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理的采矿活动导致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

作者&投稿:甘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矿产开发如能按照有关规范进行,其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相对较少。一般大中型国有矿山基本做到了开采有规范、有规划。如四川拉拉铜矿、攀枝花钒钛磁铁矿,为露采矿山,按设计要求12m高为一个开采台阶,逐步推进,并及时修理边坡,可避免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云南易门铜矿和个旧锡矿等采用崩落法采矿,采空区和地表崩落区可根据岩石崩落角预先圈定,危害大的居民点可事先搬迁避免遭灾。对于老矿山还要不断研究其采矿历史、老硐布局,否则也易引发矿山灾害。如东川铜矿在掘进过程中遇到矿坑突水就是对历史老硐、水文条件认识不够造成的。

很多小矿山,往往采取不合理的采矿方式,不按照有关规范采矿,如群采、私挖乱采、不经开采设计规划随意开挖、越界开采、任意乱堆乱排等。这些不合理的采矿行为主要发生在一些民营矿山,其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点多面广、类型复杂。如滇中地区的富民、武定、安宁等地,近年来发生的尾矿库溃坝型泥石流,就是由于尾矿库未经设计,尾矿堆放不合理造成的;不合理开采还可引发崩塌、滑坡,如剥采比不按露天开采设计的台阶式开采要求,采面过陡,或掏挖矿体,后缘产生卸荷张裂缝,在爆破和车辆的震动下易诱发山体崩滑。如西藏雄尼龙玛石膏矿、拉萨高争水泥厂水泥灰岩矿等露采矿山,没有设计台阶式开采,有些位于下部层位的矿体还存在掏采现象,上部岩体下滑,崩塌隐患严重;矿山布局不合理,加工点与开采区上下重叠或采矿加工点布局过于密集,剥离废土石等松散物质就地顺坡堆积,遇震动或雨水诱发滑坡;剥离土石、地下开采掘进废石顺坡堆积,且堆积高度在20m以上,坡角大于30°,雨季极易诱发滑坡;尾矿库选址不合理,超期服役,坝体是形成泥石流的隐患,如西藏类乌齐塞北弄马布果锡矿、墨竹工卡县甲马铜矿、墨竹工卡县知不拉铜矿等尾矿坝都存在泥石流隐患。



矿业组织结构不合理导致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

西南地区大中型矿山较少,绝大多数是小型矿山,经过整顿、合并,现在矿山数量虽然有所减少,但小矿山仍然占了绝大部分。已经形成的采点多、工艺落后、技术水平低,大矿小开,采富弃贫,乱采滥挖的局面很难改变。这些小型矿山企业抗风险能力极差,且在生产中大多根本不注意也不重视矿山环境保护,一旦发生意外,一走了之,留下烂摊子无人管。目前,西南地区有相当一部分当年的小矿山已无矿主,而采矿造成的大量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有待治理。
西南地区有的国有矿山及大型矿山周围分布着很多个体或乡镇小矿山,普遍存在小矿山争抢国有矿山的矿源、富矿或越界开采和无证偷采现象,如四川泸沽铁矿外围个体矿业主从自己的矿硐越界打通进入泸沽国有铁矿主矿体中心,不仅盗采了富矿,也破坏了主矿体,造成了安全隐患。云南个旧锡矿,曾一度有60多家个体乡镇矿山企业开采,时有发生因盗矿导致的塌陷等事故。这样不仅破坏了资源,严重干扰了国家矿山及大中型矿山的正常安全生产,也加剧了矿山环境的恶化。

3.2.3.1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
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与地质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交换与转移的矿业活动,是影响矿山地质环境变化的主要因素,矿业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具有长期而复杂的影响,其后果有的非常严重。影响方式可以是物理的或化学的、直接的或间接的、长期的或短期的、急剧的或缓慢的。主要的形式有环境污染、地质灾害和生态环境破坏等。同时,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还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是在矿业活动中直接产生、引发或加剧的环境地质问题,是矿业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超过了矿山地质环境容量而出现的地质灾害,是对矿业正常生产和人居生态环境构成威胁的地质现象,是矿区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矿业活动地质作用的共同结果。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规模和强度不断加大,因而矿业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在时间和空间上将日趋显著。矿业开发不可避免要对矿山地质环境产生或轻或重的负面影响,科学规划、合理开发矿产资源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应重视对矿区生态环境的影响。粗放式管理,掠夺式开采是一种短期行为,虽暂时获得了一定经济效益,但诱发和加剧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必然会阻碍矿山正常生产活动,加剧人居生态环境的恶化,最终危及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
矿业活动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是多方面的(图3-2)。矿山建设工业场地、坑道掘进采掘矿石、露天矿表土剥离、弃土排渣等改变了矿区原有的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地质遗迹,压占了土地植被,加剧了水土流失和水资源衰减。同时,矿区采掘活动强烈地改变了原有的地应力平衡,从而诱发地面塌陷、地裂缝、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矿山“三废”中有毒有害物质未达标排放,或随意排放,污染河湖、农田、农作物和植被等,进而通过食物链危及矿区及其影响区居民及下一代的健康安全。
矿山的采矿、选矿和矿石冶炼等每一种矿业活动均会导致不同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图3-2)。而某一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往往又是多种矿业活动叠加和累积作用的结果。如土地资源的压占与破坏可以是采矿废渣、选矿尾矿、冶炼废渣的占压,还可能是露天开采剥离导致的农田被毁,或因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造成土地功能改变与土地质量的下降。

图3-2 矿业活动方式与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关系图

3.2.3.2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特点
人为地质作用和自然地质作用叠加在矿区地质环境上,就会产生、诱发和加剧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矿山环境地质问题与一般的环境地质问题最突出的区别在于采矿活动是环境地质问题产生的主导作用和激发因素,其范围主要限于采矿区、加工区及其附近影响区,不但具有一般环境地质问题特性,而且有其自身的特点。
(1)类型的多样性: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类型众多,表现形式多样,如既有自然因素及人类其他经济活动产生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也有矿山特有的地质灾害类型,如地面塌陷、地裂缝、尾矿库溃坝等;另外还包括了矿山水、土、大气环境污染。
(2)复杂性、多因性和复发性: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类型、表现形式、分布、严重程度等,不但与矿区地形地貌、地层构造、水文气象、植被等地质环境背景有关,而且与矿产工业类型、开发方式等经济活动特征等密切相关。某一类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往往是采矿、选矿甚至冶炼的多种活动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其诱发因素众多。某些环境地质问题还具有多次原地重复产生的特点,如地下急倾斜煤层不同水平采矿会导致地表反复发生塌陷等。
(3)分布的地域性: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类型、严重程度与矿山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区往往是某些环境地质问题频发区,即在该区内的矿业开发会加剧这些环境地质问题的发生和发展,因而,这类矿区环境地质问题的危害性就更大,其地域性特点十分明显。如山地地区是滑坡、崩塌、泥石流、水土流失的主要发生地,矿山开发必然会加重上述环境地质问题频发与危害程度,除此以外,还会产生尾矿库溃坝和河流污染等矿山特有的环境地质问题。土地沙化主要发生在干旱极干旱的地区,如西北的戈壁沙漠区。而矿山地面塌陷、地裂缝主要发生在地下煤矿开采区,东部平原煤矿塌陷区则易形成积水区,破坏农田或造成地表建筑物破坏。陕北毛乌素沙地煤矿塌陷区易造成浅层地下水含水层破坏,植被枯死,加剧土地沙化。陕西渭北黄土沟壑边部或低山丘陵区煤矿塌陷区易诱发山体开裂,链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
(4)危害的集中性与严重性:由于矿山环境地质问题主要是矿业开发直接产生、诱发和加剧的结果,因此,矿山环境地质问题主要发生于矿山生产现场以及其影响到的地区,范围有限,直接威胁采矿作业现场生产、工矿设施和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矿山环境地质问题不仅造成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而且破坏人居生态环境,重大地质灾害和环境公害往往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即使在矿山闭坑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会对矿区及其周边地区的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矿山环境污染危害人体健康的滞后性和累积性影响当代人甚至后代的健康安全。具有危害严重、影响持久的特点,以至于矿山闭坑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影响仍存在。
(5)群发性与共生性: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往往不是孤立发生和存在的,而是存在着矿山环境地质问题链。前一种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结果常常是后一种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诱发因素。如地下采矿采空区诱发的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往往导致地表河流水沿裂隙下灌引发矿井突水以及土地的完整性和利用功能的退化,或导致山体开裂诱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由于诱发条件类似,某几种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往往同时发生呈现共生特点,如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往往共生,地面塌陷和地裂缝往往共生。
(6)防治的迫切性:无论原生地质环境还是矿山开采过程中变化的地质环境对矿山正常生产都有着明显的制约关系。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影响范围往往超越其采矿及加工区,环境污染往往随水流而影响流经的流域。严重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恶化了矿山地质环境,直接危害矿山正常生产生活,给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广泛而深刻的负面影响,频发的地质灾害摧毁了工矿设施、造成了人员伤亡,长期严重的环境污染诱发致癌、致畸性和致病变,严重危害居民的健康,由此引发了矿地纠纷,经济索赔及其他严重的社会问题,从而阻碍了矿山的正常生产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减轻矿业开发带来的负面影响是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刻不容缓的任务。
(7)法规政策的调控性:矿山地质环境质量好坏受国家法律政策的影响明显,即有很高的可调控性。矿产资源开发不可避免会对地质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只要有法可依、依法监管到位,矿业活动对地质环境的负面影响程度就会大大降低,这已为国内外众多事实证明。

急!!!请问矿山开采会造成什么样的环境问题
答:1、矿井透水排放,其中含有大量矿物质,重金属及悬浮物,排放进入环境会产生污染;2、开矿会对矿区的生物造成影响,这是非污染生态方面的影响;3、开矿会对地下水径流补给造成影响,周围居民的饮用水源可以会受到威胁;4、开矿还会造成地表踏陷,影响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5、矿上职工生活会排放生活污水及...

矿山开采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有什么影响
答:因此,采空区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地质环境的破坏中尤为严重。采空区的影响因素影响矿山开采出现采空区塌陷危害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七方面:① 空区的体积和连续开采。一般而言,采空区的体积越大,岩体的稳定性越差:采空区连续开采的程度越高,地压活动越明显。② 开采深度。开来深度越大,地压增加越明显。

矿产资源的开采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1、影响当地的地质结构,造成地下采空区,会造成当地地面沉降,房屋受损等情况。2、污染环境。地下矿产开采过程中肯定会造成某些矿物泄露在地表,比如尾矿等,都会对当地造成污染。

矿产开采引发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答:调查结果表明:截至2005年底,全国矿山共引发地质灾害12379处,其中因地下开采引发地面塌陷4489处、地裂缝3019处;采空、开挖、不合理堆渣诱发滑坡1257处;废渣堆放不当引发泥石流682处;开山炸石、矿山修路、建房形成了大量峭壁悬崖,诱发崩塌1077处。矿山地质灾害发生数量较多的省份包括河南、湖南、内蒙古、山西、...

矿山开采地下工程开挖中的环境地质问题
答:矿山开采是人类干预岩石圈和地下水圈天然环境的一项重大活动。在既无预见性又无能为力的近一个世纪中,人类的矿山开采活动及地下工程施工,已带来了许多难以挽回的环境灾害。这些灾难性的环境地质问题主要是:(1)矿井开采的疏干排水,加剧了矿区城镇供、排水矛盾;(2)近海矿山疏干导致了海水的入侵;(...

煤炭开发中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答:总体而言,西北地区煤矿开采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十分严重,是所有矿产工业类型中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最为严重的一种类型。地下开采和露天开采对矿区地质环境影响方式和程度不同,以地下采煤导致的环境地质问题最为严重。西北地区煤矿以地下开采为主,其产量约占煤炭产量的96%,主要环境地质问题见表3-7。煤矿开采的环境地质问题示意...

开采方式不同导致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
答:导致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有地面塌陷、废石场土地破坏与占用,地裂缝、建筑物开裂、下沉、矿坑突水、区域水均衡破坏、尾矿库溃坝泥石流、矿坑水、尾矿、废石污染等。井下开采导致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主要因素如下:1)采空区塌陷可使塌陷范围内的地表发生垂直沉降。如果地下水水位较浅,或有外来水源排入,或因...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
答:如土地资源的压占与破坏可以是采矿废渣、选矿尾矿、冶炼废渣的占压,还可能是露天开采剥离导致的农田被毁,或因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造成土地功能改变与土地质量的下降。图3-2 矿业活动方式与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关系图 3.2.3.2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特点 人为地质作用和自然地质...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
答: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减少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因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等活动造成矿区地面塌陷、地...

不合理的采矿活动导致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
答:这些不合理的采矿行为主要发生在一些民营矿山,其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点多面广、类型复杂。如滇中地区的富民、武定、安宁等地,近年来发生的尾矿库溃坝型泥石流,就是由于尾矿库未经设计,尾矿堆放不合理造成的;不合理开采还可引发崩塌、滑坡,如剥采比不按露天开采设计的台阶式开采要求,采面过陡,或掏挖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