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什么人物是贪婪的 历史上随和又有一点贪婪的代表人物是谁

作者&投稿:农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和 砷
和砷是清朝乾隆皇帝的第一宠臣,是臭名昭著的大贪官。他因风度翩翩、容貌俊秀,精明能干,善于逢迎而深受乾隆皇帝的宠爱。终其一生,他为追求金钱与权力而费尽心机,在得宠之后,更是恃宠生骄、不可一世。他专权二十余年,不断扩充势力,大肆聚敛钱财,贪尽天下财富。饱在官场浮沉数十年,以乾隆为靠山,多次化险为夷。乾隆死后,他即被嘉庆帝赐死,结束了罪恶的一生。

一、立"钱、权"之志

和砷的出身并不显贵,父亲常保官至福建副都统。和砷自幼模样俊俏,十分乖巧,人见人爱。年少时他曾在咸安宫官学就读,受到了良好的训练。他过目成诵,不仅背熟了《四书》、《五经》,而且满文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另外他还掌握了蒙文和藏文,学会了作诗填词。他的学业和 "谦和",赢得了著名学者袁枚的称赞。和砷虽然身为中等官僚家庭子弟,但却因家中变故,并未过上悠闲、舒适的生活。他三岁丧母,十岁丧父,小小年纪就不得不为生计奔波,尝尽了人间冷暖。正如古人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正是少年时代这段备受冷眼与屈辱的经历,磨练了和砷的意志,使和砷自小就立下了追求金钱与权力、出人头地的志向。最终他步步为营,成了日后权倾朝野、富可敌国的乾隆朝第一宠臣。
父亲死后,为了筹集生活费用,和砷四处向人借贷,但得到的只是无情的嘲弄与莫落。无奈之下,和砷只得向管理自己家百封地的赖五讨要租银。赖五见和砷年幼好欺,非但不给租银,反而将他赶出了家门。无奈之下,和砷只得到保定府告状,结果却遭到了保定知府的一顿痛斥。为了继续生活,也为了不间断自己在咸安宫官学的学业,年仅十三岁的和砷强忍屈辱,卖掉了土地。
在咸安宫官学学习期间,和砷也因家贫而常常道人歧视、受人侮辱。
有一次,一位大官的儿子写了一首讽刺老师的诗,却硬说是和砷作的。恼羞成怒的教师没有给和砷任何分辩的机会,抄起戒尺就是一顿乱打。和砷心里明白,老师也只敢在他这样的穷学生身上发泄怒气,根本不敢招惹大官的儿子。这一顿乱打,使和砷想要出人头地的愿望更加强烈了。
从四处借贷、要租银、告官、挨打的经历中,和砷深深地体会到了权力和金钱的重要性。从此,他便把对权力与金钱的追求放在了人生的首位。

二、 时来运转,飞黄腾达

确立了人生目标后,和砷更加奋发向上。天道酬勤,和砷出人头地的机会终于来了。
和砷二十岁时承袭了父亲的爵位。他由于一表人材,而被身居高位的英廉看中。英廉将孙女冯氏许配给他。这样的靠山给和砷的发迹创造了条件。和砷虽应举未中,但在英廉的活动下,在乾隆三十七年 ( 公元1772年)被授予三等侍卫职,不久调任变仪卫,担任协同管理皇帝銮舆、仪仗的侍卫。这差使虽然地位不高,但可经常伴驾,是一条晋升的捷径。
和砷的时来运转颇具戏剧性。一天,乾隆帝出巡,仓促间找不到黄龙伞盖,乾隆很不高兴,借用 《论语》中的一句话问道:"是谁之过欤?"其余随行人员都膛目结舌,不知所措,只有和砷应声答道:"典守者不得辞其责。"话"这句话是对 《四书》上 "岂非典守者之者过邪?"的巧妙变通。乾隆顺着这宏亮的声音看到了和砷,见他仪态俊雅,机灵善辩,不觉喜欢起来,从此让他总管仪仗队。次日又升他为御前侍卫兼副都统。和砷以一个官学生的身份,却如此迅速地得到宠幸,实属前所未有。故朝中官员都觉得纳闷。孰不知这里头有着一段非常离奇的故事。乾隆为宝亲王时,有一天进宫请安,经过雍正爱姐马佳氏的卧室,正好看见马妃在对镜梳妆。宝亲王见马妃长发及地,不觉心中一动,偷偷走到马妃身后,蒙住了她的双眼。马妃不知道是宝亲王,顺手用梳子打到宝亲王的眉间,竟打起一个青紫纹块儿。皇后看见后,以为宝亲王与马妃有染,便下令将马妃赐死。宝亲王得知时,马妃己气绝身亡。乾隆抚尸大哭,咬破手指,在马妃项间点了个标记,说:"是我害了你,你要知道我现在还不能作主。你如果有灵魂,二十年后一定要与我相聚,我一定不会辜负你。"此时马妃已去世二十六年,和砷也恰好二十六岁。乾隆见和砷面貌和马妃一模一样,且项间也有一块朱砂记儿,便认为和砷是马妃转世。于是顿时生址怜惜之心,对他百般宠爱。
和砷每日形影不离地跟随在乾隆帝左右,对乾隆的性情喜好、生活习惯,乃至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留心观察、细心揣摩。时间一久,对乾隆的脾气、心理、好恶等,都了解得很清楚。他一看乾隆的脸色,就能猜出乾隆想干什么,不等乾隆开□,就把该准备的东西准备好了。和砷费尽心机去逢迎乾隆。乾隆也对他的办事能力极为满意。当时乾隆倚重的军机大臣于敏中是汉人,而乾隆帝一直在物色一个满族人帮助自己处理日常政务,和砷无疑成了最佳人选。从此他加官晋爵、平步青云,九年之内升至军机大臣。只有三十岁的和砷就当上了军机大臣,成为参与军国大政的核心人物之一,爬到了一般官吏钻营一辈子都不能达到的官位。这在论资排辈的封建官场中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乾隆以和砷办事干练为由,开始以惊人的速度不断提拔他。他曾任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埋藩院尚书、内务府总管大臣、九门提督、领侍卫内大臣、满洲都统等要职,封一等忠襄公。和砷发迹之迅速,实属罕见。

三、秉权二十余年

和砷自乾隆四十年 (公元1775年)发迹,至嘉庆四年 (公元1799年)正月被赐死,专擅朝政二十余年。他一人得势,鸡犬升天。弟弟和琳,官至总督,死后加封一等公;儿子娶乾隆的掌上明珠固伦和孝公主为妻,曾任都统兼护军统领、内务府大臣;和砷之女嫁给康熙帝之重孙;和砷的侄女即和琳之女,嫁给乾隆之孙子。和砷与皇室的联姻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和砷的家人凭借其权势,横行霸道。
各地的封疆大吏纷纷攀附和砷。和砷当权期间,劣迹昭彰,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结党营私,排除异己

和砷得势之后,大肆培植亲信,组织 "和家班子"。他首先把大学士傅恒之子福长安拉大军机处。两人串通一气,狼狈为奸,合伙干了许多罪恶勾当。福长安的小舅子是个连满语都说不好的浅薄之徒,却被和砷安排为广信知府。在一次考核官吏政绩的 "京察"中,和砷特意将他列为 "保送一等"。和砷的族孙景安被委任为河南巡抚,白莲教起义时,他不敢与起义军正面作战,总是在起义军后尾随,被人讥为 "迎送伯"。和砷的亲家苏陵阿毫无能力,和绅却对他特别提拨。在两江总督任上,苏陵阿公开索贿,接见属员时竟公开说:"蒙皇上圣恩,命我这老头子来捞点棺材钱。"这样一位厚颜无耻之徒,和砷竟公然将他推举为东阁大学士。这时的苏陵阿已年逾八十,两耳不聪,老眼昏花,连一举一动都需人扶持,被人称为 "活傀儡"。侍郎吴省兰、李潢、太仆寺卿李光云,都因曾在相砷家教读,当了高官,成为他的党羽。
对于不附己者,和砷千方百计地予以迫害打击。他与大学士阿桂始终势如水火。嘉庆帝的老师朱哇及嘉庆帝的宠臣东阁大学士董浩,也没躲过和砷的陷害。嘉庆元年 (公元1796年),太上皇乾隆帝下诏调朱挂来京任大学士,嘉庆帝写诗向老师表示祝贺。和砷盯上这首诗,把它拿给乾隆看,说嘉庆早就想 "示恩于师傅"。乾隆大怒,幸亏大臣董浩从中劝谏才未处死朱硅,但降朱硅为安徽巡抚,并谕令 "不得内召"。

2、控制朝政

和砷恃宠弄权,独霸军机处。嘉庆二年 (公元1797年),和砷任刑部尚书时,乾隆帝又命他兼埋户部 "紧要大事"。但他到任后,竟独揽户部的一切权力。同年,他又下令,以后大臣的奏章,一律
要另备一份副本呈交军机处,使他先于皇帝看到奏章。就这样,他通过控制奏章的渠道独揽了朝政大权。
嘉庆元年 (公元1796年),永炎即位后,乾隆帝依然以太上皇名义训政,和砷继续受到重用。由于乾隆帝老而健忘,和砷更能左右其意旨,成为出纳帝命之人。他的专擅程度甚于往昔,人皆侧目,连嘉庆皇帝也莫可奈何。一次,和砷上奏乾隆帝裁减太仆马匹,甚至影响到皇帝乘骑,使嘉庆帝暗自叹息说:"从此不能乘马矣。"他还把自己的老师吴省兰派到嘉庆帝身边,名为帮助整理诗集,实
欲窥探皇帝的一举一动。嘉庆二年 (公元1797年),嘉庆帝鉴于来年春自己"临雍礼成",下谕旨准备 "冬间大阅"。和砷即以白莲教大起义末被扑灭为由,向乾隆帝提出不宜举行这一典礼。乾隆帝立即接受了和砷的建议,下旨说大阅暂行停止。和砷的专擅真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3、庇护贪官,收受贿赂

乾隆时期,天下太平,封建官僚、地主阶级化,贪官数目之多、官员品级之大、赃额之巨、手段之高、范围之广,堪称清代历朝之最。查找有关史料,人们不难发现,许多大案要案均发生在和砷专权之后显然与和砷不无关系。
乾隆四十六年 (公元1781年),浙江巡抚王禀望在甘肃藩司任内贪污监生所交的贩济粮案发,清廷在其家搜出金银百万两之多。通政司副使钱沣查明勒尔谨、王禀望皆为和砷私党,陕西巡抚毕沉又经常奔走和门,与勒、王两人狼狈为奸,且知情不报。钱沣于是上奏疏弹劾毕沅。和砷虽然没有能保住勒尔谨、王禀望等人的性命,但终于使毕沉逃脱了惩处。

乾隆四十七年 (公元1782年),御史钱沣弹劾山东巡抚国泰等贪纵营私。乾隆命和砷同都御史刘墉以及钱沣一起去查办。国泰的营私舞弊,世人皆知。和砷先是给国泰通风报信,让其早做准备;后来在盘库时随便抽查儿封银子,一看数目不缺,就要草草收场。御史钱沣却查看得十分仔细,发现这里的庄银规格不一,便知有诈。又见和砷那样盘库,知其暗中袒护国泰,如果就这样收场,不光是贪官得不到惩处,他自己还要以所劾不实而获罪。因此,他再三请求封库再查。和砷无奈之下,只好同意封库。第二天,钱沣通知各商号说,借钱给府库的赶快前来认领,否则银两一律充公。结果商人纷纷前来领银。原来库银是从商铺暂时借来充数的。国泰贪污库银二百万两的内幕终于被揭开了。在铁一般的证据面前,和砷的通风报信、竭力营救未能奏效,国泰、于易简都被处死了。
乾隆五十五年 (公元1790年),内阁学士尹壮图请旨"密查亏空"。和砷很忌恨尹壮图,生怕他的 "密查亏空"之火会烧到自己头上,于是决定整整他。和砷表面上要求乾隆派尹壮图和户部侍郎庆成同赴各地清查仓库,暗中却命令庆成监视和牵制尹壮图。每到一地,庆成并不急于盘查,而是先拖延数日,令尹壮图枯坐馆舍,使其行动受到限制。事先得到消息的地方官吏,则赶紧东挪西借,暂时补足亏空,结果自然查不出任何漏洞。刑部以挟诈欺公、妄生异议罪判处尹壮图死刑。最后还是乾隆帝免去了他的死罪。这使和砷贪财的气焰更加嚣张。
和砷不仅百般庇护各地的贪官污吏,而且更不容许正直官员触及自己的管家。和砷的管家刘全恃强营私,陕西道监察御史曹锡宝“将论幼”。和砷接到党羽的报告,急忙命刘全"毁其室,衣服、车马有逾制,皆匿无迹"。和砷在乾隆帝面前诡称自己平时对家人管束甚严,如有此事,自己听凭处置。于是,乾隆帝 "遣官从锡宝至全家察视,无迹,锡宝自承冒昧",最后曹锡宝受到了革职留任的处分。
由此可见,乾隆后期,尽管清廷诛戮了一大批包括总督、巡抚、布政使和按察使在内的贪官污吏,但官场的贪污聚敛之风未有丝毫的收敛。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需要筹集大量银两,通过进贡、接驾、祝寿、献礼等方式,以满足乾隆帝挥霍钱财、和砷贪得无厌的欲望。
和砷虽身为官场贪污之首,却照样升官。乾隆五十一年 (公元1786年),三十六岁的和砷被任为文华殿大学士,官居一品。古人云:"德性才为君子,才胜德为小人。为小人者未必无才。"现存 的和砷的集子 《喜乐堂诗集》中有不少诗是他对乾隆应制奉和之作。清代诗歌认为,他的诗格律妥切,颇有佳句。在书画方面,和砷也是一个行家。
另外,他不仅精通满汉文,而且通晓蒙、藏文,并能用蒙、藏文为乾隆帝拟诏书。他还掌握了鲜为人知的西域秘咒,这在当时朝廷官员中是很少见的。他显示了较强的处理政务的才能,还 "善体圣心",对皇帝的起居可谓体贴入微。每当上朝遇到乾隆咳嗽,身为宰相的和砷当着文武大臣的面,为这位老迈的皇帝手捧唾盂。这无疑是使他获得宠信的重要因素。乾隆帝虽是一位英主,但他好大喜功,乐于巡游,讲究享受,还大兴土木。这些都需要大把的钱,然而乾隆又不愿意动用国库。和砷为此特设立 "密记处",实行议罪银制度,这样地方大员就有了公然向皇帝行贿的名目。就是个别的大员并无过失,但想继续升官的大员自然也走上向皇上献财富的捷径。这种制度有效地弥补了乾隆巨大开销的缺额。和砷还热衷于办贪污案子,但他处理贪污案并不是为了整顿吏治,而是因为这些被抄没的家私可满足乾隆挥霍之用。
为了讨好乾隆,和砷借主管户部和内务府之机,扩建圆明园和避暑山庄以供乾隆享乐,满足他做快活天子的愿望。每当朝鲜等国使臣来见乾隆帝时,和砷均为出纳帝命之人。正如来华的朝鲜使臣所说:阁老和砷,用事将二十年,威福由己,贪黩日甚,内而公卿,外而藩阃,皆出其门。纳贿谄附者,多得清要。"
4、不择手段,聚敛钱财
从小便对权力与金钱有着强烈欲望,并把它们作为人生目标的和砷,在得到乾隆恩宠,大权在握后,便开始把精力投人到他人生的另一个目标的实现上。人们说 "和砷爱财,取之有道",此话一点不假。为了聚敛钱财,和砷不惜利用职权贪污、索贿、受贿,甚至巧立名目,生造出议罪银制度,真是绞尽了脑汁,费尽了心思。自王公,下至舆僵,莫不侧目唾骂。
内务府负责宫廷服用、食物、武装守备等方面的事务。和砷作内务府的负责官员,为了支付宫廷庞大的开销,便以为皇帝、皇后、太子、公主等过生日为名,对各级官吏和富商进行大肆搜括,和砷本人则借机揩油。各地朝贡的礼品都得首先经过和砷这一关,和砷私自侵吞了贡品的十之九。他家所藏的一颗大珠比乾隆御用的冠顶还大。至于户部、内务府的大宗钱财更是由和砷任意支用,几乎无账可查。乾隆对此也从不过问。乾隆五十五年 (公元1790年),有一次和砷在宫门外遇见兵部尚书孙士毅,问他手中所持何物。孙出示了一只由大如雀卵的明珠雕琢而成的鼻烟壶,和砷爱不释手,要求孙转赠给他。孙告诉他此壶早已奏闻皇帝。没过几天,孙进奉的那只壶就到了和砷手里。原来,大凡大臣贡品,乾隆只收一二件,余下的都被和砷占有了。不通过和绅而直接进献的贡品,和砷出人宫中也可以随手取得。
和砷大权在握,官员们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争相向和砷进贡。即便是例行公事,如不给贿赂,和砷也会故意刁难。至于升官,则更需以钱铺路。在和砷那里,大小官职都有定价,出多大价做多大官,而且价码越来越高。向和砷行贿的官员太多了,以至于出现了行贿无门的情况。有一个山西巡抚专程送二十万两白银给和砷,不但未见到和砷的面,连管家的面也没见到,仅见个门子就花了五千两。外省的、京内的官员为了能与和砷见上一面,或者送完礼后要请托一些事情,经常在和砷从家中上公署必经的一条胡同里徘徊。因为清朝官员的官服上都有绣着图案的 "补子",这条胡同就获得了 "补子胡同"的雅号。
和砷利用攫取的惊人财富过着 "奢侈富丽拟于皇室"的腐朽生活。和砷吃腻了山珍海味,每天要服用上好的新鲜珍珠一粒。而这些珍珠都是各地达官显贵以每粒八千至二万两银子不等的价格买来进贡给他的。和府男女的服饰皆轻裘锦绣,和砷有一件衣服,其钮扣全是由精致绝伦的西洋小钟表制成的。和砷妻妾成群,她们之中有商人、下属送给他的美女,有内廷中遣出的宫女,也有别人遗留下的侍妾。和砷宅第的富丽豪华,在京城权贵中是名列前茅的。

四、可悲的下场

明代文人洪应明在 《菜根谭》一书中说:"为善不见其益,如草里东瓜,自应暗长;为恶不见其损,如庭前春雪,当必潜消。"多行不义必自毙,和砷当然不会例外。
和砷种种以权谋私、恃宠生骄的行为,引起了嘉庆帝的极大不满,但碍于乾隆帝之面,强为容忍。嘉庆四年 (公元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帝去世。第二天,嘉庆就削掉了和砷的军机大臣、九门提督职务,让其同死党福长安昼夜守值摈殿,不得擅自出人。初八日,嘉庆帝下令革除和砷及福长安所有职务,将两人逮捕人狱,并查抄其家产。十五日,嘉庆帝亲自宣布和砷二十大罪状。十八日,钦赐和砷白练一条,令其自尽。和砷面对白练一条,写下了四句绝命诗:"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他时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
近人梁启超先生的估计,和砷的全部家产大概有八亿两白银之巨。当权二十年的和砷的家产竟比清政府十年收人的总和还要多,难怪这些查抄清单公开之后,人人膛目,甚至当时在民间流传起了"和砷跌倒,嘉庆吃饱"的谚语。

我个人觉得,几乎所有的人都是贪婪的,特别是居高位的人。大家都说和申,其实谁又不是喃?
古今王侯将相,都是及其贪婪的,就像千古一帝康熙。
做了皇帝后就想将朝廷控制在手,就除獒拜。除了獒拜后又想将三藩握入手,又削藩。而后又平台,最后连蒙古也要一并侵占。
所以人人都是贪婪的,只是有人用在了正道上,有人用在了邪道上。
用在正道的叫做奋斗,而在邪道的都叫贪婪!

有钱人

和申

和珅啊
关于他的故事,你可以找一下“百家讲坛”纪连海讲的

历史上贪的人有哪些?~

  中国古代四大贪官
  东汉外戚梁冀家财三十亿
  梁冀是东汉安定乌氏(今甘肃平凉西北)人,做过大将军。在朝廷里横行二十几年,人称“跋扈将军”。

  正直大臣李固、杜乔等人多次弹劾梁冀,但他们最后都被梁冀杀害了。公元158年,已经26岁的恒帝为了夺回大权,在宦官单超、具瑗和司隶校尉张彪等人的帮助下先发制人,包围了梁冀的住宅,逼迫梁冀夫妇自杀。遭处置的梁冀党羽达300多人,一段时间里,朝廷几乎没人上朝了。梁冀被抄家后,恒帝把他的财产进行拍卖,得到30多亿银钱,相当于当时国家税收的一半。

  南宋权臣陈自强敛财高明

  陈自强在南宋宁宗时做到了右丞相,他依仗着曾经做过实权人物韩胄启蒙老师的资历,贪赃枉法,什么事都干。凡是求官的人,他都派人谈好价钱,一切办妥后再“光明正大”地授官。地方官送公文到京城,封函上一定要注明“某物多少一起献上”。凡是没写的,就根本不打开。后来,韩胄北伐失败失去了权势,陈自强失去了靠山,又因谎报军情被朝廷罢免,最终死于流放地。

  明朝御史刘观执法犯法

  明太祖朱元璋对贪官污吏的惩治十分残酷,贪污60两银子的官员就要被剥皮,在皮囊里填草后放在衙门公座旁以警诫继任者。此法在当时收到一定效果。可是到了明朝中后期,贪污已成了风气。到了明宣宗时,最大的贪污犯竟是经历了四代皇帝、资历高深的最高司法官左都御史刘观。刘观执法犯法,大肆贪污受贿。在他影响下,御史们个个贪婪无比。宣德三年六月罢朝后,宣宗召大学士杨士奇、杨荣至文华门询问,现在朝廷里哪个官员最腐败?杨荣毫不犹豫地说是刘观。宣宗立即下诏,命刘观巡视河道,实际上把他调离了御史位置。嗅觉灵敏的御史们立即闻风而动,纷纷弹劾刘观及其子刘辐。宣宗大怒之下准备处死刘观父子,后在杨士奇等人的一再求情下,改贬二人到辽东戍边。刘观最后死在辽东。

  和绅跌倒嘉庆吃饱

  清前期沿用明制,官员实行低俸制,地方官吏还要承担办公开支,当官可以说是入不敷出。雍正当朝,决心通过提高俸禄制止贪污。由于执法比较严格,当时起到一定效果。可到乾隆中期以后,官场上下几乎人人贪污,仅一个浙江平阳知县黄梅在8年任期内就贪污20多万两白银。

  而同当时最大的贪官和相比,黄梅实在只是个“小巫”。满族人和因溜须拍马、办事利落得到乾隆的欢心,官至兵部尚书,和非常贪财,他奉旨去云南,云南总督没有送重礼贿赂,他就将其革职;南方各省和海外诸国进献给皇帝的珍宝,他总是想方设法先弄到手。

  乾隆去世后,嘉庆下诏令和自尽,并抄了和绅的家财。有人估计,和家产值8亿两白银,超过朝廷十年收入的总和,所以民间有“和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据《周末》)

绝对是曹操!

世界名著中的四大吝啬鬼分别是谁?
答:4、泼留希金 泼留希金是俄国没落地主的典型,是俄国封建社会行将灭亡的缩影。虽然贪婪吝啬与葛朗台不相上下,但腐朽没落则是泼留希金的个性。

关于贪婪的名人事例
答:3、和珅贪污 中国历史上的权臣之一,曾兼任多职,是清朝历史上资产最多的官员。因为贪污过巨,成为后人所称权倾天下、富可敌国的“贪官之王”、“贪污之王”。和珅亦同时是18世纪世界首富,后被嘉庆皇帝赐死。4、南宋权臣陈自强敛财高明陈自强在南宋宁宗时做到了右丞相,依仗着曾经做过实权人物韩胄启蒙...

四大吝啬鬼的故事
答:夏洛克是个资产阶级高利贷者,为了达到赚更多钱的目的,在威尼斯法庭上,他凶相毕露,像一切吝啬鬼一样,贪婪是其共性。夏洛克之所以拒绝两倍乃至三倍借款地还款,而坚持按约从商人安东尼奥的胸口割下一磅肉。这是因为安东尼奥借钱给人时不收利息,影响了他的高利贷行业,所以他要借机报复,致安东尼奥于死地...

中国文学作品中的贪婪人物典型
答:《儒林外史》里的严监生,贪婪人物的绝对典型,不仅对别人吝啬,对自己都吝啬!

有关古人贪婪的例子
答:一毛不拔与挥银如土,贪婪之欲与人间之情,就是这样既矛盾又统一地表现出人物性格的特性与丰富性。 (摘自齐裕、陈惠琴《中国讽刺小说史》) 2.吴敬梓讽刺的矛头虽然总是直接落在某一个人的身上,但体现在人身上的罪恶归根到底是社会的产物。鲁迅说得好:“非倾向于对社会的讽刺,即堕入传统的‘说笑话’和‘讨便宜’...

四个著名吝啬鬼的人物形象和特点与表现
答:一、葛朗台葛朗台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巴尔扎克在小说《欧也尼• 葛朗台》中着力刻画的人物。他贪婪、狡黠、吝啬,金钱是他唯一崇拜的上帝,独自观摩金子成了他的癖好。他家财万贯,但开销节省,每顿饭的食物,每天点的蜡烛,他都亲自定量分发。为了钱他六亲不认:克扣妻子的费用;要女儿吃清水...

历史上什么人物是贪婪的
答:大家都说和申,其实谁又不是喃?古今王侯将相,都是及其贪婪的,就像千古一帝康熙。做了皇帝后就想将朝廷控制在手,就除獒拜。除了獒拜后又想将三藩握入手,又削藩。而后又平台,最后连蒙古也要一并侵占。所以人人都是贪婪的,只是有人用在了正道上,有人用在了邪道上。用在正道的叫做奋斗,而在邪道的都叫贪婪!

自私贪婪的古代代表性人物
答:朱元璋火烧庆功楼。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中国文学史上的四大吝啬鬼是谁,分别出自谁的作品?
答:1、严监生:出自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 一命呜呼。2、卢至:出自徐复祚的《一文钱》。财帛如山而又吝啬异常的富豪卢至,在途中拾到一文钱后引发的故事。虽杂有因果说教,但对贪鄙悭吝的卢至形象,塑造得十分深刻,很...

中国四大吝啬鬼
答:中国四大吝啬鬼:李梅亭 《围城》; 徐复祚 《一文钱》; 监河侯 《外物》; 严监生《儒林外史》 ;附欧洲作品中的四大吝啬鬼:夏洛克 阿巴贡 葛朗台 泼留希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