙的,那些道士就算成仙了,你也看不到,科学家至今都没发现人死后究竟会去哪里?说不定那些道士,死后已经成仙了,只是你看不到而已

前些年,几位浙大学子在中医课上根据唐代药王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的药方,制作出了名为“孔圣枕中丹”的丹药。据介绍,这种丹药主治读书善忘,久服可变得更加聪明。一时议论纷纷,有人说是复原和弘扬传统文化,也有人质疑根据古代药方制造的丹药是否真正有效,更有人说这就是将中国古代荒诞不经、害人不浅的炼丹术搬到了现在。那么,中国古代的炼丹术是什么样子的呢?

1.地地道道中国货

虽说“炼丹学之于现代化学”就如同“采药学之于现代植物学”,没有人会认为炼丹、采药直接诞生了化学、植物学,但论其渊源,自有其内在的相通之处。所以,近代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等西方和中国学者承认:炼丹术是现代化学的根源之一,属于地地道道的中国货。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炼丹术作为现代化学先驱的地位倒也说得通。

炼丹术的基本理论,主要来自于古代的仙人说和道家学说。中国能拿到炼丹术的“首本秘籍”,不仅仅是老天爷对中华民族勤劳和智慧的“奖励”,还有一半功劳得归于仙人“襄助”。这些原本逍遥自在、缥缈绝迹、幽隐于山林的神通人物,不仅仅被传说为不死药的创造者,也被当成了炼丹术的来源和一直以来的理论支柱。

仙人和不死药的传说,为中国炼丹术诞生和发展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仙人同样是彻彻底底的“中国制造”,若论其来源则是在史前时代,中华先民的智慧尚处于蒙昧之时,对于生活周遭的事物和自然现象尚未理解,便有了万物有灵的观念,产生神灵崇拜。自此之后,各路神仙纷纷在中华大地上扎下了根。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有关仙人信仰开始大行其道。

孙思邈著《备急千金要方》 (也称《千金要方》),该书作于公元652年,共30卷,收集药方5300首,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医学百科全书

在古人的记载里,仙人有模有样,他们都居住“在山的那边、海的那边”,人迹罕至、云雾缭绕的名山之中。位于东海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数千年来一直是最著名的仙人居所,可见而不可入。山里是亭台楼阁,雕栏玉砌,珍禽异兽遍地行走。仙人大多长得肤白貌美、风姿绰约、道骨仙风。饮食不同于俗人,不食五谷,就靠吸风饮露生存。

平日出行的时候,他们或是腾云驾雾,或是驾驭飞龙,日行千里,遨游于四海之外。除了这些神通广大之处,他们最令世人羡慕的一大本事就是长寿。成书于战国时代的《山海经》就有记载:在穷山的附近有一个轩辕国,其国民不长寿的也能活八百岁,长寿的能活到几千岁;在“不死之山”的东侧,有“不死之民”能长寿不死。仙人为何长寿或是长生不老,秘诀就在于他们垄断了一项稀缺资源——不死药。

2.市场前景

仙人居于深山、海外,来去无踪,本不应为人所知,那他们又是如何令世人皆知,心生向往的呢?这就要“归功”于神仙“代言人”——方士。方士源于古代的巫师,熟悉各种流传下来的巫方,有知识、有文化,还有闲暇时间。再加上他们长期从事长寿炼养活动,鼓吹长生不老,深得社会上层的青睐,以至于常常被尊称为神仙家。在这些方士的宣传下,原本属于想象中的仙人,被描述得有鼻子有眼,仙人之说在战国时期很快流行开来。

《人物御龙帛画》,战国中期晚段,纵37.5厘米,横28厘米,1973年湖南省长沙市子弹库一号墓出土,现藏湖南省博物馆。画幅出土时平放在椁盖板兴棺材之间,应是引魂升天的铭旌,因年代久远已呈棕黄色,描绘巫师乘龙升天的情景

据《史记》记载,较早被仙人和不死药的故事忽悠,然后派遣方士入海寻仙问药的是靠近海边的齐国,中招的乃是齐威王和光大“稷下学宫”的齐宣王。他们从燕、齐的方士口中听说,在东海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居住有仙人,因服不死药而长生不老。于是威、宣诸王纷纷派遣使者,入海赴三山寻仙,却都是空手而归。归来众人的说辞无一例外,均言船行海中,远远望去仙山如在云端,待靠近之时,才发现其位于水下。

等船行至目的地时,突然之间风浪骤起,最终诸人也未能登山见到仙人。仙人和不死药本是方士凭空捏造,自然是无法交差。但实际上是“海市蜃楼”现象的仙山,在众人口中却是言之凿凿、有模有样,让人相信仙人和不死药确实存在,只不过天意弄人,缘分未到罢了,这也给后世君主留下了希望的种子。

最著名的应该就是“略输文采”的“秦皇汉武”。千古第一帝秦始皇先后被齐国方士徐福、燕国方士卢生用“寻仙三宝”——仙山、仙人、不死药忽悠得晕头转向,之后的汉武帝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身边的方士走马灯似的轮换。

3.理论支持与技术准备

仙人和不死药虽然让方士们名利双收,却是把双刃剑。他们编造的各种谎言终究有被戳穿的时候,惹恼了君主贵族的代价是极其惨烈的,而且海上寻仙活动也有风险,稍有不测便可能葬身鱼腹。除了寻仙和不死药,有必要开辟新的长生不老之路。于是乎,各路方士各显神通,逐渐形成养生派、吐纳派、服食派三大派系。前二者是通过自身修炼获得长生力量,唯有服食派是借助“仙药”来达到与天地同寿、日月齐光。加上神仙、不死药的影响,这一派别最为流行,炼丹术也趁势而起。

杭州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陈列的葛洪炼的丹药及炼丹所用原料,葛洪为东晋著名炼丹家,他认为服食坚固、耐久的黄金可以炼人身体,令人不老不死

与全凭一张嘴忽悠的寻仙问药不同,炼丹术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和完整的理论体系支撑。战国时代,与时俱进的方士逐渐掌握了“两大技术法宝”。第一件法宝是炼药,最初的炼丹术受中医煎草药的启发,采用水法炼丹。第二件法宝是冶金,利用我国古代发达的冶金技术,通过熔炉内的变化无穷,将丹砂冶炼成各种“仙药”,用来治疗疾病和延年益寿。到了汉代,方士又找到了“三大理论法宝”:黄老学说、谶纬之学、易学。

炼丹术如同试金石,将一些招摇撞骗的江湖骗子清理出方士队伍,另一些方士则华丽升级为炼丹家。中国的炼丹术也分两大派别:在丹釜中炼制自然界的金石矿物成为长生不老的金丹,是为外丹;以人体为鼎炉,用意念运转周身的精气神,在丹田中凝结为精神性的“长生不老金丹”,是为内丹。外丹术除了服食的药物,也可指点化成金的炼金术,本文主要指的是炼药。

最初的炼丹术原材料主要是各种自然存在的动植物、矿物药材,随着冶金技术的发展,到了秦代就有了火法炼丹。

4.原材料明细表

讲到这里,有人不禁要问:古代的“仙丹”到底是如何制成的呢?由于各个炼丹家炼制丹药的目的不同,原材料的来源也存在差异,炼丹的原理和技术方法亦是区别甚多,最后炼出来的丹药五花八门,疗效也是千差万别。一般来说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炼制“仙丹”的第一步是选择原材料。炼丹的原材料五花八门、种类繁多,大凡丹砂、黄金、铅、水银、硝石、明矾、玉石、石英、石膏、云母、盐、朱砂、芒硝、酒、醋、木炭、草木灰、灵芝、茯苓、五倍子、皂荚、动物血液、皮毛、贝壳、人尿液等等动物、植物、矿物皆有,最常用的主要有丹砂、黄金、铜、铅、水银、硫黄、雄黄、雌黄等。

丹砂(硫化汞)是炼丹最常用的材料。《史记》记载,公元前135年左右,齐国方士李少君在皇宫为寻仙问药的发烧友汉武帝炼制丹药。他采用的方法是用丹砂等药材炼制成丹砂的精华——黄金,然后服用。至于为何是丹砂,主要在于它与血液的颜色相同,红色的丹砂是血气所化,代表着生命的不朽与永恒。天然的丹砂本来就有治病养生的功效,仅用水浸泡后饮用便能治疗一些疾病。

在自然界丹砂与黄金有共存的现象,因此就有人认为黄金是由丹砂变成。而且,红色的丹砂加热后可变出白色的水银和硫黄,进一步加热又可得到红色的丹砂结晶,如此循环往复,完美地证明了“道”的永存。所以李少君等人视丹砂为“万灵之主,造化之根,神明之府”。所以,丹砂就率先成了炼制“仙药”的主角,并且给“炼丹术”冠了名。

黄金不腐不朽,百炼不消,为万物之宝。炼丹家根据“假外物以自坚”的原则,认为服食坚固、耐久的黄金可以延长寿命,也就是所谓“服金者寿如金,服玉行如玉”。东晋著名炼丹家葛洪在《抱朴子》中记载:“夫金丹之为物,烧之愈久,变化愈妙。黄金入火,百炼不消,埋之,毕天不朽。服此二物,炼人身体,故能令人不老不死。”黄金贵重难求,所以不少炼丹家开始用铜来炼制人造黄金,也就是黄白物。

铅为黑色,是混沌的象征,为变化之始,可生成各种颜色各异的化合物,被奉为“黄金之苗、五金之主”。汞(水银)被古人认为是神奇的物质,是常温下唯一的液态金属,形状如水似银,遇火之后则消失于无形。铅与汞常被用来合炼成大丹(铅汞丹)。有“丹经之祖”“万古丹经王”之称的东汉著作《周易参同契》认为铅汞为炼丹的根本。铅与汞,一黑一白、一雌一雄、一阴一阳,二者的结合变化无穷,可产生世间万物,自然可以炼制长生不老的仙药。

硫黄为“四黄之最,七十二石之最”,可与其他物质合炼,如与水银炼成灵砂;也可用来与丹砂等物合制成药;亦可点化金、银、铜、铁、铅等。雄黄和雌黄与黄金颜色相似,变化多端,又有杀毒驱邪的功效,可用来炼制丹药和点化金银。

5.丹房设备采购清单

选择好合适的原材料只是完成了炼丹的第一步,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第二步就是要选择合适设备、工具。首先就是要“作屋”,选择合适的炼丹场所,按照一定尺寸建造高墙厚壁的房屋。这里的“屋”相当于现在的化学实验室。炼丹最忌讳吵闹和污秽的环境,所以需要寻找清净无人之地。

比如靠山临水的悬崖之侧,人和动物都难以到达,就是比较理想的场所。一般认为,道教的十大洞天、七十二福地都是炼丹的绝佳场所。然后选择山泉之处作为丹井,以作清洗药物、丹鼎之用。

其次就是立坛。炼丹的炉灶不能放置于地面,需要建造土台,一般是正方形的三层台阶,应天地人三才。坛上设置炉灶,坛下埋入丹砂二十四两。炉旁边插一把古剑,北面悬挂一面古镜,用来镇妖辟邪,护佑炼丹成功。立坛之时,也需要进行焚香请愿、请水、洒净、荡秽等仪式。

再次是安置炉灶和药鼎。立坛完成后,便在顶部安置用来加热的炉灶,炉灶中间开口放置药鼎。药鼎是泛称,也就是现在的反应容器,形式多样,有鼎、釜、瓦罐、竹筒等,甚至蛋壳也可以用来炼丹。炼药之时炉灶内部放置柴火,鼎内则放置各种原材料。

接下来是药鼎上设置升华器、蒸馏器。升华器就是反应容器上部的冷却装置,引导升华的气体凝结成丹。炼丹用的蒸馏器与现代的蒸馏器差不多,主要用来蒸馏水银。

将这些装备设置完毕后,最后的工作就是用戎盐、卤盐、矾石、牡蛎、赤石脂、滑石、胡粉等七种药物或者其他物品制作成“六一泥”,涂抹到容器的对接之处用来密封,或者是涂抹在容器内壁用来护壁、参与容器反应。除了这些设备,炼丹还需要捣碎药物的研钵、装有溶解液的华池、铁锅、铜盆、瓦罐、瓷瓶、秤等物件。

6.生产工艺及管理系统

待万事俱备之后,就可以开始炼制自己所需要的丹药。出于“仙药”炼制的复杂性和神圣性,炼制丹药需要遵守严格的规则和程序。根据南宋吴侯所撰《丹房须知》,炼丹一般分为择友、择地、丹室、禁秽、丹井、合香、坛式、鼎器、泥法、用火、服食等步骤。择友就是选择炼丹之人,必须是志同道合的清高淡泊之辈。

比如要炼长生丹,对炼丹之人的品德有很高的要求,必须行善积德、慈心于物、恕己及人、正直不阿,不得有恶心恶行等。由于炼丹与世隔绝、时间往往很长、有很高的失败率,这就要求炼丹之人必须有一颗强大的内心,能够耐得住寂寞、孤独,可以忍受失败的挫折。道教茅山派的杰出代表、南朝时期的著名炼丹家陶弘景受梁武帝所托,炼制长生不老仙药,二十多年失败了六次,直到第七次才炼出“色如霜雪,服之体轻”的“九转神丹”。

每一次炼丹,需要三个人共同协作,一个总揽全局,两个助手一人分管丹炉,负责添置水火;另一人则负责轮阴阳、变造化,安排卦象进退。形象一点来说,炼丹三人组就如同太上老君和平顶山莲花洞里的俩妖怪金角大王、银角大王。

在炼丹之前,炼丹之人需要“净身”,即斋戒百日、沐浴五香、更换服饰等,保证衣物和身心的洁净,并且不能接触污秽的东西。炼丹所用钱财也要来源正当合法,若是坑蒙拐骗、来历不明,炼丹一定不会成功。为保守炼丹的秘密,还要歃血立誓,不得泄露任何机密。炼丹之时的规矩就更多更复杂了,具体的规定因人因事而异,比如不能跨井越灶、闲言碎语等。

炼丹用火也须谨慎行事,根据丹药的性质,烧火材料也要区分炭火、牛粪火、糠火等,用火也需要注意调节,在不同的阶段见机使用文火、武火、沐浴温养之火、有归炉封固之火等等。无论是取药、开炉还是开鼎都要选择良辰吉日,同样要焚香沐浴,衣着整齐,恭请天尊神灵等等。待取出丹药服食之时,也得先设大祭,祭祀天、地、日、月、老子、山神等各路神仙。然后将丹药投于深水之中,制作成丸后才可以服用。

此外,还需要将具有针对性的符箓、咒语张贴在丹房周围,或是刻在桃木板上,用来镇鬼驱邪。总的来说,从作屋、设坛到用火、服丹,整个过程都是非常复杂明细,禁忌很多,需虔诚信仰、谨小慎微。炼丹之人还要知识面极为驳杂,掌握天文、地理、药物、术数等多种学科的知识。

7.服用丹药的不良反应

自从炼丹术发明之后的一千多年,一代代炼丹家薪火相传,炼制出无数的“灵丹妙药”,一方面为道教和医学的发展添砖加瓦,创造出不少有用的药物惠及众生,也有像火药一样意外改变世界的“伟大发明”,但从另一方面来讲,它又对人的身体造成了极大损伤,其中不少怪诞学说和荒诞不经之处贻害千年。

大凡带着服药成仙、长生不老目的服食丹药的人都被药所误,一个成仙的都没有,因服药中毒的却是屡见不鲜,但是“视死如归”的后来者却如雨后春笋一般,一茬接一茬。那么到底这些仙丹有何神奇功效,让人如此欲罢不能?我们不妨略微认识两种丹药,或许会找到答案。

历来受炼丹家推崇的大还丹被视为大药仙丹,传说有返老还童、起死回生、长生不老的功效,实际上是炼丹合成的红色丹砂。若是用入药治病的丹砂炼制,只要服用得当,的确会有一些效果,润肺止咳、清肝明目,还可以治疗慢性精神疾病。但如果说是用铅丹炼制,那这良药大还丹就会变成毒药丹,稍微过量便会铅中毒难治。最可怕的是用汞丹炼制,便是剧毒毒药,服用后中毒身死者甚多。原本指望长生不老的“仙药”,最终成了“催命符”。

在所有丹药中,排名第一的“仙药”就是历史上流传最广、服食人数最多的五石散,也称寒食散。五石散据传是西汉时期著名炼丹家、淮南王刘安从仙人八公手中获得丹方,为丹砂、磁石、曾青、雄黄、白矾五种矿物炼制而成,服用后可长生不老,与仙人共居。在汉魏之际,五石散已经流传于世,最早服食和提倡的是三国时期玄学家、魏国人何晏。

据记载,他容貌俊美、面容细腻洁白,魏明帝曹叡疑心他擦了厚厚的白粉,就故意在炎炎夏日请他吃热汤面。结果何晏吃得大汗淋淋,不时用衣服擦拭,结果脸色是越来越白,于是便有了“傅粉何郎”的典故。事实上,他之所以这么白,是服用了五石散的药物反应。他也时常在服用五石散后,喜形于色地告诉别人:吃了五石散,不仅可以治病,还可以让人神清气爽。有了这位“代言人”四处做广告,名士大夫纷纷效仿,一时之间,服五石散成了社会潮流。

盛放丹砂的银盒,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丹砂为天然的辰砂矿石,是唐代炼丹的常用药物,丹家认为将炼丹原料盛放于金银器皿中,会沾染金银之气,能巩固和提高药效,因此被放于有墨书标记的银盒内

众所周知,五石散含有对人体有剧毒的砷化物砒霜,微量服用可以引导消化、促进血液循环、强健神经、补虚壮阳,服用后,可以精神振作,血液加速循环,身体发热,就像喝醉了酒一样,有些“飘飘欲仙”的感觉。对于何晏这样生活腐败、放纵声色的纨绔子弟而言,五石散绝对是居家旅行的必备“良药”。

由于初服此药容易尝到甜头,服食者很容易就会加大剂量,贪婪带来的麻烦就接踵而至了。过量服用会导致砷中毒,外在的表现就是皮肤干燥起疹、生疮溃烂,精神恍惚、心跳悸动、知觉失常。服药还会造成消化功能的衰退,胃部疼痛难忍。若再加大剂量,就会造成急性中毒,昏迷不醒,最后心肌麻痹而亡。

魏晋名士轻裘缓带、衣袍宽大、不着鞋履,看起来飘逸如仙,于是就有了“魏晋风度”的说法。事实上,这种打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服用五石散后砷中毒,身体发热、皮肤溃烂,需要将毒性和热量散发出去,名士的身体和内心是颇为痛苦的,“魏晋风度”也没那么风度。服药后吃寒食、洗冷水浴、喝热酒,喜外出游逛,为人狷狂等等看起来放浪不羁的行为实际上都是砷中毒所致。

由于古人对五石散的毒性认识不够,加之服散种种好处的诱惑,故而自魏晋至唐以来,五石散一直长盛不衰,丧命于其下的亡魂也是数不胜数。西晋著名医学家皇甫谧因服五石散致残;曹魏时期著名地图学家裴秀,就是在服食五石散后喝了冷酒而亡;晋哀帝司马丕,也是服食五石散过量毒发身死。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晚年服食五石散虽未致死,但却因中毒导致性格大变,刚愎自用、猜忌多疑、经常诛杀大臣,最后落得个被皇次子拓跋绍刺杀身死的下场。直到唐代名医孙思邈更换配方,重新制造“五石更生散”后,这一残害众生五六百年的毒药才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中国炼丹和服丹的兴衰,始终伴随着仙人和不死药的神秘传说,人性的贪婪和畸形的追求,荒诞不经的宗教迷信,可谓贻害不浅。客观上来说,炼丹术能延续一千多年,自然有它存在的道理,那就是炼丹本身和药物所存在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炼丹的过程包含一定的科学成分,严谨的当代医学也证明某些矿石药的“仙丹”,包含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确有一些效果,或能为今天的医学发展带来一些启发。但复原坑人千余年,连老祖宗都认为不靠谱的炼丹术和药方,作为动手实践,玩玩可以,对于连炼丹家孙思邈都说不清楚的“聪明药”的药效,当真你就输了。



为什么很多道士修仙的非但不能长生反而看起来很苍老呢?为什么那么多道士炼丹害死好多皇帝道教还能延续?~

人的追求不一样,精神上的东西更不容易剖析明白。就像白粉都知道不好,但还是屡禁不止。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繁华的朝代,所以在物质条件满足后,各个皇帝们都想要长生不老,以享受这舒适的生活。所以,在唐代,又冉冉升起了一个新职业:道家的炼丹师。说起炼丹,古代都想吃丹以达到长生。殊不知,这个丹和毒药差不多。

现在我们都知道铅和汞是是重金属,是一种有毒物质,有时候我们体温计中的汞撒了,我们要用硫磺吸收,以免中毒。但是因为汞是液体物质,所以自然界中基本很稀少。但是汞多存在于丹砂中,有古籍记载“丹砂入火,化为水银”,因为一个性质,古代的炼丹家们都非常重视它。古代的丹中不止有汞,还有铅。

自然界的铅是一种贱金属,它熔点低,易提炼,是人类最早发现的金属之一。在炼丹时,铅和醋酸作用,可以生成一种白色粉末,古代一般用作涂料,在古代化妆品中也存在。因为这一神奇的变化,所以铅也被古代的炼丹师青眼有加。

我们了解了古代“仙丹”的原料之后,想必心中早有定论。因为生活在现代的我们都知道铅和汞都是有毒物质,人吃了不仅不可以长生,还会死的更快。所以在唐代,因为吃“仙丹”死的被人们成为仙解尸。有的吃了之后才知道自己要死,但是却被人告诉是在脱胎换骨。以至于后来要死的时候才后悔。
所以,吃仙丹活了一百多岁显然是不可信的。不过因为古代人对长生的追求,我国发明了火药也是十分意外的。

中国古代,炼丹长达两千年的道士,为何都没成仙?
答:此外,历史上有些炼丹道士可能存在贪图长生或追求金丹等偏执的目的,这种心态也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修行成果。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历史上的炼丹道士并非都是长达两千年的连续传承,而是在不同的时期出现了不同的代表人物。虽然这些道士在炼丹术上有所成就,但并不代表他们全部都追求成仙,也不代表他们都没有...

他是两千年前的中国道士,也是如今日本国父
答:两千年前有这么一位中国道士,他擅长炼丹,那时被人们尊称为徐方士,由于他的名气很大,秦始皇叫他炼长生不老丹,为了保护自己的姓名,不触怒皇帝,只好上书言说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等三座仙山,里面有神仙居住,只要找到这三座仙山,就可以帮助皇帝拿到仙丹,从而长生不老。始皇帝龙颜大悦,派徐福率领...

千年以来道士究竟练的是什么丹?
答:2. 太上老君作为玉帝的得力助手,其炼制的丹药旨在服务天庭。尽管神仙寿命远超凡人,但终有生死轮回,因此炼制丹药旨在寻求永生。3. 仙桃能延年益寿,然而其成熟周期长达五万年,期间变化难料。因此,为了确保长生不老,道士们致力于炼丹之术。4. 秦始皇,历史上著名的丹药追求者,自年轻时便热衷于寻找长...

千年以来道士究竟练的是什么丹?
答:当然是长生不老丹了。西游记中中的太上老君的炼丹房里面,悟空偷吃了太上老君所有的仙丹,法力大增而且修炼成了不死之身,让所有的天兵天将都无可奈何。要知道太上老君是为玉帝服务的,虽然神仙长寿,但是终归也是会有死的一天。吃蟠桃能长寿命,可蟠桃终究是五万年才成熟,期间发生的变故就无法预测了...

唐朝曾经有一个特别厉害的道士,靠炼丹活了一百多年,是真的吗?
答:唐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繁华的朝代,所以在物质条件满足后,各个皇帝们都想要长生不老,以享受这舒适的生活。所以,在唐代,又冉冉升起了一个新职业:道家的炼丹师。说起炼丹,古代都想吃丹以达到长生。殊不知,这个丹和毒药差不多。现在我们都知道铅和汞是是重金属,是一种有毒物质,有时候我们...

古代炼丹术
答:道士炼丹的理论基础,是术士们对生命诞生、成长、成熟、衰落,死亡这五部的本质的思考、人的死士,是因于内气绝神散,于外血尽躯朽,所以,服用丹药的好处就在于可以使肌体免于衰老、伤残。黄金,千年不朽,百炼不化,自然成为了术士的首选。东晋术士葛洪说:“黄金入火,百炼不消,埋之毕天不朽,……...

道号详细资料大全
答:著有《明季北略》和《明季南略》二书 幼伯子:《列仙传》中人物 崔文子:《列仙传》中人物 赤须子:《列仙传》中人物 惠车子:《列仙传》中人物 狐刚子:中国古代炼丹家,道教名人 真一子:即程秀川,唐末五代著名道士 任真子:即李荣,唐初著名道教学者 少谷子:即郑善夫,明代儒学家(阳明学) 华泉子:即边贡,...

道士炼丹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答:道士的前生术士在先秦就开始炼丹了 但是,道士是三国两晋才出现的

火药是谁发明的
答:孙思邈。孙思邈作为医药学家,被人称为“药王”,为国家医学、军事方面做出了很重大的贡献。唐朝建立后,他受朝廷邀请与当地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为百姓们带来了许多帮助。在唐高宗上元元年,孙思邈年纪过大,身体也大不如从前。在永淳元年,因病去世,享年141岁。

乾隆究竟是怎么死的?
答:疑点之一:就在雍正死后的第二天,刚刚即位的乾隆便下令驱逐炼丹道士张太虚、王定乾。如果不是他们惹下什么弥天大祸,乾隆哪致于在万机待理之际对两个小小的道士大发肝火,并专门发布一道上谕?疑点之二:乾隆在这道谕旨中特别强调,雍正喜好“炉火修炼”确有其事,但只是作为“游戏”,并没有吃用丹药。如果真的没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