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都城在长安,为何杨广开凿大运河要从北京开始呢? 隋朝的都城在长安,为什么杨广开凿大运河要从北京开始?

作者&投稿:驷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隋炀帝修建的大运河是以洛阳为中心,北面通过永济渠与北京相连接,而南面通过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直接连接到杭州,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值得注意的,这条大运河并非从杨广时期开凿的,当时北京叫涿郡,这中间就有永济渠,杨广只是在这基础上修建。因此杨广开凿大运河从北京开始的说法就不对了,他修建的原因无非以下这几点。

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是为了使江南的粮食与物产可以源源不断的运往洛阳,而王朝的粮饷与战略物资也可以源源不断的运往幽州以支援东征高句丽的将士。隋朝年间人口暴增,关中平原的物产己不能满足长安之需。而洛阳所在的中原也仅仅只是能够满足自己的所需,所以急需开辟一条通道将富庶江南的物资运往京师与边疆。

隋炀帝下令开凿了以洛阳为中心的“京杭大运河”,并在洛阳修建了含嘉、兴洛两大粮仓。囤积的粮食可保洛阳一再无断粮之忧!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同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一样都是“罪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壮举!但是修建这样伟大的工程需要数以万计的劳力,加重了当时百姓的负担终使其亡国!

本来隋炀帝凭领兵南下平陈统一中国,加上开凿“京杭大运河”这一壮举,是可以成为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并列的伟大帝王的,然而却因此亡了国。再加上取而代之的是身为皇亲贵胄的李渊,身为皇亲贵胄的李渊为了显示自己取代隋朝的合法性刻意丑化隋炀帝,连定的溢号都是和纣桀并列的炀。

有人说,杨广修大运河只是为了贪图享乐,“烟花三月下杨州”有人更加推测杨州出美女,杨广是出了名的好女色,他修这样一条大河,也许是去找美女享乐去了。其实这样的说法不值得一驳,有点太小儿科了。

但不可否认,运河一通南北经济确实大大增长,它的存在是有益的。



根据现有资料记载,隋朝修建大运河最开始是完成的通济渠部分,并没有从北京开始修建,而且大运河是以洛阳为中心修建的,并不是以北京为中心。大运河北至涿郡(今北京)后不再北上,是因为北京以北没有旧河道,也没有军事重镇需要联通,北京可以作为隋朝统治东北的跳板。例如,隋朝三征高句丽都是用运河集结于北京后,北上投入战斗。下面,介绍一下隋朝大运河的具体情况。

隋大业元年至六年(605年至610年),杨广先后动用百万民众,疏浚之前众多王朝开凿留下的河道,将永济渠、通济渠、山阳渎和江南运河联通,即为隋朝大运河。杨广修建大运河的目的包括四方面:一是满足统治全国的政治需要,二是满足南北方经济协同发展需要,三是便于军队集中的军事需要,四是满足个人虚荣心。下面将一一展开介绍。

隋朝大运河

政治需求是最主要的目的。隋朝结束了南北朝时期的分裂格局,实现了大一统的格局。这就需要隋朝有一个便于统治全国的都城与交通动脉。大运河是以洛阳为中心修建的这是都城需要,它又北抵涿郡(北京)南达余杭(杭州)。由此,统治者利用运河可以控制华北平原、江淮平原等富庶区域,保证了国家根基的稳固。

隋炀帝杨广

经济需要也是很迫切的。众所周知,南北朝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北方地区受到外来民族的侵扰,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破坏。相比之下,淮河以南地区就比较稳定一些,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隋朝统一中国后,为了建设北方,迫切需要从南方运送物资,实现全国的同步发展,隋朝大运河运送物资的作用就突显出来了。

另外,大运河也是隋朝的军事补给线。隋朝的主要威胁来自北方的突厥和高句丽等国。大运河可以把南方的士兵快速低成本的运往北方。例如,隋炀帝三征高句丽时期,就曾经用大运河运送了数十万部队到北京,而后北上参加战争。

萧皇后剧照

最后再来说,大运河满足隋炀帝私人欲望的需要。根据历史记载,大运河建造标准是河道宽80米,可以满足龙船的通行。杨广带着萧皇后三下江都、三上涿郡都是通过大运河,且动用数十万纤夫,奢靡之极。

总之,隋朝大运河将华北地区与富庶的江浙地区连接起来,满足了政治需要、军事需要,实现了文化、经济方面的交流。

参考资料:《隋史》



事实上,北京并非是大运河的起点而是终点,而且还是北段的终点,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大运河。

大运河的开凿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个很长的时期。隋炀帝杨广在继位之后的第二年便开始开凿通济渠,通济渠的起点在洛阳西苑,终点在淮河畔的泗州。

通济渠开凿之后,便是邗沟的疏通,邗沟的地点在楚州,终点在扬州地区。

然后疏通江南河,江南河的起点在京口,终点在余杭,全长一共八百公里,宽度也达到了惊人的10余丈。

实际上,通济渠、邗沟以及江南河仅仅是大运河的南段,而这一段的主要作用是将江南水乡的粮草运送到北方,保证北方的粮食供应。

大运河的北段也就是永济渠,永济渠连接了洛阳西苑和涿郡,而涿郡也就是现在的北京,所以北京应该是大运河的终点,而非是起点。为了完成永济渠的疏通工程,隋炀帝杨广从河北境内征调了将近五百万的民众,几乎将所有能劳动的男丁都调了过来,甚至连妇女也上阵。这一疏通工程前后耗时一年左右,才最终完工,可以说是相当的劳民伤财。


当然,永济渠的开通也是有实际意义的。其一,永济渠可以保证东北地区税收的顺利收缴。所谓“天高皇帝远”,永济渠开通之前,由于东北地区距隋朝统治中心太远,不少税收都被当地的官员私吞了,根本就送不到中央政府的手上,有了永济渠,这个问题便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其二,永济渠具有一定的军事意义。有了永济渠,隋朝的粮食和士兵能都快速地调往东北地区,随时能够威胁高句丽政权。

综上所述,隋炀帝时期,北京仅仅是大运河北段的终点,并非是大运河的起点。



北京是京杭大运河北段的终点,所以北京并不是大运河的开始,关于这个并没有得到证明,大运河的中心是在洛阳,选择那里还是因为地理位置原因

通过历史资料记载,隋唐张广开凿的大运河并不是从北京开始的,而是以洛阳为中心开始的,之后便不断向四周扩散。

隋朝的都城在长安,为什么杨广开凿大运河要从北京开始呢?~

京杭大运河南起余杭即杭州,北到涿郡约为现在的北京,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至今仍在发挥作用。大运河的修建贯通隋朝居功至大,但真正形成为京杭大运河的是在元朝。
元朝开通了山东泗水至卫河段,和大都至通州段,前推历史渊源,大运河的建设还可追溯到春秋时期,最重要的修建贯通虽然发生在隋朝,但当时并不是从北京开始修建。
历代建都看重地形山川,基本都以长安及周边为首选之地,隋朝沿北周之制,初期定都大兴城。
而之前,随着五胡乱华南北朝时期的出现,士族迁移衣冠南渡,江南地方得到很大程度的开发,农业上垦田面积日益增多,耕作技术改进,牛耕普遍推行,粪肥种植也在推广,农田产量增加,麦、菽等北方作物开始在江南种植。
农荣俱荣,其他经济也随之发展,南朝萧梁时的都城建康,已拥有一百多万人口,是各地农产业、手工业品的集散地,城内外的贸易市场十多个,来往船只成千上万。
经济繁荣发展是一方面,之前诸多政权赖长江地势进行割据,都有不错的发展周期,从地形上看,江南多丘陵平原和水道,地形上呈南高北低之势,还拥有长江和钱塘江两大水系,从政治上看,必须侧重加以控制,以免再出现割据政权。
隋原都城大兴城,往东的道路不够畅通,渭水河道弯曲多泥沙,漕运困难。
经考察后,杨广看重洛阳 “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水陆通”,决定迁都洛阳,进行一系列的建都前建都后的准备及完善工作,修建南北大运河就是其中重要一项。
605年,隋炀帝杨广征发“河南、淮北诸郡民前后百余万”开通济渠,疏浚鸿沟和汴河两水。又开通邗沟,沟通长江和淮河。
608年,再次征发河北诸郡壮丁百余万,开通永济渠,这一次征发规模之大超出负荷,男子不够连妇女也征用参与建设,南引沁水通黄河,北通涿郡约今北京。
永济渠是隋朝大运河的一环,侧重方便国家运输,如对北方用兵漕运等,三征高句丽时就起到不小的作用。
如果论始终,则应该算是终点,而不是起点,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系统了解大运河的开凿历史。
京杭大运河并非隋朝开始开凿,早在春秋时期便已小规模挖掘,如春秋时吴王夫差开凿邗沟,战国时魏惠王开凿鸿沟,当时的运河开凿主要是为了军事行动和征服他国。早期的大运河沿岸形成了现在扬州、淮安等城市的雏形。

隋朝是大运河成型的朝代,开凿运河有政治经济多方面的原因。隋统治者要实施对南方的有效统治,就需要贯通南北运河;加之北部边境少数民族政权对隋亦是大患,开凿运河才可以解决边境部队粮饷供应问题。于是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的隋朝大运河就这样形成了。

我们要注意的是,隋朝的大运河并不是直接南北贯通的,主体有两段:从洛阳经山东临清至河北涿郡(今北京西南)的“永济渠”,洛阳到江苏清江(今淮安市)的“通济渠”,从这两段主体上形成多个分支,最后修建江苏镇江至浙江杭州的“江南运河”,这才是隋朝大运河的整体路线。
我们不难看出,这样的运河走向,使得首都洛阳到北方边境和南方经济区都可以水运快速到达,扬州作为南段的中心,不仅有大运河,城中还有里运河,之后扬州成为了富甲一方的大城市。

至于我们现在看到的京杭大运河,即从北京直达杭州的运河,已经是元朝之后的事了。元朝的首都在现在的北京,这时的许多人误认为大运河起点是北京。其实隋朝大运河是两段汇聚在洛阳,仍然是为首都服务的。

隋朝的都城在长安,为什么杨广开凿大运河要从北京开始呢?
答:经济繁荣发展是一方面,之前诸多政权赖长江地势进行割据,都有不错的发展周期,从地形上看,江南多丘陵平原和水道,地形上呈南高北低之势,还拥有长江和钱塘江两大水系,从政治上看,必须侧重加以控制,以免再出现割据政权。隋原都城大兴城,往东的道路不够畅通,渭水河道弯曲多泥沙,漕运困难。经考察后,...

隋朝的都城在长安,为何杨广开凿大运河要从北京开始呢?
答: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是为了使江南的粮食与物产可以源源不断的运往洛阳,而王朝的粮饷与战略物资也可以源源不断的运往幽州以支援东征高句丽的将士。隋朝年间人口暴增,关中平原的物产己不能满足长安之需。而洛阳所在的中原也仅仅只是能够满足自己的所需,所以急需开辟一条通道将富庶江南的物资运往京师与...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原因。
答:公元六O四年,隋杨帝杨广登基。次年,便下令开凿大运河。隋场帝此举,并不像些旧史学家所说,主要是为了到江南游玩,而是另有原因。首先是出于经济上的考虑。隋的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地处关中。关中虽然是有名的繁富之区,但其出产却远远满足不了皇室贵族、朝廷百官和中央军队日益增长的需求。因...

隋朝的都城在长安,为什么杨广开凿大运河要从北京开始?
答:开凿大运河一直是隋炀帝身上一个比较大的争议点,用“罪在当代利在千秋”来形容似乎是比较合理的。但必须要明确的一点是,隋炀帝时期开凿疏通的大运河并不是我们通常熟知的京杭大运河,当然京杭大运河确实是在隋朝大运河的基础上开凿疏通来的,就如同隋朝的大运河也是在过去几个朝代的劳动成果...

隋炀帝杨广为何宁可动摇国本也要修建京杭大运河?
答:因为隋炀帝杨广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还为了促进全国的统一,所以修建大运河是隋炀帝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虽然隋文帝在位时,已经完成了初步的南北朝的大统一,但是江南士族偶尔还会时不时地发起叛乱,当时隋朝的整个政治中心都在北方,再加上交通不方便,无论是从管理控制上,还是政策下达以及运送物资上,都很...

长安是千年古都,为什么杨广偏偏新建东都洛阳呢?
答:既然开凿京杭大运河的目的就是提高北方经济,那杨广为何还要新建东都洛阳?首先,洛阳作为京杭大运河的中心,其繁华程度自然不是长安能比的,从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一个国家的首都肯定是处于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就比如我们的首都—北京,从民国开始,一直到现在,北京都是我国的经济中心,那么在古代...

隋炀帝为什么能够启动开通大运河这样大的工程?应该怎样评价隋炀帝的这...
答:隋炀帝虽然残暴,但是在开凿大运河这件事情上是有历史功绩的。 从主观方面看,隋炀帝开凿运河的动机包括三点:一是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二是加强对江南地区的经济掠夺;三是对江南繁华地区的巡游。由于在隋朝统一之前,江南经济已赶上北方,那么,隋朝开凿运河与江南经济地位的提高是有关系的。

隋炀帝杨广为什么要开凿大运河
答:首先,出于经济上的考虑。隋朝建都城于长安,关中地区虽然是有名的富庶地区,但其出产物却远远不能满足皇室贵族、朝廷百官和中央军队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需要从其它地区转运菽粟布帛, 为了大量攫取关东和江南的民间财富,隋朝有必要开凿一条贯通南北的运河。其次,是出于政治、军事上的考虑。隋灭陈统一全国...

隋朝的都城在长安,为什么杨广开凿大运河要从北京开始?
答:隋朝是大运河成型的朝代,开凿运河有政治经济多方面的原因。隋统治者要实施对南方的有效统治,就需要贯通南北运河;加之北部边境少数民族政权对隋亦是大患,开凿运河才可以解决边境部队粮饷供应问题。于是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的隋朝大运河就这样形成了。我们要注意的是,隋朝的大运河并不...

为什么隋炀帝修建京杭大运河?
答: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400多年的混乱使北方经济受到严重的冲击,与此相比,南方经济获得迅猛发展,成为全国经济重心。隋统一全国后,格外重视这个地区,但隋定都长安,其政治中心不能伴随经济重心的发展变化南移。因此,国家需要加强对南方的管理,长安需要与富庶经济区联系,需要南方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