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数学方程总结 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公式大全

作者&投稿:脂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也一样! (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并合并同类项(去分母时用最小公倍数×方程的每一项,注意不含分母的项)(去分母和需加括号的项要加括号)
例题:10x 0.17x-0.2x
—— - —— =1
0.7 0.03

30x-7(17-20x)=1
30x-119+140x =21
170x =21+119
x= 14
——
17

(1)审题:分析题意,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
(2)设元:选择一个适当的未知量用字母表示(例如x)
(3)列方程: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4)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量
(5)检验:检查求得的值是否正确和符合实际情形,并写出答案
在列方程时,要注意方程左边的单位与方程右边的单位要一致,解答一定要完整准确,不能忘记了单位,解完方程要注意两个检验:检验解是否满足方程,检验解是否符合题意。
你只要记住解方程的最基本的步骤,我保证你只要仔细审题,我相信你一定能回答的出来的!加油!这也是老师跟我们讲得最多的东西啊!(*^__^*) 嘻嘻

方程 1.必须是等式2.必须是含有未知数

七年级上册数学解方程~

一只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22千米/时,水流速度是4千米/时.这只船从甲港逆水航行到乙刚需要20小时,两港间的距离是(
)千米.
逆流速度=船的静水速度-水速
逆流速度=22-4=18
两港距离:18*20=360(千米)
综合算式:(22-4)*20=360(千米)
鸡兔同笼,头共46,足共128,鸡兔各几只?
分析
如果
46只都是兔,一共应有
4×46=184只脚,这和已知的128只脚相比多了184-128=56只脚.如果用一只鸡来置换一只兔,就要减少4-2=2(只)脚.那么,46只兔里应该换进几只鸡才能使56只脚的差数就没有了呢?显然,56÷2=28,只要用28只鸡去置换28只兔就行了.所以,鸡的只数就是28,兔的只数是46-28=18。
解:①鸡有多少只?
(4×6-128)÷(4-2)
=(184-128)÷2
=56÷2
=28(只)
②免有多少只?
46-28=18(只)
答:鸡有28只,免有18只。
我们来总结一下这道题的解题思路:先假设它们全是兔.于是根据鸡兔的总只数就可以算出在假设下共有几只脚,把这样得到的脚数与题中给出的脚数相比较,看相差多少.每差2只脚就说明有一只鸡;将所差的脚数除以2,就可以算出共有多少只鸡.我们称这种解题方法为假设法.概括起来,解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关系式是:
鸡数=(每只兔脚数×
兔总数-
实际脚数)÷(每只兔子脚数-每只鸡的脚数)
兔数=鸡兔总数-鸡数
当然,也可以先假设全是鸡。
一架飞机带的燃料最多可以用9小时,飞机去时顺风,每小时可飞1500千米,返回时逆风,每小时可飞1200千米
问题:这架飞机最多飞多少千米就要往回飞
设飞x小时返回,返回时间9-x小时
1500x=1200(9-x)
5x=36-4x
x=4
1500*4=6000
这架飞机最多飞6000千米就要往回飞
某项工程,如果甲做抢号如其完整,如果乙做,要超过规定日期3天才能完成,现有甲乙合作2天,剩下的由乙做,恰好在规定日期完成,求规定的日期
设规定日期为x天,甲做a个/天,乙做b个/天
因为甲做如期完成
所以总数为
xa
乙做延迟三天完成
则总数
b(x+3)
xa=b(x+3)
现有甲乙合作2天,剩下的由乙做,恰好在规定日期完成
说明,乙从头开始都在做,甲只做了两天,这两天做的恰好等于乙本应该延迟的3天所做的。
所以2a=3b
xa=b(x+3)
2a=3b
两个方程,可以求出
x=6

在抗洪抢险的现场,解放军某部一连有197人,二连有193人,现在需要抽调108人支援大坝的抢险,并要使一连,二连剩余人数相等,那么从一连,二连个抽调多少人?
设从一连抽调x人
197-x=193-(108-x)
197-x=85+x
2x=112
x=56
108-56=52(人)

这个是别人的回答,不知道对不对

七年级的全部数学公式
乘法与因式分解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a-b|≥|a|-|b| -|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b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判别式 b2-4a=0 注:方程有相等的两实根
b2-4ac>0 注:方程有一个实根
b2-4ac<0 注:方程有共轭复数根
三角函数公式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半角公式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和差化积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
ctgA+ctgBsin(A+B)/sinAsinB -ctgA+ctgBsin(A+B)/sinAsinB
某些数列前n项和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 1*2+2*3+3*4+4*5+5*6+6*7+…+n(n+1)=n(n+1)(n+2)/3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注: 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
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D2+E2-4F>0
抛物线标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
直棱柱侧面积 S=c*h 斜棱柱侧面积 S=c'*h
正棱锥侧面积 S=1/2c*h' 正棱台侧面积 S=1/2(c+c')h'
圆台侧面积 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积 S=4pi*r2
圆柱侧面积 S=c*h=2pi*h 圆锥侧面积 S=1/2*c*l=pi*r*l
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 s=1/2*l*r
锥体体积公式 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pi*r2h
斜棱柱体积 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 L是侧棱长
柱体体积公式 V=s*h 圆柱体 V=pi*r2h


每一级末尾的0不读。
每一级前面的0读。
每一级中间的0,不管有几个零,只读一个。
圆锥是圆柱的1/3。
圆柱是圆锥的3倍。
分子相同,分母越小分数就大。
分母相同,分子越大分数就小。
上面是分子,下面是分母。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 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和倍问题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小数+差=大数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加法交换率:a+b=b+a
加法结合率:a+b+c=a+(b+c)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知识点
答:每一门科目都有自己的 学习 方法 ,但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数学作为最烧脑的科目之一,也是要记、要背、要讲练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 八年级 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上学期数学知识点归纳 分式方程 一、理解定义 1、分式方程:含分式,并且分母中含未知数的方程——分式方程。 2...

x÷9=90解方程?
答:五年级上册 解方程(一)1、解方程。x+140=290解:x+140-140=290-140x=150x÷2.5=100解:x÷2.5×2.5=100×2.5x=250x-87=275解:x-87+87=275+87x=36277-x=21.9解:77-x+x=21.9+x77=21.9+x77-21.9=21.9+x-21.9x=55.177÷x=11解:77÷x×x=11×x77÷11=11×x÷11x=76.2x=124解:6.2x÷...

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答: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包含了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认识...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初一数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答:知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只有限度地挖掘它,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都需要大量的记忆和练习来巩固。虽然辛苦,但也伴随着快乐!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一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中 一年级数学 上册知识点 二元一次方程组 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

解方程:x+3=7谢谢
答:二、等式性质解方程 “天平与等式的性质”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一个数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性质二:等式两边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性质三:等式两边同时乘方(或开方),等式仍然成立。 本题是依据等式的...

初一上册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所有题型等量关系式
答:①甲、乙两人在环形跑道上同时同地同向出发:快的必须多跑一圈才能追上慢的。②甲、乙两人在环形跑道上同时同地反向出发:两人相遇时的总路程为环形跑道一圈的长度。飞行问题、基本等量关系:①顺风速度=无风速度+风速 ②逆风速度=无风速度-风速 顺风速度-逆风速度=2×风速 航行问题,基本等量...

七年级上册数学书第三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
答:我们可以将方程两边都乘以2,这样就可以去掉分母。根据等式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3x + 8 = 7x - 4。通过去分母,我们可以将包含分母的项转换为不包含分母的项,从而使得方程更容易解决。三、总结 在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去括号和去分母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步骤。通过去括号,我们可以将带括号的项分解成...

七年级上册数学的,方程,过程及答案。就随便弄100道方程题目,给我就行...
答:解方程x+50=2x-50 得x=100 ∴2x-50=2×100-50=150 答:第一铁桥长100米,第二铁桥长150米.5.有某种三色冰淇淋50克,咖啡色、红色和白色配料的比是2:3:5,这种三色冰淇淋中咖啡色、红色和白色配料分别是多少克?解:设这种三色冰淇淋中咖啡色配料为2x克,那么红色和白色配料分别为3...

五上数学——《方程解决行程问题》
答:用方程解决行程问题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简易方程的收尾部分。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方程的意义和解方程的方法,以及方程解决问题中的和差倍等问题。以前学生接触过一个物体的运动过程,本节课将带领学生探究两个物体运动的过程。 【课堂设计】 1、出示例1 (1)相遇问题:小林每分钟骑250m,小云每分钟骑200m...

15x加小括号,20减x小括号乘0.8等于25.1?
答:这是一道「小学数学题」知识点在六年级上册,解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即利用移项和和等式性质去解方程。 二、知识准备 1、利用天平平衡原理解方程又称为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即 ① 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者减去同一个数,方程的解不变 ② 方程两边同时乘或除一个不是0的数,方程的解不变。 2 、移项 “移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