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遍群体行为学是什么??? 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作者&投稿:壹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第三编:群体行为
第一章:群体行为基础
主要内容:
第一节:群体概述
第二节:群体心理活动规律
第三节:群体行为规律
第三节:群体规范和群体压力
第四节:群体凝聚力

第一节:群体概述
人类和群体倾向:满足个人的需要

☆一、群体的概念和特征
群体是指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所组成的互相影响、互相依赖和相互作用的集合体。
1、心理上的认知性
2、行为上的联系性
3、利益上的依存性
4、目标上的共同性
5、结合的组织性

二、群体的结构
(一)群体结构的概念与意义
群体结构是指群体成员的组成成分,如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性格结构,以及观点、信念结构等。
群体结构对群体的工作效率有很大的影响

☆(二)群体结构的同质性与异质性
1、同质结构
(1)特点:工作比较单纯,不需要复杂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大家密切配合;
(2)举例:从事连锁性的工作的工作组织中的基层群体如流水线上的工人
2、异质结构
(1)特点:复杂的工作、作出决策太快可能产生不利后果;创造性的工作
(2)举例:领导班子 新产品开发小组
(三)几点必要的说明
群体层次测定理论

三、群体的功能
(一)群体对个体的功能
(二)群体对组织的功能

四、群体的形成与发展
(一)群体形成的动力
(二)群体发展的阶段
1、群体发展的五阶段模型
形成、震荡、规范、执行、解体
2、间断——平衡模型

五、群体的类型
(一)假设群体和实际群体
(二)松散群体、联合群体和集体
(三)大群体和小群体
(四)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五)参照群体和一般群体
(六)开放群体和封闭群体
(七)冷漠群体、规律群体、战略群体和保守群体

☆第二节:群体心理活动规律
一、社会助长和社会抑制
二、从众效应
三、竞争效应
四、责任分摊效应

第三节:群体行为规律
一、群体行为与群体绩效
(一)群体行为
(二)群体绩效

二、影响群体行为的因素
☆(一)群体动力论 美籍德国人库尔特.卢因(kurt lewin)提出了“群体动力理论”。
该理论认为,一个人的行为(b),是个体内在需要(p)和环境外力(e)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用函数式b=f(p,e)来表示。 所谓群体动力理论,就是要论述群体中的各种力量对个体的作用和影响,卢因及其后继者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了以下群体动力的存在和作用:
1、 群体领导方式动力。 2、 群体组织形式动力。
3、 群体结构性质动力。 4、 群体公约动力。
5、 群体多数动力。

(二)群体行为模型
1、外部环境
2、群体的内部结构
(1)成员;(2)角色;(3)领导
(4)规范;(5)地位;(6)规模
3、群体任务
第四节:群体规范与群体压力
☆一、群体规范
群体规范研究的由来——霍桑实验(绕线圈实验)
1、群体规范的概念与组成
是群体成员所共同接受并遵守的行为标准与行为准则,它是一个群体能保持一致的基本因素,它是由价值观、心理、行为方面的相互接近达成一致而形成 的。
2、群体规范的类型与功能
3、群体规范的形成与强化

二、群体压力
1、群体压力的概念和实验
2、影响群体压力的因素
3、群体压力的影响
4、反规范行为
5、群体对个体施加压力的类型与阶段

☆第五节:群体凝聚力
一、群体聚力的含义
二、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1、群体成员的交往
2、加入群体的难度
3、群体规模
4、群体成员的性别构成
5、外部威胁
6、以前的成功经验
三、群体凝聚力与生产效率
四、群体凝聚力的测量
第二章:群体人际关系
主要内容:
第一节:群体人际关系的概念与功能
第二节:群体人际关系的特征
第三节:群体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第四节:群体人际关系的分类
第五节:群体人际关系的改善
第六节:人际吸引
第七节:人际交往
第一节:群体人际关系的概念和功能

☆一、人际关系的概念
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各种交往与联系,由相互认知和体验而产生的心理关系。
人际关系确立的条件
1、要有人
2、人际接触
3、人际需要

二、人际关系的功能
(一)人际关系影响群体内聚力和工作效率
(二)人际关系影响职工的身心健康
(三)人际关系影响个体行为和自我发展与完善
(四)人际关系影响精神文明建设
第二节:群体人际关系的特征
一、社会性
二、历史性
三、客观性
四、多样性
五、复杂性
第三节:影响群体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一、人际关系的形成
1、觉察阶段
2、表面接触阶段
3、亲密互惠阶段
二、人际关系的发展
第四节:群体人际关系的分类
一、根据人际关系的内容结构划分;
二、根据人际关系的性质分;
三、根据人际关系相互地位分;
四、根据人际关系的规模分;
五、根据人际关系存在时间长短分;

☆第五节:群体人际关系的改善

一、原则
1、交互与强化原则;
2、社会交换(功利)原则;
3、人际吸引的增减原则;
4、情境控制与联结原则;

二、策略
1、建立良好的关系的策略;
2、建立良好沟通的策略;
3、维持友情策略;
4、缓解冲突的策略

三、改善人际关系的方法
1、从个人角度;
(1)正确认识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摆正各种关系的位置,妥善处理好人际之间的矛盾。
(2)加强自我意识的培养,学会在社会交往中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自我、调适自我,能勇于承认和改正自己的错误,有利于搞好和改善人际关系。
(3)采取角色扮演法,加强心理品质与个性特征的锻炼与训练。
(4)加强情绪与意志力的培养与良好个性和行为的训练。
2、从领导者和管理者角度;

第六节:人际吸引
☆一、人际反应特质
(一)人际反应特质是指一个人对待人际关系本倾向。良好的人际反应特质,是指对待他人有良好态度和方法;反之,就是不好的人际反应特质。
(二)人际反应特质的分类
1、修兹的人际反应特质分类
(1)包容的需要;(2) 控制的需要;(3) 情感的需要,
2、荷尼的人际反应特质分类
(1)合作型2;(2)竞争型;(3)分离型

(三)人际反应特质的形成及评价
个人具有何种人际反应特质,与个人的性格,从事的职业、社会地位,以及个人的经历、人生观、世界观有关。要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必须具有良好的人际反应特质。利己、竞争、控制、索取、分离倾向强烈者,不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利人、包容、合作、亲密倾向强烈者,易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 人际吸引
(一)接近性
(二)相似性
(三)互补性
(四)才能
(五)仪表

第七节:人际交往
一、人际交往的功能
二、人际交往的原则
☆三、成功人际交往的技巧:心理距离
心理距离的特征
1、双向距离的不等值
2、认知距离与实际距离的不等值
在人际交往中人的心理距离是动态的
第三章:群体决策与群体思维
主要内容:
第一节:群体决策概述
第二节:群体决策的策略、程序和方法
第三节:群体决策的影响因素
第四节:群体决策中的问题
第三节:群体决策概述
很久以来,北美和其他国家法律体系的一个基础信念是:两人智慧胜一人,在这些国家的陪审团制度中表现得最为明显。现在,这种信念已经扩张个新的领域:组织中的许多决策是由群体、团队或委员会作出的。在本节中我们就来评价群体决策问题。
一、群体决策及其意义
群体决策是决策的一种类型,就是由多人组成的群体进行的决策,决策行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2、增加观点的多样性。除了更多的投入以外,群体能够给决策过程带来异质性。这就为多种方法和多种方案的讨论提供了机会。
3、提高了决策的可接受性。许多决策在作出之后,因为不为人人们接收而告夭折。 但是,如果那些会受到决策影响的人和将来要执行决策的人能够参与到决策过程中去, 他们就更愿意接受决策,并鼓励别人也接受决策。这样,决策就能够获得更多支持,执行决策的员工的满意度也会提高。

4、增加合法性。北美和许多资本主义社会重视民主的方法。群体决策过程与民主理想是一致的,因此,被认为比个人决策更合乎法律要求。如果个人决策者在进行决策之前没有征求其他人的意见,决策者的权力可能会被看成是独断专行。

(二)群体决策的缺点:
当然,群体决策也不是没有缺点的。其主要的不足:    1、浪费时间。组织一个群体需要时间。群体产生之后,群体、员之间的相互作用往往是低效率的,这样,群体决策所用的时间与个人决策所用的时间比,就要多一些.从而就限制了管理人员在必要时作出快速反应的能力。    2、从众压力。前面我们已经指出,群体中存在社会压力。群体成员希望被群体接受和重视的愿望可能会导致不同意见被压制,在决策时使群体成员都信息来追求观点的统一。   

  3、少数人控制。群体讨论可能会被一两个人所控制,如果这种控制是由低水平的成员所致,群体的运行效率就会受到不利影响。  4、责任不清。群体成员对于决策结果共同承担责任,但谁对最后的结果负责呢?对于个人决策,责任者是很明确的。对于群体决策,任何一个成员的责任都会降低。

(三)群体决策和个体决策孰优孰劣?这取决于你衡量决策效果的标准。就准确性而言,群体决策更准确。证据表明,群体决策比个人决策质量更优。但就速度而言,个体决策优势更大。如果你认为创造性最重要,那么群体决策比个人决策更有效。如果你的标准是最终方案的可接受性,那么还是群体决策好。    

在考察决策效果时不能不考虑决策效率。就效率这一点来说,群体决策总是劣于个体决策。就同一个问题而盲,群体决策所用时间总是比个体决策所用时间多,而且很少有例外。 例外的情况是指,进行一种决策需要了解多方面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是采用个体决策形式,决策者就要花费大量时间来查阅资料,向别人咨询。由于群体可以包括来自多个领域的成员,他们丁解多方面的信息,这样,寻求信息所花费的时间就可以大大减少。但正如我们已经指出的,群体决策在效率方面的优势,毕竟是例外情况。一般情况下,群体不如个体效率高。因此,在决定是否采用群体决策形式时,应权衡一下群体决策在决策效果上的优势能否超过它在效率上的损失。
第二节:群体决策的策略、程序和方法
一、群体决策的策略
(一)简单多数策略
(二)等级累计策略
(三)最小离差策略
(四)最优预见策略

二、群体决策的程序
(一)发现问题、分析阶段
(二)决策思维阶段
(三)决策实施阶段

三、群体决策的方法
(一)头脑风暴法
(二)名义群体法
(三)电子会议法
(四)提喻法
(五)德尔菲法

第三节:群体决策的影响因素
一、决策的外部环境
二、组织文化
三、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
四、决策时间的长短
五、决策成员的年龄和职位
六、群体规模
七、群体成员的座位安排
☆第四节:群体决策中的问题
一、个人控制现象

二、群体思维现象(小群体意识现象)
(一)群体思维的提出
(二)群体思维的表现
(三)影响群体思维的因素

二、极化现象(冒险转移现象)
第四章:群体沟通
主要内容:
第一节: 信息沟通概述
第二节:信息沟通方式
第三节:信息沟通理论
第四节:信息沟通障碍
第五节:提高沟通的有效性
第一节:信息沟通概述
一、信息沟通的概念
二、信息沟通的过程
☆三、信息沟通的功能
☆第二节:信息沟通的方式
一、信息沟通的分类
(一)按参与沟通的人数分为自我沟通、人际沟通、群体沟通、公众沟通
(二)按沟通的媒介分为:口头沟通、书面沟通、非语言沟通、电子辅助沟通
(三)从沟通的组织性质分为: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
(四)从沟通的方向分为:自上而下的沟通、自下而上的沟通、水平沟通
(五)从沟通有无反馈分为:单向沟通、双向沟通

二、信息沟通网络
1、链型
2、轮型
3、环型
4、全通道型
5、Y型

第三节:信息沟通理论
一、信息视窗理论
二、相互作用分析理论
☆第四节:提高沟通的有效性
一、信息沟通的障碍
二、信息沟通的技巧
第五章:群体冲突
主要内容:
第一节:冲突概述
第二节:产生群体冲突的原因
第三节:群体冲突的发展过程
第四节:群体冲突的解决和管理

第一节:冲突概述
一、冲突的含义
冲突一般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或群体在目标上互不相容或互相排斥,从而产生心理上的或行为上的矛盾和斗争。

☆二、冲突观念的变迁
(一)传统观点
(二)人际关系观点
(三)相互作用观点

三、冲突的基本特点
1、感知性;
2、客观性;
3、过程性;
4、对立性;
5、辩证性;

四、冲突与竞争的区别
(一)性质不同
(二)表现形式不同

五、冲突的类型
功能正常的冲突和功能失调的冲突
任务冲突、关系冲突和过程冲突

第二节:产生群体冲突的原因

第三节:群体冲突的发展过程
一、冲突的潜在阶段
二、冲突的认知和人格化阶段
三、冲突的行为意向阶段
四、冲突的行为阶段
五、冲突的产出阶段
☆第四节:群体冲突的解决和管理
一、群体冲突的解决
(一)解决冲突的意向
1、竞争
2、回避
3、折中
4、妥协
5、协作

(二)解决冲突的具体方法和策略
1、强制
2、疏通
3、多数原则
4、诉诸上一级领导
5、仲裁、协商、调解
6、妥协

7、合作、迁就、折中
8、交流接触
9、对质
10、整合或重组
11、回避
12、拖延和不予理睬
13、教育或劝说

二、群体冲突的现代管理
1、当冲突水平过低时或没有冲突时,领导应警觉地意识到危机
2、当冲突达到最佳点时,要注意保护冲突
3、当冲突过高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手段解决冲突。
冲突管理技术的运用
第六章:团队建设
主要内容:
第一节:团队
第二节:团队建设
第一节:团队
一、团队的产生和发展
20世纪60年代日本的经济腾飞;
70年代起,西方的团队开始出现;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建立起各种类型的团队。

☆二、团队、团队构成和团队规范
团队是一个共同体,该共同体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
1、互补的技能
2、为了共同的目的和业绩目标
3、使用共同的方法
4、相互承担责任
5、人数不多

☆三、团队与群体的关系
(一)团队与群体的区别和联系
1、在领导方面;
2、目标方面;
3、协作方面;
4、责任方面;
5、技能方面;
6、结果方面;

(二)团队与群体比较的特点
1、团队规模; 2、成员能力;
3、分配角色以及增强多样性; 4、对于共同目的的承诺;
5、建立具体目标; 6、领导与结构;
7、社会化和责任心; 8、适当的绩效评估和奖酬体系;
9、培养相互信任精神

☆四、团队的类型
(一)问题解决型团队;
(二)自我管理型团队;
(三)多功能型团队;
(四)学习型团队;
(五)职能型团队;
(六)虚拟团队;

五、团队的优势、局限和适用范围
(一)团队的优势
1、事实表明,如果某各工作任务需要多种技能、经验和判断,那么由团队来完成通常效果优于个人。团队可以有效地解决复杂的问题。
2、在多变的环境中,团队比传统的部门结构或其他形式的稳定构成更为灵活、反应更为迅速,因为团队能够进行快速的组合、配置、重新定位和解散。
3、团队能够促进员工参与决策,在激励方面具有突出作用,有助于管理人员增强组织的民主气氛,提高工人的积极性,团队工作可以激发人员的创造力。
4、在团队中成员之间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弥补各自的不足;团队工作可以加强人员的自省,令团队成员充满工作激情。

(二)团队的局限和适用范围
1、在大多数情况下,团队工作比个体工作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更多的资源。因此,团队的效益会超出它的成本。
2、测量一个工作群体是否采取团队方式的方法:
(1)工作的复杂性和对不同观点的需求性。简单任务并不需要多样性的输入,这种工作留给个体来做会更好。
(2)群体中工作的人是否有共同的或一系列共同的目标。
(3)评估一下团队是否与情境匹配;群体中的成员相互依赖吗?当他们的任务是相互依赖的,全体的成功取决于个人的成功,而且每个人的成功还依赖于其他人的成功时,则团队方式更为合理。

团队组织的适用范围取决于工作的性质。
一般来说,对于高层管理工作,采用团队设计最为恰当。对创新性工作,团队组织也是一种最佳的设计。而对于一般作业性工作,仅有团队组织是不够的。团队组织多是作为职能组织的一种补充。团队组织作为职能组织的补充,能产生最大效益的领域是组织中的“知识部门”。很多的知识工作者,在机构里是一个职能成员,同时又与别的部门的知识工作者同属于某个工作团队。

☆第二节:团队建设
一、团队建设的基本条件

二、团队建设的途径
1、角色途径;
2、价值观途径;
3、任务导向途径;
4、人际关系途径;

三、建设高效的团队
(一)组建团队
(二)激活团队的活力
1、提高团队工作能力
2、增团队的凝聚力
3、解决团队中一些隐藏的问题
4、进行团队训练

第七章:领导理论与领导行为
第一节:领导概述
☆一、领导的概念
(一)领导的定义和特征
1、权威性; 2、综合性;
3、超脱性与全局性; 4、超前性与战略性;
5、服务性; 6、间接性。
(二)领导与领导者之间的关系
(三)领导与管理之间的关系

二、领导的功能和职能
(一)领导的基本功能
(二)领导的角色功能
(三)基层领导者的职能

三、领导的影响力
(一)领导影响力的内涵
一个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和行为的能力。
(二)领导影响力的社会心理基础
1、对特定群体的归属心理;
2、对杰出人物的崇拜心理
3、对行为表率的模仿心理;
4、对权威的遵从心理
5、影响力的本质

(三)领导影响力的构成
1、权力性影响力
2、非权力性影响力
(四)领导影响力的途径
1、正确使用权力影响力
2、设法提高非权力影响力

☆第二节:领导理论
一、传统特质理论
二、领导行为理论
(一)勒温的作风类型理论
(二)里克特的领导系统模式
(三)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双维领导理论
(四)密执安大学的领导行为研究
(五)PM理论

三、领导权变理论
(一)菲德勒的权变理论
(二)情境领导理论
(三)目标-路径理论
四、领导理论的新发展
(一)现代素质理论
(二)特殊领导素质理论
1、魅力型领导
2、交易型领导
3、变革型领导
4、愿景型领导

人际相互作用分析理论中的沟通类型?~

人际相互作用分析理论中的沟通类型主要分别为父母(parent,简称P)、成年人(adult,简称A)和儿童(child,简称C)状态。

行为科学的主要理论
答:(二)、激励理论是行为科学的核心内容,具体而言,从需要层次理论、行为改造理论、过程分析理论三个方面进行的。(三)、群体行为理论是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重要支柱,掌握群体心理是研究群体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四)、领导行为理论是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对领导者的素质、领导行为、领导本体...

什么是行为科学?
答:什么是行为科学?  我来答 3个回答 #热议# 网文质量是不是下降了?刘晓东1974 高粉答主 2007-10-01 · 醉心答题,欢迎关注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8.6万 采纳率:56% 帮助的人:6.1亿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行为科学学派 早期的古典管理理论学家泰罗、法约尔、韦伯等人都把人只看...

管理学中影响群体之间的行为和工作成果的主要因素
答:主要因素有:1、社会助长作用与社会抑制作用:社会助长作用,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时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时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指个体完成某种活动时,由于他人在场或与他人一起活动而造成行为效率降低的现象。只要包含观众效应与共同活动效应。2、群体的规模:是指组成—个群体的人数多少。

组织行为的心理学书籍
答:全书包括第一部分导论:第一章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第二章组织行为学的历史沿革;第二部分 个体行为:第三章能力、人格与学习、第四章价值观、态度与工作满意度、第五章情绪与工作压力、第六章知觉、归因与印象管理、第七章动机概念与应用、第八章 个体决策;第三部分群体行为:第九章群体行为、第十章...

什么叫组织行为学?
答:组织行为学是系统地研究人在组织中所表现的行为和态度的学科。它是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以行为学为基础,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相交叉的边缘性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经济的发展促使了企业组织的发展,组织行为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是管理的主体,也是管理...

什么是行为组织学
答:组织行为学对管理过程中人的因素的研究,主要包括个体、群体和组织三个领域。在个体行为领域,组织行为学主要研究个体的知觉、学习、激励、人格、员工选聘、绩效与态度测量、工作压力、个体决策、工作满意度等方面内容,其中核心领域是对激励问题的研究。在群体行为领域,组织行为学主要关注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哈罗德.孔茨的十一个管理学原理是什么?
答:(三)群体行为学派。 这一学派是从人类行为学派中分化出来的,因此同人际关系学派关系密切,甚至易于混同。但它关心的主要是群体中人的行为,而不是人际关系。它以社会学、人类学和社会心理学为基础,而不以个人心理学为基础。它着重研究各种群体行为方式。从小群体的文化和行为方式,到大群体的行为特点,都在它研究之列...

组织行为学中群体的意义是什么?
答:群体——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目标而进行的组合。团队——能够产生积极的协调作用、使团队的整体绩效大于个体成员绩效之和的群体。(团队是群体的一种表现形式,群体的外延大于团队)工作群体(工作团队)——为完成某项工作任务而组织起来的。☆工作群体与工作团队对比表...

组织行为学问题,群体对个体影响的途径和方式有哪些?
答:三、社会抑制 是指个体完成某种活动时,由于他人在场或与他人一起活动而造成行为效率降低的现象。个体行为受群体的影响作用,还表现为社会促进行为和社会抑制行为。社会促进行为是指在群体活动中,个体活动效率因群体中其他成员的影响而出现提高的现象。而社会抑制行为则与此相反,个体活动效率因为群体中其他...

哈罗德?孔茨提出的“管理理论丛林”中的十一个管理理论学派各自的主要...
答:1..经营管理理论学派 主要观点:管理是一种在正式组织中通过别人,并同别人一起去完成工作的过程。对管理的研究采用两部分类的办法。2.人际关系学派 主要观点:管理是通过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去完成工作,那么,对管理学的研究就必须围绕人际关系这个核心来进行。3.群体行为学派 主要观点:以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