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空调病”之我见:“医者意也”,灵活处方,懂得变通

作者&投稿:呈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们逐渐走入一年中的白热化阶段:

白天骄阳似火,夜里闷热难当,很多人都迷恋上了空调:无论在办公室还是在家里,都与空调为伴。不过,空调吹多了,“冻”出了“空调病”。什么是空调病?又该怎么防治?

我首先跟大家分享三个“空调病”的案例:

(1)       我自己得空调病,被中医治好的案例:

高二暑假升高三,三伏天,我自己在家里边闭门读书,整个人都全情投入在学习中。当你思绪集中的时候,你的汗毛孔腠里都是打开的,寒邪很容易从汗毛孔里钻入肌表,影响肺气的宣发肃降功能。

等到傍晚的时候我打开门,忽然觉得头晕眼花,全身非常冷。当时是38度高温啊,一阵微风吹来我起了一身鸡皮疙瘩,我说:“怎么这么冷!”,一测体温表,水银柱打到头42度。

我母亲赶紧带我去了医院,挂的是急诊西医,西医就给我开了退烧药。吃完退烧药之后,体温降到38度多,好像头也没这么晕了,但是4个小时之后退烧药失去药效,我反而烧的更高,又一次烧过了42度。医院建议我急诊留观。

当时我记得很清楚,医院下班的时间快到了。我妈抬眼看到了中医诊室,还有一个大夫没下班,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吧,就给我挂一个中医的门诊。当时一个中医门诊才6块钱,给我治病的是陈津生医生,当时他拍着我的手说:“小姑娘身体很壮实啊,烧的这么高还能有说有笑。会好的!”(那意思一般人的话早就已经昏迷了)

医生这样拍着我的手,给了我极大的信心!当时他给我开了6副药,划价交费只花了6块6毛钱,我拿着一包包像草根树皮一样的东西,我就问我妈:“这玩意儿总共才6块6,他的药能治好我的病吗?我现在看谁都很模糊,两个头。”

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我拿着那6块6毛钱包成了6小包的草药回家了。把陈医生开的药分成两煎,熬完之后混合,全部搞好已经到了晚上九点钟了,我才开始才喝上药。喝完之后,大约过了一个钟头,11点多不到12点的时候,我全身都感觉从皮里往外钻出一种“小虫子”的感觉,出了一身的糯糯的粘粘的汗,很舒服,觉得头脑一下清醒了,身体也不沉重了!一测体温是37度6。(虽然这个事过去了20多年的时间,但是我记得非常清楚,37度6)

一夜无梦,睡得很沉很香。第2天早起来又喝了一剂药,体温就降到了36度多,正常了,后面的药都没再喝,从此,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中医,中医好神奇!比西医花200多块钱买退烧药,反反复复,关键时刻中医效果好太多,真的是“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中药“起手见效,立竿见影。”

(2)我给大家分享的第2个例子是,我自己治疗的一位“感冒”患者。是去年7月底的病例。因为在瑞士的话,一般是7月底8月初,气温超过24度就要开始全民放暑假。阿尔卑斯山,波罗的海属于地中海气候,气温常年都比较温和,很少超过24度,夏天基本上都用不到空调,那么哪里来的“空调病”呢?

我讲这个“空调病”的确发生在瑞士,这个病人是来自于加纳?反正是一个南非赤道附近的一个黑人,他是来瑞士探亲。

到我这里诊病时,患者浑身一点汗都没有,一个劲的说:“你们这个地方太冷了,太冷了,我要回家。”

我问:“怎么的了?”因为我还觉得今天的温度很高,据说当天有三个小时气温会达到24度,全国都已经高温预警了呀。对我来说,气温不冷不热,甚至还觉得有一点暖和。可是病人却觉得太冷了,太冷了!

我一问才知道。我说:“你们那个国家,平均气温是多少度?”

他说:“平均气温大概是42~45度全年。”

“那最高温度呢?”

“最高温度58度。”

他说鸡蛋直接搁在路面上,一会儿的话就能变成那种白色的蛋白。直接就能拌饭吃,那样的状态哇,你想一想在非洲广阔无垠的大草原上,有一个常年生活在50度上下的人,飞到了一个温度一下子降了30度的地方,那是不是就相当于从高温酷暑的地方,一下子进到低温空调房子里边?其实也可以算是一种“空调病”,要把它借鉴过来,这样的病例我觉得在国内应该可能遇不到,为大家分享一下。病是死的,思路要灵活变通。

我并没有给他开常规的那些中药方剂,因为你知道的,给外国人开汤剂让他们喝药,简直就像要命一样。他们一般比较信服的是中医的推拿按摩针灸这些治疗,可以配合一些茶饮以及饮食上的调理。

所以我首先给他刮痧,包括他的肺经,膀胱经,督脉。之后采用温灸,温煦脾胃中焦,振奋阳气,驱邪外走。

之后我就问他,他说他的经济条件也不是很好,来瑞士的话,大概就是一个月二十几天,还要飞回非洲去。这样的话我也得想办法给他省钱,所以我就跟他说:“你去前边的土耳其人开的蔬菜店去买一些去香菜,大葱还有生姜来,我教你做一个Chinese Soup!”

他说:“买那些蔬菜干什么?”

我说:“省钱又治病,还很好喝!”

结果这个中国汤(Chinese Soup)对病人的效果非常好,因为病人伸出舌来看,舌苔非常的白,白微腻,所以说,他体内的寒邪是非常明显的,还略微加一点湿,脾虚才会生湿,表虚而无汗,畏寒肢冷,手脚都是凉的,头痛咽喉痛。脉弦紧,重按无力。这些表现都说明这是一个外感风寒表虚证。

对于这种病症,需要用香薷饮,新加香薷饮,这一类方剂的用的可能比较多。但是对于他们外国人来说呢,这条路显然行不通,所以我给我的患者一个变通的方法,让他用的是香菜(也叫芫荽)可以解肌发表兼散寒透邪。加葱白,再加生姜,同类的药相须为用,共奏解表散寒兼和胃之功效。

我跟他说:“先买大葱哈,切成大块,下锅炒一下,加上姜丝,加水等水开,下一些面条,然后再窝两个鸡蛋,最后一步,等煮的汤沸腾的时候,再把一大把香菜放进去。趁着热,连汤带面,你把它全部吃下去,盖一被子,睡!然后第2天出些汗,感冒就全好了,这个是最简单又省钱的方法,你赶快试一下!”

效果真的非常好,我觉得张仲景讲了桂枝汤,服药之后要喝粥,温覆,取汗,其他的感冒也可以效仿仲景发汗法来做,临证要灵活变通。

(3)我给大家分享的第3个例子,还是我自己的一段经历,来看看我怎么给自己造成“外感风寒表实证”的模型的呀!

当年也是为了能出国,所以我就参加了各种各样的英语考试啊,先考的是GRE,然后又考的TOEFL。但是国内已经没有报考考位了,(大家要想考的话,一定要提前半年准备报考考位呀)我看到新加坡有一个考位于是我就去报考了,考完之后隔一天,再去沈阳去考TOEFL。先从北京飞到新加坡,当时是我是11月份去的,那个时候北京0到10度,飞到新加坡,新加坡最高温度38度,一下热的不得了,考完试从新加坡飞回北京,再到沈阳从38度一直降到零下38度,我的印象特别深刻。

当时11月底的沈阳还是蛮冷的,去过的东北朋友的印象绝对是一片冰雪皑皑的雪国,地面的积雪能没过脚脖子,我在48小时内,从短裙短袖上衣开始,改穿羽绒服,然后到沈阳开始加两层加棉羽绒服,再加上保暖内衣裤,皮靴子。还是很冷啊,下了沈阳火车站之后,我就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大家都在啃那个东北大板冰棍,对,我当时就觉得自己的喉咙发热,有一股火气,而且还有吐不出的痰,其实这个也是一种“空调病”啊,是人为造成的空调病。

你可以想象,它是从一个极热的环境正38度,用48小时把你放到一个冷库里边-38度,这其实是一个速冻的过程,也算是空调病的一种,但是这种模型我觉得人生有很少有机会再经历一次了。

当时我给自己用的方子,就是 大青龙汤 ,大青龙汤冬天喝还是效果不错的,它体现了中医的“ 火郁发之” 这个理论,不管你这个火是肝火还是肺火,主要是肺气被寒邪闭郁,里面气机无法升发肃降,“寒包火”,郁而化火,这样病症偏于寒实证:在表的寒邪重,比如从+38度到-38度。同时,患者体质壮实,没有明显的虚症,脉象是沉紧有力的,重按不虚。这才可以用青龙汤方剂。虽然“十人九虚”,但是在夏季,这种外感风寒表实证,还是会有10%左右的病人的。

所以中医其实是比较灵活的应用学科,千万不要掉书袋,也不要死记硬背,一定要灵活变通。“医者易也。”要心领神会,逐渐掌握病机病证的相通之处。下边,我把夏季“空调病”,最常会用到的几个方子给大家梳理在下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当然我也把一些用药的误区写在下边,希望同行的多批评指正。

附录:夏季常用治疗空调病的方剂

1、香 薷 饮《局方》

香薷、白扁豆、厚朴。

2.新加香幕饮《温病条辨》

香薷、银花、鲜扁豆花、厚朴、连翘

其次还有四味香薷饮,五物香薷饮、黄连香薷饮,十味香薷饮(香薷、白扁豆、厚朴、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橘皮、木瓜)等,具体需要懂中医的根据症状灵活加减。

3.轻症茶饮方(自创)

柴胡10克、桂枝10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辛荑6克、太子参10克

4.风寒重证:大青龙汤《伤寒论》

麻黄12克,桂枝4克, 炙甘草5克,杏仁6克,生姜9克,大枣10枚,生石膏20克

5.兼有脾胃寒湿证:藿香正气散《局方》

大腹皮 白芷 紫苏 茯苓 各30克, 半夏曲 白术 陈皮 厚朴 苦桔梗 各60克, 藿香90克 炙甘草75克

注意:空调病属于中医“阴暑”、“暑湿感冒”。《明堂指掌》:“ 寒不流而肌腠密,愈侵而阳不发,卒然昏眩,寒热交作呕吐腹痛,为夏月感寒 ”。治法是解表散寒,理气化湿和中,香需饮是其代表方剂。即使是素体阳盛的的人在初期也不可过用寒凉。否则易致病程延长。香薷性辛微温,入肺经能发汗解表而散寒,其气芳香,入脾胃又能化湿和中而祛暑。《本草纲目》:“ 世医治暑病,以 香薷 饮为首药。然暑有乘凉冷饮,致阳气为阴邪所温,遂病头痛,发热恶寒,烦躁口渴 烦碟 ……宜用此药,以发越阳气,散水和脾。 ..故民间有“ 六月香薷当细辛 ”之说。有的用香需作茶饮来防暑,这种方法,有一定道理,但也有当根据人的体质而定。《本草纲目》:“ 盖香 薷 乃夏月解表之药,如冬月之用麻黄,气虚者尤不可多服,而今人不知暑伤元气,不拘有病无病,概用代茶,谓能 辟暑 ,真痴人说梦也。 ”

中医学理论早在几千年就已通过对自然规律与人体自身变化的关系的总结,提出了“ 天人合一 ”的思想——也就是整体观念,人的生理规律要与自然界相协调,《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云:“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使志勿怒,......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夏季当令,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之气交互转输,务必以畅达为要。人体当与天地相应,使阳气得以宣发舒展,而不可抑止,而现今人们在夏季使用空调的过程中,为了贪图一时的舒适却忽略了长久的健康,将室内温度调至过低从而形成“亚健康环境”,使自身的阳气处于被迫内敛的状态,长久如此必然会导致疾病的产生。

以上是我对于中医治疗夏季“空调病”的实证,虚证,以及兼有脾胃寒湿证的治疗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有任何想法和建议,欢迎您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愿您平安喜乐,四时吉祥!

~

夏季“空调病”之我见:“医者意也”,灵活处方,懂得变通
答:直接就能拌饭吃,那样的状态哇,你想一想在非洲广阔无垠的大草原上,有一个常年生活在50度上下的人,飞到了一个温度一下子降了30度的地方,那是不是就相当于从高温酷暑的地方,一下子进到低温空调房子里边?其实也可以算是一种“空调病”,要把它借鉴过来,这样的病例我觉得在国内应该可能遇不到,为大家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