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知觉组织 什么是知觉?知觉有那些组织原则?

作者&投稿:裴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知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人们通过感官得到内部和外部环境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整合和解释),产生了对事物的整体认识,这就是知觉过程。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

  知觉与感觉一样,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产生的,离开了事物对感官的直接作用,既没有感觉,也没有知觉。同时,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它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在现实中,我们总是要把通过感觉所得到的有关事物的各个属性整合起来并加以理解。

  知觉的产生不仅需要具体的客观对象,还需要借助于过去经验或知识的帮助。过去经验、知识甚至还可以补偿部分感觉信息的缺欠。

  知觉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刚出生的婴儿既不能把握物体的远近和大小,也没有关于时间的概念。这些知觉是随着他们后天不断的生活实践才发展完善起来的。

  从不同角度出发可对知觉进行不同方式的分类。根据在知觉中起主导作用的感觉器官的特性,可把知觉分成视知觉、昕知觉、触知觉、嗅知觉等。根据知觉所反应的事物的主观特性,又可分成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和社会知觉。空间知觉处理物体的大小、形状、方位和距离的信息,时间知觉解决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运动知觉处理物体在空间的位移,社会知觉是关于个体对客观事物社会性特征的知觉。

  知觉的特性

  (一)知党的整体性

  知觉的整体性指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知觉的整体性是知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它首先依赖于剌激物的结构,即剌激物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分布。
  格式培学派的心理学家指出,对整体的知觉不等于并且大于个别感觉的总和。格式塔学派提出的知觉组织原则被普遍接受,也称格式塔原则(知觉组织律),主要包括以下几条规律。

  (1)接近性(proximity):距离上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知觉组织在一起。
  (2)相似性(similarity) :凡物理属性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组织在一起。
  (3)连续性(continuity) :凡具有连续性或共同运动方向的刺激容易被看成一个整体。
  (4)封闭性(closure) :人们倾向于将缺损的轮廓加以补充使知觉成为一个完整的封闭图形。
  (5)良好图形(goodness):具有简明性、对称性的客体更容易被知觉。

  知觉的整体性不仅与对象本身的特性有关,而且取决于个体的知识经验与主观状态。
  (二)知觉的选择性

  人在知觉事物时,首先要从复杂的刺激环境中将一些有关内容抽出来组织成知觉对象,而其他部分则留为背景。根据当前需要,对外来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组织加工的特征就是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对象具有一定意义,并且轮廓清晰,似乎突出在背景之上,而作为背景的部分则轮廓模糊,对你不具有意义,也不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知觉中的对象与背景的关系通常很明显,但有时也并不清楚。双关图形是最好的示例。

  知觉对象的选择与很多因素有关,一般说来,强度较大、色彩鲜明、具有活动性的客体容易成为被选择的对象,客体本身组合规律如简明性、对称性和规律性也使它们容易被选择为图形。实际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分离,与注意的选择性有关。当注意指向某个客体的时候,该客体就成为知觉的对象,其他客体成了背景;当注意从一个对象转向另一个对象的时候,原来的知觉对象就成为背景,原来的背景就成为知觉对象。因此,注意选择性的规律也就是知觉的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的规律。

  (三)知觉的理解性

  在对现时事物的知觉中,需有以过去经验、知识为基础的理解,以便对知觉的对象做出最佳解释、说明,知觉的这一特性叫理解性。不同的知识背景和理解力影响对同一对象的知觉。

  (四)知觉的恒常性

  人们在剌激变化的情况下把事物知觉成稳定不变的整体的现象称为知觉的恒常性。知觉恒常性包括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与颜色恒常性。

  1.大小恒常性(size constancy)
  对物体大小的知觉不因网像大小的变化而变化,称为大小恒常性。大小知觉是由网像大小与知觉距离二者共同决定的,对于网像大距离近与网像小距离远两种组合,人们可以根据经验做出物体大小相等的知觉解释。

  2.形状恒常性(shape constancy)
  对物体形状的知觉不因它在网膜上投影的变化而变化,称为形状恒常性。

  3.颜色恒常性(color constancy)
  在不同照明条件下,同一件物品反射到你眼中的光有很大变化,但它们的颜色看起来好像没有变,这是颜色的恒常性。它与经验有很大关系。例如在绿光照射下,问你桌子上的香蕉是什么颜色,你肯定会把香蕉看成黄色。但是倘若在这种条件下,让你说出各种纸片的颜色时,知觉结果就可能受到光照的影响了。此外颜色恒常性产生的另一个原因与背景有关。在日光照射下,煤与周围背景相比仍然最暗,白纸与阴影中的背景相比仍然最亮。

  三、几种复杂的知觉及其机制

  (一)深度知觉

  距离知觉也称深度知觉,它使人们能够把二维的视网像解释为三维的世界,认识事物的真面貌。深度知觉是由一定线索引起的。深度知觉线索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以刺激物的特性作为线索,另一方面则产生于视觉系统本身的特性。

  1.来自剌激方面的深度线索
  视觉剌激中最常使用的深度线索有以下几种:
  (1)大小:如果认为两个物品大小接近时,产生网像较大的就被知觉解释为较近。
  (2)视野中的高度:在视野中远处物品通常位置较高。
  (3)遮挡:视野中远物是被近物遮挡的,部分被遮挡就成为一个很好的深度线索。
  (4)线性透视:平行的铁轨向远处延伸时,会趋向于相交,因此两条直线越趋向接近,就表示距离越远。
  (5)纹理变化:近处物体纹理清晰、细节分明,远处组织纹理模糊,清晰度减低。
  (6)光照与阴影:日常生活中光线多自高处向下照射,因而阴影与光照的位置也成了深度知觉线索。

  2.来自视觉线索本身的深度线索
  眼睛在注视物体时,为了使进人眼内的光线聚焦在网膜上,调整水晶体曲度的活动称为调节。在双眼注视一个物体时,为了使网像同时落在两个网膜的中央,两条视线必须向注视点集中,这时操纵眼球的肌肉活动称为幅合。调节与幅合活动是自动进行的,它们引起的各种神经活动是深度知觉的重要线索。

  由于两个眼睛位置不同,同一物体投射到两眼的图像是有差异的,距离越远,差异越小,是大脑把两个不同的信息结合起来使人知觉到一个具有深度的立体。立体图像和立体电影的作者们就是利用双眼视差,将两种稍有差异的图像片分别同时呈现给两个眼睛,引出了立体的视觉效果。类似于双眼视差作为深度线索的情况在听觉中也存在。由于声音进入两耳的时间差异,可使人能够辨别声音的方向。

  (二)运动知觉

  人在知觉事物时可以获得物体位移及移动速度的信息称为运动知觉。眼前物体运动会引起它的视像在网膜上位置移动,但是单独靠网像的位置移动不足以解释运动知觉。正常情况下,一个人在环境中活动时,不仅网膜上的视觉流水般不断地移动位置,同时还伴随有前庭与触觉发生。例如,你在加速行驶的车上有时会感觉到有一个来自背后的压觉,同时头部向后微倾。

  (三)时间知觉

  时间是物质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表现,时间知觉正是对这一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时间知觉有四种形式:(1)对时间的分辨:指按时间顺序把不同的活动区分开;(2)对时间的确认:如知道今天是2001年7月25日,现在是早晨7点;(3)对持续时间的估量:如知道这个约会已经进行了1小时;(4)对时间的预测:如知道3天后要参加高考。

  1. 时间知觉的各种线索
  (1) 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太阳的升落、昼夜的交替、四季的变化、月亮的圆缺等周期出现的自然现象,为我们估计时间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2) 有机体各种节律性的活动。人们依据身体组织的节律性活动估计事件持续的时间。如根据饥饿感估计现在该是吃晚饭的时候了。生物钟给我们提供了时间的信息。
  (3) 借助计时工具。如日历、时钟、手表等,也可准确地记录时间。
  2. 影响时间知觉的各种因素
  (1) 感觉通道的性质。在判断时间的精确性方面,听觉最好,触觉其次,视觉较差。例如,当两个声音相隔1/100秒时,人耳就能分辨出来,而触觉分辨两个刺激物间的最小时距为1/40秒,视觉为1/10~1/20秒。
  (2) 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越多,性质越复杂,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短;而事件的数量少、性质简单,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长。在回忆往事时,情况相反。同样一段时间,经历越丰富,就会觉得时间长;经历越简单,就会觉得时间短。
  (3) 个体的兴趣和情绪。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会觉得时间过得快,出现对时间的低估计。在期待某种事物的时候,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相反,对不愿出现的事物,会觉得时间过得快。

  考夫卡认为,我们自然而然地观察到的经验,都带有格式塔的特点,它们均属于心物场和同型论。以心物场和同型论为格式塔的总纲,由此派生出若干亚原则,称作组织律。在考夫卡看来,每一个人,包括儿童和未开化的人,都是依照组织律经验到有意义的知觉场的。这些良好的组织原则包括:
  (1)图形与背景。在具有一定配置的场内,有些对象突现出来形成图形,有些对象退居到衬托地位而成为背景。一般说来,图形与背景的区分度越大,图形就越可突出而成为我们的知觉对象。例如,我们在寂静中比较容易听到清脆的钟声,在绿叶中比较容易发现红花。反之,图形与背景的区分度越小,就越是难以把图形与背景分开,军事上的伪装便是如此。要使图形成为知觉的对象,不仅要具备突出的特点,而且应具有明确的轮廓。明暗度和统一性。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特征不是物理刺激物的特性,而是心理场的特性。一个物体,例如一块冰,就物理意义而言,具有轮廓、硬度、高度,以及其他一些特性,但如果此物没有成为注意的中心,它就不会成为图形,而只能成为背景,从而在观察者的心理场内缺乏轮廓、硬度、高度等等。一俟它成为观察者的注意中心,便又成为图形,呈现轮廓、硬度、高度等等。
  (2)接近性和连续性。某些距离较短或互相接近的部分,容易组成整体。例如,图7表明,距离较近而毗邻的两线,自然而然地组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连续性指对线条的一种知觉倾向,如图8所示,尽管线条受其他线条阻断,却仍像未阻断或仍然连续着一样为人们所经验到。
  (3)完整和闭合倾向。知觉印象随环境而呈现最为完善的形式。彼此相属的部分,容易组合成整体,反之,彼此不相属的部分,则容易被隔离开来。图9有12个圆圈排成一个椭圆形,旁边还有一个圆圈,尽管按照接近性原则,它靠近12个圆圈中的其中一个,但我们仍把12个圆圈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来知觉,而把单独一个圆圈作为另一个整体来知觉。这种完整倾向说明知觉者心理的一种推论倾向,即把一种不连贯的有缺口的图形尽可能在心理上使之趋合,那便是闭合倾向,如图10所示。观察者总会将此视作猫头鹰图形,而不会视作其他分别独立的线条或圆圈。完整和闭合倾向在所有感觉道中都起作用,它为知觉图形提供完善的定界、对称和形式。
  (4)相似性。如果各部分的距离相等,但它的颜色有异,那么颜色相同的部分就自然组合成为整体。这说明相似的部分容易组成整体。如图11所示,O代表白色,●代表黑色,观察者容易将该列看作按直线排列,而非以横线排列。
  (5)转换律。按照同型论,由于格式塔与刺激型式同型,格式塔可以经历广泛的改变而不失其本身的特性。例如,一个曲调变调后仍可保持同样的曲调,尽管组成曲子的音符全都不同。一个不大会歌唱的人走调了,听者通过转换仍能知觉到他在唱什么曲子。
  (6)共同方向运动。一个整体中的部分,如果作共同方向的移动,则这些作共同方向移动的部分容易组成新的整体。例如,图12,根据接近律,可以看作abc、def、ghi、jkl等组合。如果cde和ijk同时向上移动,那么这种共同的运动可以组成新的整体,观察者看到的不再是abc、def、ghi、jki的组合,而是ab、cde、fgh、ijk等组合。
  格式塔学说在心理学史上留有不可磨灭的痕迹。它向旧的传统进行挑战,给整个心理学以推动和促进;它向当时存在的诸种心理学体系提出中肯而又坚定的批评,对人们深入思考各种对立的观点具有启迪作用;它的主要学说极大地影响了知觉领域,从而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习理论,致使后人在撰写各种心理学教科书时不得不正视该学派的理论;它使心理学研究人员不再固于构造主义的元素学说,而是从另一角度去研究意识经验,为后来的认知心理学打下了伏笔;它通过对行为主义的有力拒斥,使意识经验成为心理学中的一个合法的研究领域;它的哲学基础导源于现象学,并用大量的研究成果丰富和充实了现象学,遂使欧洲逐渐形成一股现象学的心理学思潮,直至今天仍有影响。

知觉组织:一切知觉经验,都必定是某种分门别类的加工过程的最终产品,这种分门别类的工作就是将感觉信息组织到一起使人们能形成连续知觉的过程。
规律:
①简洁律:一方面它自身的力使它呈现向最简化的结构或紧张力减少的状态发展的倾向,体现为人们对于简洁、对称、规则图形的喜好;另一方面,简化、规则的倾向使人们的活动变得简单、程序化,这样就会有相反的力则对它起到抑制的作用。
②恒常律:恒常性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其给人们的感觉刺激由于某些外界条件变化而在一定限度内变化,人对它的知觉不变。
③图与底:“图”是居于前部的区域,“底”是被看成用来衬托图的背景。
④错觉轮廓:指那些没有直接刺激而产生的轮廓知觉。
⑤整体特征优于局部:接近律和相似律:人们在倾向于简化认知对象的同时,也倾向于将近似、接近的元素组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认知。
⑥深度知觉:包括主体和客体的双重原因。主要深度知觉线索包括大小、质地、插入、焦距、饱和度。

名词解释:什么是知觉组织~

知觉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的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知觉有这样几个特性:整体性、恒常性、意义性、选择性。

  知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人们通过感官得到内部和外部环境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整合和解释),产生了对事物的整体认识,这就是知觉过程。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

  知觉与感觉一样,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产生的,离开了事物对感官的直接作用,既没有感觉,也没有知觉。同时,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它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在现实中,我们总是要把通过感觉所得到的有关事物的各个属性整合起来并加以理解。

  知觉的产生不仅需要具体的客观对象,还需要借助于过去经验或知识的帮助。过去经验、知识甚至还可以补偿部分感觉信息的缺欠。

  知觉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刚出生的婴儿既不能把握物体的远近和大小,也没有关于时间的概念。这些知觉是随着他们后天不断的生活实践才发展完善起来的。

  从不同角度出发可对知觉进行不同方式的分类。根据在知觉中起主导作用的感觉器官的特性,可把知觉分成视知觉、昕知觉、触知觉、嗅知觉等。根据知觉所反应的事物的主观特性,又可分成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和社会知觉。空间知觉处理物体的大小、形状、方位和距离的信息,时间知觉解决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运动知觉处理物体在空间的位移,社会知觉是关于个体对客观事物社会性特征的知觉。

  知觉的特性

  (一)知党的整体性

  知觉的整体性指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知觉的整体性是知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它首先依赖于剌激物的结构,即剌激物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分布。
  格式培学派的心理学家指出,对整体的知觉不等于并且大于个别感觉的总和。格式塔学派提出的知觉组织原则被普遍接受,也称格式塔原则(知觉组织律),主要包括以下几条规律。

  (1)接近性(proximity):距离上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知觉组织在一起。
  (2)相似性(similarity) :凡物理属性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组织在一起。
  (3)连续性(continuity) :凡具有连续性或共同运动方向的刺激容易被看成一个整体。
  (4)封闭性(closure) :人们倾向于将缺损的轮廓加以补充使知觉成为一个完整的封闭图形。
  (5)良好图形(goodness):具有简明性、对称性的客体更容易被知觉。

  知觉的整体性不仅与对象本身的特性有关,而且取决于个体的知识经验与主观状态。
  (二)知觉的选择性

  人在知觉事物时,首先要从复杂的刺激环境中将一些有关内容抽出来组织成知觉对象,而其他部分则留为背景。根据当前需要,对外来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组织加工的特征就是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对象具有一定意义,并且轮廓清晰,似乎突出在背景之上,而作为背景的部分则轮廓模糊,对你不具有意义,也不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知觉中的对象与背景的关系通常很明显,但有时也并不清楚。双关图形是最好的示例。

  知觉对象的选择与很多因素有关,一般说来,强度较大、色彩鲜明、具有活动性的客体容易成为被选择的对象,客体本身组合规律如简明性、对称性和规律性也使它们容易被选择为图形。实际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分离,与注意的选择性有关。当注意指向某个客体的时候,该客体就成为知觉的对象,其他客体成了背景;当注意从一个对象转向另一个对象的时候,原来的知觉对象就成为背景,原来的背景就成为知觉对象。因此,注意选择性的规律也就是知觉的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的规律。

  (三)知觉的理解性

  在对现时事物的知觉中,需有以过去经验、知识为基础的理解,以便对知觉的对象做出最佳解释、说明,知觉的这一特性叫理解性。不同的知识背景和理解力影响对同一对象的知觉。

  (四)知觉的恒常性

  人们在剌激变化的情况下把事物知觉成稳定不变的整体的现象称为知觉的恒常性。知觉恒常性包括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与颜色恒常性。

  1.大小恒常性(size constancy)
  对物体大小的知觉不因网像大小的变化而变化,称为大小恒常性。大小知觉是由网像大小与知觉距离二者共同决定的,对于网像大距离近与网像小距离远两种组合,人们可以根据经验做出物体大小相等的知觉解释。

  2.形状恒常性(shape constancy)
  对物体形状的知觉不因它在网膜上投影的变化而变化,称为形状恒常性。

  3.颜色恒常性(color constancy)
  在不同照明条件下,同一件物品反射到你眼中的光有很大变化,但它们的颜色看起来好像没有变,这是颜色的恒常性。它与经验有很大关系。例如在绿光照射下,问你桌子上的香蕉是什么颜色,你肯定会把香蕉看成黄色。但是倘若在这种条件下,让你说出各种纸片的颜色时,知觉结果就可能受到光照的影响了。此外颜色恒常性产生的另一个原因与背景有关。在日光照射下,煤与周围背景相比仍然最暗,白纸与阴影中的背景相比仍然最亮。

  三、几种复杂的知觉及其机制

  (一)深度知觉

  距离知觉也称深度知觉,它使人们能够把二维的视网像解释为三维的世界,认识事物的真面貌。深度知觉是由一定线索引起的。深度知觉线索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以刺激物的特性作为线索,另一方面则产生于视觉系统本身的特性。

  1.来自剌激方面的深度线索
  视觉剌激中最常使用的深度线索有以下几种:
  (1)大小:如果认为两个物品大小接近时,产生网像较大的就被知觉解释为较近。
  (2)视野中的高度:在视野中远处物品通常位置较高。
  (3)遮挡:视野中远物是被近物遮挡的,部分被遮挡就成为一个很好的深度线索。
  (4)线性透视:平行的铁轨向远处延伸时,会趋向于相交,因此两条直线越趋向接近,就表示距离越远。
  (5)纹理变化:近处物体纹理清晰、细节分明,远处组织纹理模糊,清晰度减低。
  (6)光照与阴影:日常生活中光线多自高处向下照射,因而阴影与光照的位置也成了深度知觉线索。

  2.来自视觉线索本身的深度线索
  眼睛在注视物体时,为了使进人眼内的光线聚焦在网膜上,调整水晶体曲度的活动称为调节。在双眼注视一个物体时,为了使网像同时落在两个网膜的中央,两条视线必须向注视点集中,这时操纵眼球的肌肉活动称为幅合。调节与幅合活动是自动进行的,它们引起的各种神经活动是深度知觉的重要线索。

  由于两个眼睛位置不同,同一物体投射到两眼的图像是有差异的,距离越远,差异越小,是大脑把两个不同的信息结合起来使人知觉到一个具有深度的立体。立体图像和立体电影的作者们就是利用双眼视差,将两种稍有差异的图像片分别同时呈现给两个眼睛,引出了立体的视觉效果。类似于双眼视差作为深度线索的情况在听觉中也存在。由于声音进入两耳的时间差异,可使人能够辨别声音的方向。

  (二)运动知觉

  人在知觉事物时可以获得物体位移及移动速度的信息称为运动知觉。眼前物体运动会引起它的视像在网膜上位置移动,但是单独靠网像的位置移动不足以解释运动知觉。正常情况下,一个人在环境中活动时,不仅网膜上的视觉流水般不断地移动位置,同时还伴随有前庭与触觉发生。例如,你在加速行驶的车上有时会感觉到有一个来自背后的压觉,同时头部向后微倾。

  (三)时间知觉

  时间是物质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表现,时间知觉正是对这一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时间知觉有四种形式:(1)对时间的分辨:指按时间顺序把不同的活动区分开;(2)对时间的确认:如知道今天是2001年7月25日,现在是早晨7点;(3)对持续时间的估量:如知道这个约会已经进行了1小时;(4)对时间的预测:如知道3天后要参加高考。

  1. 时间知觉的各种线索
  (1) 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太阳的升落、昼夜的交替、四季的变化、月亮的圆缺等周期出现的自然现象,为我们估计时间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2) 有机体各种节律性的活动。人们依据身体组织的节律性活动估计事件持续的时间。如根据饥饿感估计现在该是吃晚饭的时候了。生物钟给我们提供了时间的信息。
  (3) 借助计时工具。如日历、时钟、手表等,也可准确地记录时间。
  2. 影响时间知觉的各种因素
  (1) 感觉通道的性质。在判断时间的精确性方面,听觉最好,触觉其次,视觉较差。例如,当两个声音相隔1/100秒时,人耳就能分辨出来,而触觉分辨两个刺激物间的最小时距为1/40秒,视觉为1/10~1/20秒。
  (2) 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越多,性质越复杂,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短;而事件的数量少、性质简单,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长。在回忆往事时,情况相反。同样一段时间,经历越丰富,就会觉得时间长;经历越简单,就会觉得时间短。
  (3) 个体的兴趣和情绪。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会觉得时间过得快,出现对时间的低估计。在期待某种事物的时候,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相反,对不愿出现的事物,会觉得时间过得快。

  考夫卡认为,我们自然而然地观察到的经验,都带有格式塔的特点,它们均属于心物场和同型论。以心物场和同型论为格式塔的总纲,由此派生出若干亚原则,称作组织律。在考夫卡看来,每一个人,包括儿童和未开化的人,都是依照组织律经验到有意义的知觉场的。这些良好的组织原则包括:
  (1)图形与背景。在具有一定配置的场内,有些对象突现出来形成图形,有些对象退居到衬托地位而成为背景。一般说来,图形与背景的区分度越大,图形就越可突出而成为我们的知觉对象。例如,我们在寂静中比较容易听到清脆的钟声,在绿叶中比较容易发现红花。反之,图形与背景的区分度越小,就越是难以把图形与背景分开,军事上的伪装便是如此。要使图形成为知觉的对象,不仅要具备突出的特点,而且应具有明确的轮廓。明暗度和统一性。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特征不是物理刺激物的特性,而是心理场的特性。一个物体,例如一块冰,就物理意义而言,具有轮廓、硬度、高度,以及其他一些特性,但如果此物没有成为注意的中心,它就不会成为图形,而只能成为背景,从而在观察者的心理场内缺乏轮廓、硬度、高度等等。一俟它成为观察者的注意中心,便又成为图形,呈现轮廓、硬度、高度等等。
  (2)接近性和连续性。某些距离较短或互相接近的部分,容易组成整体。例如,图7表明,距离较近而毗邻的两线,自然而然地组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连续性指对线条的一种知觉倾向,如图8所示,尽管线条受其他线条阻断,却仍像未阻断或仍然连续着一样为人们所经验到。
  (3)完整和闭合倾向。知觉印象随环境而呈现最为完善的形式。彼此相属的部分,容易组合成整体,反之,彼此不相属的部分,则容易被隔离开来。图9有12个圆圈排成一个椭圆形,旁边还有一个圆圈,尽管按照接近性原则,它靠近12个圆圈中的其中一个,但我们仍把12个圆圈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来知觉,而把单独一个圆圈作为另一个整体来知觉。这种完整倾向说明知觉者心理的一种推论倾向,即把一种不连贯的有缺口的图形尽可能在心理上使之趋合,那便是闭合倾向,如图10所示。观察者总会将此视作猫头鹰图形,而不会视作其他分别独立的线条或圆圈。完整和闭合倾向在所有感觉道中都起作用,它为知觉图形提供完善的定界、对称和形式。
  (4)相似性。如果各部分的距离相等,但它的颜色有异,那么颜色相同的部分就自然组合成为整体。这说明相似的部分容易组成整体。如图11所示,O代表白色,●代表黑色,观察者容易将该列看作按直线排列,而非以横线排列。
  (5)转换律。按照同型论,由于格式塔与刺激型式同型,格式塔可以经历广泛的改变而不失其本身的特性。例如,一个曲调变调后仍可保持同样的曲调,尽管组成曲子的音符全都不同。一个不大会歌唱的人走调了,听者通过转换仍能知觉到他在唱什么曲子。
  (6)共同方向运动。一个整体中的部分,如果作共同方向的移动,则这些作共同方向移动的部分容易组成新的整体。例如,图12,根据接近律,可以看作abc、def、ghi、jkl等组合。如果cde和ijk同时向上移动,那么这种共同的运动可以组成新的整体,观察者看到的不再是abc、def、ghi、jki的组合,而是ab、cde、fgh、ijk等组合。
  格式塔学说在心理学史上留有不可磨灭的痕迹。它向旧的传统进行挑战,给整个心理学以推动和促进;它向当时存在的诸种心理学体系提出中肯而又坚定的批评,对人们深入思考各种对立的观点具有启迪作用;它的主要学说极大地影响了知觉领域,从而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习理论,致使后人在撰写各种心理学教科书时不得不正视该学派的理论;它使心理学研究人员不再固于构造主义的元素学说,而是从另一角度去研究意识经验,为后来的认知心理学打下了伏笔;它通过对行为主义的有力拒斥,使意识经验成为心理学中的一个合法的研究领域;它的哲学基础导源于现象学,并用大量的研究成果丰富和充实了现象学,遂使欧洲逐渐形成一股现象学的心理学思潮,直至今天仍有影响。

什么是知觉组织及其规律?
答:知觉的整体性指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知觉的整体性是知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它首先依赖于剌激物的结构,即剌激物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分布. 格式培学派的心理学家指出,对整体的知觉不等于并且大于个别感觉的总和.格式塔学派提出的知觉组织原则被普遍接受,...

名词解释:什么是知觉组织?
答:感觉组织。皮肤可以感觉

求教:知觉的组织原则是什么?
答:知觉组织,是指个体因主观经验的影响使客观刺激情境带有强烈的组织倾向。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下列原则:1,相似原则。刺激中形状、大小、颜色等属性相似的,常被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2,接近原则。刺激在空间或时间上彼此接近的,容易倾向于组合起来成为知觉整体。3,闭合法则。刺激中的特征倾向于聚合成...

知觉组织的一般规律包括什么?
答:知觉组织是指人们对环境刺激进行处理和整合的过程,使之形成有意义和可理解的信息。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会根据不同的规则和原则来组织和处理感知信息,从而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和模式。以下是知觉组织的一般规律:1. 亲密性原则:相邻的元素比分散的元素更容易被视为一个整体。这种原则主要是指物体或形状之间...

为什么说知觉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答: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例如,有一个事物,我们通过视觉器官感到它具有圆圆的形状、红红的颜色;通过嗅觉器官感到它特有的芳香气味;通过手的触摸感到它硬中带软;通过口腔品尝到它的酸甜味道,于是,我们把这个事物反映成苹果。这就是知觉。 知觉和感觉一样,都是当前的客观事物...

知觉组织:大脑如何认知这个世界
答:今天在《普通心理学》这本书里面学习到一个理论——知觉组织理论:格式塔理论 大约100年前,来自一群德国科学家的研究,他们认为,大脑天生就不仅仅知道刺激,还知觉刺激的模式,他们把这种模式叫做“格式塔”,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主张以整体的动力结构观来研究心理现象。这种观点便成为了人们所知的...

为什么说知觉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答: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在脑中的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例如,看到一个苹果,听到一首歌曲,闻到花香等,这些都是知觉现象。首先,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意义,知觉的目的是解释作用于我们感官的事物是什么,尝试用词去标志它,因此知觉是一种对事物进行解释的过程。其次,...

什么是对环境刺激的选择和组织
答:(知觉)是个体对环境刺激进行选择、组织、理解、反思并赋予其意义的过程。知觉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的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换句话说,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知觉有这样几个特性:整体性、恒常性、意义性、选择性。感觉和知觉的区别与联系:1、...

请具体说明知觉的组织原则有哪些
答:人倾向于把大小、形状、颜色、亮度和形式等物理属性相同或相似的刺激物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这种按照刺激物相似特性进行组织的知觉倾向,符合知觉组织的相似性原则。3、连续性原则 知觉的连续性原则是指个体倾向于把具有彼此连续或运动方向相同的刺激物,或即是其间并无连续关系的刺激组合在一起形成一...

格式塔心理学是如何解释知觉组织原则的?
答:格式塔心理学家根据对知觉的大量研究结果,提出了如下一些形成一个良好格式塔的组织原则或因素:1、图形与背景:一般来说,图形是具有一定界线的组织比较严密的对象,背景则是没有界线的同一性的空间或时间;图形是被包围的比较小的对象,背景则是包围着的比较大的对象。图像与背景的区别越大,图形越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