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需要做笔记吗?怎么做? 学数学的秘诀是什么?

作者&投稿:移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觉得数学不用做笔记,尤其是上课的时候!一做笔记容易把老师讲的话漏过去
如果想做笔记,以保以后复习有抓手的话,最好就记类型题,尤其是一开始自己做错的,不要听过去,觉得听明白了就算了,应该日后再重新做一次,看看是不是真的掌握了
学数学的秘诀我觉得就是做题,题海战术绝对不是谣传,会的题要真会!不能照着答案觉得是看懂了,要自己动手体会...

老师讲的一些典型的例题最好记一下,很有用,很多题型其实都是类似的。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多做题,见的题型多了,就会了

理论上说是需要作笔记的,当然如果你学其他科目从来不记笔记就算了
没什么所谓的秘诀,用功是硬道理

数学学习札记~

数学要做,通常指的是做题目。做题目是对数学技能与数学思维的一种有效的训练,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但光做题目,并不能很好地达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素质的目的,我们还要教会学生表述数学。表述数学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文字的。口头表达的训练应当放在课堂。文字表述的训练的一个手段也就是要求学生写点数学学习札记。通过写数学学习札记,学生可以把自己学习某个数学内容的一些心得、解题过程中的一得一失、章节知识结构的归纳、对数学学习的新的认识和新的发现等等,用文字的形式表述出来。这么做不仅能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总结的良好习惯的形式,也能促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数学。
那么,如何写数学学习札记呢?
有一位学生在初学因式分解时,由于对结果要求的“积”的形式老是把握不准确,所以解题中错误不断。通过不断学习和体会后,他慢慢搞明白了因式分解结果中对“积”的特殊要求,解题的正确率有了提高,心中非常高兴。于是,他就写了一篇学习札记。这一篇学习札记的特点是抓住一个转变来写,所写的内容简洁明了,对自己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一点新的认识作了肯定性的表述。这种主动意识的做法一举两得,既表述了自己的思想,又强化了这一认识,对自己在今后的类似情境中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提供了思想认识基础。记这种心得式的学习札记要有感而发,写时不求面面俱到,抓住一点波及其余,可以集中而有效地解决一些问题。
还有一位学生在学完用公式分解因式后,针对自己的实际写的一篇问答式的学习札记,清清楚楚地记下了所学的几个因式分解的公式和在学习中经常遇见的完全平方式,目的是训练自己正确地表述所学的内容,并借此以加深自己对这些内容的印象。可以相信,有了这篇札记后,这个学生对纠正自己混用公式的现象,并能正确地选用公式,有了一定的自觉性。这篇札记也可以看作是学生对用公式法因式分解这一内容的小结,经常做一做这样的小结,对推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十分必要。
当然,数学学习札记的内容远不止这两个方面,对一次测验的分析、对一类题型的归纳、对预习的记录、对解题方法的总结等等,只要学生能够把它一一表述出来了,对提高学生数学素质是有益的。因为写札记毕竟是一种再思考。数学学习是需要这样的再思考的。也就是说,我们要训练学生写数学学习札记,培养学生表述数学的能力和再思考的习惯。


可能超过了200字
我可是一个一个打的

范文1(获奖)
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是啊!在生活中我们总也离不开数学,如果不学习数学,就会闹出许许多多的笑话。
就拿我两年前发生的一件事来说吧!那天,我起得早,妈妈让我帮她到楼下去买些早点,说完我就带着五元钱下楼了。来到楼下,买了早点,就付了钱。老板说:“这些总共是二元五角,我找你二元五角。”说完,就把钱交给了我,我见了,连忙说:“不对不对!你少给了我一元,应该找我三元五角才对呀!”老板听了,傻了眼,犹豫了一会儿,对我说:“小朋友,是你算错了,就是找你二元五角呀!”我一听,急得争了起来:“叔叔,是您算错了,明明就是三元五角嘛!”一旁的老板娘见了,用一口带有生气的方言,对我叫道:“瞧这孩子,年纪不小了,怎么连最基本的算 每当我走进校园,眼前就会出现十分醒目的一个牌子,上面写着一句话,那就是“在生活术都不会!”在那儿吃饭的人听了都“哈哈哈”地笑了起来,我看了看,难过地跑回家,把事情的前因后果都告诉了爸爸妈妈。爸爸妈妈听了,也笑得前俯后仰,我生气地说:“连你们都笑我!”爸爸连忙解释道:“不是我们爱笑你,这是因为你没理解,没去思考数学中的‘元角分’。那我问你两张五角等于多少。”
“一元。”
“那两张二元等于多少?”
“当然是四元喽!”
最后,我终于在爸爸的解释中明白了自己的不认真。从此我再也没犯过同样的错误。
这个笑话,我都不会忘记,它给我一个教训,永远印在我的脑海里。
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学数学,数学可不是那么简单的家伙。学后一定要记着:在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
(点评:小作者能联系自己买早点的经历,告诉人们“在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的感受,即学习数学知识与运用数学知识都要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纸上谈兵式的学习必然要闹笑话的。)
范文2(获奖)
前,我一直认为学习求最小公倍数这种知识枯燥无味,整天与求11和12的最小公倍数类似这样的问题打交道,真是烦死人,总觉得学习这些知识在生活中没有什么用处。然而,有一件事却改变了我的看法。
那是前不久的事了,爷爷和我一起乘坐2路汽车去青少年宫。就在车子快要出发时,1路汽车正好与我们同时出发,此时爷爷看前面的这两辆车,突然笑着对我说:“泽群,爷爷出个问题考考你,好不好?”我胸有成竹地回答道:“行!”“那你听好了,如果1路车每3分钟发车一次,2路车每5分钟发车一次,这两辆车至少要经过多少分钟后又能同时发车呢?”稍停片刻,我说:“爷爷,你出的这道题还缺一个条件:1路车和2路车的起点是在同一个地方。”爷爷听了我的话,恍然大悟地拍了一下自个聪明秃顶的脑袋,笑着说:“我这个‘数学博士’也有糊涂的时候,出的题不够严密,还是泽群想得周全。”我和爷爷开心地哈哈大笑起来.此时爷爷说:“那好,现在假设是同一个起点站,你说说用什么方法来解答?”我想了想,脱口而出:“再过15分钟。因为3和5是互质数,求互质数的最小公倍数就等于这两个数的乘积(3×5=15),所以15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也就是两路车至少要再过15分钟能同时发车。”爷爷听了,夸我:“答案正确!100分。”耶!听了爷爷的话。我高兴地举起双手。
这件事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真是无处不在啊。
评: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是数学课标所提倡的理念之一。小作者与爷爷的教学问答,富有情趣,充满浓浓的亲情,让我们看到学数学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