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诗歌鉴赏的方法,谢谢! 求诗歌鉴赏的方法!!!

作者&投稿:方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归类
  【第一步】
    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按表现手法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按内容分为田园诗、边塞诗等)
    古诗一般选择唐诗宋词,以抒情诗居多,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
    到诗词的后半部分去找诗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
    【第三步】
    看诗词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这实际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
    【第四步】
    做到五必看:
    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
    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
    ③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
    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
    ⑤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谓重中之重)。
    【第五步】
    看一看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这样古诗鉴赏就很容易做了。组织成文时一般可用这样的表达程式:
    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诗人摄取了哪些景物组成了怎样一幅画卷(或通过什么形象的描写刻画),从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或这样表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文言文的学习技巧
    三个方面,实词的积累,根据上下文的推断,还有对于语言的熟知,这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
    语文常见题型的解题思路及方法
    就语文学科来说,如今的试题,多为三大部分,一是书写,二是阅读,三是写作。阅读题中客观题越来越少,主观题是主流,所以,我想重点谈的就是这类题型。这种类型的题目,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这些:
    1、“理解、认识”类。包括字、词、句、段、章,要求你谈一谈读后的理解或认识。这类题目一般应该先作字面解释,然后再谈一点你个人的感悟或体会,这种体会应该是在原文基础上有所联想、有所延伸的,不可只是在原文上兜圈子。
    2、“判断、分析‘手法’”类。一般包括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论证方法、说明方法、描写方法等。这种题目,一般应该先作判断,再答如何用这种方法?作用如何?这实际上也是一种赏析类题目,只要你按照这三个方面去答,就不会有遗漏了。而我们学生通常喜欢把“如何用”这一点答漏,难以得到全分。
    3、“解释寓意”类。答这类题目时,应注意由此及彼、由物及人地去答,要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揣摩作者想说而没有明说的意思,不可就字面意思作答。
    4、“指正”类。如“文中的‘这’指的是什么?表明中心的句子是什么等,这类题目相对而言是比较简单的,重点在于读上下文,从中寻找即可。
    5、“体会含义”类。这种题目应该由表及里地去答,可先解释字面意思,再结合语境进行探究,答出它的语境义,这语境义也就是作者用在这里的含义了。
    6、“分析表达作用”类。这种题目一般是考察学生对作者用词准确性的体悟能力的。应该先解释字词的意思、含义,再说明有什么作用。
    7、“文章结构分析”类。
    ①开头文字起什么作用?一般说应该根据文体、文字特点作答。议论文、说明文中起总领全文的作用,在记叙文或小说中起交代环境、铺垫故事、设置悬念等作用。
    ②结尾文字起什么作用?一般说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意,深化主题、升华感情、呼应开头、启发读者思考等作用。
    ③开头结尾文字一起有何关系?一般是首尾呼应,深化主题等。
    ④中间文字有何作用?一般是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或者是总结上文,或者开启下文。
    ⑤文中某段文字不要行不行?为什么?这种题目是考察学生运用材料或取舍材料的能力的,一般是回答不行,如果是插叙文字,它具有充实文章内容,帮助刻划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如果是举例论证或说明,那就是论证或说明是否充分的问题。如果是抒情议论的文字,那就可能是过渡的问题。答题时应该具体分析作出正确的判断。
    8、“叙述方法优劣的分析”类。
    ①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自然顺序安排材料,脉络清楚,便于理解。不足的是太死板,无波澜,较平淡。
    ②倒叙:把故事的结局、或精彩片段放在开头,可起到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往下读的作用。但一定要与顺叙结合用,“倒”的部分结束时,语言上要有交代。
    ③插叙:在叙述一件完整的事件过程中,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插入另一件事或某些交代性的文字,可以充实文章内容,有助于突出文章主题。但也需要作一定的交代,否则容易造成叙述混乱。
    具体答题时,应该根据题意作出判断。
    9、“叙述人称优劣分析”类。
    ①第一人称:给人真实感,令人信服,便于直抒胸臆。但限制了人的视野,叙述的空间狭小。
    ②第二人称:便于交流感情,给人予亲切感,便于抒情。但有环境限制,有明确的倾诉对象。
    ③第三人称:视野开阔,便于客观描述,但缺少真切感。
    具体答题时,可根据题目要求,若是问为什么要用这种人称,那就答其优点;如果是问改成另一种行不行?那就应分析另一种人称的缺点。
    10、“表达方式的分析判断”类。常见题型有:
    ①指出叙述的要素、线索、组材顺序等。这类题只须据有关知识答题即可。
    ②分析环境(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来说就是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背景,烘托人物的心情,为故事情节的发展作铺垫,突出人物性格等。
    ③判断人物描写的类型。人物描写从描写对象来分,可分为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神情描写等。一般是起刻划人物性格的作用。从描写角度来分可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侧面描写主要是烘托、突出描写对象。
    ④议论抒情的文字在记叙文中的作用是什么?一般是起画龙点睛、升华主题、或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⑤指出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说明方法有:下定义、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引资料、配图表等。其作用都是为了说明事物的某一特征。
    ⑥指出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有:摆事实、讲道理、既摆事实又讲道理。特殊的有对比论证、类比论证、推理论证、归谬论证、举例论证等。其作用都是为了证明某一个观点,答题时要把这个观点找出来。
    11、“概括大意”类。先找其文或段的中心句,如果没有明显的中心句,就浓缩段意或句意。
    12、“仿写”类。其题型有仿词、仿句、仿例;其要求有正仿、反仿、发散仿几种,所以答这类题时,首先应看清楚题目要求,再分析例子的特点,然后根据例子的特点来仿写。
    13、“联想”类。这类题又有不同的要求,有的要求正面联想,有的则要求反面联想。其答题思路一般是先确立相似点,然后以相似点为出发点,展开联想,寻找正确答案。
    14、想象写作题。这类应先找到想象的基点,在此基础上,展开想象,奋笔抒写。
    15、“对联”题。应了解对联常识,注意对仗。
    16、文章修改题。常见类型有:
    ①用词不当或不准。
    ②重复啰唆、语言不简洁。
    ③句式杂糅,不通顺。
    ④中心句与支撑句不合。
    ⑤句式不当,表意不准确。
    ⑥句序不当,不合逻辑。
    ⑦各部分缺乏衔接。
    ⑧首尾缺乏呼应。
    ⑨扣题不严或不扣题。
    ⑩标点用法错误。
    诗歌鉴赏答题格式
    1、形象:身份+性格
    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3、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4、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5、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6、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7、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8、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9、概括评价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诗歌类别:
    山水田园诗、边塞诗、咏史诗、咏物诗、咏怀诗(包括羁旅诗、思乡诗、登临诗和闺怨诗)等
    情感:
    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

【第一步】
    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按表现手法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按内容分为田园诗、边塞诗等)
    古诗一般选择唐诗宋词,以抒情诗居多,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
    到诗词的后半部分去找诗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
    【第三步】
    看诗词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这实际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
    【第四步】
    做到五必看:
    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
    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
    ③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
    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
    ⑤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谓重中之重)。
    【第五步】
    看一看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这样古诗鉴赏就很容易做了。组织成文时一般可用这样的表达程式:
    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诗人摄取了哪些景物组成了怎样一幅画卷(或通过什么形象的描写刻画),从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或这样表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纵观以上的答案,不是太复杂就是太概括
我今年刚高考完,我觉得平时总结一些专业用语非常重要
因为很多时候在鉴赏时,如果不知道一些专业用语都会觉得词不达意
以下就是我总结的一些专业用语,我觉得很有用
抒情方式:借景抒情,寄情与境,情景交融,借古讽今,托物言志
表现手法:渲染,烘托,白描,虚实结合,明褒实贬
修辞手法: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对比,反复,设问
思想感情:
1.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无道
反映离乱的痛苦
同情人民的疾苦

2.建功报国
建功报国的渴望
报国无门的悲伤
山河沦丧的痛苦
年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3.思乡怀人
羁旅思愁
思念亲友
边关思乡
闺中怀人

4.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昔盛今衰的感慨
青春易逝的伤感
仕途失意的苦闷
告慰平生的喜悦

首先要尝试做题,先做,再跟答案比较,找出要点,问自己为什么出错或是没答到。
然后自己总结。最好找个本子,记心得,抄写好的诗歌。
自己尝试写诗歌评析的文章,我的博客上就有自己写的,好多。。。
没啥窍门,就是用心去感受,然后你就会爱上诗歌。。。诗歌也会加倍的回报你。
我就是这样,从3分到满分,作文水平也大大提高了,知识面也广了。
我不喜欢那些资料上现成的公式,自己细细品味,才是最好的。
相信你也行的,祝你成功。。。

求诗歌鉴赏的方法,要高考比较能用的上的,谢谢了~

诗歌鉴赏方法大全

一、仔细体察物关情 ——咏物言志诗的鉴赏
写作特点:
1、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曲尽其妙]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
3、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4、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鉴赏方法:
1、“读清”全诗。
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二、何人不起故园情 ——思乡怀人诗鉴赏
1、了解常见思想情感。羁旅愁思;思念亲友;征人思乡; 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2、分析人们思乡缘由。战乱频繁;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3、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王禹偁 村行)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思江南 方干)
鉴赏方法:
1、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
2、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初悟情感
3、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再悟情感
4、根据题目,组织语言,形成答案

三、古来征战几人回——边塞征战诗的鉴赏
边塞诗赏析要注意:
①了解时代背景;②体会思想感情;③感受艺术风格
鉴赏方法:
第一,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边塞诗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因此,我们在接触这类诗歌时,如果能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对体会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肯定是大有帮助的。
简介“大唐盛世”: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边塞战争题材的作品,形成了唐代蔚为壮观的边塞诗派。又称为“高岑诗派”。
到了中晚唐,国势开始衰微,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婉伤:“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报国无门的愤懑,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更多地体现为归家无望的哀痛,如“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渔 家 傲》范仲淹)。尽管仍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和盛唐时代的边塞诗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
第二、注意区别各自的思想内容感情特点。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有报效国家的激情,有的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的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的反映对帝王黩武开边的不满和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有的陈述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有的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
第三,分析边塞诗的不同艺术风格。在大量边塞征战诗中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是很不相同的,有的豪放旷达,如前述的“醉卧 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有的雄奇壮美,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的豪壮悲慨,如杜甫的“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有的委婉清丽,如李白的“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只有通过对诗歌字句的细细体会,才有可能准确领会到由于不同时代、不同内容,以及不同诗人的不同艺术素养、不同生活遭际,反映在边塞征战诗这个大主题下异彩纷呈的不同艺术风格。
边塞诗的主要特点:
(1)内容:边塞风光(奇丽壮阔) 统治者 ( 穷兵黩武) 将士 (生活艰苦)
(2)情感:对家乡思乡念亲;对友人惜别感伤;报国豪情;壮别感奋
(3)风格——雄壮豪迈。
(4)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
(5)常用词语:金鼓旌旗 烽火羽书 戈矛剑戟 斧钺刀铩 夜郎 长云秋月 雪山孤城 雁飞
常用评析词语:
雄奇 奇寒 辽阔 壮阔 广阔 豪迈 报国之志 杀敌豪情 英雄气概 昂扬精神 厌战情绪 深切同情

四、古今多少兴亡事——咏史怀古诗鉴赏
我国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江山胜迹,人物风流。尽管历史如大浪淘沙,但无数前人在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留下多少辉煌业绩,令人钦佩仰慕;留下多少经验教训,让人唏嘘感慨。于是以历史故事、古人事迹为题材的怀古咏史之作在魏晋甚至更早一些时候便已产生,到了唐代蔚然成风,甚至出现了像刘禹锡、杜牧等卓有成就的咏史大家。 怀古咏史诗有的对历史的理性思考,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杜诗“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是对项羽自刎的惋惜;王诗“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则是意识到了项羽失败的历史必然。有的把史事与现实结合起来,或借史抒怀,或借古讽今。如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借周瑜的少年得志,感慨自己的怀才不遇;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用了六个典故,抒写自己理想落空,抗金复国无望的苦闷,讽刺南宋当局的用人不当,不思复国。有的就史论事,如杜甫的《蜀相》。
(一)弄清史实
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些历史知识。在阅读一首诗时,一定要读好注解,这也是读懂材料的一把钥匙。
〔二〕要体会意图
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被贬黄州,到过当地一处叫赤鼻矶的地方——传闻就是当年三国时的古战场赤壁——凭吊,这赤鼻矶也可以说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诗人登上京口北固亭,从历史上的孙权、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坚持抗击北方劲敌,联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这京口北固亭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偷安,自己报国无门,是诗人引发诗情的现实原因。
(三) 领悟感情
诗人怀古咏古,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
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诗人自己不置身其中。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诗。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江东弟子多俊才,卷土重来未可知。”然而王安石却感到项羽的失败历史的必然:“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二种情况是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搏击社会现实。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和《京口北固亭怀古》。第三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如李商隐的《贾生》借古讽今: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四)、分析写法
在构思上,怀古咏史诗可以说百花齐放,有以景衬情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议论引发的,如清人刘献庭的《王昭君》,对汉元帝的统治无能作了辛辣的讽刺。在章法上,或作正对比,或侧面烘托等。

五、把酒话桑麻——山水田园诗的鉴赏
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
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 归(退)隐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
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白描
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 质朴自然 清新洗练

六、聚散皆是缘——送别诗的鉴赏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他们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以婉约派词人、诗人写的较多。
送别诗的特征:季节:春季或秋季;时间:清晨或傍晚;地点:路口、驿站、码头等;景物:杨柳、酒肆等。
唐人送别的习俗:
1、折柳送别
2、饮酒饯别
3、唱歌送别
折柳送别习俗产生于汉代,产生原因大体有三:
1、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
2、“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
3、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
送别诗中常见的时空背景:
1、多出现傍晚和月夜等时间意象。
2、多出现长亭、渡口、南浦等空间意象。
送别诗的情感:
1、哀伤凄婉。
2、慷慨豁达。

七、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诗的鉴赏
闺怨诗有两类,一类是妇女对丈夫的思念,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一类是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
描写对象:
闺中少妇、宫嫔宫女、商妇、征妇
常见手法:
1比喻;2对比、衬托;3.细节描写(动作,心理、神态)
感情基调——怨:
1.夫妻分离,年华空老;2.不得宠幸,无缘爱情;3.孤苦无依,少人关怀;4.对丈夫的挂念与担忧。

  一、鉴赏方法点拨:
  (一)注重平时积累
  鉴赏诗歌时要注意作者、题目、注解。要做到知人论世以察诗情;题目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平时多读一些名作或自己感兴趣的诗词,多研读一些关于古诗词赏析的文章,增强感悟能力,提高分析评价能力。要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基础知识,记住一些术语。弄清与诗歌鉴赏有关的名词术语,以便鉴赏时恰当选用。

  (二)、分析诗歌意象
  刘勰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抒情性是诗词的第一特性。但古典诗词在表达情感方面比较含蓄,大多都是借助景或物来抒发情感的,这些景或物都明显带上主人公的感情色彩。这些景或物就是意象。意象是作者用来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载体。我们就是要抓住这些意象,仔细体味,通过联想、想象感悟诗词营造的意境,从而准确“入情”。因此,在鉴赏诗歌时要注重反复诵读,养成逐字逐句品味语言,分析形象的习惯。

  (三)辨析表达技巧
  诗是艺术的精品,诗歌创作离不开各种艺术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可大致分为四类:
  1、抒情手法,如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等;

  2、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比、夸张、象征、双关、互文等:

  3、描写手法,如铺陈、渲染、烘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小见大等;

  4、景物描写的角度,如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视觉、听觉、嗅觉、由远及近、由近及远、俯视、仰视等。分析表达技巧,不仅能细致地体会到诗词的艺术美,而且能更深入地把握住诗人的情感倾向。

  二、古诗词鉴赏文段示例:
  沈园(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沈园(其二)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钗头凤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赏析
  上文提到了《沈园》两首诗,第一首描绘了一幅惊鸿照影之景,第二首中不仅悲伤地质问:这惊鸿之景何在?这是陆游七十五岁时重游沈园写下的悼亡诗。此时唐婉已经离开人世四十多年了。诗人无限回忆着曾经的那段幸福,更多的是遗憾。当痛苦不期而至,而自己又毫无还手之力,干咽苦果,这苦味变得更加厉害,这痛苦的滋味,令读者从诗中深刻地感受到。

  是的,陆游的感情并不一帆风顺,堪称是一段悲剧,这或许应归咎于封建社会的落后。即使到了只能品尝痛苦时,想找一位知己倾诉都是一件困难的事。在体验惊鸿照影的虚无飘渺时,已感受到香消为土、柳老无绵的生命极限了。

  有时,明明喜欢一个人却“瞒、瞒、瞒”。

  有时,想放弃继续爱她“莫、莫、莫”。

  有时,想告诉他自己的真情实意“难、难、难”。

  有时,或许爱情这东西“错、错、错”。

  梁启超读陆游那些悲壮激昂的爱国诗章时,曾称他为“亘古男儿一放翁”,一首《沈园》展示了这位亘古男儿的儿女情长。即使在被摧折的爱情中,依然向往着相爱带来的幸福,并且至老不渝。一首《钗头凤》又暗示着作者的山盟海誓,隐约地散发着爱情的热力。在生命限处,爱在申辩自己的永恒价值,留给后人无限的思考。

从哪些方面来分析诗歌
答:诗歌鉴赏的几个角度 一、从题目入手 读了题目,就等于了解了诗歌的大意。如前几年高考试卷中的诗歌,有贾岛的《题李凝幽居》,其中的“幽”就是诗的一、二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写环境的特点的体现;赵师秀的《约客》,交待了诗歌里的事件;元稹的《菊花》、虞世南的《蝉》、刘...

诗歌怎么样鉴赏
答:如何鉴赏诗歌? [思路分析] 下面是诗歌鉴赏的主要步骤,供参考 [解题过程] (一)、看、读阶段(三看、三读) 1、看题目、作者、注释。(三看) (1)题目是切入点。古诗的题目很讲究,它往往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我们解读诗歌的重要切入点,从题目入手,我们可以...

欣赏诗歌的方法
答:诗歌 学习方法 怎样赏析诗歌 怎样赏析诗歌 1,主题的鉴赏. "文载道,诗言志."诗歌和所有文学作品一样,总是要反应一定的思想内容,表达作者的观点态度.或怀古,或讽今;或思乡,或忆友;或离别的忧愁,或重逢的喜悦;或穷困的愤激,或通达的豪迈;或杀敌卫国的雄心壮志,或隐居山林的闲情逸致.哲理是哲理诗的重要赏析点.王之...

高考诗歌鉴赏方法
答:高中所使用的高考诗歌鉴赏方法有哪些?有用的、适用于平常考试的?谢谢啦!O(∩_∩)O~O(∩_∩)O谢谢!... 高中所使用的高考诗歌鉴赏方法有哪些?有用的、适用于平常考试的?谢谢啦!O(∩_∩)O~O(∩_∩)O谢谢! 展开  我来答 5个回答 #热议# 职场上受委屈要不要为自己解释?十八岁的夏季 2010-01-...

语文诗歌鉴赏如何巧解
答: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例析 答题自然要根据试题的要求给出相应的答案。就古诗鉴赏题而言,大体上可归纳出五种问答模式,本文对之加以例析,供大家参考。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

怎样做好诗歌鉴赏
答:诗歌鉴赏从以下几方面来复习:1)了解一些诗歌鉴赏的技巧,如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等 2)多接触一些诗歌,时间允许的话可以背诵一些,俗话说的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也可以慢慢的培养诗歌素养,增加你的人文修养。3)然后就是多去自身感受一下诗的意境,诗歌这东西,如果你平时不是用功的话...

怎样鉴赏古诗词?
答: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干处,正恁凝愁。”以上所谈是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掌握了这些方法,并在鉴赏活动中不断实践,应可以获得鉴赏古典诗词的基本能力。在此基础上便可通过比较等方法进一步提高诗词鉴赏的水平。希望对你有帮助,O(∩_∩)O谢谢 ...

告诉我一下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有晓得的人就说下哈,扼迷茫了,
答:一、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什么地方使用了什么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写出了什么+表现出了什么)+点评妙处。赏析表达方式:这首诗使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抒情、议论)+叙(描写、抒情、议论)什么+这种表达方式的作用。赏析表现手法:这首诗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表达作用是(句意+文...

做诗歌鉴赏题有什么方法?
答:鉴于诗歌语言以上的特点,在品味时就要善于从简约中猜测主题,从跳跃中填补奥妙。四、了解设题,发现障碍 这种方法主要针对逆选题错误项的设题技巧而言。归纳此类题的一般设题技巧,及早发现选项障碍,对于答题是有帮助的。一般说来,此类题设题障碍主要有:曲解字句;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无限拔高;鱼目...

求语文诗词鉴赏秘诀
答:【诗歌赏析】张舜民,宋代著名诗人。《村居》是其代表作之一。诗里所描写的是一幅静谧谈雅,又带有一缕清寂气息的秋日村居图。“水绕陂田竹绕篱”,选材如同电影镜头的转换,由远景转到近景。村居的远处是流水潺潺,环绕着山坡的田地。住宅外的小园,青竹绕篱,绿水映陂,一派田园风光。“榆钱落尽槿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