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要有图片,说清楚初一、初三、初五、初七、初九、十一、十三、十五的月相变化图) 初一到十五的月相图

作者&投稿:宓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月亮是以日、月黄经差度数来计算的,分为八种(见下),其中主要是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四种。


1.新月(初一即“朔”)

如图1中A位置,月球近地面没有太阳光的反射,所以基本看不到月亮。新月是清晨月出,黄昏月落。

2.峨眉月(农历初二到初七)

月亮绕地球公转,到达图1所示B位置,地球能看到被照亮的部分月面,它程镰刀型,对着西边的太阳。峨眉月是日出后月出,日落后月落。故要在日落后一段时间内才能在西边的天空看到峨眉月。

3.上弦月(农历初八即“程”)

如图1中C位置,因为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成直角90度,此时观测到月亮是西半边亮。上弦月日中出月出,黄昏时出现在正南天空,假设观察者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在子夜可观察到月亮落入西方地平线。上半夜可见。

4.渐盈凸月(农历初九到农历十四)

如图1中D位置,此时大半部月亮朝西亮,凸月日中后出现,黄昏后出现于东南部天空,黎明前从西方地平线落下,大半晚可见。

5.满月(农历十五即“望”、农历十六即“既望”)

如图1中E位置,此时太阳、月球位于地球两侧,由于白道面与黄道面有一夹角(平均为5度z左右),所以在大部分情况下,地球不能遮住太阳光,于是月亮亮面正对着地球,人们可以看到一轮明月。满月在傍晚太阳落山时的东方地平线升起,子夜地位于正南天空,清晨时从西方地平线落下。整夜可见。

6.渐亏凸月(农历十七到农历二十三)

如图1中F中位置,此时大半部月亮朝东亮。由于相对位置不同,渐亏凸月“亏”的是上面的一小部分,与渐盈凸月相对。渐亏凸月是黄昏后月出,正午前月落,大半晚可见。

7.下弦月(农历二十三)

如图1中G位置,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再次成直角,此时看到的月亮是东边亮。下弦月在子夜时升起,日出时悬于正南方天空,日中时从西方地平线落下,下半夜可见。

8.残月(农历二十四至农历三十即“晦”)

如图1中H位置,峨眉月亮面朝东。子夜后日出,黄昏前月落,黎明前可见。



月相

  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里的圆缺就是指“月相变化”: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月球被日光照亮部分的不同形象。

   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在太阳光照射下,向着太阳的半个球面是亮区,另半个球面是暗区。随着月亮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变化,就使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对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对向地球的月亮部分大一些,有时小一些,这样就出现了不同的月相。

   每当月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被太阳照亮的半球背对着地球时,人们在地球上就看不到月球,这一天称为“新月”,也叫“朔日”,这时是农历初一。

   过了新月,月球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运行,亮区逐渐转向地球,在地球上就可看到露出一丝纤细银钩似的月球,出现在西方天空,弓背朝向夕阳,这一月相叫“蛾眉月”,这时是农历初三、四。

   随后,月球在天空里逐日远离太阳,到了农历初七、八,半个亮区对着地球,人们可以看到半个月亮(凸面向西),这一月相叫“上弦月”。

   当月球运行到地球的背日方向,即农历十五、十六、十七,月球的亮区全部对着地球,我们能看到一轮圆月,这一月相称为“满月”,也叫“望”。

   满月过后,亮区西侧开始亏缺,到农历二十二、二十三,又能看到半个月亮(凸面向东),这一月相叫做“下弦月”。在这一期间月球日渐向太阳靠拢,半夜时分才能从东方升起。

   又过四五天,月球又变成一个蛾眉形月芽,弓背朝向旭日,这一月相叫“残月”。

   当月球再次运行到日地之间,月亮又回到“朔”。

   月相就是这样周而复始地变化着。如果用月相变化的周期(即一次月相变化的全部过程)来计算,从新月到下一个新月,或从满月到下一个满月,就是一个“朔望月”,时间间隔约29.53天, 中国农历的一个月长度,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



这样够清楚了吧,采纳吧



月亮是以日、月黄经差度数来计算的,分为八种(见下),其中主要是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四种。

1.新月(初一即“朔”)

如图1中A位置,月球近地面没有太阳光的反射,所以基本看不到月亮。新月是清晨月出,黄昏月落。

2.峨眉月(农历初二到初七)

月亮绕地球公转,到达图1所示B位置,地球能看到被照亮的部分月面,它程镰刀型,对着西边的太阳。峨眉月是日出后月出,日落后月落。故要在日落后一段时间内才能在西边的天空看到峨眉月。

3.上弦月(农历初八即“程”)

如图1中C位置,因为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成直角90度,此时观测到月亮是西半边亮。上弦月日中出月出,黄昏时出现在正南天空,假设观察者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在子夜可观察到月亮落入西方地平线。上半夜可见。

4.渐盈凸月(农历初九到农历十四)

如图1中D位置,此时大半部月亮朝西亮,凸月日中后出现,黄昏后出现于东南部天空,黎明前从西方地平线落下,大半晚可见。

5.满月(农历十五即“望”、农历十六即“既望”)

如图1中E位置,此时太阳、月球位于地球两侧,由于白道面与黄道面有一夹角(平均为5度z左右),所以在大部分情况下,地球不能遮住太阳光,于是月亮亮面正对着地球,人们可以看到一轮明月。满月在傍晚太阳落山时的东方地平线升起,子夜地位于正南天空,清晨时从西方地平线落下。整夜可见。

6.渐亏凸月(农历十七到农历二十三)

如图1中F中位置,此时大半部月亮朝东亮。由于相对位置不同,渐亏凸月“亏”的是上面的一小部分,与渐盈凸月相对。渐亏凸月是黄昏后月出,正午前月落,大半晚可见。

7.下弦月(农历二十三)

如图1中G位置,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再次成直角,此时看到的月亮是东边亮。下弦月在子夜时升起,日出时悬于正南方天空,日中时从西方地平线落下,下半夜可见。

8.残月(农历二十四至农历三十即“晦”)

如图1中H位置,峨眉月亮面朝东。子夜后日出,黄昏前月落,黎明前可见。

月相 [yuè xiàng]
月相,天文学术语。(phase of the moon)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中文名
月相
外文名
phase of the moon
拼音
yue xiang
相关领域
天文学
释义
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




初一初二初三初四初五初六初七初八初九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的月相变化~


新月(农历初一日,即朔日):0度;上峨嵋月(一般为农历的初二夜左右--初七日左右):0度--90度;上弦月(农历初八左右):90度;凸月(农历初九左右--农历十四左右):90度--180度;满月(望日,农历十五日夜或十六日左右):180度。
月相是指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因为月球本身不发光,且不透明,月球可见发亮部分是反射太阳光的部分。只有月球直接被太阳照射的部分才能反射太阳光。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上看到月球被太阳直接照射的部分,这就是月相的来源。月相不是由于地球遮住太阳所造成的(这是月食),而是由于我们只能看到月球上被太阳照到发光的那一部分所造成的,其阴影部分是月球自己的阴暗面。

初一到十五的月相图如下:

朔:如图所示,在位置1,日月黄经差为0°,这时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以黑暗面朝向地球,且与太阳几乎同时出没,故地面上无法见到,这就是朔,这一天为农历的初一。
新月:月球继续朝前旋转,到了农历初七、八,也就是图中的位置3,黄经差为90°,太阳落山,月球已经在头顶,到了半夜,月球才落下去,这时被太阳照亮的月球,恰好有一半给你看到,称之为“上弦月”。
满月: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月球转到地球的另一面,也就是图中的位置5,黄经差为180°。这时地球在太阳和月亮的中间,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那一半正好对着地球,此时我们看到的是满月,或称之为“望”。
下弦月:满月以后,月球升起的时间一天比一天迟了,月球亮的部分也一天比一天看到的小了,到了农历二十三,也就是图中的位置7,黄经差270°。满月亏去了一半,这时的半月只在下半夜出现于东半天空中,这就是“下弦”。
扩展资料
月相变化歌
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中,
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面朝西。
满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
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
一个口诀(方便记忆):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意思是: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凹的一面朝东);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东(凹的一面朝西),位于东半天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月相

月相怎么变化?
答:月相知识最主要在于我们实际观察,下面的课件能给我们进行规律性总结.点击看月相变化.今日月相.可按以下口诀记忆月相规律:“上上西西,下下东东”,即上半月时出现上弦月,月亮西半面亮,而且只出现在西面的天空;下半月时出现下弦月,月亮东半面亮,而且只出现在东面的天空.月球圆缺(盈亏)的各种形状叫月相....

初一到十五的月相图
答:初一到十五的月相图如下:朔:如图所示,在位置1,日月黄经差为0°,这时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以黑暗面朝向地球,且与太阳几乎同时出没,故地面上无法见到,这就是朔,这一天为农历的初一。新月:月球继续朝前旋转,到了农历初七、八,也就是图中的位置3,黄经差为90°,太阳落山,月球已经在头顶...

一个月中,月相变化规律是什么(用图表示)
答:按照阴历,从初一到月末,月相分别经历(北半球):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盈凸)—满月 —凸月(亏凸)—下弦月—蛾眉月(残月)—新月,既朔月→望月→朔月。阴历就是依照月相变化规律制定的(中国农历属于阴阳历),农历月初时,月亮正好在地球和太阳之间,称为新月,或者叫做朔月;农历十五十...

月相图片
答:月相变化图 在农历的每月初一,当月亮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的时候,月亮以它黑暗的一面对着地球,并且与太阳同升同没,人们无法看到它。这时的月相叫“新月”或“朔月”。 新月过后,月亮渐渐移出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区域,这时我们开始看到月亮被阳光照亮的一小部分,形如弯弯的娥眉,所以这时的月相叫“娥眉...

农历半月的月相变化
答:农历半月的月相变化是农历上半月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1、约在农历每月三十或初一,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在地球上看不见月亮,称为新月或朔。其视形状见图1中A位置。此月相清晨月出,黄昏月落,只有在日食时才可觉察。2、约在农历每月初三四,月球离开地球和太阳中间而向旁边偏了一些,即...

初一到二十四的月相图是什么样子的
答:初一到二十四的月相图是不断变化的;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东向西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因为月球本身不发光,且不透明,月球可见发亮部分是反射太阳光的部分。只有月球直接被太阳照射...

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要有图片,说清楚初一、初三、初五、初七、初九、十一...
答:1.新月(初一即“朔”)如图1中A位置,月球近地面没有太阳光的反射,所以基本看不到月亮。新月是清晨月出,黄昏月落。2.峨眉月(农历初二到初七)月亮绕地球公转,到达图1所示B位置,地球能看到被照亮的部分月面,它程镰刀型,对着西边的太阳。峨眉月是日出后月出,日落后月落。故要在日落后一段时间...

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要有图片,说清楚初一、初三、初五、初七、初九、十一...
答:1. 新月(农历初一,即“朔”)如图1中的A位置所示,此时月球接近地球的黑暗面,没有太阳光的反射,因此基本上看不到月亮。新月通常在清晨出现,随着太阳升起,月亮也逐渐沉没。2. 峨眉月(农历初二至初七)当月亮运动到图1中的B位置时,地球能够看到部分被照亮的部分,它呈现出镰刀形状,朝向太阳的...

月相中“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是什么回事分别是什么???
答:“下下下东东”意思是: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东,位于东半天空。月相,天文学术语。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月相变化规律 1.农历每月初一,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地球上的人们正好看到月球背离太阳的暗面,因而在地球上看不见月亮(相当于“黑...

月相变化的四个阶段依次是什么?
答:残月,满月过后,随着日、月位置逐渐靠近,月亮日渐“消瘦”起来。它依次经历凸月、下弦月和娥眉月几个阶段,最后,又重新回到新月的位置。我国习惯上把下半月的“娥眉月”称为“残月”。残月表示伤感。三、上弦月 月球继续朝前旋转,到了农历初七、八,也就是图中的位置3,黄经差为90°,太阳落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