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诗词的平仄? 谁能举例讲解一下古典诗词中的平仄,到底是如何划分的?

作者&投稿:笪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在古代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
自元朝周德清后,平分阳平和阴平,仄归上去。逐步形成阴平、阳平归平,上声、去声归仄,入声取消的格局。

在普通话四声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
古代“平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即所谓第一声、第二声。
古代“上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一部分变为去声,一部分仍是上声。上声是现代汉语拼音的第三声。
古代“去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仍是去声,即第四声。
古代“入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已经不存在;变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里去了。
普通话四声声调表为: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
例如:
妈 麻 马 骂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简单说,在普通话四声中,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

按传统的说法,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明朝释真空的《玉钥匙歌诀》曰: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
简单来说,区别平仄的要诀是“不平就是仄”。

五绝
【1】五绝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2】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3】五绝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4】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七绝
【1】七绝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韵)
【2】七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韵)
【3】七绝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4】七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韵)

五律
【1】五律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2】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3】五律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4】五律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七律
【1】七律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2】七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3】七律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4】七律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声和仄声,是指诗词的结尾处上下句要押韵。

怎样看出诗词中的平仄?~

所谓“平仄”就是每个汉字中古音具有平、上、去、入四声,为了便于运用,在律诗中又简化为平仄二声,平又分为阴平、阳平二声,仄分为上、去、入三声。因此,共有阴、阳、上、去、入五声。
平仄的掌握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就现代汉语来说,第一、二声为阴平声、阳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然而,古代汉语的入声字,已经都转到了现代汉语的“一、二、三、四”声当中去了。因此,现代汉语中没有入声字了,至于转到上声、去声的字倒没有什么问题,因为上、去、入三声都是仄声。但是,从入声字转到阴平、阳平中的字则是较为麻烦的。例如:现代汉语的“一、吃、压、”等字都是阴平声,而在古代汉语中却都是入声字,如果去强记古代汉语的入声字,对于学写律诗者,多少是有些困难的。但是,如果用地方方言去区分平仄声却是较为容易的,因为在南方,吴、闽、粤、赣、湘、鄂、川等方言中,仍然保留着古代汉语的入声字的读音。还有北方的山西、内蒙等地,方言中也还保留了入声字的读音。因此,根据方言读音,再用一种公式类比套用区分平仄声那就更为简易了,即用:“兵、平、病、丙、并”这五个字去套读“阴、阳、上、去、入”五声,类比如表:
由此可见,“兵”字正是阴平声,“平”字恰好正是阳平声,以此类推。

知道了什么是四声,平仄就好懂了。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仄,按字义解释,就是不平的意思。 凭什么来分平仄两大类呢?因为平声是没有升降的,较长的,而其他三声是有升降的(入声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较短的,这样,它们就形成了两大类型。如果让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着,那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古人所谓"声调铿锵",虽然有许多讲究,但是平仄谐和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平仄在诗词中又是怎样交错着的呢?可以概括为两句话: ⑴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 ⑵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 这种平仄的规则在律诗表现的特别明显。 例如毛主席《长征》诗的第五、六两句: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两句诗的平仄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就本句来说,每两个字一个节奏。平起句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最后一个又是仄。仄起句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最后一个又是平。这就是交替。就对句来说,"金沙"对"大渡",是平平对仄仄,"水拍"对"桥横",是仄仄对平平,"云崖"对"铁索",是平平对仄仄,"暖"对"寒",是仄对平。这就是对立。 关于诗词的平仄规则,下文律诗的平仄及词的平仄中还要详细讨论。现在先谈一谈怎样辨别平仄。 如果你的方言是有入声的(譬如说,你是江浙人或山西人、湖南人、华南人),那么,问题就容易解决。在那些有入声的方言里,声调不止四个,不但平声分阴阳,连上声、去声、入声,往往也都分阴阳。象广州入声还分为三类。这都好办:只消把它们合并起来就是了,例如把阴平、阳平合并为平声,把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合并为仄声,就是了。问题在于你要先弄清楚自已方言里有几个声调。这就要找一位懂得声调的朋友帮助一下。如果你在语文课上已经学过本地声调和普通话声调的对应规律,已经弄清楚了自已方言里的声调,就更好了。 如果你是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的人,那么入声字在你的方言里都归了阳平。这样,遇到阳平字就应该特别注意,其中有一部分在古代是属于入声字的。至于哪些字属入声,哪些字属阳平,就只好查字典或韵书了。 如果你是北方人,那么,辨别平仄的方法又跟湖北等处稍有不同。古代入声字既然在普通话里多数变了去声,去声也是仄声;又有一部分变了上声,上声也是仄声。因此,由入变去和由入变上的字都不妨碍我们辨别平仄;只有由入变平(阴平、阳平)才造成辨别平仄的困难。我们遇着诗律上规定用仄声的地方,而诗人用了一个在今天读来是平声的字,引起了我们的怀疑,可以查字典或韵书来解决。 注意,凡韵尾是 -n或-ng的字,不会是入声字。如果就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来说,ai、ei、ao、ou等韵基本上也没有入声字。 总之,入声问题是辨别平仄的唯一障碍。这个障碍是查字典或韵书才能消除的;但是,平仄的道理是很好懂的。而且,中国大约还有一半的地方是保留着入声的,在那些地方的人们,辨别平仄更是没有问题了

怎么判断诗歌的平仄格律?
答:诗词平仄分为仄起式正格、仄起式正格、仄起式变格、仄起式变格,口诀如下:1、仄起式正格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前队)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后队)2、平起式正格 如同两人排队向前走,教官一声向后转,那么后面的人,反而变成前面的人。那么仄起式变为平起式,只需前后两队顺序...

何为平仄,又什么是平,什么是仄呢?
答:平仄,这是律诗中最重要的因素。律诗的平仄规则,一直应用到后代的词曲。我们讲诗词的格律,主要就是讲平仄。一五律的平仄 五言的平仄只有四个类型,而这四个类型可以构成两联。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由这两联的错综变化,可以构成五律的四种平仄格式。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其余两种...

平仄是什么?
答: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在古代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自元朝周德清后,平分...

什么叫平、什么叫仄。什么叫平仄?
答: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普通话入声消失,入声归入仄声中的上去两声和平声中的...

古诗词中的平仄关系。
答:lz你好。我是复旦大学附属高中的文科生。这个问题我来替你解答。古诗中词中讲究平仄押韵。尤其是在对偶这一手法上更是讲究平仄押韵。除了词性相对。词音押韵意外另一大重要的条件就是平仄押韵。“平仄”指的一般是句尾的两字押韵。“平”代表的是第二声,“仄”代表的是第四声,一般来说在古体诗中...

古诗词中平仄怎么分
答: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五种声调,称为平(阴平、阳平)、上、去、入。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

什么是“平”?什么是“仄”?
答: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

什么是古代的平仄?
答: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普通话入声消失,入声归入仄声中的上去两声和平声中...

怎样区分诗词中的平仄?
答:因而格律诗词的对仗要求也就甚为严苛,符合上述原则的诗词联句便是对仗的;否则就是不对仗或对仗不工稳,这是诗词创作所不允许的。了解了对偶与对仗的特点,就能一般地区别什么是对偶,什么是对仗了。例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这两个句子各方面都符合对偶的要求,但由于其平仄不相对,...

古诗词里面的平仄韵律怎么分?
答:简单说,普通话四声阴、阳、上、去,阴阳为平,上去为仄。古汉语也是四声,平、上、去、入,平为平,上去入为仄。也就是说,古诗词用的仄声比普通话多了一个“入”声。普通话将原来的入声分别变成了其它各个声部。那么,要分清古诗词的平仄,需要将“入声”倒回去。然而,入声字在普通话中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