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刀耕火种? 刀耕火种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斐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来源于那些人对他们所生存的环境的理解,这些理解里面,有些有科学的基础,有些则没有,纯粹是人们对外界未知的惧怕等因素。

刀耕火种一般在热带森林区比较常见,中国云南一些地方,南美一些地区,热带非洲一些地区。一个最重要的生态基础是,这些地区的生态系统在受到一些小扰动以后很容易在短时间内恢复。90年代初,我到云南(西双版纳)的时候,那个地区的真正的刀耕火种已经结束,只不过是一些山林作为土地分给了当地农民,但看到了过去刀耕火种以后恢复的山林,了解很多有关刀耕火种的知识。老麦子的文章里关于刀耕火种的描述基本上是对的。在稍远久以前(50年前),当地是不种旱稻的,砍翻一片地,种一些苞谷,而人们的主要的食物大部分直接打猎与捕鱼。森林广阔,野兽丰富,人口很少,当地山区的民族就这样半饥半饱。为什么一些少数民族节日多?因为食物难得,生活不易,有点食物就要庆祝一下。30年前,我所生活过的那个村寨,凡是猎人猎到猴子和比猴子大的猎物(如野猪等),村子里所有的人都可以分一份。

缺少食物,医疗条件差,因此当时即使没有计划生育,没有避孕手段,当地人口也没有增加很多。我所在的那个村子,在短短的(1920-1960)年间,搬迁了三次,虽然每次搬迁都不远。被瘟疫袭击了三次,每次只有半数人活下来,因此整个村子一直就只有10来户人。就这样,在千百年的历史中,他们就这样生活下来。事实上,刀耕火种的民族的人口都很少。在西双版纳,有一个很好的对比。傣族是当地地优势民族,他们占据着最好的土地(当地叫坝子,就是山与山之间,河流流过的小平原),他们的传统就不是刀耕火种,一千年来,他们就统治着这片土地,而其他很多少数民族,生活在山里,基本上是传统意义上的刀耕火种,人数少,从来不占优势。各个民族保持着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也很少通婚。

到1960年代以后,人口开始增加,一个因素是医疗条件开始改善,另一个是外来人口开始迁入,森林已经不能直接满足所有人的需要的,政府开始引入旱稻,就是砍了山林种旱稻,刀耕火种的产出很低,一方面,这是一种很粗放的耕作方式,不是集约化经营,一亩山地可生产30-40公斤左右的稻谷(旱稻),苞谷产量可能高一点。旱稻品种改良后,产量增加到100公斤左右(这些数字不是官方统计,只是我在当地听到的)。当地人还在旱稻旁边种一些蔬菜,和少量经济作物,如芝麻,花生等,产量很低。由于人口和土地的矛盾,和到以后分土到户,实际上,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刀耕火种了,每家人的山地,每年都会种上,因此不存在恢复到原来的森林了。在将一些核心林区划为自然保护区以后,周围还有一些林区分给当地农民,因此每年还有人在砍林,烧山。

当大家都不得已用同样的方式解决吃饭问题,民族之间的多样性开始消失,因为大家用同样的工具,播种同样的种子,甚至是到同一个地方买种子,接受同样的耕种教育。而其中对民族之间的差异消失起了关键作用的是经济的发展。60年代以来,政府鼓励当地砍林种橡胶。成千上万来自上海和湖南的知青,把种植橡胶的技术带给了当地。现在,橡胶成了当地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一亩成熟胶林(7年成熟,30年衰老)年产出胶1200元左右,而现在当地每家的胶林在50亩以上,有些多达200亩。这样,有钱了,少数民族就融入到现代经济中,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己的传统因此也消失了,民族之间的差异也慢慢消失了。

这样,从传统意义上的刀耕火种,到固定耕作解决吃饭,到发展经济,融入现在经济。应该说,这是一个进步的过程,在半饥半饱,多病多难中,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再精彩,也不会给他们带来粮食和医药。

现在,有吃有穿了,原来的文化风俗习惯丢失一些,不是什么灾难性的事。文化传统,风速习惯,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丢失了一些老的,还会形成一些新的。千百年来,人类社会就是这样过来的:多少文明消失在无影无踪中。现今对人类社会存在和健康发展威胁最大的,不是这些文化传统的消失,而是资本全球化运作,全球化本身不是可怕,而是操作全球化的人,因为目前资本全球化的目的不是在资本均匀的撒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让那里的人们公平的用地球资源。目前的资本全球化的运作,是用资本卷走地球上每一个角落的资本,把地球上的资源变成资本(财富),集中到少数人,少数集团手里。

现在看来,任何人,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资本的全球化过程,只有等这个过程自己结束。如何结束,何时。谁也不知道。在当今的世界上,经济全球化是一股谁也没法阻挡的力量,资本驱动的全球化是文化多样性保护最大的障碍,在这股洪流面前,任何与之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保护努力都会付诸东流。也许只有到目前这种全球化破灭后,文化多样性保护才会有真正的机遇,虽然也肯定有新的威胁出现。

■刀耕火种

解释 :
①古时一种耕种方法,把地上的草烧成灰做肥料,就地挖坑下种。
②砍伐林木,焚烧做为肥料,然后就地耕耨下种的耕种方法。
宋.陆游.雍熙请锡老疏: 「山宿山行,平日只成露布,刀耕火种,从今别是生涯。」亦作「刀耕火耨」、「火耨 刀耕」。
③ 现大多解释为生产力水平低下。

成语 刀耕火种
发音 dāo gēng huǒ zhòng
解释 古时一种耕种方法,把地上的草烧成灰做肥料,就地挖坑下种。
出处 《旧唐书·严震传》:“梁汉之间,刀耕火耨。”
示例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的那种原始的农业耕作技术已逐渐消失了。

砍伐森林,烧木为肥,进行播种

http://www.tibetmaps.com/mingzu/shchan/200505/1164.html
里面有它的解释

什么是刀耕火种?~

刀耕火种是新石器时代残留的农业经营方式。又称“迁移农业”,为原始生荒耕作制。先以石斧,后来用铁斧砍伐地面上的树木等枯根朽茎,草木晒干后用火焚烧。经过火烧的土地变得松软,不翻地,利用地表草木灰作肥料,播种后不再施肥,一般种一年后易地而种。

刀耕火种,或称刀耕火耨、火耕,是一种以砍伐及焚烧林地上的植物来获得耕地的古老农业技术。农民首先会砍伐一个地区的树木及木本植物,待树木干燥后再作焚烧,此举所产生的富含营养的草木灰能使土壤肥沃,土壤的生产力亦暂时性得以提升。
在经过数年的耕作后,耕地会因养分大量流失而变得贫瘠,农民便会弃置现有耕地并另辟新的耕地。在印度,这种农业技术被称为“jhum”或“jhoom”。而在玛雅文明中,有一种类似的技术被称为“米尔帕(Milpa)”。
此种农业技术对于人口增长迅速的现代世界来说不具备可扩展性及可持续性。尽管如此,经粗略估计全世界仍然有7%的人口(约2亿至5亿人)使用此技术开辟新的耕地。

扩展资料
应用
刀耕火种是一种在自给农业中经常使用的技术,除了开辟耕地外,农民还会使用此技术用以开辟畜牧场。在旱季时,农民会利用斧头及镰刀等工具砍伐林地上的树木及木本植物,当植物干枯一段时间,农民便会在中午时份焚烧干枯的植物,而植物经焚烧后所产生的富含营养的草木灰则能使土壤变得肥沃。
刀耕火种的稳定性大多取决于整个生态系统的总营养成分,而不是刀耕火种后土壤的净增益。在土地开发的第一个周期中,刀耕火种将大量储存在地上生物量中的营养物质释放到土壤中。因此,土壤中营养物质的增加是以植物生物量为代价。
尽管在刀耕火种后土壤的养分供应会短期增加,但另一方面,在焚烧林木期间大部分的矿物营养素可能会因为侵蚀作用或淋溶作用而流失,例如钾、镁、钙、硝酸盐及硫酸盐等。另一方面土壤内的营养物质会因被作物吸收而减少,故整个生态系统中的总营养数量会逐渐减少。
当土地变得贫瘠,农民便会利用同样技术清除林地并开辟新的耕地[。由于农民经常从一个耕地转移到另一个耕地,因此刀耕火种可被视为轮耕的其中一种方式。
在巴西,尽管清除森林是非法的,大量农民仍然使用刀耕火种在亚马逊森林内开辟耕地,并种植经济作物如大豆及玉米等。而在印度尼西亚,大部分的小农使用刀耕火种来清除热带雨林,以便开发棕榈油种植园。另外,部分农业企业更会向一些居于贫困村落的农民支付金钱,要求他们清理他们的耕地以供种植棕榈树及生产纸浆,而农民在收取金钱后便会使用刀耕火种来清理耕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刀割火种

刀耕火种是什么时期
答:刀耕火种是新石器时代残留的农业经营方式,又称迁移农业,为原始生荒耕作制。先以石斧,后来用铁斧砍伐地面上的树木等枯根朽茎,草木晒干后用火焚烧。经过火烧的土地变得松软,不翻地,利用地表草木灰作肥料,播种后不再施肥,一般种一年后易地而种。刀耕火种又叫迁移农业,有些地方称之为“打游击农业...

历史中刀耕火种时期,石器助耕时期,铁犁牛耕时期用的耕作工具各是什么...
答:“刀耕火种”就是在初春时期,先将山间树木砍倒,然后在春雨来临前的一天晚上,放火烧光,用作肥料,第二天乘土热下种,以后不做任何田间管理就等收获了。一般是二,三年之后,土肥就已枯竭,就不能再种植了,而不得不另行开辟。原始的刀耕火种与之相类似,只不过工具更为简陋一些。据考古出土的一些...

刀耕火种怎么念
答:刀耕火种的读音dāo gēng huǒ zhòng 详细解释:刀耕火种是古代农耕文化中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它源自中国古代的农耕社会。刀耕指的是用刀来开垦土地,火种则是指利用火焰进行烧草除草和排灌。刀耕火种的过程首先是使用锋利的刀具,如镰刀、耒耜等,开垦土地,将土地整理平坦,以便后续的耕种工作。开垦...

刀耕火种的原理是什么?_?
答:刀耕火种是新石器时代残留的农业经营方式。又称迁移农业,为原始生荒耕作制。先以石斧,后来用铁斧砍伐地面上的树木等枯根朽茎,草木晒干后用火焚烧。经过火烧的土地变得松软,不翻地,利用地表草木灰作肥料,播种后不再施肥,一般种一年后易地而种。这也是万物循环利用。

我国最早的耕作技术是什么
答:中国农业最早的耕作技术是原始社会的火耕法。人们常说的“刀耕火种”,具体过程是先用石斧、石 等砍倒树木,待树木干枯后放火焚烧。这样便开辟出大片土地,而树木燃烧过的灰烬又成了增强土壤肥力的肥料。经过焚烧的土壤比较疏松,不用中耕,用尖木棒等工具即可掘地播种。不过,火耕的结果使土壤肥力逐...

刀耕火种的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_刀耕火种是什么意思?
答:通过刀耕火种的近反义词,能够帮助大家了解刀耕火种的含义及用法,下面整理出刀耕火种的近义词和刀耕火种的反义词,以及刀耕火种的意思解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刀耕火种的近义词是什么?茹毛饮血 刀耕火耨 刀耕火耘 火耨刀耕 火耕水耨刀耕火种的反义词是什么?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的读音刀耕火种的拼音...

什么是刀耕火种?
答:事实上,刀耕火种的民族的人口都很少。在西双版纳,有一个很好的对比。傣族是当地地优势民族,他们占据着最好的土地(当地叫坝子,就是山与山之间,河流流过的小平原),他们的传统就不是刀耕火种,一千年来,他们就统治着这片土地,而其他很多少数民族,生活在山里,基本上是传统意义上的刀耕火种,...

我国古代的撂荒制的耕作方法是什么?
答:我国最早使用的耕作制度是撂荒制,具体的表现形式就是刀耕火种,这种耕作制度主要流行于原始社会,据记载,它的耕作方法是“江尾虽有俅牛,并不用之耕田,农器亦无犁锄,所种之地,唯以刀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若种荞麦、稗、黍之类,则只撒种于地,用竹帚扫匀,听其自生自...

刀耕火种怎么造句 刀耕火种造句大全及是什么意思
答:以今别是生涯地。”近义词 茹毛饮血 刀耕火耨 刀耕火耘 火耨刀耕 刀耕火种造句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遍运用,刀耕火种的那种原始的农业耕作技术已渐渐消失了。这个乡村里,人们可以看到的任何比刀耕火种更为普遍的事情,在某些家庭里却是不可容忍的。那个偏僻山区,过去是刀耕火种。现在已经进步了。

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讲述的什么?
答:不像现在想要什么想吃什么都可以直接用钱买。那个时候什么都是自己动手,比如自己捕猎填饱肚子,自己制作衣物御寒保暖,自己设计工具完成生产等等。而就在与大自然相互适应的数千年岁月里,人类发挥聪明才智逐渐掌握了刀耕火种的生存技巧。第一,刀代表人类创造并且使用工具作为哺乳动物,人类的体型和力量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