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断裂构造带 主要断裂构造

作者&投稿:甫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3.3.1 东西向断裂带

河北省东西向断裂构造极为发育(见图3-1),在各种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东西向断裂带的研究一直受到重视,特别是在《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区域地质志》中很多不同级别的构造单元的划分多数是以东西向断裂作为构造单元的分界线,因此,断裂构造带的描述一般十分详尽,如无新资料本书只作概略性叙述。

3.3.1.1 康保-围场断裂带

该断裂是华北板块北缘断裂,大致沿北纬42°线东西向延展,是华北板块与北部的内蒙板块的重要地质构造分界线。断裂带由于行政区划原因分为东西两段。该断裂可能形成于新太古代末期,长期活动,控制两个一级构造单元的发展,沿断裂带发育了大量古生代岩浆岩。

西段在康保附近,根据最新区域地质调查资料,主断裂出露位置与区域地质志叙述的位置有所不同,约向北移20 km,出露在康保县城以北的满德堂附近,在省内长40 km,走向80°左右,近直立。断裂带北侧为中、新生代地层,南侧主要为新太古代、古元古代的地质体。断裂带中韧性剪切带发育。

东段在围场附近,长度超过75 km,断裂带显示向南突出的弧形,断裂带内片理化和糜棱岩发育。

3.3.1.2 尚义-平泉断裂带

西起尚义,向东经赤城、古北口、承德,至平泉,全长约450 km。断裂带向东向西均延入邻省。在省内近东西展布,中部呈略向南突出的弧形。断裂带的脆性构造特征前人已有详细论述,而韧性剪切特征描述较少。事实上,该断裂带以强烈糜棱岩为特点的韧性变形表现十分明显,断裂带构造岩发育类型齐全,表明既有脆性变形特征,又有韧性变形表现。断裂带显示多期活动特点,在地球物理场上,西段重力和航磁均有显示,东段不明显。断裂带附近发育大量的逆冲推覆构造,构成一条重要的逆冲推覆构造带,表明断裂附近曾有过大规模区域性水平运动。

3.3.1.3 丰宁-隆化断裂带

该断裂带西起赤城东,经杨木栅子、丰宁、风山、隆化,向东延入省外。省内长度约200 km,断裂带总体呈东西向展布,构造带在西段的赤城至丰宁一带地表出露不明显,但重磁资料显示断裂明显存在;构造带东段的丰宁至隆化地表构造形迹连续,构造面、构造岩以及地球物理场均有明显表现。断裂带发育韧性变形特征。构造带具有明显的长期活动性。

3.3.1.4 大庙-娘娘庙断裂

该断裂西起风山南,向东经红石砬、白旗、大庙、高寺台、头沟,至平泉城北的娘娘庙,全长约150 km。该断裂与北部的丰宁-隆化断裂平行排列,二者相距约20 km。断裂带的重要特征是控制了多个基性、超基性岩浆岩侵入体的分布,特别是中元古代大庙斜长岩体,出露面积150 km2,其独特的地质特征,在全国乃至世界地质研究中占有一席之地。断裂深度可能较大。从构造岩特征看,断裂具有韧性变形特点。地球物理场反映为断续的高强度重磁正异常带。近年来,沿断裂在纪营一带的斜长岩边部发现了构造片岩型金矿,值得引起重视。

3.3.1.5 密云-喜峰口断裂

该断裂西起密云,向东经强子路、兴隆、喜峰口、木头登,再向东延入辽宁省,省内长度220 km,东西走向,断面陡倾,一般倾角80°,倾向南北有摆动。该断裂具有长期活动性。断裂带附近发育多处明显的逆冲推覆构造现象,最大推覆距离达40 km,多显示由北向南逆冲。

3.3.2 北北东向断裂带

北北东向断裂构造在本区占有突出重要的位置(见图3-1),是河北省乃至整个中国东部最重要的构造之一,许多重要的岩浆岩带和重要的内生金属矿床均受到北北东向构造带的控制。在河北省著名的太行山山前断裂是太行山隆起和华北坳陷的天然分界线,上黄旗-乌龙沟断裂是重要的控岩控矿断裂。河北省的西高东低和西隆东坳的现代地形地貌趋势同样受到这一组构造的控制。

3.3.2.1 上黄旗-乌龙沟断裂

自涞源倒马关、乌龙沟向北,经涿鹿大河南、官厅、赤城、丰宁、上黄旗、围场御道口,向北延入邻省内蒙古,总体走向北东25°,倾向南东,倾角较陡,区内长约450 km。断裂带内发育糜棱岩、砾岩、构造角砾岩、断层泥等,表明断裂既有脆性变形,又有韧性变形特征。宏观上陆地资源卫星影像十分明显,微观观察变形石英的自由位错有:位错环、位错线、位错弓弯、钉扎位错和不规则螺旋位错等,表明断裂属脆韧性变形兼有。对断裂的古构造应力值估算,差应力值为98.9 MPa、107.8MPa。断裂导控岩体,晚期又切割岩体,反映断裂多期活动性。断裂在赤城以南地表形迹清晰,出露稳定,在赤城以北的航卫片上构造形迹依稀可见。

3.3.2.2 紫荆关-灵山断裂

断裂北起涞水县岭南台,向南经北龙门、白涧、紫荆关、灵山、井陉,向南西延入邻省山西,省内长度约280 km。断裂产状总体走向北东20°~30°,倾向南东,倾角55°~75°。该断裂在平面上与西临的上黄旗-乌龙沟断裂平行排列,断裂面产状二者基本一致。沿断裂带分布有大面积的火山岩和中酸性侵入岩,断裂显示多期活动性。重力场显示为强梯度带,航磁场为正磁异常。

3.3.2.3 太行山山前断裂带

该断裂带分布于太行山山前地带,地表被第四系覆盖,断裂北起怀柔城北,向南经海淀、房山、涞水、定兴、新乐、石家庄、邢台、邯郸,再向南延入邻省河南的安阳。断裂带全长大于500 km,是一条控制中新生代坳陷的重要断裂,空间上该断裂同紫荆关-灵山断裂平行分布,平面相距40~60 km,二者同步发展,特征相近,钻探资料证实断裂两侧垂直断距数千米。人工地震和地球物理探测均有较明显显示。自北而南包括怀柔-涞水、定兴-石家庄和邢台-安阳3条主干断裂,它们的构造性质、空间形态、发展历史均有某些相似形,故统称太行山山前断裂带。

3.3.2.4 平坊-桑园断裂

断裂系内蒙古“嫩江-八里罕断裂”延入本区,省内自北部的平坊,向南经平泉、小寺沟、承德东、桑园、高板河一带,省内出露长度约140 km,断裂总体走向北北东,南部明显变为北东向,倾角较陡。地球物理场表现为重力梯级带。断裂在东北地区是大兴安岭与松辽平原的天然分界线,全长1180 km,在陆地资源卫星影像上有清楚显示。

3.3.2.5 青龙-滦县断裂

该断裂亦称青龙河断裂。断裂北起青龙栅栏杖子,向南沿青龙河谷经双山子、卢龙、滦县、司家营、滦南,隐入冀东平原。断裂总体走向北东25°左右,向北西陡倾,长度超过150 km。断裂破碎带发育,碎裂岩、片理化带、糜棱岩带普遍发育,擦痕、劈理成群出现。断裂具有多期活动性,据记载曾诱发过多次地震。沿断裂有温泉热水露头出现。

3.3.2.6 沧州-大名隐伏断裂

亦称沧东断裂,是东部平原一条重要隐伏断裂。断裂北起丰润南,向南经天津市东、沧州、泊头、东光、吴桥、临西、馆陶、大名,再向南延入河南省境内。断裂总体走向北东30°左右,倾向南东,倾角较陡,省内长度约500 km。地球物理场中,重力反映为疏缓的梯级带,航磁显示为梯级带及正负磁场变异带。钻探证明,断裂两盘新生界发育程度差异明显,累积垂直断距近6 km,有迹象显示断裂具有继承性活动特征。

3.3.2.7 海兴-宁津隐伏断裂

断裂位于平原区东南隅,北部延入渤海湾,向南经海兴、孟店,再向南延入邻省山东境内,走向北北东,倾向北西,倾角陡。在空间上,该断裂位于沧州-大名隐伏断裂的东侧,二者平行分布,平面相距约60 km,倾向相对,共同组成地垒构造。断裂物探显示不明显,主要依据钻孔资料推断。

3.3.3 北西—北北西向断裂

区内北西至北北西向断裂分布比较普遍(见图3-1),但断裂规模一般比较小,长度鲜有上百千米者。有些北西向断裂成为控矿构造。

3.3.3.1 马市口-松枝口断裂

断裂位于张家口西部,北起马市口,向南东经右所堡、化哨营至松枝口,区内长约130 km,向西延入山西境内。断裂带地表形迹笔直,走向北西30°,倾向北东,倾角陡。发育构造破碎带、擦面、擦痕等现象,具有多期活动性。重力场反映为梯级带。

3.3.3.2 无极-衡水隐伏断裂

断裂西起曲阳齐村,向南东经无极、衡水之故城,再向南东延入邻省山东德州,区内长约200 km。断裂总体走向北西50°,断面倾向北东,倾角40°~55°。断裂存在的主要证据是人工地震钻探资料。

3.3.3.3 临漳-魏县隐伏断裂

断裂西起磁县北,向东经临漳北、魏县南、大名南、龙王庙,区内长约90 km,再向东延入山东境内。断裂走向北西70°左右,倾向北东,断裂存在证据由人工地震和钻探资料证实。

3.3.4 北东向断裂

3.3.4.1 沽源-张北断裂

断裂北起沽源西北的高山堡,向南西经二台、张北、渔儿山至马市口,省内长度约180 km。断裂向北延入内蒙古,向南延入山西境内。断裂对中生代火山岩和新生代的玄武岩有控制作用。物探资料在航磁图上延伸20 km有较清晰显示。

3.3.4.2 唐海-昌黎断裂

断裂南起唐海县北,经汀流河、昌黎,向北延入渤海,长度大于80 km。该断裂大部分隐入第四系,物探资料有所显示,断裂走向北东60°,倾斜南东,倾角陡。

3.3.5 南北向断裂

南北向断裂在本区不发育,一般表现为规模较小的张性断层,往往被岩脉所充填,断裂对某些水系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如蚁蚂吐河、伊逊河的部分地段。该方向断裂多数分布在燕山地区。



断裂构造带有哪些~

不知道你问的是世界的还是中国的。中国有名的断裂构造带:1、郯庐断裂构造带;2、沂沭断裂构造带;3、龙门山断裂构造带;4、阿尔金山断裂构造带;
世界上主要的断裂构造带:1、洋盆中部转换断层、2、美洲西岸的圣安德列斯断裂构造带;就这么多了,其它的需要专家补充。

区内深大断裂发育,构造活动强烈且多次活动,总体上北部以北东向为主,南部主要为北西向,大体构成向东撒开向西收敛的面貌及构造体系(图1.2)。它是漫长而又复杂的地质演化历史的集中体现,同时还制约着地层建造、岩浆活动及矿产的分布。

图1.2 河南省主要构造分布图(据王志宏,2000,经修编)

1.3.2.1 三门峡-鲁山断裂带(F1)
在地球物理图上有明确的显示,是华北板块与华北陆块南缘构造带的分界断裂。
1.3.2.2 马超营-确山断裂带(F2)
该断裂带是一叠加在韧性断裂基础上的脆性断裂带,带宽3~5km,由一系列近于平行的断裂组成,并有分支复合现象。该断裂带在重力场特征上对应于重力梯级带,在大地电磁测深地电剖面和秦岭QB-1地球物理剖面上是物性特征不同的地壳分界断裂带,是华北陆块南缘构造带上的一条区域性深大断裂带。
1.3.2.3 黑沟-栾川-维摩寺-羊册-明港断裂带(简称栾川-明港断裂带)(F3)
该断裂带为一超壳断裂带,具长期活动历史,是华北陆块南缘构造带与北秦岭构造带的分界断裂。栾川断裂带北侧航磁显示为平缓的正、负异常区,南侧为北西西向串珠状正负交替磁异常区,沿断裂带多数地段形成正高磁异常带,一些地段还呈现出密集的重力梯度陡变带。断裂带及其北侧分布着一条长达数百千米、规模巨大的新元古代构造岩浆岩带,表明该断裂带早期曾发生强烈的拉张(裂解)活动。
1.3.2.4 瓦穴子-小罗沟断裂带(F5)
该断裂带为中元古界宽坪群与下古生界二郎坪群的分界断裂。对应于一重力梯级带。该断裂带的最早期活动与二郎坪弧后盆地的形成有关,晚期活动控制了晚三叠世盆地的形成。
1.3.2.5 朱阳关-大河断裂带(F7)
断裂带由一系列近于平行或分支复合的断裂束所组成,波及宽度200~1500m。该断裂带是二郎坪群与秦岭岩群的界限断裂,沿断裂带以中-酸性岩浆侵入为主,脆、韧性重合部位的重力场特征对应于一扭曲梯级带。
1.3.2.6 西官庄-镇平-松扒断裂带和龟山-梅山断裂带(简称商丹断裂带)(F9)
根据区域莫氏等深线和重力资料显示,该断裂为分隔南北秦岭的超壳型断裂,在不同时期不同深度和层次上形成断裂系统,夹持构造岩块(秦岭岩群)和蛇绿混杂岩带(丹凤岩群、龟山岩组),共同构成了具重要大地构造意义的断裂边界地质体,代表华北陆块与扬子陆块的最终碰撞缝合带。
1.3.2.7 丁河-内乡韧性剪切带和桐柏-商城韧性剪切带(F10)
丁河-内乡断裂带西段为南湾组与周进沟组的构造边界,南湾组由北向南逆冲推覆到周进沟组之上。东段为定远组、周进沟组向北逆冲推覆到南湾组之上。该断裂带对应于重力扭曲梯级带,西段北侧重力低,南侧重力高;东段北侧重力高,南侧重力低。
1.3.2.8 木家垭-固庙-八里畈韧性剪切带(简称木家垭-八里畈断裂带)(F12)
木家垭断裂带在南阳盆地以西倾向北东,周进沟组由北西向南东逆冲推覆到陡岭岩群(或陡岭杂岩)之上。在南阳盆地以东,北支倾向南,浒湾岩组向北逆冲推覆到周进沟组之上;南支倾向北,浒湾岩组由北向南逆冲推覆到桐柏(或大别)岩群或桐柏(或大别)杂岩之上。在桐柏地区南支与北支断裂带合并为一条宽达1.5~3km的糜棱岩带。该断裂带在南阳以西对应于重力梯级带,梯级带北侧重力低,南侧重力高;信阳以东与桐-商断裂带的重力梯级带合并。
1.3.2.9 淅川-黄风垭韧性剪切带(F14)
该断裂带西自淅川石门,向东经淅川县城北达黄风垭一带被第四系覆盖,出露长80余千米。断裂带为震旦系上统灯影组与新元古界耀岭河组、武当岩群和晋宁期花岗闪长岩体的构造边界,由多条韧性剪切带和脆性断裂组成。该断裂带对应于淅川-黑龙镇(湖北省)-应山重力扭曲梯级带。

脆性断裂构造
答:值得提及的是,具规模性的北西向断层是金矿床的破坏者,而在北东或北北东向断裂下盘侧的北西向的张性羽裂或追张裂隙中充填有含金石英脉(如马家窑和南墅等金矿)其代表了燕山早期所形成的北西向金含矿构造,它们是残存于北北东向断裂构造带弱变形域内,未被后来张扭性断裂叠加的构造形迹,因规模小,易被忽视,应对...

北北东向构造带地质特征
答:北北东向构造与传统意义上的新华夏系构造基本一致,是研究区内最为重要的构造体系之一。以发育一系列北北东走向断裂构造为主,并伴随着强烈的岩浆活动。总体上,北北东向构造与前述北东向隆起带呈斜切关系,且交角较小。该时期的构造控制了侏罗系-白垩系盆地的形成、分布以及隆起带与凹陷带相间分布的现今构造格局。与...

澜沧江断裂带
答:总体呈SN走向,但微显波状弯曲,向南逐渐偏向SE方向,断裂面近于直立微向西倾(云南省区域地质志,1990)。由于该段交通条件极差,对确定断裂的走滑性质有较大困难。通过遥感地质解释发现:①梅里雪山至崇山,存在规模较大的线性构造带;②断裂东侧羌塘陆块内,中生代以来形成的近SN向断裂带组合形式,有...

韩城区块地质构造特征
答:总体构造特点为南强北弱、东强西弱、边浅部复杂、中深部简单,具体表现为北区主要发育挤压构造,南区主要以拉伸构造为主,主要构造变形带集中在韩城矿区东南边缘地带(王双明,2008;王生全,2002;Weili et al.,2015)。按构造发育方向的不同,韩城矿区内构造带主要包括NNE-NE向的浅部隆起断裂构造带及NEE向的...

库车坳陷东秋里塔格构造带成藏条件分析
答:摘要 库车坳陷东秋里塔格构造带紧邻生油洼陷,烃源丰富,发育多套有利的储盖组合。断裂沟通深部气源和浅部储集层;同时,断裂的活动在断裂带内部形成大量的构造圈闭,断裂是天然气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对气藏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该区成藏期晚和有利的封盖条件,有利于天然气的保存。本构造带各项成藏条件配置较好...

为什么蕴藏矿产的地方有许多是地质断裂或环形构造带
答:断裂和矿体很多时候是相辅相成的,断裂是成矿流体的运移通道,如果没有运移通道的话,深部的含矿流体是不可能运移到地面上来的。深部含矿流体向上运移的过程中,由于流体向围岩的侵入作用和体积效应,会使得围岩拉开形成断裂,单个矿点经常出现由于深部流体呈柱状上升,造成四周围岩拉张形成断裂组合,平面...

八面山弧形构造带构造样式与形成时间
答:由于宽缓背斜主要在下古生界地层构成, 隔槽式褶皱带的滑脱面应该位于震旦系内部或底部。 相比川东褶皱带主体滑脱层变深。作为川东褶皱带与八面山构造带分界线的齐耀山背斜和齐耀山断裂, 其形成过程和机理与不同构造带主滑脱层的深度相关。八面山构造带滑脱层位于盖层构造的分界面附近,川东构造带主滑脱层...

区域地震构造
答: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位于山东省的中东部,在此区域范围内发育有郯庐地震构造带、南黄海地震构造带、燕山-渤海地震构造带等。区域范围内断裂构造形迹较为发育,根据断裂活动年代划分了3种活动断裂,即晚更新世以来活动断裂,早、中更新世活动断裂和第四纪活动断裂。1.沂沭地区 晚更新世以来活动的断裂集中分布...

断裂构造地质特征的遥感解译
答:( 2) 韧性剪切带在遥感图像上表现为由一组相互平行、断续延伸的密集细线纹组成的线纹构造带。线纹构造带内部的细线纹密集程度和影像显示程度,自中心向两侧未变形岩石呈逐渐减弱趋势。( 3) 韧性剪切带常常与后期脆性断裂叠加,在图像上表现为长的线性构造与短而密集的线纹构造交替断续出现。( 4) 在...

华夏多字型构造体系系列(Ⅲ)
答:图6-2 华夏系构造略图[8]3.晚新华夏系(Ⅲ3)为发育于白垩纪至古近纪时期,由一系列巨大的北北东向构造带组成,并伴随隆起与沉降带,自西往东依次为:①银川-成都断裂构造带;②兴安-雪峰断裂构造带;③长春-广州断裂构造带:④闽浙沿海断裂构造带(图6-4)。4.华夏式构造(Ⅲ4)为成生于晚白垩世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