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几道六年级的奥数题,越难越好,今天晚上就要,类型不要太单一,打广告的不要,速度呀! 求6年级奥数题,越多越好,不需要答案,练习用的,

作者&投稿:权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甲、乙、丙三人同乘汽车到外地旅行,三人所带行李的重量都超过了可免费携带行李的重量,需另付行李费,三人共付4元,而三人行李共重150千克.如果一个人带150千克的行李,除免费部分外,应另付行李费8元.求每人可免费携带的行李重量.

【分析】设每人可免费携带X千克行李.一方面,三人可免费携带3X 千克行李,三人携带150千克行李超重(150-3X)千克,超重行李共付4元行李费;另一方面,一人携带150千克行李超重 (150-X)千克,超重行李需付行李费8元.根据超重行李每千克应付的钱数相同,可列方程:

    

    所以每人可免费携带的行李重量为30千克.



有个国王要从3个女人中娶老婆,来了3个美女,一个诚实、一个只说谎、另一个有时诚实有时说谎,并且被诅咒了,国王如果娶了她就亡国了。3个女人彼此知道对方的身份。国王只能向某一个女人提1个问题,问国王如何提问,问完了之后如何选择,才能娶到美女而不亡国(即诚实的或说谎的)。

3个人住店
一间30元
每人掏10元
后来降价5元
店小二偷拿2元
给3人每人退1元
那么每人交了(10-1)元,一共交了(10-1)x3=27元
加上店小二拿走的2元
一共29元
还有一元钱呢?
-------------------------------------此题轰动了半个苏格兰---------------------------------

有个人去买葱
问葱多少钱一斤
卖葱的人说 1块钱1斤 这是100斤 要完100元
买葱的人又问 葱白跟葱绿分开卖不
卖葱的人说 卖 葱白7毛 葱绿3毛
买葱的人都买下了
称了称葱白50斤 葱绿50斤
最后一算葱白50*7等于35元
葱绿50*3等于15元
35+15等于50元
买葱的人给了卖葱的人50元就走了
而卖葱的人却纳闷了
为什么明明要卖100元的葱
而那个买葱的人为什么50元就买走了呢?
你说这是为什么?
---------------------------------------------------------------------------------------
一个小偷被警查发现
警查就追小偷,小偷就跑
跑着着跑着,前面出现条河
这河宽12米,河在小偷和警查这面有颗树
树高12米,树上叶子都光了
小偷围着个围脖长6米
问小偷如何过河跑?

一条猎犬追捕野兔。如果野兔返回80步,就到达猎犬所在地。已知猎犬跑两步的时间野兔可以跑3步,而猎犬跑四步的路程等于野兔跑七步的路程。猎犬多久才能追上野兔?

求几道六年级超难奥数题(带答案)~

1.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出发,并在A,B两地间不断往返行驶.已知甲车的速度是15千米/时,乙车的速度是25千米/时,甲、乙两车第三次相遇地点与第四次相遇地点相差100千米.求A,B两地的距离.(这里的相遇问题是迎面相遇问题,不考虑追上情况.)
解一:甲乙的速度比是15:25=3:5, 则甲乙的路程比是3:5。
A B两地的距离为3+5=8份,其中甲走了3份,乙走了5份。
第三次相遇时,甲乙一共走了5个全程,甲一共走了5×3=15份。(两个全程少
2×8-15=1份)
第四次相遇时,甲乙一共走了7个全程,甲一共走了7×3=21份。(不到三个全程)
第三次 第四次
相遇 相遇
A C D B

AD=21-2×8=5份
AC=2×8-15=1份
CD=100千米
100÷(5-1)=25千米 1份
25×8=200千米

解二:甲乙的速度比是15:25=3:5, 则甲乙的路程比是3:5。
设AB两地的距离为S千米
第三次相遇时,甲乙一共走了5S,其中甲走了5S÷(3+5)×3=S(不到两个全程)
第四次相遇时,甲乙一共走了7S,其中甲走了7S÷(3+5)×3=S(不到两个全程)
第三次 第四次
A 相遇C 相遇D B

AD=2S-S=S AC=S-2S=S
S-S=100
S=100
S=200

解三:甲乙的速度比是15:25=3:5, 则甲乙的路程比是3:5。
A B两地的距离(一个全程)为3+5=8份,其中甲走了3份,乙走了5份。
甲乙第三次相遇时,已走了5个全程,
第四次相遇时,已走了7个全程。
而由甲乙速度比例,可知,
第一次相遇时,乙走了5÷8=个全程,
第三次相遇时,乙走了×5=个全程,
第四次相遇时,乙走了×7=个全程。
第三次 第四次
相遇 100千米 相遇

则甲乙第三次相遇地点与第四次相遇地点相差100千米刚好相当于1--=个全程,可见A,B相距100÷=200千米。

2.一架飞机所带的燃料最多可以用6小时,飞机去时顺风,每小时可以飞1500千米,飞回来时逆风,每小时只能飞1200千米,这架飞机最多飞出多少千米就必须往回飞?
解一:设这架飞机最多飞出X千米就必须往回飞。
+=6
X=4000
解二:设飞机去时飞了X小时,则回时飞了6-X小时
1500X=1200×(6-X)
X=
1500×=4000(千米)
解三:6÷(+)=4000(千米)
(是指去时飞1千米需要的时间;是指回时飞1千米需要的时间;+是指飞1千米又返回一共所需要的时间)
解四:去时与回时的速度比=1500:1200=5:4,则去时与回时的时间比是4:5
6×=(小时) 1500×=4000(千米)
答:这架飞机最多飞出4000千米就必须往回飞。

练习:A.小明进行骑自行车训练,教练规定他必须在半小时内返回,去时每小时行15千米,回时每小时行10千米,小明最多骑多少千米就必须往回赶?

B.小星进行长跑训练,教练规定他必须在45分钟赶回,去时每小时跑15千米,回时速度比去时慢20%,小明最多跑多少千米就必须往回赶?

3.小方和爸爸从家去公园,小方先步行出发,9分钟后,爸爸骑车出发,在追上小方时,想起没带相机,于是爸爸立即返回家拿相机,又立即回头追小方,再追上时距家1000米。已知爸爸的速度是小方速度的4倍,爸爸骑车每分钟行多少米?
解一:设小方速度为x米/分钟,爸爸为4x,速度差为3x。
第一次追上需要时间为9x÷3x=3(分钟);
爸爸回家又要3分钟;
第二次追上需要时间为(9+3+3)x÷3x=5(分钟);
小方速度为1000÷(9+3+3+5)=50(米/分钟)。
爸爸的速度为50×4=200(米/每分钟)

解二:设小方速度1,爸爸为4,速度差为3。
第一次追上需要时间为(9×1)÷3=3分钟 (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
爸爸回家又要3分钟;
第二次追上需要时间为(9+3+3)÷3=5(分钟)
小方速度为1000÷(9+3+3+5)=50(米)。
爸爸的速度为50×4=200(米)

4.上午8时8分,小明骑自行车从家里出发;8分钟后,爸爸骑摩托车去追他,在离家4千米的地方追上了他;然后爸爸立刻回家,到家后又立刻回头去追小明,再追上他的时候,离家恰好是8千米.问这时是几时几分?
分析与解
爸爸第一次追到小明到第二次追到小明,共走千米,
小明走千米,
爸爸速度是小明的倍,
爸爸第一次追小明用了分钟,
之后用了分钟,
此时是8时分。
5.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如果把车速提高20%,可以比原来时间提前1小时半到达,如果以原速度行驶200千米后再提高车速的25%,则提前36分钟到达。问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解:现速与原速的比:(1+20%):1=6:5
原定行完全程的时间:1÷(6-5)×6=6小时
行200千米后,加快的速度与原速的比: (1+25%):1=5:4
行200千米后按原速还需要行走的时间:36/60÷(5-4)×5=3小时
甲、乙两地的距离:200÷(1-1÷6×3)=400千米
答:那么甲、乙两地相距400千米.

6.甲、乙两人同时从山脚开始爬山,到达山顶后就立即下山.他们两人下山的速度都是各自上山速度的2倍.甲到山顶时,乙距山顶还有400米,甲回到山脚时,乙刚好下到半山腰.求从山顶到山脚的距离.
分析:把“山顶到山脚的距离”看作单位“1”,假设甲乙可以继续上行,那么甲乙的速度比是(1+1÷2):(1+1/2÷2)=6:5;由于甲、乙所用时间是相同的,所以他们的速度比就是他们所行的路程比;当甲行到山顶时,乙就行了全程的,这时“乙距山顶还有400米”,也就是全程的(1-)是400米,据此关系可用除法解答.
解:假设甲乙可以继续上行,那么甲、乙的速度比是:(1+1÷2):(1+1/2÷2)=6:5
当甲行到山顶时,乙就行了全程的,这时“乙距山顶还有400米
400÷(1-)=2400米

7.一辆大轿车与一辆小轿车都从甲地驶往乙地.大轿车的速度是小轿车速度的80%.已知大轿车比小轿车早出发17分钟,但在两地中点停了5分钟,才继续驶往乙地;而小轿车出发后中途没有停,直接驶往乙地,最后小轿车比大轿车早4分钟到达乙地.又知大轿车是上午10时从甲地出发的.那么小轿车是在上午什么时候追上大轿车的。

解:
大轿车行完全程比小轿车多17-5+4=16分钟
所以大轿车行完全程需要的时间是16÷(1-80%)=80分钟
小轿车行完全程需要80×80%=64分钟
由于大轿车在中点休息了,所以我们要讨论在中点是否能追上。
大轿车出发后80÷2=40分钟到达中点,出发后40+5=45分钟离开
小轿车在大轿车出发17分钟后,才出发,行到中点,大轿车已经行了17+64÷2=49分钟。
说明小轿车到达中点的时候,大轿车已经又出发了。那么就是在后面一半的路追上的。
既然后来两人都没有休息,小轿车又比大轿车早到4分钟。
那么追上的时间是小轿车到达之前4÷(1-80%)×80%=16分钟
所以,是在大轿车出发后17+64-16=65分钟追上。
所以此时的时刻是11时05分

8.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出发时,甲、乙的速度比是5∶4,相遇后,甲的速度减少20%,乙的速度增加20%,这样,当甲到达B地时,乙离A地还有10千米.问: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与解
设甲速度为5份,乙为4份,
相遇后甲变成份,乙变为份,
甲到B地需要的时间,
乙用的时间可以走的路程,
千米。

1, 大人上楼的速度是小孩的2倍,小孩从一楼上到四楼要6分钟,问大人从一楼到六楼需要几分钟? 2, 大小鱼缸鱼条数相等,如果从小缸拿出5条放到大缸,大缸鱼的条数是小缸的6倍。 问:原来大小缸各有多少条鱼? 3, 有两列火车,一列长180米,平求6年级奥数题,越多越好,不需要答案,练习用的,

求几道六年级的奥数题,越难越好,今天晚上就要,类型不要太单一,打广告的...
答:1.甲、乙、丙三人同乘汽车到外地旅行,三人所带行李的重量都超过了可免费携带行李的重量,需另付行李费,三人共付4元,而三人行李共重150千克.如果一个人带150千克的行李,除免费部分外,应另付行李费8元.求每人可免费携带的行李重量.【分析】设每人可免费携带X千克行李.一方面,三人可免费携带3X...

谁能给我些小学六年级较难的奥数题?(最少十题,越多越好)谢谢。
答:6、某校参加数学竞赛的男生与女生的人数比是6:5,后来又增加了5名女生,这时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8/9。原来参加数学竞赛的女生有多少人?7,一只树袋熊一天大约要吃(6/7)千克的按树叶。10只树袋熊一星期大约能吃多少千克的按树叶?8.剪一朵花要用(1/4)张纸,小明剪了9段。小聪剪了11多。

求六年级的奥数题,越难越好?
答:1、金工车间有两班职工,甲班职工比乙班职工少9人,因工作需要,从甲调出3人到乙班,这时甲班职工比乙班少3/8,两个班原来各有职工多少人?(9+3×2)÷3/8-3=37(人)乙班 37-9=28(人)甲班 2、光明小学六年级上学期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55%,今年开学初转走了3名男生,又转来了3名女...

急求六年级超难的奥数题、要十分十分难的.还要有答案.
答:1.一辆大货车与一辆小轿车同时从甲地开往乙地,小轿车到达后立即返回,返回时速度提高50%.出发2小时后,小轿车与大货车第一次相遇,当大货车到达乙地时,小轿车刚好走到甲乙两地中点.小轿车在甲乙两地往返1次需要多长时间?时间一定各自的速度不变,则路程比等于速度比.设小轿车原速为单位1,现速为150%....

求有难度的六年级奥数题。
答:2、.(牛顿的牛吃草问题)有三片牧场,场上的草长的一样密,而且长的一样快。它们的面积为 公亩,10公亩和24公亩。12头牛4星期吃完第一块牧场原有的和4星期内新长出来的草,21头牛9星期吃完第二块牧场原有的和9星期内新长出来的草。问多少头牛才能在18星期吃完第三块牧场原有的和新长出来...

史上最难奥数题 六年级的
答:3.希望小学低年级人数的4/5比中年级人数多1/4,中年级人数的3/4是高年级人数的4/3,低、高年级人数各是中年级人数的几分之几?如果全校有2000人,低中高年级各有多少人 4.小明、小红共有50张邮票,若小明拿出1/3给小红,小红再拿出1/2给小明,这时小明的邮票张数和小红的邮票张数的比是7;...

小学奥数题,六年级,随便出一道,按难度给分,越难越好
答:1、传说在山洞里放着一些宝物,搬运一个山洞的宝物,蓝猫需10小时,淘气需12小时,菲菲需15小时,有同样的山洞A和B,蓝猫在A山洞,淘气在B山洞同时开始搬运宝物,菲菲开始帮助蓝猫搬,中途又去帮助淘气搬,最后同时搬完两个山洞的宝物,问:菲菲帮助蓝猫搬运了几个小时?2、把一个长方形的长增加5dm,宽增加8dm...

小学六年级比较难的奥数题
答:11、六年级三班考试,全班平均82分,男生平均80分,女生平均90分,求男女生的比。(90-82):(82-80) = 4:1 12、某工厂学徒中男工占4/5,师傅中男工占9/10,师徒加起来男工占41/50,师傅与徒弟的比。1:[(9/10 - 4/5)/(41/50 - 4/5) - 1] = 1:4 师傅与徒弟的比1:4 就先...

小学生奥数(越难越有趣越好)
答:6.有甲、乙两根水管,分别同时给A,B两个大小相同的水池注水,在相同的时间里甲、乙两管注水量之比是7:5.经过2+1/3小时,A,B两池中注入的水之和恰好是一池.这时,甲管注水速度提高25%,乙管的注水速度不变,那么,当甲管注满A池时,乙管再经过多少小时注满B池?7.小明早上从家步行去学校...

六年级奥数题.
答:4.一项工程,第一天甲做,第二天乙做,第三天甲做,第四天乙做,这样交替轮流做,那么恰好用整数天完工;如果第一天乙做,第二天甲做,第三天乙做,第四天甲做,这样交替轮流做,那么完工时间要比前一种多半天。已知乙单独做这项工程需17天完成,甲单独做这项工程要多少天完成?解:由题意可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