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卖火柴的小女孩》有关资料,要简单的 安徒生和《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资料

作者&投稿:实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作者是安徒生。安徒生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困不堪。1835年开始写作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发表于1846年。当时,有一个朋友寄给他一封信,信里附着三幅图,要求他写篇童话,以配其中一幅图。他选择了描绘手中拿着一束火柴的穷苦小女孩的一幅,配上了这篇童话。这是因为安徒生的母亲,幼年是个讨饭的孩子。安徒生说:“妈妈告诉我,她没有办法从任何人那里讨到一点东西,当她在一座桥底下坐下来的时候,她感到饿极了。她把手伸到水里去,沾了几滴水滴到舌头上,因为她相信这多少可以止住饥饿。最后她终于睡过去了,一直睡到下午。”这幅图,自然使安徒生想起了自己的母亲的苦难童年。文中那小女孩的模特儿是安徒生的母亲。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了解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悲惨遭遇,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2.掌握动脑、动口、动手的学习方法。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难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他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内容:
(一)字词:
1.重点字:
(1)查字典
“魂”查“鬼”部
(2)注意下带点字的读音:

(4)易错易混字:
蜷(蜷缩)烘(暖烘烘)梗(火柴梗)
倦(疲倦)供(供给)哽(哽咽)
跚(蹒跚)橱(橱窗)僵(冻僵)篮(摇篮)
栅(栅栏)厨(厨房)疆(边疆)蓝(蓝天)
2.词语解释:
精致--质量很好。精,精巧,完美;致,精细,讲究。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摇摆摆的样子。
慈爱--仁爱,喜爱。这个词一般用于长者对幼者。
灵魂--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躯体后人即死亡(旧时迷信的说法,指能离开肉体而存在的精神。)
(二)重点理解内容:
1.课文几次提到“大年夜”,在什么情况下提到的?体会它的作用。
提示:课文三次提到“大年夜”,第一次是在文章一开头,写小女孩在“大年夜”出去卖火柴;第二次是写小女孩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走在街上,看着别人家窗户透出的灯光,闻着烤鹅的香味,心里忘不了这是“大年夜”;第三次是写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
课文三次提到“大年夜”,这是给故事安排的特定时间、特定的环境。大年夜本应是欢乐的、幸福的,而小女孩在大年夜走在街头,在大年夜看着别人家窗户里透出的灯光,闻着烤鹅的香味,在大年夜冻饿而死了,这就更突出了小女孩的悲惨,更引起人们对她的同情、怜悯。
2.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理解句子的含义:
提示:这些含义深刻难理解的句子①要充分朗读课文②要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他的字面意③联系上下文,体会其中的含义,也就是说明白作者这样写的目的,即要说明什么?表达什么?揭露什么?
(1)“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披在肩上,看出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她没注意什么?她“忘不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对比着写?)
提示:小女孩没注意的是她美丽的金发,她忘不了的是大年夜。美丽的金发上落着洁白的雪花,确实很美,但她顾不了这些,因为饥饿寒冷缠绕着她,她更需要的是温暖与食物,尤其是大年夜,这是人们盼望的一年中最欢乐最美好的日子。这样对比着写可以看出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渴望,突出了小女孩的冷、饿、生活的悲惨,说明那个社会多么的不合理。
(2)“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小女孩既然冻死的,为什么还“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
提示:这是因为小女孩曾在幻想中感到自己的灵魂飞到了“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天国去了。她就是在这样美好的幻想死去的,所以“两腮通红,嘴角带着微笑”。
(3)“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把他放在全文结尾有什么意思?)
提示:这句话的意思是小女孩冻死了,但谁也不知道小女孩曾经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幻景中看到过温暖的大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爱的奶奶,在幻想中和奶奶一起飞向天国去寻找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生活。

把他放在全文的结尾使我们感到小女孩死前是那样的向往美好的生活,但她只能在幻景中看到她想要得到的东西,而结局却是冻死街头。美丽的幻景与冷酷的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更使我们痛恨那个罪恶的资本主义社会,对小女孩的不幸遭遇深切的同情。
解词造句】
[拖鞋] 后半截没有鞋帮的鞋。
[摇篮] 供婴儿睡觉的家具。形状略像篮子,可以摇动,使婴儿容易入睡。
[围裙] 工作时围在身前保护衣服或身体的东西。
[哆哆嗦嗦] 哆嗦:由于生理或心理上受到刺激而身体颤动。本课中的哆哆嗦嗦指饥寒交迫使小女孩浑身不住地颤抖。例:寒号鸟被西北风吹得哆哆嗦嗦。
[烤鹅] 一种挂在特制的炉子里烤熟的鹅。
[圣诞树] 圣诞节用的松树、枞树,树上装饰着小蜡烛、玩具和赠送的礼品等。圣诞节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诞生的节日。多数教会规定12月25日为圣诞节。
[大年夜] 就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也叫除夕。
[富商] 拥有大量财产的商人。
[橱窗] 指商店临街的玻璃窗,用来展览货物的样品。
[灵魂] ①相信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身上的主宰人活动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身体后人就死亡。②人格,良心。本课是一种迷信的说法,认为一个人有一个灵魂,人死亡后灵魂升到天上去。
[喷香] 形容香气非常浓厚。例:桌上的饭菜散发出喷香的热气。
[穷苦] 贫穷困苦。例:那时,他们一家人过着穷苦的生活。

【近义词】
奇异(奇特)穷苦(穷困)慈爱(慈祥)

【反义词】
飞快<缓慢> 温暖<寒冷>
精致<粗糙> 慈爱<冷酷>
明亮<暗淡> 光明<黑暗> 快乐<痛苦>

【词义辨析】
[温暖温和] 都是形容词,都有温度不冷也不热之意。“温暖”强调不冷,含有“使人感到舒适”的意味,多用于气候、阳光等。“温和”强调没有冷意,可用于气候和环境,也可用于性情、态度、言语等。

【难句讲解】
1.“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这表明小女孩家里非常穷。她自己没有鞋,寒冬腊月出门,穿着一双大拖鞋,就连这样大的拖鞋也一直是她妈妈穿的。
2.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来,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这句话讲小女孩想从许多火柴里抽出一根来,擦燃了暖暖手。她没有卖掉一根火柴,自己却点掉一根火柴,她爸爸会打她的。她敢吗?难忍的寒冷逼得她顾不得挨打,终于抽出了一根。
3.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这是小女孩的幻想,说明小女孩在那个现实世界中只有寒冷、饥饿和痛苦。要想“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只有推翻那个人剥削人的社会制度。
4.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这位小女孩临死时“嘴上带着微笑”。人们看见了她那小小的尸体,只是淡淡地说:“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谁也不关心她。可是作者却深入到小女孩临死前的心里。她看到过许多美丽的东西,尽管那是幻象;“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她得到了人间的慈爱;奶奶把她带到“新年的幸福中去”,她怀着这样美好的愿望死去。而这些是“谁也不知道”的。

【佳句赏析】
1.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小女孩长着一头金黄的头发,那头发打成可爱的卷儿披在肩上,可以看出,这是个美丽的小姑娘。但是,她没有心思去关心自己的美丽,她一心想的是今天是大年夜——一年的最后一天。在这样一个本应幸福温暖的夜晚,她却光着头,赤着脚,走在又冷又黑的街上,眼巴巴地看着有钱人家窗户里透出的灯光,无可奈何地闻着街上飘着的烤鹅香味。只因为她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即使在这样的夜晚,也必须出来卖火柴,为家里挣一点钱维持生活。多么“可怜的女孩”啊!这段描写,深深地透露出作者对小女孩的同情。
2.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
这道“奇异”的火光,使小女孩看到暖烘烘的大火炉,得到了短暂的温暖和满足。在这雪花漫天飞舞的“又冷又黑的晚上”,这对于一个“赤着脚”、“一双小脚冻得青一块紫一块”、“蜷着腿缩成一团”、“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的小女孩来说,实在是非常可贵的。
3.她赶紧擦着了一整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对小女孩来说,这世界上没有光明,没有温暖。奶奶的出现使她无比留恋。她清楚地知道,火柴一灭,慈爱温和的奶奶就会不见的。所以,她不顾一切,“赶紧”擦着了“一整把”火柴。这句话反映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也反衬了当时社会现实的冷酷。

【句式变化】
一、将疑问句改成肯定句。
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没有用。
二、缩句:
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
烤鹅冒着香气。

【内容提要】
本文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章法结构】

【分段段意】
第一段(第1—4节):讲在下着雪的大年夜,一个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
第二段(第5—11节):讲卖火柴的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
第三段(第12、13节):讲小女孩死了。

【中心思想】
本文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同情,揭露了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

【写作特点】
一、卖火柴的小女孩擦了五次火柴,出现了四次幻象。作者把现实同幻觉有机地糅合在一起,在鲜明的对比中使我们认识了旧制度的不公平、腐败与丑恶。
二、课文的结尾意味深长。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幻象中的最幸福的时刻冻死了。她成为人们议论的对象。这个回叙性的结尾,及结尾中的“美丽”、“新年的幸福”等词语更突出地衬托出了结局的悲惨。

学习要点提示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从理解重点词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展开的合理想象。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扩展
1.安徒生(1805—1875):丹麦童话作家。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即兴诗人》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共写了160余篇。在《丑小鸭》、《小克劳斯大克劳斯》、《皇帝的新装》、《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一个废物》等篇中,作者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金钱的罪恶,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如果说,小说使安徒生成名,那么童话故事则使他永垂不朽。
2.为什么小女孩的火柴在墙上一擦就燃起来?
我们现在用的火柴,必须把火柴头同火柴盒上涂着的红磷磨擦,火柴才能燃起来。但早年的火柴并不是这样的,它用黄磷和硫磺做成火柴头。黄磷的燃点很低,温度达到60℃便能燃烧。这种火柴只要在表面粗糙的地方磨擦便能起火。课文中的小女孩卖的就是这种火柴。由于这种火柴不太安全,已经被现在的火柴所代替。
3.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它运用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等表现手法,通过有趣的情节,来说明一个道理。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作者是安徒生。安徒生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困不堪。1835年开始写作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发表于1846年。当时,有一个朋友寄给他一封信,信里附着三幅图,要求他写篇童话,以配其中一幅图。他选择了描绘手中拿着一束火柴的穷苦小女孩的一幅,配上了这篇童话。这是因为安徒生的母亲,幼年是个讨饭的孩子。安徒生说:“妈妈告诉我,她没有办法从任何人那里讨到一点东西,当她在一座桥底下坐下来的时候,她感到饿极了。她把手伸到水里去,沾了几滴水滴到舌头上,因为她相信这多少可以止住饥饿。最后她终于睡过去了,一直睡到下午。”这幅图,自然使安徒生想起了自己的母亲的苦难童年。文中那小女孩的模特儿是安徒生的母亲。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了解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悲惨遭遇,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2.掌握动脑、动口、动手的学习方法。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难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他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理解内容:
1.课文几次提到“大年夜”,在什么情况下提到的?体会它的作用。
提示:课文三次提到“大年夜”,第一次是在文章一开头,写小女孩在“大年夜”出去卖火柴;第二次是写小女孩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走在街上,看着别人家窗户透出的灯光,闻着烤鹅的香味,心里忘不了这是“大年夜”;第三次是写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
课文三次提到“大年夜”,这是给故事安排的特定时间、特定的环境。大年夜本应是欢乐的、幸福的,而小女孩在大年夜走在街头,在大年夜看着别人家窗户里透出的灯光,闻着烤鹅的香味,在大年夜冻饿而死了,这就更突出了小女孩的悲惨,更引起人们对她的同情、怜悯。
2.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理解句子的含义:
提示:这些含义深刻难理解的句子①要充分朗读课文②要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他的字面意③联系上下文,体会其中的含义,也就是说明白作者这样写的目的,即要说明什么?表达什么?揭露什么?
(1)“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披在肩上,看出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她没注意什么?她“忘不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对比着写?)
提示:小女孩没注意的是她美丽的金发,她忘不了的是大年夜。美丽的金发上落着洁白的雪花,确实很美,但她顾不了这些,因为饥饿寒冷缠绕着她,她更需要的是温暖与食物,尤其是大年夜,这是人们盼望的一年中最欢乐最美好的日子。这样对比着写可以看出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渴望,突出了小女孩的冷、饿、生活的悲惨,说明那个社会多么的不合理。
(2)“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小女孩既然冻死的,为什么还“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
提示:这是因为小女孩曾在幻想中感到自己的灵魂飞到了“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天国去了。她就是在这样美好的幻想死去的,所以“两腮通红,嘴角带着微笑”。
(3)“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把他放在全文结尾有什么意思?)
提示:这句话的意思是小女孩冻死了,但谁也不知道小女孩曾经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幻景中看到过温暖的大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爱的奶奶,在幻想中和奶奶一起飞向天国去寻找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生活。

把他放在全文的结尾使我们感到小女孩死前是那样的向往美好的生活,但她只能在幻景中看到她想要得到的东西,而结局却是冻死街头。美丽的幻景与冷酷的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更使我们痛恨那个罪恶的资本主义社会,对小女孩的不幸遭遇深切的同情。
【难句讲解】
1.“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这表明小女孩家里非常穷。她自己没有鞋,寒冬腊月出门,穿着一双大拖鞋,就连这样大的拖鞋也一直是她妈妈穿的。
2.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来,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这句话讲小女孩想从许多火柴里抽出一根来,擦燃了暖暖手。她没有卖掉一根火柴,自己却点掉一根火柴,她爸爸会打她的。她敢吗?难忍的寒冷逼得她顾不得挨打,终于抽出了一根。
3.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这是小女孩的幻想,说明小女孩在那个现实世界中只有寒冷、饥饿和痛苦。要想“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只有推翻那个人剥削人的社会制度。
4.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这位小女孩临死时“嘴上带着微笑”。人们看见了她那小小的尸体,只是淡淡地说:“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谁也不关心她。可是作者却深入到小女孩临死前的心里。她看到过许多美丽的东西,尽管那是幻象;“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她得到了人间的慈爱;奶奶把她带到“新年的幸福中去”,她怀着这样美好的愿望死去。而这些是“谁也不知道”的。

【句式变化】
一、将疑问句改成肯定句。
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没有用。
二、缩句:
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
烤鹅冒着香气。

【内容提要】
本文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分段段意】
第一段(第1—4节):讲在下着雪的大年夜,一个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
第二段(第5—11节):讲卖火柴的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
第三段(第12、13节):讲小女孩死了。

【中心思想】
本文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同情,揭露了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

【写作特点】
一、卖火柴的小女孩擦了五次火柴,出现了四次幻象。作者把现实同幻觉有机地糅合在一起,在鲜明的对比中使我们认识了旧制度的不公平、腐败与丑恶。
二、课文的结尾意味深长。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幻象中的最幸福的时刻冻死了。她成为人们议论的对象。这个回叙性的结尾,及结尾中的“美丽”、“新年的幸福”等词语更突出地衬托出了结局的悲惨。

知识扩展
1.安徒生(1805—1875):丹麦童话作家。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即兴诗人》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共写了160余篇。在《丑小鸭》、《小克劳斯大克劳斯》、《皇帝的新装》、《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一个废物》等篇中,作者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金钱的罪恶,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如果说,小说使安徒生成名,那么童话故事则使他永垂不朽。
2.为什么小女孩的火柴在墙上一擦就燃起来?
我们现在用的火柴,必须把火柴头同火柴盒上涂着的红磷磨擦,火柴才能燃起来。但早年的火柴并不是这样的,它用黄磷和硫磺做成火柴头。黄磷的燃点很低,温度达到60℃便能燃烧。这种火柴只要在表面粗糙的地方磨擦便能起火。课文中的小女孩卖的就是这种火柴。由于这种火柴不太安全,已经被现在的火柴所代替。
3.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它运用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等表现手法,通过有趣的情节,来说明一个道理。
安徒生作品目录:

长篇小说(6):《即兴诗人》(1835),《奥·特》(1836),《不过是个提琴手》(1837),《两位男爵夫人》(1848),《生乎?死乎》(1857),《幸运儿》(1870)。

剧本(25):诗剧《阿夫索尔》(1822?),《圣尼古拉教堂钟楼的爱情》(1829),歌剧《拉默穆尔的新娘》(1832),歌剧《乌鸦》(1832),诗剧《埃格纳特的人鱼》(1834),轻歌舞剧《离别与相逢》(1835),歌剧《司普洛峨的神》(1839),《黑白混血儿》(1840),《摩尔人的女儿》(1840),《幸福之花》(1844),独幕诗剧《国王的梦想》(1844),《梨树上的鸟儿》(1845),《小基尔斯滕》(1846),《科莫河边的婚礼》(1848),四幕喜剧《比珠宝还珍贵》(1850),歌剧《北欧的女神》(1850),《新房产》(1850),《睡魔》(1850),喜剧《海尔德摩尔》(1851),喜剧《接骨木妈妈》(1851),喜剧《出身并非名门》(1863),喜剧《长桥》(1863),三幕剧《西班牙客人》(1865),独幕剧《初来者》(年代不明),《罗斯基里达之夜》(年代不明)。

游记(6):《1828年和1829年从霍尔门运河至阿迈厄岛东角步行记》(1829),《瑞典纪行》(1851),《西班牙风光》(1863),《访问葡萄牙》(1866)。

自传(3):《小传》(1832),《我一生真实的故事》(1847),《我的童话人生》(1855)。

诗(4):《诗集》(一,1829),《诗集》(二,1830),诗集《幻想与现实》(1830),诗集《一年的十二个月》(1832)。

童话共计156篇

圣诞节前夕。

天气真冷,还下着雪,刮着北风。

有位失去母亲的小女孩,为了养活生病的爸爸,冒着风雪去卖火柴。

“火柴,谁要火柴。”

她没有棉衣,穿着一条旧裙子,头上围着一条破头巾,脚上穿着一双拖鞋。她沿街叫卖,可是没有一个人理好。

人们都在准备圣诞礼物,高高兴兴,欢欢喜喜,小姑娘多可怜啊!她有许多火柴,全部都包在一个旧围裙里,手里拿着几根。

已经中午了,她一根火柴也没卖掉。她又饿又冻地向前走,雪花落在金黄的长发上。她走到一幢楼房的窗前,朝里张望。啊!屋里那棵圣诞树多漂亮啊,一位母亲正和两个孩子在玩耍,那孩子该多幸福啊,桌子上还点着许多彩色的蜡烛,有红的、黄的、绿的、白的,她最喜欢那些红色的蜡烛,在桌上格外显眼。 看到这里,小女孩想起了她的祖母和妈妈,她们最疼爱她,可是,她们都去世了,想着想着,小女孩哭了。

哭着哭着,她又走上了大街,突然,“轰隆”一声,一辆马车经过,差一点将她撞倒。

马车飞一样跑过去了,小女孩的身上沾满了泥水,而且拖鞋也丢了,她只好赤着脚,在雪地里喊着:

“火柴,谁要火柴。”

夜幕已经降临,小女孩的脚已冻得发红发青。大街上到处都是烤鹅肉的香味。 “啊,有钱的人家准备过节了。”

她实在走不动了,疲乏地缩在一个墙角里。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有卖掉一根火柴。家里而且也很冷,风可以从许多地方刮进屋子里来。

她冻得发抖,她需要温暖,哪怕有一根火柴的光和热也好。

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太冷了。她决定划着一根火柴,让它燃烧。

“哧!”火柴燃烧了,象一杂温暖、光明的火焰,小女孩觉得象坐在火炉旁一样。火烧得那么欢,那么暖,那么美!这是怎么回事呢?当小女孩刚刚伸出她一双脚,打算暖和一下时,火焰忽然熄灭了。火炉也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中只有烧过的火柴。 她又划了一根火柴,火柴燃烧起来,发出了光。

墙上有亮光照着的那块地方突然变得透明,象一片薄纱,她可以看到房间里的东西,有馅饼,有烤鹅,更有趣是的,这只烤鹅从盘子里跳出来了,它的背上插着刀叉,正在地上走着呢,一直向小女孩走过来。她伸出手去,火柴又熄灭了,她摸到的是冰冷的墙壁。

她又划了一根火柴,火柴燃烧起来,变成一朵粉红色的光焰。

她发现自己坐在一棵美丽的圣诞树下,比中午见到的那棵圣诞树还要大,还要美丽。它的树枝上有几千只蜡烛。小女孩把双手伸过去,火柴又熄灭了。几千只蜡烛都变成了明亮的星星。这些星星中有一颗落下来,在天空中划出一条长长的亮光。 她又划了一根火柴。

啊,火光中出现了她日日夜夜思念的老祖母,她扑进老祖母的怀抱。

“祖母!”小女孩叫起来。“请把我带走吧!带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的地方。我知道,这根火柴一熄灭,你就会不见了。就象那温暖的火炉,那美丽的烤鹅,那幸福的圣诞树一样,我什么也看不见了。”

于是,小女孩把剩下的火柴全划着了,因为她非常想把祖母留住。

火柴发出更加强烈的光芒,照得周围比白天还要明亮,祖母是那样慈祥,她把小女孩抱起来了,她们在光明和幸福中飞走了。越飞越高,真的到了没有寒冷,没有饥饿的地方。 新年的早晨,人们看到小女孩仍坐在墙角里,她双颊通红,脸上带着幸福的微笑。可是,她已经死了,冻死在圣诞节的夜晚,她手里仍握着一把烧过的火柴。

卖火柴的小女孩

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1、播放圣桑的《天鹅》,营造气氛。同时出示本课主题及老师寄语,并指名读。

“去静下心来读一本好书,去与作者产生心灵的交融;去感受作品中主人公的喜、怒、哀、乐;去享受读书的滋味。”

2、今天我们就要读一篇好文章,我还要介绍大家课后读一本好书。这篇文章就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它的作者是――?

你对他了解多少?

安徒生:这篇童话是19世纪丹麦伟大童话作家安徒生的著名作品之一。他一生共写了167篇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写于1845年,当时丹麦已经沦为英国的附庸。丹麦人民在本国统治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压迫剥削下,境况十分悲惨,文章反映了丹麦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表现了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受到丹麦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喜爱。

推荐阅读《安徒生童话选》

3、过渡:

下面我们就来读一读这则名扬世界的感人的童话作品,让我们去与作者产生心灵的交融,去感受作品中主人公的喜怒哀乐,去享受读书的滋味。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 同学们喜欢用什么方式读课文?

(默读、大声朗读、站着读、两个人一起读)

给学生配上音乐flash,让他们自由朗读。

2、 书读完了,用一个词来说说你的感受。

(高兴—生气—难过—不平—气愤)

说说你为什么会有这些感受?

三、听读课文,理清脉络。

1、提出要求:视听读文,想想课文围绕卖火柴的小女孩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小女孩给你留下怎样的感觉?

2、学生自学思考,发表见解。

3、围绕中心事件(擦燃火柴)质疑。

估计:擦了几次火柴?分别看到了什么?

为什么要擦燃火柴?

三、 理解课文,交流感受。

1、现在,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读书方式再读课文,说说你认为小女孩怎样,哪些地方的描写让你最感动?在四人小组里交流。

2、你觉得小女孩怎样?,用一句话谈谈你的感受。(生:小女孩很可怜。)“可怜”这个词用得好,还可以用别的词吗?(悲惨)

3、小女孩的命运是悲惨的,从那些地方体现出来呢?

4、以汇报的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生:我从“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夜——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体会到小女孩很可怜,本来大年夜是合家团聚的日子,小女孩却在街上卖火柴,多可怜啊!

生:我从“她的旧围群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这一整天,谁也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知道小女孩是多么悲惨,她生在一个人情冷漠的社会里,那里的人没有一点同情心。

生:我从“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体会到小女孩很凄凉,爸爸不疼爱她,小女孩有家不能回,唯一疼爱她的奶奶又死去了。

生:我还从小女孩在墙角擦燃火柴看到美好的幻像中体会到小女孩很悲惨。这里作者运用的是侧面描写。

师:大家同意这说法吗?(生异口同声:同意)谁来谈谈你的见解?

生:我来谈。在现实生活中,小女孩冷,她需要温暖,她就幻想有火炉;因为饿,她就幻想有食物;因为圣诞节就要来了,她就幻想圣诞树;因为现实没人疼爱,又想念奶奶,她就幻想出奶奶。

生:就是因为现实与幻想有着如此大的区别,幻想越美好,就让读者觉得她更悲惨。)

五、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1、小结:多么感人的故事!多么令人同情的小女孩!面对冷冰冰的天气、冷冰冰的亲人、冷冰冰的社会,小女孩悲惨地死去了。

2、延伸:卖火柴的小女孩如此悲惨,你们可以为她改写命运吗?

第二课时

一、 回顾导入:

1、配乐播放《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连环画。

谈话:同学们,上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世界童话之王”安徒生的著名童话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她的悲惨经历,说说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自由谈印象。

3、小结:是的,小女孩的命运真惨,在富人们狂欢的大年夜被冻死在街头,在别人幸福地度过新年的时候,她却悄悄地可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二、品读中心句,质疑领悟全文。

1、过渡:可是在这个故事的结尾,作者却说(出示):“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读到这儿,我真是感慨万千,同学们,你们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有什么疑惑,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2、估计学生会质疑:

A围绕“看到、美丽”

看到过哪些美丽的东西?为什么会看到?怎样看到的?

B围绕“幸福”

两个“幸福”是什么含义?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

4、 引导归纳:品味读书的方法之一:围绕中心句,质疑品析。(抓中心词质疑,抓特点质疑。)

(一)品读课文,感受“幸福”。

1、 她曾经看到过哪些美丽的东西?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第二大段。

2、学生交流,师板书:大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

3、播放美丽幻想的动画。

这些东西对小姑娘来说可真美,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想想小姑娘看到这些美丽的东西时心情怎样?她可能会怎么做?把你自己当成是她去替她想一想。(也就是——去感受主人公的喜怒哀乐。)如果你为小姑娘感到高兴,你可以笑,可以叫。

4、我们的安徒生先生又是如何来描绘这么美丽的东西的呢?请认真读一读课文的第二大段,拿出笔来划一划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美丽景象,用你刚才体会到的心情和感受去有感情地读一读,看看有没有什么新发现、新感受。然后选择你最感兴趣、最想研究或印象最深的一处,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读的时候注意那些你认为重要的词句,多读几遍,读到最好。

5、学生朗读、交流、比赛。

6、小结归纳:品味读书方法之二:感情朗读,产生共鸣(发挥想象,突出重点词)

(二)、品读课文,认清现实。

看到这些美丽的东西是多么幸福,这些老师小女孩擦燃火柴时的美丽的幻想,(板书:幻想)火柴再明亮,再温暖,也终究是要熄灭的。现实还是那么残酷,这些美丽、幸福的幻影还会存在吗?(或者:小女孩为什么会看到这些幻景呢?让我们来看看她的现实生活)

1、 学生自由畅谈。

2、 比较体会。

(1) 出示三句话:

A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B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C这时候,火柴又灭了。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

(2) 读读想想这三句话,说说你读懂了哪几句?

(3) 过渡引导:为什么还要写到星星?

当小女孩看到惟一疼她的奶奶出现在亮光里,她忍不住叫了起来,这时她的心情?怎么读这句话?

A自由练读

B指名读

C齐读

3、为了留住奶奶,小女孩又一次擦燃了火柴,这一次擦燃火柴与她前面四次都不同,请同学们找出小女孩擦燃火柴的句子,读一读,比较一下不同之处,哪几次给你的印象特别深?再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出示句子:

A啊,哪怕是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

B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3、 学生读句子,比较、品味。

5、教师小结归纳:品味读书方法之三:反复比较,体会滋味。

(三)品读课文,领悟“幸福”。

过渡:小女孩一开始舍不得擦燃一根火柴,可后来为了留住亲爱的奶奶,她赶紧擦燃了一大把火柴,说明她是多么地渴望得到奶奶的关爱,渴望过上幸福的生活。让我们再次来深情地朗读这句话。(出示)

1、 认真读读课文十二、三自然段,说说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女孩在临死前拥有过幸福?

2、 小结:我还记得安徒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拥有生命是幸福的,只要你拥有健美的心灵,什么样的厄运也不能夺走你的幸福。小女孩是拥有健美的心灵的,她勤劳、善良,渴望幸福,也懂得感受幸福,可是她在富人们奢华狂欢的大年夜被饥饿和寒冷夺走了小小的生命,对于她来说,甚至离开这个世界才意味着解脱,意味着幸福,这真是太悲惨了。

三、升华和延伸。

1、谁给了她这么悲惨的命运?

2、读了这个美丽而凄婉的故事,如果这个小女孩来到我们身边,出现在你面前,你会对她说些什么呢?你会和她分享你今天的幸福生活吗?

四、活动实践作业:

选择你感兴趣的写一写:

A改写《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结尾。

B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

《卖火柴的小女孩》,童话故事。写的是一位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小女孩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作者是安徒生。安徒生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困不堪。1835年开始写作童话。

《卖火柴的小女孩》发表于1846年。当时,有一个朋友寄给他一封信,信里附着三幅图,要求他写篇童话,以配其中一幅图。他选择了描绘手中拿着一束火柴的穷苦小女孩的一幅,配上了这篇童话。这是因为安徒生的母亲,幼年是个讨饭的孩子。安徒生说:“妈妈告诉我,她没有办法从任何人那里讨到一点东西,当她在一座桥底下坐下来的时候,她感到饿极了。

她把手伸到水里去,沾了几滴水滴到舌头上,因为她相信这多少可以止住饥饿。最后她终于睡过去了,一直睡到下午。”这幅图,自然使安徒生想起了自己的母亲的苦难童年。文中那小女孩的模特儿是安徒生的母亲。

安徒生:(1805,4,2-1875,8,4) ,丹麦童话作家。全名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出于于丹麦中部的小城奥登塞.他创作的文学各类很多,但以童话闻名于世界,一生共计写下168篇童话.正是他,首次将"童话"从幼稚粗糙的民间传说与故事,发展成为优美的,饱含作者内心情感的文学童话,为后世作家的创作留下经典范文.1954年国际儿童读书联盟第三次大会上设立以安徒生的名字命名的世界儿童文学大奖--国际安徒生奖,这个奖项至今仍是儿童文学界最高的荣誉 。

安徒生的创作可分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童话多充满绮丽的幻想、乐观的精神,体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代表作有《打火匣》、《小意达的花儿》、《拇指姑娘》、《海的女儿》、《野天鹅》、《丑小鸭》等。中期童话,幻想成分减弱,现实成分相对增强。在鞭挞丑恶、歌颂善良中,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忧郁情绪。

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皇后》、《影子》、《一滴水》、《母亲的故事》、《演木偶戏的人》等。晚期童话比中期更加面对现实,着力描写底层民众的悲苦命运,揭露社会生活的阴冷、黑暗和人间的不平。作品基调低沉。代表作有《柳树下的梦》、《她是一个废物》、《单身汉的睡帽》、《幸运的贝儿》等。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相关资料~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作者是安徒生。安徒生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困不堪。1835年开始写作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发表于1846年。当时,有一个朋友寄给他一封信,信里附着三幅图,要求他写篇童话,以配其中一幅图。他选择了描绘手中拿着一束火柴的穷苦小女孩的一幅,配上了这篇童话。这是因为安徒生的母亲,幼年是个讨饭的孩子。安徒生说:“妈妈告诉我,她没有办法从任何人那里讨到一点东西,当她在一座桥底下坐下来的时候,她感到饿极了。她把手伸到水里去,沾了几滴水滴到舌头上,因为她相信这多少可以止住饥饿。最后她终于睡过去了,一直睡到下午。”这幅图,自然使安徒生想起了自己的母亲的苦难童年。文中那小女孩的模特儿是安徒生的母亲。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了解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悲惨遭遇,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2.掌握动脑、动口、动手的学习方法。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难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他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内容:
(一)字词:
1.重点字:
(1)查字典
“魂”查“鬼”部
(2)注意下带点字的读音:

(4)易错易混字:
蜷(蜷缩)烘(暖烘烘)梗(火柴梗)
倦(疲倦)供(供给)哽(哽咽)
跚(蹒跚)橱(橱窗)僵(冻僵)篮(摇篮)
栅(栅栏)厨(厨房)疆(边疆)蓝(蓝天)
2.词语解释:
精致--质量很好。精,精巧,完美;致,精细,讲究。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摇摆摆的样子。
慈爱--仁爱,喜爱。这个词一般用于长者对幼者。
灵魂--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躯体后人即死亡(旧时迷信的说法,指能离开肉体而存在的精神。)
(二)重点理解内容:
1.课文几次提到“大年夜”,在什么情况下提到的?体会它的作用。
提示:课文三次提到“大年夜”,第一次是在文章一开头,写小女孩在“大年夜”出去卖火柴;第二次是写小女孩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走在街上,看着别人家窗户透出的灯光,闻着烤鹅的香味,心里忘不了这是“大年夜”;第三次是写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
课文三次提到“大年夜”,这是给故事安排的特定时间、特定的环境。大年夜本应是欢乐的、幸福的,而小女孩在大年夜走在街头,在大年夜看着别人家窗户里透出的灯光,闻着烤鹅的香味,在大年夜冻饿而死了,这就更突出了小女孩的悲惨,更引起人们对她的同情、怜悯。
2.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理解句子的含义:
提示:这些含义深刻难理解的句子①要充分朗读课文②要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他的字面意③联系上下文,体会其中的含义,也就是说明白作者这样写的目的,即要说明什么?表达什么?揭露什么?
(1)“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披在肩上,看出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她没注意什么?她“忘不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对比着写?)
提示:小女孩没注意的是她美丽的金发,她忘不了的是大年夜。美丽的金发上落着洁白的雪花,确实很美,但她顾不了这些,因为饥饿寒冷缠绕着她,她更需要的是温暖与食物,尤其是大年夜,这是人们盼望的一年中最欢乐最美好的日子。这样对比着写可以看出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渴望,突出了小女孩的冷、饿、生活的悲惨,说明那个社会多么的不合理。
(2)“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小女孩既然冻死的,为什么还“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
提示:这是因为小女孩曾在幻想中感到自己的灵魂飞到了“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天国去了。她就是在这样美好的幻想死去的,所以“两腮通红,嘴角带着微笑”。
(3)“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把他放在全文结尾有什么意思?)
提示:这句话的意思是小女孩冻死了,但谁也不知道小女孩曾经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幻景中看到过温暖的大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爱的奶奶,在幻想中和奶奶一起飞向天国去寻找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生活。

把他放在全文的结尾使我们感到小女孩死前是那样的向往美好的生活,但她只能在幻景中看到她想要得到的东西,而结局却是冻死街头。美丽的幻景与冷酷的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更使我们痛恨那个罪恶的资本主义社会,对小女孩的不幸遭遇深切的同情。
解词造句】
[拖鞋] 后半截没有鞋帮的鞋。
[摇篮] 供婴儿睡觉的家具。形状略像篮子,可以摇动,使婴儿容易入睡。
[围裙] 工作时围在身前保护衣服或身体的东西。
[哆哆嗦嗦] 哆嗦:由于生理或心理上受到刺激而身体颤动。本课中的哆哆嗦嗦指饥寒交迫使小女孩浑身不住地颤抖。例:寒号鸟被西北风吹得哆哆嗦嗦。
[烤鹅] 一种挂在特制的炉子里烤熟的鹅。
[圣诞树] 圣诞节用的松树、枞树,树上装饰着小蜡烛、玩具和赠送的礼品等。圣诞节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诞生的节日。多数教会规定12月25日为圣诞节。
[大年夜] 就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也叫除夕。
[富商] 拥有大量财产的商人。
[橱窗] 指商店临街的玻璃窗,用来展览货物的样品。
[灵魂] ①相信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身上的主宰人活动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身体后人就死亡。②人格,良心。本课是一种迷信的说法,认为一个人有一个灵魂,人死亡后灵魂升到天上去。
[喷香] 形容香气非常浓厚。例:桌上的饭菜散发出喷香的热气。
[穷苦] 贫穷困苦。例:那时,他们一家人过着穷苦的生活。

【近义词】
奇异(奇特)穷苦(穷困)慈爱(慈祥)

【反义词】
飞快 温暖
精致 慈爱
明亮 光明 快乐

【词义辨析】
[温暖温和] 都是形容词,都有温度不冷也不热之意。“温暖”强调不冷,含有“使人感到舒适”的意味,多用于气候、阳光等。“温和”强调没有冷意,可用于气候和环境,也可用于性情、态度、言语等。

【难句讲解】
1.“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这表明小女孩家里非常穷。她自己没有鞋,寒冬腊月出门,穿着一双大拖鞋,就连这样大的拖鞋也一直是她妈妈穿的。
2.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来,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这句话讲小女孩想从许多火柴里抽出一根来,擦燃了暖暖手。她没有卖掉一根火柴,自己却点掉一根火柴,她爸爸会打她的。她敢吗?难忍的寒冷逼得她顾不得挨打,终于抽出了一根。
3.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这是小女孩的幻想,说明小女孩在那个现实世界中只有寒冷、饥饿和痛苦。要想“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只有推翻那个人剥削人的社会制度。
4.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这位小女孩临死时“嘴上带着微笑”。人们看见了她那小小的尸体,只是淡淡地说:“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谁也不关心她。可是作者却深入到小女孩临死前的心里。她看到过许多美丽的东西,尽管那是幻象;“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她得到了人间的慈爱;奶奶把她带到“新年的幸福中去”,她怀着这样美好的愿望死去。而这些是“谁也不知道”的。

【佳句赏析】
1.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小女孩长着一头金黄的头发,那头发打成可爱的卷儿披在肩上,可以看出,这是个美丽的小姑娘。但是,她没有心思去关心自己的美丽,她一心想的是今天是大年夜——一年的最后一天。在这样一个本应幸福温暖的夜晚,她却光着头,赤着脚,走在又冷又黑的街上,眼巴巴地看着有钱人家窗户里透出的灯光,无可奈何地闻着街上飘着的烤鹅香味。只因为她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即使在这样的夜晚,也必须出来卖火柴,为家里挣一点钱维持生活。多么“可怜的女孩”啊!这段描写,深深地透露出作者对小女孩的同情。
2.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
这道“奇异”的火光,使小女孩看到暖烘烘的大火炉,得到了短暂的温暖和满足。在这雪花漫天飞舞的“又冷又黑的晚上”,这对于一个“赤着脚”、“一双小脚冻得青一块紫一块”、“蜷着腿缩成一团”、“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的小女孩来说,实在是非常可贵的。
3.她赶紧擦着了一整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对小女孩来说,这世界上没有光明,没有温暖。奶奶的出现使她无比留恋。她清楚地知道,火柴一灭,慈爱温和的奶奶就会不见的。所以,她不顾一切,“赶紧”擦着了“一整把”火柴。这句话反映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也反衬了当时社会现实的冷酷。

【句式变化】
一、将疑问句改成肯定句。
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没有用。
二、缩句:
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
烤鹅冒着香气。

【内容提要】
本文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章法结构】


【分段段意】
第一段(第1—4节):讲在下着雪的大年夜,一个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
第二段(第5—11节):讲卖火柴的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
第三段(第12、13节):讲小女孩死了。

【中心思想】
本文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同情,揭露了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

【写作特点】
一、卖火柴的小女孩擦了五次火柴,出现了四次幻象。作者把现实同幻觉有机地糅合在一起,在鲜明的对比中使我们认识了旧制度的不公平、腐败与丑恶。
二、课文的结尾意味深长。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幻象中的最幸福的时刻冻死了。她成为人们议论的对象。这个回叙性的结尾,及结尾中的“美丽”、“新年的幸福”等词语更突出地衬托出了结局的悲惨。

学习要点提示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从理解重点词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展开的合理想象。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扩展
1.安徒生(1805—1875):丹麦童话作家。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即兴诗人》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共写了160余篇。在《丑小鸭》、《小克劳斯大克劳斯》、《皇帝的新装》、《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一个废物》等篇中,作者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金钱的罪恶,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如果说,小说使安徒生成名,那么童话故事则使他永垂不朽。
2.为什么小女孩的火柴在墙上一擦就燃起来?
我们现在用的火柴,必须把火柴头同火柴盒上涂着的红磷磨擦,火柴才能燃起来。但早年的火柴并不是这样的,它用黄磷和硫磺做成火柴头。黄磷的燃点很低,温度达到60℃便能燃烧。这种火柴只要在表面粗糙的地方磨擦便能起火。课文中的小女孩卖的就是这种火柴。由于这种火柴不太安全,已经被现在的火柴所代替。
3.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它运用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等表现手法,通过有趣的情节,来说明一个道理。

汉斯·克里斯汀·安徒生,丹麦19世纪童话作家,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童话故事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的童话故事,发表于1846年。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富人合家欢乐,举杯共庆的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安徒生的个人简介
安徒生出生于欧登塞城一个贫穷的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父亲是鞋匠,母亲是佣人。早年在慈善学校读过书,当过学徒工。受父亲和民间口头文学影响,他从小爱文学。
安徒生文学生涯始于1822年的编写剧本。进入大学后,创作日趋成熟。曾发表游记和歌舞喜剧,出版诗集和诗剧。1833年出版长篇小说《即兴诗人》,为他赢得国际声誉,是他成人文学的代表作。

扩展资料
不同时期安徒生童话的特点
早期童话多充满绮丽的幻想、乐观的精神,体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代表作有《打火匣》《小意达的花儿》《拇指姑娘》《海的女儿》《野天鹅》《丑小鸭》《皇帝的新衣》。
中期童话,幻想成分减弱,现实成分相对增强。在鞭挞丑恶、歌颂善良中,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忧郁情绪。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冰雪皇后》《影子》《一滴水》《母亲的故事》《演木偶戏的人》。
晚期童话比中期更加面对现实,着力描写底层民众的悲苦命运,揭露社会生活的阴冷、黑暗和人间的不平。作品基调低沉。代表作有《柳树下的梦》《她是一个废物》《单身汉的睡帽》《幸运的贝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徒生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它讲述的是一个在圣诞夜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因为没有卖掉一根火柴,小女孩一天没有吃东西。她又冷又饿,她擦亮了第一根火柴,看见了喷香的烤鹅。她擦亮第二根火柴,看见了美丽的圣诞树;她擦亮了第三根火柴,看见...

卖火柴的小女孩选自安徒生的什么
答:《卖火柴的小女孩》讲述了一个孤苦伶仃的小女孩在除夕夜冻死街头的悲惨故事。故事中的小女孩是一个生活在贫困中的孤儿,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在寒冷的冬天卖火柴。由于没有卖掉一根火柴,她不敢回家,最后在绝望中划燃火柴,并...

《卖火柴的小女孩》故事梗概,急用
答:故事梗概 大雪纷飞的平安夜,小女孩被爸爸逼迫出来卖火柴。但没人买小女孩的火柴。她又冷又饿,在墙角蹲下来。小女孩划了一根火柴想取暖,在火柴的微光中,她看到了暖烘烘的火炉,这时候,火柴灭了。她又划了第二根火柴...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在一个又黑又冷的大年夜,一个穷苦的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她又冷又饿,于是一次次地点燃了火柴。小女孩擦亮了第一根火柴,看见了喷香的烤鹅;她擦亮第二根火柴,看见了美丽的圣诞树;她擦亮了第三根火柴,看见了久违的...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特点是什么?
答:《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将美丽的幻想和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用写实和写虚的方法,用虚幻的现象和冷酷的现实做对比,反应了现实的残酷,和小女孩对温暖生活的向往。作家安徒生...

卖火柴的小女孩被誉为什么
答:《卖火柴的小女孩》反应的社会现象:1、贫困现象:小女孩的贫困生活反映了当时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贫困现象。许多人因为生活所迫而不得不去做苦工,而有些人则只能靠卖火柴等小物品来维持生计。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

19《卖火柴的小女孩》有关资料,要简单的
答: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作者是安徒生。安徒生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困不堪。1835年开始写作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发表于1846年。当时,有一个朋友寄给他一封信,信里附着三幅图,要求他写篇童话,以配其中一幅图。他选择了描绘手中拿...

安徒生的资料
答: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皇后》、《影子》、《一滴水》、《母亲的故事》、《演木偶戏的人》等。晚期童话比中期更加面对现实,着力描写底层民众的悲苦命运,揭露社会生活的阴冷、黑暗和人间的不平。作品基调低沉。代表作有《柳...

卖火柴的小女孩它的作者是被称为什么的什么
答:《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作家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的一部童话作品、他被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作家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的一部童话作品,以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描绘了人性的善良和悲惨。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答:《卖火柴的小女孩》讲述了一个可怜的小女孩的故事。在一个寒冷的除夕之夜,小女孩没有卖掉一根火柴,为了不遭继父的毒打,为了能卖出火紫,一整晚都在与寒冷和饥饿作斗争,她很冷,于是她擦亮了第一根火柴,看见了喷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