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住房改革历史。 中国房产的发展史

作者&投稿:濯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第一阶段:探索和试点

1978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仅3.6m2,缺房户达869万,占城市总户数的47.5%。实践表明,计划经济体制下住房完全靠国家包下来,实行福利分配的路子走不通。

1980年4月,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住房改革要走商品化的路子,从而揭开了住房制度改革的大幕。

1982年,国家有关部门设计了“三三制”的补贴出售新建住房方案,即由政府、企业和个人各承担1/3,并在郑州、常州、四平、沙市试点。

在试点中,验证了职工有购房需求和一定支付能力,也暴露出在大量旧公房低租金制未触动的情况下,租买比价不合理,个人缺乏买房动力,住房建设资金不能自身循环,国家和企业难以长期承受这种负担,因而有关部门于1985年停止这种做法。

1985年,住房制度改革从“三三制”售房转向租金制度改革的研究和设计。1986年,选定烟台、唐山、蚌埠进行房改试点,试行“提租补贴、租售结合、以租促售、配套改革”的方案。

这次试点从根本上动摇了根深蒂固的住房福利观念、等级观念和消费观念,分房上的不正之风也基本得到解决,国家、企业以及职工之间的利益关系得到调整,为全国的住房改革提供了思路。

二、第二阶段:从分批分期到全面推进、深化改革

1988年,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全国住房制度改革工作会议,推出《关于在全国城镇分期分批推行住房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

1991年6月,国务院发出《关于继续积极稳妥地进行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通知》,要求将现有公有住房租金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到成本租金;在规定住房面积内,职工购买公有住房实行标准价。

1994年7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确定房改的根本目标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城镇住房制度,实现住房商品化、社会化;加快住房建设,改善居住条件,满足城镇居民不断增长的住房需求。

三、住房货币化和保障制度

1998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宣布从同年下半年开始全面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首次提出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

截至1998年底,全国已经全面停止实物分房,中国城镇住房制度发生了一次根本性的转变。

2003年以来,中央一方面继续推进住房制度改革,一方面加大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国务院先后颁发“前国八条”、“后国八条”、“国六条”等一系列文件,提出在高度重视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稳定住房价格(特别是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价格)的同时,加快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住房保障制度。

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住房制度是国家的一项重要制度,事关民生、事关深化改革,也事关新的体制和机制的建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明确住房制度改革方向,以满足新市民的住房需求为主要出发点,以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为主要方向。

扩展资料:

改革的目的和原则 :

1、改革目的

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发展住房金融,培育和规范住房交易市场。

基本原则

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坚持在国家统一政策目标指导下,地方分别决策,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坚持国家、单位和个人合理负担;坚持“新房新制度、老房老办法”,平稳过渡,综合配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住房制度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中国住房改革历程:一个综合回顾



1、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计划经济体制下住房完全靠国家包下来,实行福利分配。

2、一次房改时期

时区跨度集中在1980年至2001年,1980—1986年,理论准备和售公房阶段;1986—1991年,提租补贴阶段;1991—1993年,以售带租和公积金试点阶段。

1993—1998年7月,房改深化、配套改革与艰难探索阶段;1998年7月至2001年,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全面展开、新住房制度初建阶段。

3、二次房改阶段

以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为历史分界点,这里将2003—2011年作为二次房改前期,这时期围绕理念、机构与职能范畴的保障房制度建设加快,直接促进保障房建设规模空前,大步迈向与商品房相协调的格局。

扩展资料:

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关系人民安居乐业,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社会和谐稳定。

因而,要处理好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

由于市场配置的对象是商品房,政府保障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类别是保障房,因而,该制度在本质上也可概括为商品房与保障房相协调的住房制度,即“两房协调”的新住房制度。

完善的住房新体制或新住房体制的模式,应该就是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两房协调的住房体制。它的建立,将为促进住房体系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深层持久的制度动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住房制度改革



中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
1、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探索和试点阶段
1978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关于房改的问题。
1979年开始实行向居民全价售房的试点。
1982年开始实行补贴出售住房的试点,即政府、单位、个人各负担房价的1/3。
截至1985年底,全国共有160个城市和300个县镇实行了补贴售房,共出售住房1093万平方米。
自1986年以后,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掀起了第一轮房改热潮。1986年2月,成立了“国务院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领导和协调全国的房改工作。1988年1月国务院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住房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同年2月国务院批准印发了国务院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关于在全国城镇分期分批推行住房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标志着住房制度改革进入了整体方案设计和全面试点阶段。
自1986年以后,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掀起了第一轮房改热潮。
2、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全面推进和配套改革阶段
1991年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和实质性进展,结束了一段时期以来的徘徊局面,进入了全面推进和综合配套改革的新阶段。
1991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全面进行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意见》,这是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一个纲领性文件,明确了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根本目的,这标志着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已从探索和试点阶段,进入全面推进和综合配套改革的新阶段。
3、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化和全面实施阶段
1994年7月18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确定房改的根本目的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城镇住房制度,实现住房商品化、社会化;加快住房建设,改善居住条件,满足城镇居民不断增长的住房需求。房改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三改四建”。
“三改”即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福利性的旧体制,包括:改变住房建设投资由国家、单位统包的体制为国家、单位、个人三者合理负担的体制;改变各单位建房、分房和维修、管理住房的体制为社会化、专业化运行的体制;改变住房实物福利分配的方式为以按劳分配的货币工资分配为主的方式。
“四建”即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住房制度,包括:建立以中低收入家庭为对象、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经济适用住房供应体系和以高收人家庭为对象的商品房供应体系;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发展住房金融和住房保险,建立政策性和商业性并存的住房信贷体系;建立规范化的房地产交易市场和房屋维修、管理市场。《决定》要求全面推行住房公积金制度,积极推进租金改革,稳步出售公有住房,加快经济适用住房的开发建设,做好原有政策与《决定》的衔接工作等,标志着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已进入深化和全面实施阶段。[PageBreak]
1998年7月3日发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宣布从1998年下半年开始,全国城镇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
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住房供应体系主要包括:
(1)调整住房投资结构,重点发展经济适用住房,加快解决城镇住房困难居民的住房问题。
新建的经济适用住房出售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按保本微利原则确定。经济适用住房的成本包括征地和拆迁补偿费、勘察设计和前期工程费、建安工程费、住宅小区基础设施建设费(含小区非营业性配套公建费)、企业管理费、贷款利息和税金等7项因素。计入房价的企业管理费原则上控制在2%以下,并以征地和拆迁补偿费、勘察设计和前期工程费、建安工程费、住宅小区基础设施建设费(含小区非营业性配套公建费)等4项成本因素为基础计算,经济适用住房开发利润控制在3%以下,使经济适用住房价格与中低收入家庭的承受能力相适应。
(2)对不同收入家庭实行不同的住房供应政策。
新建的经济适用住房出售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按保本微利原则确定,其开发利润控制在3%以下,使经济适用住房价格与中低收入家庭的承受能力相适应。
最低收入家庭租赁由政府或单位提供的廉租住房。廉租住房可以从腾退的旧公有住房中调剂解决,也可以由政府或单位出资兴建。最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原则上以发放租赁补贴为主,实物配租和租金核减为辅。城镇最低收入家庭人均廉租住房保障面积标准原则上不超过当地人均住房面积的60%。廉租住房的租金实行政府定价,廉租住房租金标准由维修费、管理费二项因素构成。
中低收入家庭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等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是指政府提供政策优惠,限定建设标准、供应对象和销售价格,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商品住。
对高收入家庭购买、租赁的商品住房,实行市场调节价。
经济适用住房是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商品住房。对经济适用住房,要严格控制在中小套型,严格审定销售价格,依法实行建设项目招投标。
(3)发放住房补贴。
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后,职工购房资金来源主要有:职工工资,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以及有的地方由财政、单位原有住房建设资金转化的住房补贴等。房价收入比(即本地区一套建筑面积为60m“的经济适用住房的平均价格与双职工家庭年平均工资之比)在4倍以上,且财政、单位原有住房建设资金可转化为住房补贴的地区,可以对无房和住房面积未达到规定标准的职工实行住房补贴。

一开始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一般职工住房问题都是单位解决 农民自己解决
后来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尤其是朱镕基上台以后 改革住房政策 实行住房商品化 2005年以后由于中国房价上涨过快 部分地区泡沫严重 为保证一般民众实现居者有其屋 大力发展保障性住房和限价房 但由于发展以上两种住房需要大量的政府投资 中央财政出小头、地方财政出大头 而地方财政却日益捉襟见肘 加上两种保障房本身没有经济利益可图 民间资本不愿介入 所以发展不是很乐观

60年来,中国人的住房的变迁~~

人人买房 家家求大 一步到位

顺德区统计局昨发布城镇居民居住消费调查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住房消费呈现六大变化

昨日,顺德区统计局城调队正式发布“新中国成立六十年顺德城镇居民居住消费调查”结果,从调查中人们可以发现,房子从无到有,从只讲生存到考虑享受,从每月一包烟钱的租金到水费电费网费“大出血”,60年来经历了诸多变化。而除了房价高昂成为众矢之的以外,住房私有率过高,房子面积盲目求大,一步到位买房背负沉重压力等,仍是住房消费的主要问题。

住房消费六大变化

记者从调查中看到,1992年以来,顺德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大多数居民实现了拥有住房的梦想,居住消费开支迅猛增长。

变化一:公房变私房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形成了公有制住房独霸天下的所有制格局。

到2008年底顺德城镇居民拥有私有住房的家庭比例达到99.0%。据统计,2002年底顺德24%的城镇居民家庭拥有两套以上住房(含两套), 2008年底已上升到29%。

变化二:分房变购房

过去,在住房作为福利而实行实物分配的体制下,城镇居民获得住房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工作单位,人们拥有住房的能力主要与工作单位、工龄、技术职称、职务等有关。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之后,城镇居民获得住房的主要途径不是通过单位,而是通过市场。居民拥有住房的能力主要与受教育的年限、工作收入等因素有关。

变化三:生存到享受

人们更加讲究住房宽敞、明亮、舒适,环境幽雅、舒适的小区不断涌现;居民从平房搬进楼房,小房换成大房,同时花钱去精心装饰。

到2008年底,顺德城镇居民家庭户均住宅建筑面积达148.78平方米,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45.78平方米,已经超过上世纪90年代初中高收入国家住房水平,接近高收入国家水平。2008年底,顺德平均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淋浴热水器142台,有18%的城镇居民家庭使用管道煤气或天然气,81%的家庭使用液化石油气,平均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中拥有空调258台。

变化四:收音机变电脑

从建国初期到70年代初,收音机普遍进入居民家庭。至2008年末,顺德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190台。城镇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家用电脑94台,通过网络进行学习、购物和交往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变化五:不花钱到花大钱

20世纪80年代,大多数年份城镇居民人均全年房租支出都在5元左右,人均月房租支出仅相当于一包香烟的价格。进入20世纪90年代,居民对水电燃料的支出直线增长,除支付房款外,购房家庭还会花费相当于房款36%的资金用于住宅装修。

变化六:小区生活更方便

20世纪80年代居民小区建设刚刚起步,各项服务功能比较欠缺,仅限于如小卖部、小食店等最基本的服务,小区绿化、物业管理处于空白。

进入20世纪90年代,活动站、幼儿园、理发店、饭店、商店、维修站、绿化队等各项社会功能一应俱全,一个小区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的生活。

住房高消费带来三大隐忧

记者从调查中看到,除了住房价格节节攀升已成众矢之的以外,目前城镇居民住房消费中其他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

问题一:

住宅私有率越来越高

据抽样调查显示,2004年顺德区城镇住宅私有率高达98%,到2008年顺德城镇住宅私有率高达99%,大大高于实行私有化的欧美发达国家。欧洲一些国家的住宅私有率长期维持在40%左右,出租房在住房商品市场上始终占有不可忽略的地位。偏高的住宅私有率意味着把人长期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利于人员的自由流动,是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背离的。

分析:顺德区城镇居民住宅私有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一是与中国人与生俱来的安居乐业的传统观念有关。二是与人们坐享其成的投资理念有关。资产致富的魅力吸引一部分居民从普通消费者转变为物业投资者,专门从事住宅、中小店铺出租经营活动。三是与目前我国单一的房产结构有关。在西方国家,房产市场上房源充足,居民可以购买商品房,也可以租住政府提供的廉租房。但在我国,开发商出于一次收回投资成本的考虑,不愿意开发供出租的普通商品住宅。政府提供的廉租房数量少而又少。单一的供房结构导致住宅私有率不断上升。

问题二:

住宅面积越来越大,土地浪费现象严重

随着顺德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增长迅速,从1985年的人均17.82平方米, 2008年增长到45.78平方米,比1985年增长1.4倍。按照联合国统计,顺德城镇居民普遍超过中等收入国家住房水平,与部分西方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初的居住水平相差无几。

分析:目前,在人们贪大心理和开发商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商品房越盖越大。照目前这样的发展速度,要不了几年,顺德城镇居民将很快达到高收入国家的住房水平。

可是对于顺德乃至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紧张、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现状,完全没有必要在住房面积上去赶超西方发达国家。

问题三:

居民不能根据自己的生命周期安排购房计划,一步到位现象比较普遍

人的一生大概需要买三次住房,大致每隔8~10年购买一次住房。但目前大多数城镇居民并没有树立起梯度消费的意识,还不能根据自己的生命周期和收入周期来安排购房计划,住房消费中普遍存在贪大、求阔、超前、浪费的奢靡风气。很多年轻人刚结婚就不惜代价购买面积过大的住房,住房交付使用后又进行豪华装修,好像一生就只买一套住房。

分析:一步到位式的购房方式是很不经济的,也是没有生活质量的。在收入有限的阶段购买价格过高的住房,势必使购房者承担过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

  第一阶段:理论突破与试点起步阶段(1978至1991年)
  1978年理论界提出了住房商品化、土地产权等观点。1980年9月北京市住房统建办公室率先挂牌,成立了北京市城市开发总公司,拉开了房地产综合开发的序幕。1982年国务院在四个城市进行售房试点。1984年广东、重庆开始征收土地使用费。1987至1991年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起步阶段。1987年11月26日,深圳市政府首次公开招标出让住房用地。1990年上海市房改方案出台,开始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1991年开始,国务院先后批复了24个省市的房改总体方案。
  第二阶段:非理性炒作与调整推进阶段(1992至1995年)
  1992年房改全面启动,住房公积金制度全面推行。1993年“安居工程”开始启动。1992年后,房地产业急剧快速增长,月投资最高增幅曾高达146.9%。房地产市场在局部地区一度呈现混乱局面,在个别地区出现较为明显的房地产泡沫。1993年底宏观经济调控后,房地产业投资增长率普遍大幅回落。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一段时间的低迷之后开始复苏。
  第三阶段:相对稳定协调发展阶段(1995至2002年)
  随着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住房成为新的消费热点。1998以后,随着住房实物分配制度的取消和按揭政策的实施,房地产投资进入平稳快速发展时期,房地产业成为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第四阶段:价格持续上扬,多项调控措施出台的新阶段(2003年以来)
  2003年以来,房屋价格持续上扬,大部分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明显。随之而来出台了多项针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政策。
  详细: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发展历史大致这样:首先从1981年开始,在深圳和广州开始搞商品房开发的试点,在这以前,国内只有房地产开发,没有商品房开发,事业单位或者企业单位造房子主要是用于内部职工福利分配的,包括政府造房子也是用于福利分配,没有房地产市场。由于当时搞试点比较成功,后来就小范围的开始试点开发。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深圳视察后发现特区搞市场经济建设之后城市的面貌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房地产开发非常成功,认为开发区的经验值得向全国推广,于是他就吹响了中国房地产开发的号角,由沿海城市一带开始展开,特别是在海南、北海、广州、深圳等这些大城市,但时间不长,由于海南的房地产市场形成了严重的泡沫。
  1993年朱镕基总理到海南视察,发现海南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失控,主要是土地市场迅速形成了非常严重的泡沫。于是朱镕基总理一声令下:停止银行贷款。银根收紧后使刚刚起来的房地产市场立马遭到重创,造成的结果是从1993年下半年到1998年上半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始终波澜不兴。
  1998年对中国房地产业来说是关键之年,分水岭就是上半年和下半年,很多开发商在1998年上半年都熬不下去了,把土地纷纷卖掉退出市场。但是到了1998年下半年,在6月份左右,政策面开始发生变化,出台了一系列的刺激房地产发展的政策,主要一个是取消福利分房,也就是意味着所人们要取得住房,都要到市场上去买房,通过市场来解决住房问题,这种政策使得有效需求在短期内爆发,并大幅快速上升。这政策的第一效应就是“赶末班车”——凡是有钱的单位纷纷购买现房,把当时市场上所有当时卖不掉的现房一扫而空。这时的房改政策提供了巨大的有效需求,而金融政策和税收政策又创造出巨大的有效需求。不断地降低利率,还有按揭门槛降低,当时首付只要30%、20%,有的银行甚至提出零首付。还有价格政策,在这之前商品房的价格受到物价局的管制,不能随便涨价,是限价的。但是在这时候取消了这些管制,为后来开发商涨价提供可能,这以后开发商自己喜欢怎么定就怎么定,开始乱涨价。于是1999年至2003年为中国房地产业高速增长期。2003年到达高峰,暴露出房价过高、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导致严重的社会矛盾,房地产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2004年开始实施宏观调控,主要特征是收紧土地与信贷两个闸门,以调控供给为主。
  2005年中央进一步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主要特征是供给与需求双向调控,以调控需求为主。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2006年,成交量开始上升,但是好景不长,因为当长三角地区的房地产市场在下雪的时候,北京、深圳、广州这些城市却是一片艳阳天,房价涨得很快,就像以前的长三角,结果导致3月份调控的政策又进一步加强。
  2006年的宏观调控主要特征是以调整房地产产品结构为主。目前的房地产正在发生一系列的转变: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由以投资主导向以消费主导转变、由短期投资向中长期投资转变、由以土地为中心向以产品为中心转变、由以增量市场为主向以存量市场为主转变、由普涨普跌现象向有涨有跌现象转变、由笼统市场向细分市场转变。
  中国房地产价格的走势,1998年开始起到的房地产市场到2003年,这一轮的上扬达到高峰,然后从2003年到2007年都在头部横盘整理,2004年调控供给、2005年调控需求、2006年调控结构、2007年继续调整,估计到2007年底差不多调整完毕,然后,随着2008年奥运会这个东风的作用,中国新的一轮房地产,在把头部转化为底部以后,又有一波上扬。这个过程当中所有的风险被释放、泡沫被消减、结构被调整,不合理的状况被缓解,积压的房子被消化,这就为下一轮发展夯实了基础,从2008年开始新的一轮平稳增长,这是一个台阶式的上扬,这是中国房地产发展的特征。
  给分吧。

中国的住房改革历史。
答:1991年6月,国务院发出《关于继续积极稳妥地进行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通知》,要求将现有公有住房租金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到成本租金;在规定住房面积内,职工购买公有住房实行标准价。1994年7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确定房改的根本目标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

房地产改革是哪一年
答:1987至1991年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起步阶段。1987年11月26日,深圳市政府首次公开招标出让住房用地。1990年上海市房改方案出台,开始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1991年开始,国务院先后批复了24个省市的房改总体方案。1992年房改全面启动,住房公积金制度全面推行。1993年“安居工程”开始启动。房产税改革主要内容《意见》...

几几年开始房改房几几年结束的
答:一、我国从1980年提出住房制度改革,历时28年,至今仍在探索改革中,完成改革尚需时日 二、我国住房制度改革大体上经历了三个10年:1978-1988年的探索试阶;1988-1998年在全国逐步推开和深化阶段;1998年至今实行的住房分配货币化,建立住房保障制度阶段。三、主要经历以下几项改革:1、提租补贴、建立租赁...

中国房改是哪一年
答:第一次房改:1981年 邓小平于1980年4月提出住房制度改革,也就是住房往商品化发展的开始,从个别试点的住宅商品化到全国范围内正式实施经历了一年的时间。在1981年提出职工购房三三制,也就是折价购房方式,职工可以总价的三分之一来购买。第二次房改:1990年 1990年取消了职工三三制,也就是住房不可以...

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经历的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是探索和试点阶段。1978年,邓小平同志提出关于房改的问题;1979年,开始向居民全价售房试点;1982年,开始实行补贴出售试点,即政府、单位、个人各负担房价的l/3。自1986年以后,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掀起了第一轮房改热潮。1986年2月,国务院住房...

中国是什么时候实行房改
答:中国房改主要从1998年开始的。住房制度改革目标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相适应的新的城镇住房制度经济系统,实现住房商品化和社会化;各单位建设,分配,维修和管理的房屋系统改变的社会,专业的运行系统;住房利益的一种分布的变化根据一个人的工作为基础的货币工资分配。

何谓房改?房改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答:,提出从1998年下半年开始,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1999年-2004年住房市场化全面推行阶段。2003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中国彻底结束了福利分房制度,“福利房”退出了历史舞台。从此,城镇住房建设和使用完全商品化。

房改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答:房改指的是中国的住房制度改革,其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中国正逐步实行市场经济改革和外向型开放政策,房屋和房地产市场也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例如住房短缺、房价飞涨、房屋占用等等。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政府开始进行住房制度改革,以便更好地解决市场需求和社会问题。最初的房改试点始于1984年...

建国以来至今房屋变化研究报告
答:廉租房制度是国外发达国家最重要的住房保障制度,由于以前我国实行低租金的公房制度,没必要另外设计廉租房制度。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全面铺开后,我国开始推出这一政策。2000年《上海市城镇廉租住房试行办法》的出台,标志着上海成为全国首个实施廉租房制度的城市。应该说,这一政策是非常合理也非常重要的住房保障措施,但后来...

中国古今住房变化
答:变化一:公房变私房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形成了公有制住房独霸天下的所有制格局。到2008年底顺德城镇居民拥有私有住房的家庭比例达到99.0%。据统计,2002年底顺德24%的城镇居民家庭拥有两套以上住房(含两套), 2008年底已上升到29%。变化二:分房变购房 过去,在住房作为福利而实行实物分配的体制下,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