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会城市有哪些 中国省会城市名称有哪些

作者&投稿:除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省会城市有:

1、南京:简称“宁”,是江苏省会,地处中国东部、长江下游、濒江近海,是中国东部战区司令部驻地,是长三角及华东唯一的特大城市

2、昆明:云南省省会,地处云贵高原中部,北与凉山彝族自治州相连,西南与玉溪市、东南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毗邻。

3、成都:简称蓉,是四川省省会,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境内地势平坦、河网纵横、物产丰富、农业发达。

4、广州:简称穗,是广东省省会,地处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缘,濒临南海,邻近香港、澳门,是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

5、武汉:简称“汉”,是湖北省省会,有“九省通衢”之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长江中游航运中心。

扩展资料:

1、自元代开始,中国出现了一种新的行政区划制度,其最高一级的行政区划单位为行省(简称为省),因此称为行省(省)制时期。

2、中国的一级行政区划,地方最高行政区域名,省人民政府是省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由省长、副省长、秘书长、厅长、局长、委员会主任组成。

3、省会一般为省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交通中心,正式文件中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的行政中心并不称作省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省    百度百科_省会城市



省会城市有石家庄、沈阳、哈尔滨、杭州、福州、济南、广州、武汉、成都、昆明、兰州、台北、南宁、银川、太原、长春、南京、合肥、南昌、郑州、长沙、海口、贵阳、西安、西宁、呼和浩特、拉萨、乌鲁木齐。

省会城市对应所属省份:

扩展资料:

1、“首府”和“省会”本质上没有区别。在中国行政区划中,“首府”常特指民族自治地区的行政中心,即西藏自治区拉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

2、贵阳是贵州省省会,与广东的广州、福建的福州、海南的海口等城市名的后一个字需区别。

参考资料:省会-百度百科



每个省都会有一个省会城市,中国有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除香港、澳门、台湾)。

严格意义的省会城市有23个(因为有23个省),自治区叫首府(5个),直辖市就叫市(4个)

各省的省会城市如下:



中国一共有23个省会城市。中国共有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严格意义的省会城市只有23个。因为自治区省会叫首府,直辖市就叫市。

扩展资料:

省会,或称省治、治所,古称“首邑”。清代称为省城,为省行政中心(政府驻地)。

1、因政权的更替而变化,这是造成省会变迁最直接的因素。新政权往往与原政权有着不同发展思维战略,对原政权的遗留问题往往会进行大刀阔斧的变革,同时受到的阻力较小,因此省会的迁移绝大多数都在政权更替之后的1912年、1950-1954年这样的年份。

2、安全要求的需要。如广西因边防原因在桂林南宁间迁移省会。

3、经济发展的需要。经济发展的要求便利的交通和居中的地理位置尤其是位于铁路交汇点的新兴城市如哈尔滨、郑州等。

4、像南京这样因首都的得与失的因素而造成的省会的失与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省会



中国一共有28个省会城市:石家庄、沈阳、哈尔滨、杭州、福州、济南、广州、武汉、成都、昆明、兰州、台北、南宁、银川、太原、长春、南京、合肥、南昌、郑州、长沙、海口、贵阳、西安、西宁、呼和浩特、拉萨、乌鲁木齐。

扩展资料

省会,或称省治、治所,古称“首邑”。清代称为省城,为省行政中心(政府驻地)。中国的省会为国家一级行政区——一般为省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交通中心,正式文件中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的行政中心并不称作省会。自治区的行政驻地通常称首府,在要求不严格的情况下有时也被称为省会;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不称之为省会,直接称之为政府所在地、驻地或治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省会



中国的省会城市有哪些?~

中国有23个省(包括台湾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
1、23个省份:
甘肃省-- 兰州 ;青海省--西宁 ;陕西省 --西安 ;河南省-- 郑州
山东省--济南 ;山西省--太原 ;安徽省--合肥 ;湖南省--长沙
湖北省--武汉 ;江苏省--南京 ;四川省--成都; 贵州省--贵阳
云南省--昆明 ;黑龙江省 --哈尔滨 ;吉林省 --长春; 辽宁省 --沈阳
河北省 --石家庄 ;浙江省--杭州;江西省--南昌 ;广东省--广州
福建省--福州 ;台湾省--台北 ;海南省 --海口
2、直辖市:
北京市--北京,天津市--天津,上海市--上海,重庆市--重庆
3、五个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 ;西藏自治区-- 拉萨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 ;
4、两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 香港; 澳门特别行政区-- 澳门。

扩展资料
北京,简称“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际大都市,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所在地,也是中部战区司令部驻地。
北京辖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海淀区、顺义区、通州区、大兴区、房山区、门头沟区、昌平区、平谷区、密云区、怀柔区、延庆区16个区,共147个街道、38个乡和144个镇。
2017年,北京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800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7%,增速略低于上年0.1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约12.899万元人民币,折合2.02万美元。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20.5亿元,下降6.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310.6亿元,增长4.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2569.3亿元,增长7.3%。
参考资料:省会百度百科

省会城市有哪些
答:省会城市有:1、南京:简称“宁”,是江苏省会,地处中国东部、长江下游、濒江近海,是中国东部战区司令部驻地,是长三角及华东唯一的特大城市 2、昆明:云南省省会,地处云贵高原中部,北与凉山彝族自治州相连,西南与玉溪市、东南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毗邻。3、成都:简称蓉,是四川省省会,位于四川...

省会城市有哪些
答:1、南京:江苏省的行政中心,别称“宁”,位于中国东部、长江下游地区,邻接江海,是中国东部战区司令部所在地,也是长三角地区及华东地区唯一的大型城市。2、昆明:作为云南省的省会,昆明坐落在云贵高原的中央地带,与凉山彝族自治州接壤,同时与玉溪市和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相邻。3、成都:四川省的行政...

中国有哪些城市尚未通地铁?
答:有着悠久的历史、美丽的自然风景、绚丽民族风情。目前西宁还没有开建地铁。4、拉萨 拉萨,是西藏自治区首府,一座具有高原和民族特色的国际旅游城市,也是藏传佛教的圣地,海拔3650米,总人口约56万人,特殊的地域,人口稀少,拉萨应该会是中国唯一一座不会规划修建地铁的省会城市。

中国四季如春的城市有哪些
答:中国四季如春的城市有:海口、三亚、珠海、厦门、昆明、大理、丽江、南宁、桂林等。1、昆明 昆明享“春城”之美誉,云南省省会,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门户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重要的旅游、商贸城市,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2、三亚 三亚是具有热带海滨风景特色的国际旅游城市,又被称...

瑞士的城市有哪些?
答:主要城市有苏黎世、日内瓦、巴塞尔、伯尔尼、洛桑、圣加伦、卢塞恩、卢加诺、洛迦诺。1、苏黎世:位于瑞士联邦中北部,是瑞士联邦最大的城市,苏黎世州的首府,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全欧洲最富有的城市。2、日内瓦:位于日内瓦湖西南角,是瑞士联邦的第二大城市,也是一个世界著名的联合国城市。

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的区别是什么?
答:直辖市、省、自治区>省会、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地级市>区、县级市、县>街道、镇、乡。作用:一、直辖市 直辖市属于省级行政单位,是直属中央政府管理的省级行政单位。明显的区位优势和经济政治优势,在国内主要城市中经济体量靠前,直辖后能够辐射,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的发展,且应与原有直辖市...

中国34个(省会)大城市分别是什么?
答:北京市:北京;天津市:天津;上海市:上海;重庆市:重庆 ;河北省:石家庄 山西省:太原 ;陕西省:西安 ;山东省:济南;河南省:郑州 ;辽宁省:沈阳 ;吉林省:长春 ;黑龙江省:哈尔滨 ;江苏省:南京 ;浙江省:杭州 ;安徽省:合肥 ;江西省:南昌; 福建省:福州; 湖北省:武汉;湖南省...

有地铁的城市有哪些?山西有多少地铁呢?
答:地铁开通计划出台后,市场有望好转,房价将迎来提振。地铁正式开通后,由于前期预计会出现透支,房价可能会迎来调整期,之后又会重新开工。因此,对于购房者来说,在地铁正式开通前一两年是购买沿线房产的最佳时机。俗话说,地铁的声音值一千块钱。无论是针对某个城市,还是针对城市中的某个区域,这句话...

中国的省会城市有哪些
答:中国的省会城市有辽宁的沈阳,吉林的长春,黑龙江的哈尔滨。内蒙古的呼和浩特,山西的太原,河北的石家庄,山东省济南市,河南省郑州市,湖北省武汉市,江苏省南京市,安徽省合肥市,浙江省杭州市江西省南昌市,福建省福州市,广东省广州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海南省海口市,贵州省贵阳市。湖南省长沙市...

中国非省会的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但是不是副省级的都有哪些
答:中国非省会的副省级城市一共5个,包括: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身为省会但是却不是副省级的城市一共17个,包括:石家庄、郑州、太原、合肥、长沙、南昌、福州、海口、南宁、贵阳、昆明、西宁、兰州、银川、乌鲁木齐、呼和浩特、拉萨。1994年5月,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第6次会议通过,并经中共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