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的气候特点? 汉族人特征

作者&投稿:独孤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汉族是人,不是一个气候。
(1)汉人血统基本上属于亚洲蒙古利亚人,而影响汉人血统的主要是四大民族:

1、古汉人,即秦汉时代汉人,属汉藏语系;鞑靼人,主要包括匈奴人、契丹人,属阿尔泰语系;东胡,主要有鲜卑人,属通古斯语系;

2、古越人。从相貌、体质上看,古汉人方脸,面貌中正;

3、鞑靼人圆脸,面庞较大、粗放;东胡人长脸或瓜子脸,前额大,鳃及下巴较窄,小眼;

4、古越人肤色稍黑,眼球突出,体毛少。

(2)由于现在汉人经过几千年的多民族融和,体质上已无非常明显的单民族特点。但汉人属于蒙古人种,故蒙古人种特征鲜明。

蒙古人种的体质特征是:肤色在世界所有人种中居中,头发直而硬,体毛和胡须少,鼻宽度中等,鼻梁较低,脸平扁,唇厚适中,眼睑多有内眦褶;头骨上表现的特征是鼻尖点指数中等,眼眶较高,面骨平扁,颧骨突出。

美洲印第安人面部不象亚洲的蒙古人种那样扁,鼻子的突出度也稍大。上门齿舌面的铲形结构也是黄种人的显著特征之一。

 汉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从最初的中原大地一直扩散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汉族有自己的文化体系,汉族文化具备鲜明的特征。本次就为大家分析一下汉族文化特点是什么,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汉族文化特点

  一、汉族的信仰
  下面先谈谈宗教信仰,再接着介绍科学理论的信仰。
  1、教信仰:汉民族传统中信仰儒家思想、道教、佛教,在儒家文化的社会基础中对道家、佛家诸说多有崇敬,也有民众信仰基督教、天主教等西方宗教。汉族没有一个为全民族所信仰的宗教。由于认为世上存在着主宰物质世界的、超自然的、具有人格和意识的神灵,所以汉族历来信仰“神仙”.解放后经大力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神权”基本上被打倒,但其影响至今犹存。
  儒教是先秦时期由孔子所创立,此后长期主宰中国封建上层建筑及其意识形态的思想流派。儒家形成于春秋末期社会大变革时期,其基本思想特征是:重实践,重人事,重伦理,重教育,主张礼治,强调传统的伦常关系等。其学说虽然历经更迭,却一直以教育感化为中心,将知识、心理、伦理、政治结合起来的政治学说,以“仁爱”为核心,以“中庸”为准绳的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伦理哲学。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的基本信仰和教义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或法则,是“虚无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 “德”是道教教义核心的另一面,指具体事物从“道”所得的特殊规律或特殊性质,认为凡是符合“道”的准则,即为“有德”的思想,并加以衍化。道教作为汉民族的传统宗教信仰,在中国思想史上一直是一股重要的思想潮流。
  2、面谈谈科学理论的信仰,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确立了以马克思理论为全民族的精神上的信仰,这种精神信仰是几代英烈先辈用生命鲜血换来的,是科学的,实际的,不是飘渺,迷信的。这种信仰成为汉族人的精神信仰,甚至也成为全民族的精神信仰。马克思主义是崇高科学的信仰。马克思主义是包括科学世界观、社会历史发展学说,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理论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工人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历史和现实证明,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都是崇高科学的信仰。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信仰与宗教信仰有一些类似之处,但又有本质的区别。在命题形式上,马克思是把一些理论内化为一个人的行动指导方针,从而实现一定的理想,从最终目标说。马克思以共产主义作为最终发展目标。是人类可以达到的最终极的社会形态,在信仰心态上马克思教人以乐观自信奋斗的精神状态。这些都是宗教信仰所不具有的本质特征。
  二、汉族的风俗习惯
  同样,汉族有多种多样的风俗习惯,下面就最常见的节日这个文化符号探讨汉族的心理特征和社会心理。在中国最大的节日就是春节了,这也是中国人团聚的日子。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春节首先是个亲人的节日、家庭的节日,而人特别是中国人最看重家庭和亲情。中国有句老话:“大年三十吃饺子,没有外人”,意思是说一年忙到头的人们,四处漂流的人们,过春节时一般都要回家,父子两代,祖孙三代,甚至四世同堂,敬杯酒,鞠个躬,父慈子孝,母良妻贤,人们在鞭炮声中,在锣鼓声中,在欢笑声中,享受着人间温暖。这种温暖同金钱无关,同权力无关,同势利无关,是骨肉情,阖家欢。中秋节,也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处于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故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在这一天,一般全家团圆,吃月饼,赏月,寄托思念之情,这表明汉族人是很重感情的,尤其是亲情。所以有了这个寄托思念之情的,也是全家团圆的日子。另外还有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腊八节等等都是很鲜明的节日,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从信仰和这些节日的特点可以得到一些汉族的文化特征(主要介绍精神方面):信仰方面,现在中国汉族的知识分子也占一大部分,他们大部分接受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我们主要谈谈生活在农村的汉族人们的信仰,因为受限于教育水平,大部分生活在农村的汉族无法接受高等教育,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机会较少,在精神层面上精神生活比较匮乏,如上所诉,在农村主要存在着儒教,道教和佛教的宗教信仰。尤其在节日和人们祈求达到某种愿望时得以最直接的体现,例如,在很多庙宇里可以看到烧香拜佛的人祈祷财源广进,事业有成,更有甚者,在有病时,一边看医生,一边请巫师祷告,祈祷。而祈祷的对象以佛教的佛和道教的神仙为主,也有是历史人物的。在过春节时候,大部分汉族农民会对道教的玉皇大帝“上供”,表示对神灵的尊敬,也是对达到愿望对神灵的感谢,也对来年许下新的心愿。其实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上诉的现象也不算一个宗教信仰,只不过是在道教和儒教的影响下逐渐传承下来的风俗习惯,也不能沦为信仰,更不能说为迷信。在农村由于精神生活的信仰没有全民族的理论,因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显得比较重要,尤其是家庭成员之间亲情关系。所以在中国的传统节日里主要为人的感情为主线的。春节和中秋节是中国汉族人最渴望全家团圆的节日,八月十五晚上全家吃团圆饭,全家一起赏月,享受全家在一起的快乐,在除夕夜,即使是身在外地工作,也尽最大努力在除夕夜之前赶回家和家人团聚,为的是增进和家人的感情。清明节扫墓是为了纪念先祖,缅怀先祖,这又是和家庭成员感情之间的又一个节日。这三个节日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同时也是法定假日,这种家庭观至上的观念也影响的全世界。 以上从节日风俗习惯和民族信仰两方面讨论了汉族人基本精神状态和价值取向以让其他民族的人民来了解汉族人民,加强民族间的交流与互动,以加强团结,民族团结可以让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汉族?汉族遍布祖国大地各个地方,所以说,祖国的每个气候带都有汉族。也就是说每个气候特点都有。



汉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汉人血统基本上属于亚洲蒙古利亚人,而影响汉人血统的主要是四大民族:
1、古汉人,即秦汉时代汉人,属汉藏语系;鞑靼人,主要包括匈奴人、契丹人,属阿尔泰语系;东胡,主要有鲜卑人,属通古斯语系;
2、古越人。从相貌、体质上看,古汉人方脸,面貌中正;
3、鞑靼人圆脸,面庞较大、粗放;东胡人长脸或瓜子脸,前额大,鳃及下巴较窄,小眼;
4、古越人肤色稍黑,眼球突出,体毛少。
(2)由于现在汉人经过几千年的多民族融和,体质上已无非常明显的单民族特点。但汉人属于蒙古人种,故蒙古人种特征鲜明。
蒙古人种的体质特征是:肤色在世界所有人种中居中,头发直而硬,体毛和胡须少,鼻宽度中等,鼻梁较低,脸平扁,唇厚适中,眼睑多有内眦褶;头骨上表现的特征是鼻尖点指数中等,眼眶较高,面骨平扁,颧骨突出。
美洲印第安人面部不象亚洲的蒙古人种那样扁,鼻子的突出度也稍大。上门齿舌面的铲形结构也是黄种人的显著特征之一。

扩展资料:
特点:
1, 体形:肩宽,躯干长,四肢较短。
2, 体高:平均在1。67米以上。
3, 牙齿:常有箕形门齿。(就是牙齿形状是铲形齿。其特征是门齿外侧边缘象口腔内的方向卷起,横截面如“┕┙”状。汉族人中出现频率超过98%)
4, 蒙古斑:即所谓的“胎记”,在婴儿期至5岁时常出现。(就是身上有黑色或者青色的痣斑。是指新生儿的骶部和臀部皮肤出现色素聚集,呈现出灰蓝色斑块。在汉族中,该特征的出现频率达到94%。一般会自然消失,但有的个体会保存终生)。
汉族在中国分布的特点是东密西疏,据1990年的统计,中国10.39亿汉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92%,其中汉族人口占当地总人口的比例,江苏、浙江分别为99.77%、99.49%,而新疆、西藏则分别为37.58%和2.05%。
汉族的人口如果从其族源夏民族算起开始约有200余万人,历经夏、商、周三代,到战国盛时已有2000万人左右了。在汉族形成的两汉之时,汉族人口已达5000余万人,到唐代前期达到8000万至9000万人之间,到北宋大观年间达10441万余人。
元代以后,在中国统一的大趋势下,汉族人口这个雪球越滚越大。明万历二十八年(1601)人口达1.5亿。及至清道光三十年(1851年)则达4亿以上,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其人口约6亿,到20世纪末已达10亿以上。
在地域上则从黄河、长江流域向南发展到珠江流域抵台湾岛和海南岛,向东北发展到黑龙江流域,向西北发展到天山南北,向西南发展到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
民系
一般而言,同一个民系的人生活在相同或相近的区域,有着相同的区域认同。区域认同往往成为民系的名字,典型的例子如潮州民系。在汉族诸民系中,客家民系是唯一不以地域命名的汉族民系。
对汉族人而言,炎黄认同是民族的精神传统的标志物和代表物之一。类似的,对于民族之下的民系而言,在同一个民系里的人,往往对某一特定的事物有着强烈的认同感,认为这一事物代表了自己所属民系的某些特性和精神传统。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是上古时期黄帝和炎帝部落的后裔,炎黄子孙。汉”原指天河、宇宙银河,《诗经》云:“维天有汉,监亦有光。”汉族旧称汉人是因中国的汉王朝而得名,汉朝以前称“华夏”或“诸夏”。
无论是在政治、军事、哲学、文学、史学、艺术等诸多方面,还是在自然科学领域中,汉族都创造了许多辉煌的业绩。
汉族自古对各种宗教信仰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天命崇拜和祖先崇拜是汉族宗教的主要传统观念。几千年来,提倡以仁为中心,重视伦理教育,由孔子、孟子思想体系形成的儒家学说对汉族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汉族历来以勤劳、富于创造精神著称。汉族历史上的经济是以农业为主,兼营家庭副业,是一种典型的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汉族的农业生产在历史上素来发达,尤其以水利灌溉和精耕细作著称于世,汉族的手工业也有相当高的发展水平。
而随着中国历史的变迁,以及外族入侵和躲避战乱等因素,汉族也发生了大规模迁移,一直在从中原地区向南迁移。客家人继承了当时中原汉人的文化传统,比如说古语,风俗习惯也有历史痕迹。
汉族还是一个历史从未中断过的、历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截止2009年,汉族人口约为13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9%,分布于世界各地。
在中国大陆,汉族占总人口的92%;在台湾,汉族占总人口的98%;在香港和澳门,汉族分别占总人口的95%和97%。 除中国两岸三地外,汉族在东南亚、北美洲和西欧也有较多分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汉族

特征:一般来讲,卷发,深眼窝,高眉骨—低颧骨,黄—蓝眼睛,鹰钩鼻,都是汉族正常的变异范围。
就大多数而言,汉族的头发是深棕色的,眼珠是棕色,皮肤是浅褐色,而“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是完全错误的描述。
汉族人的主要血统是黄种人,纯黄种人的面部特征如下:
眉骨比颧骨突出,大眼睛双眼皮,有明显的眼窝,棕色眼珠,深棕直发,尖窄脸,中等鼻梁。
与纯黄种人最接近的是显白人种(北欧)与印第安人,其次是暗白人种(西亚北非)
由于汉族与大多数黄种人民族在到达东亚的时候,吸收了大量亚太棕种人与亚洲矮黑人母系血统,导致外貌偏离了原有标准。
现代黄种人中,蒙古人的亚太棕种人血统比例较高,约70%。这个人种的特征:
颧骨比眉骨突出,眼窝很浅,单眼皮小眼睛,深棕或黑眼珠,黑卷发,宽平脸,塌鼻梁
日本人与印度低级种姓有较多的矮黑人血统,其特征是:
颧骨与眉骨都比较突出,眼窝深,小眼睛,黑眼珠,黑卷发,短方脸,塌鼻梁
大部分印第安人也因为吸收了很多棕种人血统,外貌与东亚黄种人一样偏离了原有的外貌。

扩展资料:

汉族人口约为13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9%,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族群, 在世界各地皆有分布,汉族是数个现代国家或地区的主体族群。占中国大陆人口92%, 占新加坡人口74%,占马来西亚人口24.5%,占中国台湾人口98%。
汉族之内因基因、语言、文化及社会多样性上可分出不少汉族民系;根据复旦大学的基因研究对照历史迁移记录,汉民族的扩张主因是历史上的由北往南的人口移动:
在晋朝以前汉族主要分布于中国北方,随后因永嘉之乱大举向南迁徙,南迁汉族则和与汉族基因及语言相异的中国南方包括傣族、南亚语系及苗瑶语族的原住民混居。这历史上由北往南的大规模移动也改变了南北人口分布密度。
一般而言,同一个民系的人生活在相同或相近的区域,有着相同的区域认同。区域认同往往成为民系的名字,典型的例子如潮州民系。在汉族诸民系中,客家民系是唯一不以地域命名的汉族民系。
对汉族人而言,炎黄认同是民族的精神传统的标志物和代表物之一。类似的,对于民族之下的民系而言,在同一个民系里的人,往往对某一特定的事物有着强烈的认同感,认为这一事物代表了自己所属民系的某些特性和精神传统。
汉族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无论政治、军事、哲学、经济、史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都拥有众多具有深远影响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在春秋战国时期,华夏各诸侯国出现过百家争鸣的生动活泼的局面,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大体同时的古希腊文明东西辉映。
西周时期,就形成了完善的文化体系,即礼乐文化,周礼非常繁缛,据《周礼》有吉、凶、军、宾、嘉五礼,乐在西周很重视,有专门职官管理,金文中也记有乐官。周代乐舞如《大武》为周武王克商所作。
周代的已有比较完善教育制度,如“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就是周代贵族的文化教育内容,中国最早的经典如《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乐经》(已佚)、《春秋》都产生这个时期,以及春秋时期的诸子学说等。
至汉武帝时(前141~前87在位)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于是以孔子、孟子代表的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统治汉族古代思想与文化近2000年,同时,程度不同地影响着其他少数民族,甚至影响到中国相邻的国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汉族

赫哲族人生活地区属于什么带?当地气候有什么特点?
答:赫哲族是中国东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根据气候带的分布规律,黑龙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位于最大的大陆亚洲大陆与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夏季亚欧大陆低压连成一片,海洋上副热带高压西伸北进,从北太副高散发出来的东南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冬季强大...

苗族的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生物的特点是什么,帮帮忙,谢谢
答: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相对比较湿热。

和田的气候特点有哪些特征
答:其主要特点是: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四季分明,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及年较差大,无霜期长,降水稀少,蒸发强烈,空气干燥,气候带垂直分布也较明显。昆仑地区,平均每升高100米,年平均气温降低0.5~0.7摄氏度。 气温变化大,日照时间长(年日照时间达2500-3500小时),降水量少,空气干燥,年平均降水量为150毫米左右。 和田少数民族...

新疆的气候特点
答:新疆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四周有高山阻隔,海洋气流不易到达,形成明显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温差较大,日照时间充足(年日照时间达2500~3500小时),降水量少,气候干燥。新疆年平均降水量为150毫米左右,但各地降水量相差很大,南疆的气温高于北疆,北疆的降水量高于南疆。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准...

内蒙古气候特点是什么?
答:主要气候特征是:冬季漫长严寒,春季风大少雨,夏季温热短促,秋季气温剧降;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充足,降水变率大,无霜期短。温度分布由大兴安岭向东南、西南递增。大部地区降水稀少,且集中于夏季。年降水量的分布与气温相反,因而形成在热量最多的地区降水最少,热量最少的地区降水最多的水热分布不...

新疆的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
答:气候:新疆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四周有高山阻隔,海洋气流不易到达,形成明显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温差较大,日照时间充足(年日照时间达2500~3500小时),降水量少,气候干燥。新疆年平均降水量为150毫米左右,但各地降水量相差很大,南疆的气温高于北疆,北疆的降水量高于南疆。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

急有关新疆的地理,民族,气候,服饰,音乐特点!!!
答:新疆远离海洋,东、南、北三面环山,气温变化剧烈,属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其中北疆为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南疆为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干旱指数山区1~5;北疆平原区3~6,最大达20以上,南疆平原区20,最大达100以上。维吾尔族传统的民族服装为男子穿绣花衬衣,外套斜领、无纽扣的“裕袢”,“裕袢...

汉族的气候特点?
答:汉族是人,不是一个气候。(1)汉人血统基本上属于亚洲蒙古利亚人,而影响汉人血统的主要是四大民族:1、古汉人,即秦汉时代汉人,属汉藏语系;鞑靼人,主要包括匈奴人、契丹人,属阿尔泰语系;东胡,主要有鲜卑人,属通古斯语系;2、古越人。从相貌、体质上看,古汉人方脸,面貌中正;3、鞑靼人圆脸,...

西双版纳的气候特征
答:热带季风气候特征:1、终年高温,年平均气温在22℃以上,最冷月一般在16℃以上冬半年。在云南的西双版纳以及印度南部,北部高大山地和高原阻挡冷空气南侵,所以冬半年气温相对较高。2、旱雨季明显,降水集中在雨季,且降水量大。在干燥的东北季风控制下,冬季降水稀少,气温是全年最凉爽的时刻,一般平均湿度...

巴希尔族人居住地的气候类型属于什么?
答:巴希尔族人主要分布在中国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境内,该地区气候类型复杂,因地理位置、海拔高度等因素而不同。一般来说,该地区气候类型为亚高山带(冷温带)气候,但也有部分地区属于高山雪域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