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击手什么时候有的? 中国什么时候有狙击手的

作者&投稿:历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狙击手,这个特别的名字所带给人们的,是一种泠酷而又浪漫的联想,这个特定称谓,总是暗含着黑暗中隐隐的杀机...

狙击手(Sniper)这个词源于1773年前后驻扎在印度的英国士兵的一种游戏,那里的士兵经常猎杀一种名叫沙锥鸟(Snipe)的敏捷的小鸟。由于这种鸟非常难于击中,因此长于此道的人被称为sniper。后来,sniper成为专业狙击手的正式叫法。真正现代意义的狙击手初现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当时德军挑选士兵组成自由行动的狙击手,他们大多具有猎人和护林员的背景,对东西两线的英法军队和俄军造成了重大杀伤。

伪装服、伪装油彩、望远镜、无线电通讯设备、红外或微光夜视仪、地图、指南针和食物等。为了保持长时间潜伏的隐蔽性,大部分的狙击手们都使用水袋和吸管,甚至采用流质高热量食品。

通常来说,狙击手分为两种:一种是受过完整正规狙击训练的具有正规编制的狙击手,另一种是在战时临时挑选的枪法准确的射手。对于一名狙击手来说,强健的身体和钢铁般的意志是必备的前提条件,而好枪法只是基本的素质而已。对于狙击手的训练,除了要求其贯彻狙击概念和熟练掌握武器系统外,还包括如何计算风差影响和测距,要学会潜伏行进,选择战术机动路线,构筑射击阵地,隐蔽地进入和撤出阵地,观测和发现隐藏的目标等。狙击手还要善于观察战区,确定可疑声音的方位,善于使用人工和天然材料进行伪装,能够迅速机动,具备忍受长时间潜伏的能力等。此外,狙击手还需要准确判读地图和战场航拍照片的能力,这往往能够帮助狙击手迅速、安全地进入和撤离阵地和战场。

marksman这个字在英文中最早出现在1660年,相信是由于民间使用来复枪做射击竞赛而来的。他们当时都是以白布、木板、甚至是削去树皮的树干当成靶子,在上面做个标记(mark)来射击,枪法准能打中标记的,自然被称为markman,后来拼法演变成marksman。在一般用法中,这个字通常只是用来称呼枪法准确的人,并不考量这个人是否经过专业射击训练。
sharpshooter这个字在英文中第一次使用是在1802年,它最早出现在一本英国陆军编的军事辞典中,用来称呼奥国的步兵单位。等到1810年代,sharpshooter已经很通用了。同时,sharpshooter这个字当时拼成sharp-shooter,sharp用来形容人有敏锐的意思。sharp-shooter自然是敏锐、精确的射手;如果从其它语言来看,德文是Scharfschutze,法文则是tireurd’elite,涵意更是清楚。中文应该可以译成「神射手」。 Sniper这个字的前身snipe这个字则在1832年第一次出现,源自于英军在印度边区的一种猎鸟活动。据说snipe是一种身体娇小、动作十分灵活的小鸟,要猎获这种鸟并不容易,需要相当不错的射击和潜行的技术,这种运动也就被叫做snipe。后来等到一次大战时,sniper这个名词就取代了sharp-shooter变成军事上狙击手的通称,强调的除了射击之外,还有掩藏自己踪迹的能力。不过,sniper主要是英文世界在使用,其它国家仍然使用sharp-shooter衍生出来的名词。例如德文中用的是Heckenschutze,法文则是tireur embusque,都是埋伏射手的意思,中文译成「狙击手」还算不差。
在现代用法上,「神射手」通常指的是经过特别射击训练,枪法准确的射手,而「狙击手」这个字的用法则比较复杂些;在军事上,指的是除了射击训练之外,另外还经过伪装、潜行、侦察等等特种训练的射手,要求比一般的「神射手」还更严苛。但是对一般大众来说,「狙击手」一字带给人的印象是躲在暗处鬼鬼祟祟地进行暗杀的人,实在不怎么光明正大,所以这个字涵意有褒有贬,完全看听众的想法。由于「神射手」比较中性,不像「狙击手」这个字可能给人负面印象,所以国外治安单位传统上都称他们辖下的射手是「神射手」而非「狙击手」,以维护形象。近十多年来,由于热心推动狙击发展人士的鼓吹,一般大众才开始逐渐能够接受「狙击手」这个专业。

历史上最早的狙击手

如果我们采用狙击就是从隐藏处射击的定义的话,历史上最早记载的狙击就应该是发生在特洛伊了。当天下无敌的阿奇里斯在特洛伊城门前耀武扬威时,从城墙上不知是那个角落中射出了一支冷箭,射中了他的脚踝命门。
当然狙击不一定要用枪来进行,但是在一般用法上,主要还是跟近代枪支的发展息息相关。

早期发展

在火枪的发展史上,有很重要的两项发明跟狙击有关,一是膛线,另一是瞄准装置。

最早在枪管壁上拉出膛线的是1498年维也纳的Caspar
Kollner,不过他的膛线是直直两条线,应该是用来加快装填速度,而非用来提高准确度的。真正使用螺旋式膛线的据信是在1500年到1520年间,在今天德国的纽伦堡地区开始的;现在还保存的最早一支有膛线的枪是1544年在瑞士制造,现存于苏黎世博物馆。
至于瞄准装置,大约也是在1500年前后发明的,是最基本的准星、照门的配备。有了膛线和瞄准装置,射击的准确度大大提高,可以达到200公尺之外。据说十六世纪初时,知名的大画家兼发明家达文西(Leonardo Da Vinci)曾经带着自制的来复枪来到弗罗伦斯城墙上,瞄准围城的敌军开了一枪,打中300公尺外的一名敌兵。

自十六世纪起,前膛来复枪在中欧地区(今天的德、奥)开始大量的应用,当时那种来复枪称为jaeger,枪管很短,主要用途是在打猎和竞赛上。到了1567年时,瑞士苏黎世和伯恩地区已经时常举办使用来复枪的射击竞赛了,这种射击的风尚很快地也传播到欧洲各地。

当时德国各地诸侯的主要收入是出口佣兵,他们提供欧洲各国军事服务,所配备的也就是这种jaeger来复枪,因此这些德国佣兵也称为jaeger。不过,由于使用来复枪的时候弹头与膛线必须紧密咬合,无法像滑膛枪一样使用直径较枪管内径还小的弹丸,因此前膛来复枪的装弹十分困难而耗时。为求维持大量火力,各国的正规部队仍然配备滑膛枪,只有少数前卫部队(skirmisher)才配备来复枪。

在美国开拓初期,有部份中欧移民也移到美洲来,定居在宾夕法尼亚州一带,jaeger也随之传入美国。由于垦荒、狩猎、自卫之需,jaeger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经过拓荒者的改良,口径变小,枪管加长,加上枪托,也将弹头用浸了油脂的布或皮革包上以利前膛装弹。这就是著名的肯塔基来复枪的由来(这个名字其实要到1812年才定下来,当时肯塔基是拓荒的前哨)。

美国独立革命(1775-1780)

在美国独立战争之初,美国大陆议会通过法案征募10连来复枪手来助战,其中最出名的是由摩根上校(Col.Daniel Morgan)带领的来复枪手(Morgan’s Riflemen)。他们由于熟悉野外环境,对于地形地物的利用有特别的专长,在作战时成为辅助部队,专门对付英军军官并扰乱英军行列。他们的射击距离约在200至400码之间,对当时配备滑膛枪、交战距离通常在80码内的英军正规部队来说,根本就如肉中刺一般。不过也由于他们都是自由自在惯了,常常不听军令约束自己就溜出去对英军开几枪,对美军指挥官来说在战术运用上非常困难。像华盛顿将军对他们的观感就不怎么好,曾经说过他们比较像会传染的瘟疫而非有用的资源(“...more of a plague than an asset.“)。当时英军标准配备的是著名的Brown
Bess前膛装填的滑膛燧石枪,它的有效杀伤射程约80码(一说50码),超出这个距离被打中的人可说是运气极背。英国陆军的汉格上校(Col. George Hanger)上校在1814年写下这么一段话:如果一个士兵的枪膛不是制造得很糟的话(许多都很糟),可以打中80码外的人形靶、甚至是100码;但是如果一个士兵在150码外被敌人用一支平常的枪瞄准并打伤的话,那么他真的就是非常倒霉了;至于想用一支平常的枪射击200码外的人的话,你不如改为射击月亮,两者打中目标的机会都是一样的。

为了补充一般正规部队火枪射程的不足,英军也雇用德国的jaeger协助作战。这些jaeger的来复枪对美军一般部队造成很大威胁,但是由于所用枪枝射程较短,还是对付不了肯塔基来复枪手。

肯塔基来复枪手在独立战争中创下两个最有名的狙杀成绩。一是在1777年6月的萨拉托加之役(Battle of Saratoga)中,在300码外射杀了英军的西门?福雷色将军(Gen. Simon Fraser),彻底粉碎了英军统帅约翰?柏格因(Gen. John Burgoyne)的突围计画,导致从加拿大南下的数千英军投降。这场胜利不但大大振奋了殖民地的人心,也影响了还在观望中的法国。原本法国朝野对当时正在巴黎游说的富兰克林都是报以白眼、不理不睬的,此役胜利后,凡尔赛宫的大门马上为他敞开。最后美国和法国签订了同盟条约,法国派遣海军参战对抗英国。另一个牺牲者是英国的佛格森上尉(Capt. Patrick Ferguson,后晋升少校)。他本身也是个神枪手,由于肯塔基来复枪在战争初期的成功,他潜心研究设计了新型的来复枪,不但准确而且是后膛装弹,最高射速每分钟6发,有效射程在200码以上,性能和射速都远胜过滑膛枪。他的来复枪先进的程度更远远超出了当代的技术水准。他在1776年向英军高层展示他的新枪,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生产了100支枪,并且让他招募部队组成一个身穿绿制服的轻步兵连(Light Company)到美洲作战。他首次上阵在1777年的白兰地酒之役(Battle of Brandywine),把美军打得大败。在此役中他还瞄准了125码外一个正骑马离去的美军军官,大概是由于绅士的风度他没有对那军官背后开枪,殊不知那军官正是华盛顿!这就是著名的“未开的一枪”。
不幸的是,在此役他的右臂受伤,花了数个月的时间治疗仍然残废。在这期间,他的轻步兵连被解散,兵员补入其它单位,他后来也未能重新组建。最后,在1780年的国王山之役他被一个肯塔基来复枪手射杀,死后他的新来复枪也随之湮没。历史的瞬间真是可叹。

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美国最早有的狙击手

真正算得上现代意义的狙击手应当出现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因兵员极度匮乏,美国大陆议会征募10个连的来复枪手参战,这些未经严格训练的乌合之众善于埋伏起来远距离袭击英军,无意中成了狙击手。

不过,受当时技术限制,这些喜欢老远就放枪的人命中敌人的概率低得惊人,但他们还是在战争中创造了几项奇迹,最重大的战果是萨拉托加战役中击毙了英国的西蒙·富拉瑟将军,真可谓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迫使英军军心动摇,最终投降。

从教训中英国人也开始重视狙击手的作用。新型来复枪的发明者弗格森拉起一连人马组成一个全是狙击手的步兵连,在白兰地酒战役中把美国人打得晕头转向。此战,弗格森上尉在有效射程内瞄准一位骑马的美国军官后,又放弃了射击,因他不愿背后开枪,而那位军官正是大陆军总司令华盛顿将军!无法知道弗格森是否后悔了,因为他本人后来被美国狙击手射杀。

最早应该在一战的时候吧!

狙击手最早是什么时候有的~

一战时期

 百步穿杨狙击手(中国古代)
  《北齐书》记载,斛律光和斛律羡两兄弟,自幼练习射箭。每天一早,小哥俩吃完饭就被老爹撒出去打猎,晚上带着猎物回来交账。不论是走兔跳鹿,还是山鸡野猪,每次都是斛律羡带回的猎物多。结果却是,斛律光在老爹的一片赞扬声中洗洗睡了,斛律羡却得脱下裤子,撅着屁股等着挨板子。
  面对正义群众的质疑,老爹斛律金解释说,别看小儿子斛律羡猎物多,他是随处下手,得哪射哪,而斛律光的箭全射在猎物后背上,所以斛律羡“其数虽多,去兄远矣”,数量虽然多了一些,但是射箭的水平和他哥哥比可差大发了,打他屁股那是毫无悬念。
  在猎物多少与射箭的精确度之间,斛律金这杆天平明显地沉向了后者,这与弓箭在军事领域里的重要地位是分不开的。
  据南宋华岳在兵书《翠微北征录》中的记载,兵器有三十六种,弓为老大。武艺分一十八般,弓为第一。明朝人茅元仪在《武备志》中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弓者,器之首也。故言武事者,首曰弓矢。”
  早在西周时,人们就非常重视射箭,学校里有射箭课,男人们自幼练习,以不会射箭为耻。到了战国,战争更是射箭蓬勃发展的助推剂。为了激发百姓习射热情,有谁犯了罪过,不拿刑具拿弓箭,往怀里一塞,射吧,射中回家过年射不中从严治罪。这样一来,老百姓像疯了一样练习射箭,没日没夜。这事记载在《韩非子·内储》里。
  在冷兵器时代,射箭是最有效的狙击方式,远距离隐蔽攻击,保证了自身的安全,而且成本低廉,可以回收再利用。对于箭手来说,要精确命中目标,和现代狙击枪手一样,既要考虑距离、风速,又要考虑温度、湿度的影响,可惜很难在史书里找到如此专业的记载,这与时人的认识有很大关系,许多箭手能够在复杂的环境条件下射中目标,凭借的并不是多么科学的数据计算,而是多年实践积攒下来的经验。《三国志》卷四十九记载,大将太史慈“猿臂善射,弦不虚发”,一次讨贼时,贼在屯子里的楼上叫骂,手扶着楼栋,太史慈引弓射之,箭穿透其手掌狠狠钉在楼栋里,史载“矢贯手著棼”。远距离射中手掌这么小的目标,而且还是在不断移动的过程中,其难度可想而知。
  为了尽可能降低不可控制的 为了尽可能降低不可控制的外力对射箭精度的影响,提升箭射出的初始速度是最简便可行的办法,这需要力气,按史书的说法就是要“有膂力”。《魏书》对某射手有“有膂力,铁厚一寸,射而洞之”的记载,充分验证了大力出奇迹的道理。绝对力量能够最大限度地弯弓,把箭最稳、最狠地射出去,从而减少了外力对行进在空气中的箭的干扰,避免其偏离目标。
  《金史》记载有一神箭手郭虾蟆,在一次守城战斗中,城外一敌远远坐在胡床上,认为该处“箭力不及”,以此对守军表示鄙视。郭虾蟆奉命干掉这厮,于是手持弓箭等待时机。平日里虾蟆射箭,专攻敌人腋窝,因为那里没有甲胄掩护,因此“无不中”。这次依样画葫芦,只是力道要加大,不一会儿不知是举杯喝酒还是打哈欠捂嘴,“坐者举肘”,蛤蟆眼疾手快,将其射死。对于神射手,奖励是多种多样的。像前文提到的斛律光,长大后因射中大雕被皇帝和宰相誉为落雕都督,得到的是名声。太史慈一箭穿敌手掌,得到的是敬仰。《北史》记载,魏孝武帝将银酒杯悬挂于百步之外,“命善射者十余人共射,中者以赐之”,这大概是最早的奖杯。最幸福的应属唐高祖李渊,凭借两箭射中画里孔雀的双眼,赢了个老婆。这段故事记载在《旧唐书》里,让人看后好生羡慕。
  宋朝民间射箭风气颇盛。北宋时期,民间有“弓箭社”,有数十万成员,他们“带弓而锄,佩剑而樵”,或训练或竞技或娱乐,培育出相当多的神射手。《宋史·兵志》记载,有官员对于“射中者,视晕数给钱为赏。”晕,就是圈,类似现在靶子上的环,当时为考核射箭精准与否,在靶子上画出大小不一的同心圆为目标,然后召集士兵在距离二十步的地方引弓射箭。除了没有说出八环、九环这样的术语,与现如今的评比方法没什么分别。
  到了元朝,射箭不再受政府支持。元朝一统江山之后,政府即刻把射箭列为限制级活动。据《元史·刑法志》记载,除了给类似刑警等几类特殊职业配置弓箭,其他人等一律禁用。而且不只是不能用,就是私藏也不行,当时以一张弓三十只箭为一副,凡家有私藏,不足一副者鞭打五十七;四副以下,鞭打七十七,劳改二年;五副以上,杖打九十七,劳改三年;私藏十副者,二话不说直接处死。
  就这样,本该广受赞誉的神射手,在王朝更迭的漩涡中眨眼间就换了角色。

中国什么时候开始有阻击手
答:据考证:在1935年德国顾问就建议国军应配置狙击手这一编制,随后中国于1935年11月从德国购买120支配置有光学瞄准镜的1924式重枪管型猎枪,其实这就是二战时德国大量使用的98K型狙击步枪的前身,只不过当时是以猎枪的名义生产的。从国民政府1935年财政部开支列表中看到他的存在,有一项“购毛瑟24猎枪120支...

狙击手什么时候有的?
答: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美国最早有的狙击手 真正算得上现代意义的狙击手应当出现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因兵员极度匮乏,美国大陆议会征募10个连的来复枪手参战,这些未经严格训练的乌合之众善于埋伏起来远距离袭击英军,无意中成了狙击手。 不过,受当时技术限制,这些喜欢老远就放枪的人命中敌人的概率低得惊人,但他们还是在战争中...

...听过狙击枪和狙击手,请问这两个名字在中国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答:一个因战五级残疾军人回答提问者:您说的是对的;在我国上个世纪80年代的影视剧并没有狙击步枪和狙击手的,这两个名词是80年代后期才开始有的。自71年当兵直到79年参战,我和战友所受的解放军传统教育就是“神枪手”,并没有狙击手的名词;工作原因、接触到陆军野战部队的绝大部分武器,就是没有...

在什么时候,世界上出现了“狙击手”这个词?
答:第三种说法是,真正现代意义的狙击手这一名称最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当时德军挑选士兵组成自由行动的狙击手,他们大多具有猎人和护林员的背景,对东西两线的英法军队和俄军造成了重大杀伤。为此,在战争末期,英军专门成立了狙击手学校以培养反狙击手人才。1944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上,德...

中国什么时候有狙击手的
答:回答:百步穿杨狙击手(中国古代) 《北齐书》记载,斛律光和斛律羡两兄弟,自幼练习射箭。每天一早,小哥俩吃完饭就被老爹撒出去打猎,晚上带着猎物回来交账。不论是走兔跳鹿,还是山鸡野猪,每次都是斛律羡带回的猎物多。结果却是,斛律光在老爹的一片赞扬声中洗洗睡了,斛律羡却得脱下裤子,撅着屁...

我国人民解放军是什么时候才正式设立狙击手这个兵种的?
答:早期叫神枪手 后来在朝鲜战争中五次战役的时候 有一个狙击英雄(名字叫人么我忘记了)非常厉害 利用坑道和地形 击伤击毙很多敌人 自己没有受伤 后来在全军广泛宣传 (央视《讲述》有讲过他的事情) 战争结束后军队专门训练培养里一批战士 给他们专门配备了一些精度高的枪 成立了狙击手这个兵种 ...

拳王泰森更新动态与粉丝互动,击碎去世谣言,他都有哪些成绩?
答:泰森,1984年4月27日出生于美国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市,前职业拳击手、世界拳王、美国著名的“闪电”、“拳王”。泰森身高1米83,体重80磅。出道于拳坛很早。2001年2月22日和迈克·泰森在墨西哥的一场职业比赛中,用一记重拳 KO了当时还是小字辈的加内特,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画上了...

古代奥林匹克拳击运动的概述是什么?
答:古代奥林匹克拳击 拳击是在公元前688年第23届古奥运会上被正式列为竞赛项目的,并逐渐成为古奥林匹克运动会占有重要地位的运动项目。从公元前616年第41届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又列入少年拳击比赛。古奥运会的拳击运动,不论在形式、比赛规则或击打所用的用具方面,均有别于现代的拳击运动。古奥运会拳击...

二战时出现了很多著名狙击手,为何日本人却一个都没有?
答:据考据,日军新兵训练长达11个月,其中就有长达8个月的射击训练。而在完成训练之后,新兵必须在400米处打出10颗子弹80环的成绩才算合格,这一标准可以让日军称得上是二战期间,射击精度最高的军队。即便是单兵素质如此之高的日本军队在二战期间仍没有出现过著名的狙击手,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第一,...

射击职业体育选手中,你认为有军人吗?
答:威廉姆-哈登在1957年参军入伍,并于1960年作为步枪射手加入美国陆军射击队。他说:“我们空手而归,一无所获。”哈登承认技不如人:“我们惨败而归,是因为苏联阵营射手们的水平远远超过我们。”进入国家队的射击运动员一般都是各大学的学生,他们在大学就开始学习射击,成绩出众的进入国家队,中国射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