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鲜在韩战时在喋血山岭,伤心岭惨败过??谁能给俺介绍一下? 朝鲜和韩国有什么关系

作者&投稿:蓍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7月21日,即停战谈判开始后不久,范·弗利特指示第10军制定攻占洼地西部边缘的计划。7月底,第2师在克拉克·L·拉夫纳少将的指挥下,在西沿攻占了一个巡逻立足点1179高地。更大的冒雨作战行动受到了限制,一直到8月18日时,南朝鲜部队在洼地西南,才向一个丁字型高地进攻,但遭遇到了北朝鲜人利用坚固防御工事的防守,结果激战一直持续到8月27日,才将该高地之敌扫清。隶属于美军第2师的南朝鲜军第5师第36团也在8月18日向洼地西南的983高地展开进攻。结果这座宽2英里、纵深3英里的大山包被部队的星条报称之为“喋血山岭”。
   进攻983高地前的序幕,是一整天的集中猛轰。这次轰炸过后,整座山头寸草不生,只剩下横七竖八的树干和一片灰黄的景象。南朝鲜人沿伸出的山梁向山顶正面发起了进攻。南朝鲜人这种战法在以后两年内的千百次战斗中成了样板,在山岭间的大规模战斗和小分队出击都一律采用。大炮的轰击和飞机的轰炸虽然清除了林木和灌木丛,但这破坏不了共产党的地堡掩体和地雷阵。这些地堡和掩体是用大木料上覆盖大堆土石构建而成的,只有大口径重炮直接命中才能摧毁掉。但直接命中十分困难,因为表层遍是浮土,极难识别。最有效的武器是155毫米的汤姆式远程大炮,但这种炮相对较少,而且不能部署在低弹道直射的阵地上。结果,在南朝鲜人一进到地堡射程内时,北朝鲜人就用自动武器和下雨般的手榴弹来打击进攻者,将进攻者赶下山去。
   经过5天的正面攻击,南朝鲜人曾一度拿下了这座鲜血染红的山岭。但在北朝鲜人反攻下,又只好撤走。在这种情况下,拉夫纳将军只得将第2师第9团的部分兵力投入战斗,但北朝鲜人却岿然不动。南朝鲜第36团遭到严重伤亡,士气急剧下降。8月27日,这个团的有些单位垮掉逃散了。这种恐慌也散播到了第9团身上。
   第10军新任司令克劳维斯·E·柏耶尔少将决定在全军前线对共产党施加压力,以期迫使敌人分散火力,使之顾不上支援“喋血山岭”。他命令南朝鲜第5师攻打洼地西北,又命令陆战第1师攻占洼地东北边,而由第2师拿下“喋血山岭”。南朝鲜第7师则向“喋血山岭”西部进攻,夺取这一带阵地。陆战1师很走运,他们进攻时正巧碰上北朝鲜军队换防。陆战队员们的强攻奏效了,攻下了洼地靠北边的边沿。
   第2师又对“喋血山岭”展开正面攻击。尽管该师作战勇猛,但还是没有把北朝鲜人撵走。前锋9团伤亡惨重,但北朝鲜人还在坚守着阵地。临时指挥第2师的汤姆斯·E·戴夏佐准将制定了双重包围计划,在第9团继续正面攻击这座山岭时,同时使用该师的第23团和第38团进行协攻。9月4-5日,北朝鲜人损失太大,坚守不住,在山顶留下500具尸体,撤出了这座“喋血山岭”。在将近3星期的作战中,南朝鲜和美国人共死伤2700多人,估计共产党则损耗1.5万人。
   范·弗利特显然仔细查看了“喋血山岭”死伤的数字,因为他在9月5日通知李奇微说,原来拟定的“魔爪”作战计划,比进攻“喋血山岭”规模要大得多。执行这项计划,要在人力、物力上付出那么大代价,不值得。他提出在9月末到10月1日前后,第8集团军东翼进行休整,而计划在西部由第1军发动进攻。如果第1军进攻得手,范·弗利特计划在东海岸靠近通川、北距元山30英里处进行两栖登陆,然后与由金化北进的陆上部队会师。李奇微在书面上虽然批准了这项计划,但最后却没有执行,因为这要冒失败的风险,得不到上级同意。但李奇微却不反对在条件许可时发动有限攻势。范·弗利特在9月8日很快发布了指示,强调要进行有限目标的攻势及侦察、巡逻战。同一天,他指示10军拿下“喋血山岭”正北面的一座山岭。
   这座山岭在面积和高度上与“喋血山岭”差不太多。第2师又接到进攻的任务。这座山与相邻的“喋血山岭”在朝鲜血战的纪年史上是齐名的,它很快就获得了记者们所说的“伤心岭”称谓。
   撤退的北朝鲜人从“喋血山岭”转移到了“伤心岭”。他们构筑了地堡掩体、堑壕和炮位,其坚固程度和隐蔽性,点点滴滴都和“喋血山岭”一模一样。美军的再次进攻,正巧碰上敌人防线上防守最坚固的地方。
   攻打“伤心岭”是在9月5日,即结束“喋血山岭”战斗8天后才开始的。这给了北朝鲜人加强守备、增强山头及通道防守部队的时间。第2师代师长戴夏佐将军决定只用一个团,即23团,为进攻部队。该团从东面的河谷前进,截断了“伤心岭”与中部高地(931高地)及南部高峰(894高地)后,一个营折向北,顺着山脚夺取北面高峰(851高地),另一个营攻打931和894两个高地。894高地一被进攻部队拿下,第9团即开始攻击894高地西南的一座小山。第38团与所属该团的法国营则部署在距“伤心岭”只有几英里的低洼地区西面的高地一带。
   9月13日凌晨,在对“伤心岭”进行过半小时的大炮轰击后,23团进到了沙太里谷地。这时北朝鲜人对准这支部队猛烈开炮。23团不顾伤亡继续前进。当进攻的营进到一个东西向的山嘴上,正向“伤心岭”前进时,该营恰巧闯进北朝鲜隐藏在地堡中防守的一个团的射击范围,该团用机枪和轻兵器向他们猛烈开火。在火网下,该营只得在山嘴上隐蔽起来,想要一举攻克的想法只得放弃。
   戴夏佐将军看到,要夺取这座山需要投入较多的兵力,于是重新部署第9团,攻击“伤心岭”的南岗894高地,以减轻对第23团的部分压力。9月14日,9团2营在坦克和大炮的支持下,于黄昏时分进到距894高地主峰只有650码的地方时,只遇到北朝鲜人轻微的抵抗,伤亡只有11人。但以后两天在北朝鲜人轮番反攻中,却死伤200余人。
   第9团的进攻并没有使第23团的问题得到解决。北朝鲜人的火力使进攻部队都在斜坡上被牵制住了,不能前进。9月16日,第23团团长詹姆斯·Y·亚当斯上校命令其余两营并肩攻击正面部队的两翼,企图对各山峰构成压力。这次进攻在共产党火网下,多少有点进展。
   这时双方打成了消耗战。美军的军车都挤到“伤心岭”西南峡谷内,受到敌人大炮和迫击炮的威胁。向上面搬运弹药、给养的朝鲜民工,把运的东西扔下后即四散逃跑,这就迫使美国人得自己来干。从山上用担架抬下一个伤员竟要花上10个小时。
   在对峙中,9团团长约翰·M·林奇上校于9月19日派出第1营在“伤心岭”的西南穿过水川河,向山头进攻,以扩大进攻范围。林奇希望这样一攻,会使北朝鲜人认为美国人要从西面包围“伤心岭”,从而将其兵力和武器向这方面转移。第2师新师长罗伯特·N·扬格少将于9月20日到任后,认为林奇计划可行,即下令于9月23日展开攻击。范·弗利特在同时命令第10军军长柏耶尔将军指挥该军从西翼向前推进,在左面与9军连结起来。这样,在9月23日,柏耶尔就派南朝鲜第7师在距9团攻击目标的200码处,向另一山头发起进攻。原先估计从西面增加兵力对“伤心岭”进行强攻,必能对“伤心岭”上的北朝鲜军构成威胁。这种侧翼攻击果然奏了效,9月25日,9团拿下了目标。第二日,南朝鲜人也拿下了他们的目标。
   不过北朝鲜人虽然放弃了侧翼防守,进行了转移,但在“伤心岭”上的守备力量却未受到削弱。9月23日,23团1营短时间攻上了931高地,但却难以守住,北朝鲜人在反攻中打垮了这个美国营。这时该营弹药又已耗尽,便只得退回到低处的高地上。
   法国营出动去支援23团2营时,顺着山腰往南打;23团1营出动向北打,去攻931山巅,但北朝鲜人却先后击退了美国人和法国人。
   经过两星期损耗惨重、枉费心机的战斗,23团团长亚当斯上校对师长扬格将军说,如照原计划再继续打下去,将无异于自杀。他的第23团已经遭受到950人的死伤,而全师这时总共死伤1670人之多。亚当斯主张扩大进攻范围,以分散共产党的抵抗力。扬格和军长柏耶尔同意他的意见。于是23团对“伤心岭”的进攻被下令停止。
   第2师作战科长汤姆士·W·梅隆苦心琢磨,提出了一项新的作战方案。按照这项方案,在坦克掩护下出动三个团往北打,沿着水川河谷,到达“伤心岭”西面的文登里,而同时美国、法国一支步兵坦克特遣队在沙太里谷地向东打,进行佯攻。9团负责扫清文登里河谷的西侧;23团与所属的法国营负责攻占“伤心岭”931高地主峰;38团则提供支援。为使M4A3谢尔曼中型坦克能驶进狭窄的文登里河谷,师所属工兵营务必扫清敌人布下的地雷,重修一条可允许履带或车辆通行的道路。这项任务极为艰巨,但工兵们开始动工了。他们探测出敌人的反坦克地雷,取出后,以50英尺的间距排开进行引爆。各处的爆炸将附近埋的地雷也引爆了。
   10月4日,战斗轰炸机袭击全师前方的目标后,美、法混合特遣队突袭沙太里谷地。其余全师部队集中待命,准备在文登里行动。10月5日下午,第2师的大炮开始炮轰面向文登里河谷的三个北朝鲜团。经过炮轰,这三个北朝鲜团各剩下不足千人。当晚在联合国军发起进攻前,海盗式飞机用凝固汽油弹和火箭弹袭击北朝鲜人的阵地,并进行扫射。
   第9团沿文登里河谷西侧前进,只遇到轻微抵抗,于10月7日到达目标后折向西北。第38团随坦克之后进入河谷,第23团在“伤心岭”上也取得了进展。第23团1营佯攻851高地的北面,法国营向931高地的南面佯攻。第23团的第2营从南面进攻931高地,后面有第3营紧随其后支援。该营在亨利·F·丹尼尔斯中校带领下,不要炮火掩护,出其不意地出现在931高地前沿。战斗一打响,师的大炮立即向已探明的北朝鲜炮兵阵地攻击。大炮轰击起了很大作用,该营在损失很小的情况下,收紧了对931高地的包围圈,并用火焰喷射器、手榴弹和轻兵器从地堡中赶走了敌人。到10月6日凌晨3时,2营和3营已经占领了931高地南部,并且打退了对手的反扑。天亮前,美军仍继续前进,法国营也赶到了。到中午时,931高地才被完全拿下。
   3营继续往北进,去支援1营,进攻831高地这个敌人在“伤心岭”上的最后堡垒。在下面文登里河谷,第2师的坦克部队在继续修路的工兵之后,全速行进,穿过文登里村,并对前来增援北朝鲜的中国部队以很大的杀伤。这次坦克的插入,出乎敌人意料,不仅截断了对北朝鲜部队在“伤心岭”的供应路线,而且还为38团北进开辟了道路。
   10月10日,第23团2营离开951高地,占领了下面一个东西向的斜坡。该斜坡位于文登里的东南,通向851高地。对这座山的攻击是从西面和南面进行的。第23团1营和法国营顺着山势一步一步地从南面攻击851高地,高地上遍地是地堡,处处要艰苦地战斗。北朝鲜人和增援的中国人一道在死守,他们不是被打死,就是被打伤,没有一个投降的。第23团的第3营在西面转移到山嘴上,继续压缩敌人。
   10月13日黎明时分,法国营猛攻851高地,占领了“伤心岭”上最后一个高峰。经过30天的残酷战斗,联合国军终于攻下了“伤心岭”。
   代价极为惊人。第2师死伤达到3700人,第23团和法国人几乎占整个损耗的一半。估计中国和北朝鲜死伤数高达2.5万人之多。
   那么得到的是什么呢?只不过是为战线填了一个小小的缺口罢了。而在“伤心岭”背面又赫然耸立着另一座大山,山上布满了就像在“喋血山岭”和“伤心岭”上一样要付出重大代价的地堡和火力点。双方军人都表现出了高昂的英雄主义和坚强决心,但可悲的是他们所参与的这些战斗却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打的消耗战那样残酷。这就不免使人们要问,这究竟算不算得不偿失?我想最后经过判断,双方都会认为如此。
   1951年秋季,沿线还有过许多次战斗。9月份在1军和9军防线内发生的一系列局部进攻、反击战和巡逻战,致使联合国军于10月份在西部,向被称为“詹姆士敦线”的一条新战线开展了一次大的作战行动。这次作战使西起临津江,北越铁原的中线,扩张了几英里。在东线偏东一带,9军的24师和南朝鲜第2、第6师,在金城正南进攻,使阵地略向北突出。1军和9军的战斗也很残酷,但都远不如“喋血山岭”和“伤心岭”战役时间长、损失大。骑1师在向北前进时,在永川西北、铁原西南一带,撞上了敌军防线的铁壁,骑1师在17天作战中,向西推进了不过5英里,却伤亡2900多人。第3师于9月28日至10月6日期间,在铁原正西三角地带的血战中也付出了死伤500多人的代价,只拿下几个小山包,使汉城通往铁原向前线运送物资的火车得以重新恢复。
   尽管停战谈判于7月份开始后,和平的希望在翱翔,但从谈判起到11月份就分界线达成协议期间,双方在战场上所流的血及付出的代价,却是双方在整个朝鲜战争中最多和最重大的。前后相对比,就可形象地看出这一段争夺山头中伤亡总数是如何地突出了。据统计,这一时期,特别是9、10月两个月内,联合国军共有6万人伤亡,其中美国人占2.2万人以上。而从朝鲜战争爆发到中国人于1950年11月25日发起声势浩大的攻势止——其中包括1950年7、8月份的败退;釜山环形防御圈;仁川登陆;突破釜山环形防御圈;进军鸭绿江等所有战役在内,美国人伤亡总数也不过2.8万人。中国人和北朝鲜人在1951年7月至11月期间的伤亡数,估计要达到23.4万人,由此也可看出这一阶段的山头争夺战是如何惨烈了。

上刚岭在朝鲜什么地方~

上甘岭,是一个位于朝鲜半岛中部江原道金化郡五圣山南麓的一个小村庄,位于38°20′0″N 127°28′0″E,597.9高地和537.7高地后面的山洼里,距离金化郡的东北偏北约4公里,金刚里以东约2公里的五圣山地区内。

现在的朝鲜和韩国是二战后成立的新国家,原本同属于古朝鲜,民族都属于朝鲜族(韩国后来为了区别于朝鲜和去汉化,改称自己为大韩民族),语言、服饰自然也是相同的。
1945年,二战结束后美苏军队分别对三八线两侧实行军事占领后,各自按照自己的模式对占领区进行统治。朝鲜战争停战后,半岛长期处于政治对立、军事对峙、经济隔绝的冷战状态。
二战后根据雅尔塔会议的安排苏联支持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北朝鲜)”以及处于美国支持的“大韩民国(南朝鲜)”先后成立。
目前双方国界是根据朝鲜战争双方在1953年7月27日签署《朝鲜停战协定》确定的。

扩展资料:
1392年,李成桂推翻高丽王朝,自立为王,创建朝鲜王朝。为争取明朝的支持,李成桂参考了高丽古名“朝鲜”和李父就仕之地“和宁”,遣使请明太祖朱元璋裁定国号。朱元璋认为“朝鲜”是古名,而且“朝日鲜明”出处文雅,因此裁定朝鲜为新国名。
1948年9月9日,朝鲜劳动党领导人金日成在朝鲜半岛北半部建国时,采用了“朝鲜”这一国号,定国名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朝鲜为与大韩民国区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过去往往将自己的国家称作“朝鲜”或“北朝鲜”,而将大韩民国称为“南朝鲜”;而大韩民国通常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称作“北韩”,将自己的国家称作“南韩”或“韩国”。中国大陆官方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简称“朝鲜”,中国大陆民间也常称为“北朝鲜”,而香港、澳门、台湾以及海外华人则习惯将之称作“北韩”。日本官方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称作“北朝鲜”,而美国官方在把“North Korea”翻译成汉字的时候则称呼其为“北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朝韩关系

北朝鲜在韩战时在喋血山岭,伤心岭惨败过??谁能给俺介绍一下?_百度知 ...
答:同一天,他指示10军拿下“喋血山岭”正北面的一座山岭。 这座山岭在面积和高度上与“喋血山岭”差不太多。第2师又接到进攻的任务。这座山与相邻的“喋血山岭”在朝鲜血战的纪年史上是齐名的,它很快就获得了记者们所说的“伤心岭”称谓。 撤退的北朝鲜人从“喋血山岭”转移到了“伤心岭”。他们构筑了地堡掩体...

上甘岭战役--美国人想不明白的战役
答:彭德怀指着朝鲜地图对十五军军长秦基伟说:“五圣山是朝鲜中线的门户。 失掉五圣山,我们将后退200公里无险可守。你要记住,谁丢了五圣山,谁要对朝鲜的历史负责。”在我们今天看来,这似乎只是恐吓,可是当时的事实是 在九月和十月里,联合国军连续攻下了北朝鲜人重兵把守的“喋血山岭”和“伤心岭”。

上甘岭 主要内容(简单的!!!)
答:在我们今天看来,这似乎只是恐吓,可是当时的事实是在九月和十月里,联合国军连续攻下了北朝鲜人重兵把守的“喋血山岭(BloodyRidge)”和“伤心岭(HeartbreakRidge)”,由于朝方的扬胜讳败,现在已经很难找到中朝一方对这两战的叫法,只好以美方的称谓来叙述了。尽管联合国军损失了几千人,但毫无疑问的是他们达到了战略目...

朝鲜战争美国为什么不打了,为什么要停战
答:夏季攻势,第八集团军总司令范佛里特选择了朝鲜人民军守卫的阵地,以后来成为了军事学术语的范佛里特弹药量疯狂攻击,但最终,朝鲜人民军守住了阵地,而这场夏季攻势,联合国军得到了两个伤心的名字,喋血岭和伤心岭,丝毫没有在朝鲜人民军这里得到便宜,夏季攻势以失败告终。 而对志愿军后勤的空中绞杀战,则在后勤总司令洪学...

黄继光体现了怎么样的精神
答:1952年9、10月间,北朝鲜部队相继丢失两个重兵把守的要隘——9月5日,联合国军攻占北朝鲜部队据守的“喋血山岭”;10月13日,联合国军攻占“伤心岭”。10月14日,联合国军挟连胜之威,进攻上甘岭,打到11月中旬,苦战之后,美国人承认失败。我们对朝鲜的历史,负得起责。北朝鲜人对自己的历史,却未必负得起责。板门店...

上甘岭美国为何久打不下?
答:经常是以伤残严重的连对抗敌军齐装满员的团,几乎没有炮火支援,弹药常常补充不上;一桶水、一箱弹药、一个苹果常常要牺牲好几条人命还不一定送得上去。在这种情况下取得的胜利,可以说是一个奇迹。美国人不是输给了地利。他们忘记了拿破仑一百余年前讲过的话:“中国是一头睡着了的狮子。”...

抗美援朝感悟
答:当年,周恩来总理身着风衣、头戴礼帽、昂首挺胸迈入讨论印度支那问题和朝鲜问题的“日内瓦会议”会场的大幅照片,给所有的中国人都留下了至今仍难以忘怀的深刻印象。但是,抗美援朝战争的最伟大意义并不仅仅在于中华民族在这场反击侵略、维护世界和平与正义的战争中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也不仅仅在于中华民族通过...

谁知道上甘岭的一些资料,快!!!
答: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美军先后投入了6万多兵力,出动3000多架飞机和170多辆坦克,动用了18个炮兵营,向上甘岭发动猛攻。在朝鲜人民支援下中国人民志愿军一部,依托坑道作为防御阵地,打退敌人多次冲锋,战斗异常激烈,阵地几次失而复得。在杀伤大量敌人后,志愿军进入坑道坚持战斗。敌人用毒辣...

上竿岭战役的过程
答:1952年9、10月间,北朝鲜部队相继丢失两个重兵把守的要隘9月5日,联合国军攻占北朝鲜部队据守的“喋血山岭”;10月13日,联合国军攻占“伤心岭”。10月14日,联合国军挟连胜之威,进攻上甘岭,打倒11月中旬,苦战之后,美国人承认失败。 我们对朝鲜的历史,负得起责。北朝鲜人对自己的历史,却未必负得起责。 板门店的...

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中,最敬佩的英雄是谁,并说明理由
答:在我们今天看来,这似乎只是恐吓,可是当时的事实是 在九月和十月里,联合国军连续攻下了北朝鲜人重兵把守的“喋血山岭(Bloody Ridge)”和“伤心岭(Heartbreak Ridge)”——由于朝方的扬胜讳败,现在已经很难找到中朝一方对这两战的叫法, 只好以美方的称谓来叙述了。尽管联合国军损失了几千人,但毫无疑问的是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