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状况 我国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关键性制约因素是什么呢?

作者&投稿:殷勤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民营科技企业的主要发展模式

  自1979年,第一家民营科技企业——杭州应用交叉技术研究所在浙江杭州诞生以来,中国的民营科技企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据统计,到2001年底,全国民营科技企业已经有86100家,技工贸总收入1.5万亿元,企业长期员工已达560万人。

  总结这些企业的发展特征,可以归结为三种主要模式:

  (1)大量的传统产业民营企业经过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的“二次创业”过程,发展为有一定科技含量的科技型企业。简称为二次创业型。如浙江宁波的康福得公司,在传统的人造皮革产业得到长足发展,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实力的基础上,投入高科技的车载智能导航系统项目,为企业开辟了可持续发展的新领域。

  (2)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有大中型企业科技人员或归国留学人员为主创办的科技型企业。简称为科技人员领办型。这种类型的科技型企业往往拥有技术先进、市场前景看好的科技项目,因而起点很高,近年来发展也十分迅速。如浙江奉化的波导,最初是由几个硕士生带着传呼机芯片技术自主创业,经过几年快速发展成为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国内第一大手机生产企业。

  (3)外资带着科技产品或者科技项目进入我国举办的科技型企业。简称为外资引入型。一般来讲,这种科技型企业起点更高,管理水平更好,因而成功率很高。如摩托罗拉公司,尽管其在美国本土业务发展缓慢,但是在中国却获得极大成功。目前,该公司在中国生产的移动通讯系列产品占据国内该领域的极大市场份额,其中手机产品2001年度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

  民营科技企业的创新特征和创新绩效

  (一)二次创业型

  1.创新主体 在竞争中感受到的创新压力推动和高额利润引发的创新欲望引导下,企业主自觉地组合创新要素,走向创新之路。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企业家能力,培养了企业家精神。成功者是企业主中的精英,是真正的企业家。

  2.创新过程 “要么创新,要么死亡”。企业家认识到只有创新,只有走科技型道路才是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最终归宿,所以把主要精力从管理企业,发掘内部潜力,组合内部生产要素中转向到组合企业外部生产要素和创新要素中来。从而实现以较少的创新投入得到最大的创新产出。他们在中国企业中最早(超过国有大中型企业)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向高校和科研院所要成果、要技术。采取了从购买技术,到委托研发,到合作研发的逐步升级的方式。从企业内部没有创新组织、研发部门到创建创新管理组织,到引进创新人才,到创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相联接的创新队伍。从而为今后形成自主研发能力打下了厚实的物质基础。技术创新模式由模仿创新为主逐步向合作创新、自主创新发展,实际上是我国产业升级与技术进步的必经之路。

  3.创新的特征和绩效 这种创新必然是高效率、低风险。其原因在于:第一,企业家是从市场需求出发,以追求最大利润为创新目的。第二,它构建的广泛而畅通的创新网络,包括了信息网络、人才网络、装备网络和中介网络,不但会使这种创新高效快速,而且成功率高。第三,企业没有力量建立自己的研究队伍,和研究实验室,也没有创新经验的积累。如果此时一定要加大R&D投入,增加科技人员的比例,独立设置研发机构,必然是得不偿失,花大钱办不成大事的决策。相比之下,利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使社会的科技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是一条合适的发展道路。因为其装备和人员是国家供养的,其丰富的经验是在国家项目中获得的,用不着再交纳学费。同时他们有完整的科技信息系统,这些在企业里是做不到的。而且企业要解决的问题,如新产品的问题,往往是多学科结合的,解决问题时可以将多学科的科研机构组织在一起,是单个企业所望尘莫及的。第四,在一次创业中积累的创业经验和模仿创新经验,使其在二次创业时可以运用自如,大大降低了管理风险和市场风险。

  这种方式的推广成熟使中小企业积累了经验,集聚了人才,为将来的自主创新打下了很好的经济基础和科技基础;传播了企业家文化,培养了一支企业家队伍,为我国参与全球市场竞争并取得胜利储备了决定性的力量。这些民营的科技型小企业能很快在获得潜在超额利润的基础上而变成大企业。他们代表了中国经济的未来。如浙江台州的一家医药化工企业,最初由仿制国营大厂的化工原料产品起步,在改革开放之初的有利市场条件下,企业积累了一定的经济实力。随后,该企业走上了与国内著名科研院所联合研发的创新道路,伴随新产品的不断推出,企业的经营领域逐步拓展到医药中间体和生物化工领域,并具备了独立开展新产品研究开发的技术实力。

  (二)科技人员创业型

  这种科技型企业往往起点高,成长性好,与科技结合紧密,与科技进步同步性好。此类企业的创新主要属于自主创新,当然也有一部分模仿创新的成分。创新过程特点在于:首先,创业过程较长,创新有一定技术风险;其次,创业的科技人员是技术创新的组织者,由于他们对市场把握程度不够,对企业的管理缺乏经验,加大了创新的市场风险。所以整个创新活动的风险很大。硅谷即是一例,科技型小企业成功率在10%左右。

  虽然我国整个高技术的工业科技基础差,但是相对传统产业技术起点高。不过,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是比较低的,而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不是多数。在这种情况下,成功者大多是以做OEM起步的。因为这些科技型企业自己有一部分技术基础,通过OEM的方式可以迅速达到规模经济。一方面能快速跟上世界先进科技水平,另一方面降低市场风险,使企业获得生存的经济基础,可以为以后打自有品牌打下埋伏。台湾IT产业的巨头宏基公司就是一个成功的先例,通过给IBM等大型跨国高科技企业作定牌生产的方式,积累了技术和经济实力,再推出自有品牌已是水到渠成。

  (三)外资引入型

  如果选择得当,其起点更高,与科技结合更好,与母公司同步前进,可以使我国产品迅速达到产业前沿水平。虽然核心技术不掌握在自己手里,但是其产品的示范效应和技术的溢出效应(通过人才流动、零部件配套而引发的技术扩散)对我国产业技术进步产生重要影响。

  引进外资的首要目的并不是资金本身。实际上目前中国发展科技产业资金并不是很短缺,据保守估计,目前民间资本约有10万亿元左右。但是由于投资风险很大,又没有很健全的退出机制,导致民间资金投入高科技的动力不是很足。所以对于发展科技产业,引入资金是第二位的,主要看重的是技术的溢出效应。随着零配件的本土化生产,技术人员的流动,产品的示范作用使行业技术水平得以迅速提升。中国的汽车行业和家电行业的技术创新过程就是很好的例子,正是由于中德合资奥迪项目的上马,一汽积累了设计生产红旗轿车的技术基础;意大利冰箱技术项目的引入与我国冰箱研究、开发、生产能力的提升;还有彩电技术提升与日资的进入都是这种情况。

  这种模式的缺点是核心技术终究掌握在国外,而且跨国公司往往采取独资的方式,其产品对国内产品有很大的压制作用,所以不能引进国内能够达到的技术项目,这种项目的引进是弊多利少。相比之下,超前国内技术水平的高技术项目对国内技术发展有加速作用,其引入是利多弊少。总之,对于外资引入这把“双刃剑”要趋利避害,区别对待。

  中国民营科技产业发展战略

  (一)传统产业二次创业中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机制

  二次创业型是最需要予以关心的。因为在现阶段,大量的传统产业仍然是国民经济主体,经济增长、就业和税收还要依靠传统产业。据笔者在浙江省的调查,二次创业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国内市场饱和;缺少专业管理与技术人才;研发设计能力不足;信息化水平低,出口订单流失;融资难;缺少相关辅导机构的支援。

  问题的解决还需从以下方面着手。

  首先,完善和扩大创新网络,逐步由国内延伸至国外。下一步是更多企业以更加完善和更加广泛的方式建立产、学、研固定网络。由于国内对科技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国内的先行者应该将组合要素的范围向国外延伸。可以采取与国外研发机构建立固定的合作关系,或者直接将研发机构建在国外等形式。政府要协助企业提升产品品质和设计能力。通过资助大型科研机构的服务企业活动,通过设立海外设计中心,建设全球设计资源网的方式提升产品国际形象和竞争力。

  其次,企业家应该更自觉地建立与科研院所和高校共同研发的创新机构和创新队伍。有实力的要逐步开始部分的自主研发,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技术,逐步由模仿创新,接受别人的科研成果到自主创新,从没有知识产权的移植性创新到完全的自主创新。

  第三,技术问题。建立由两项基金委员会参股不控股,民营化运作的产业研发中心,解决行业共性技术和瓶颈技术。同时,鼓励现有科研院所转制不转向,继续搞科研。

  第四,政府要协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包括协助企业应对反倾销调查,收集商业情报资料,辅助厂商调查现有和潜在的贸易壁垒,组织海外产品展销团,为企业扩大出口提供融资便利和风险担保。

  第五,为企业引进各种人才提供便利,消除政策障碍;组织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软硬件资源,为民营科技企业培育所需人才。

  第六,为进一步提升产业上中下游整合效果,增加企业对市场反应速度,应该选择支柱行业和重点发展行业,通过建立企业信息化标准等方式,推动供应链和需求链电子商务的开发应用。

  (二)科技人员创业中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机制

  虽然创新风险很大,但是科技人员创办的民营科技企业是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希望,必须予以大力扶持。据笔者在浙江调查结果,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自有资金不足,财务结构薄弱,会计制度不健全,从银行体系较难取得资金支持,企业对会计制度及财务报表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导致报表失真;对新办企业,所需用地或营业场所费用负担沉重;新办中小企业较大企业更不容易吸引及培训所需人才,且人才流动性太大,降低了创新能力;科技应用、经营管理知识技能的引入较慢,信息不灵;营销渠道不畅;环保、劳动保护、社会保障等要求日高,成本增加,新办企业不堪重负。

  问题的解决还要从多方面着手:

  首先,总结和宣传科技人员创业模式的成功经验,宣讲创业和创新。利用多种传播手段,包括电视、报纸、杂志、广播、网络和各种专场报告会、交流会等,宣讲创业和创新经验。

  其次,建立以“辅导”为中心的中介机构,由国家出资建立,无偿服务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对于认定的民营科技企业,或者政府基金项目,在采取经济资助之外,还应该提供专家辅导。辅导的重点在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内部稽核审计制度诊断性辅导;协助企业健全上市前的各项必要准备;协助企业改善财务结构。这里的辅导不同于服务,服务是针对所有企业,而辅导的对象只是部分有需求且符合条件的企业。而且,还应该根据科技型小企业集群发展的特色,对区域小企业作集体辅导,主要内容有:改善集群企业经营的管理;加强区域集群产业发展组织;产品形象包装设计;大型专业产品展销活动;教育培训;营销渠道建立;新产品研发;区域发展环境规划;辅导成功经验总结与宣传;评选优秀示范企业与辅导成果观摩等。

  第三,由政府出面挑选企业经营好、为人热忱、且在地方有良好信誉的企业负责人、经理人及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经营管理专家,组成民营科技企业荣誉指导员团队,义务开展企业咨询服务工作,收集并反映民营科技企业的要求,落实各地的辅导服务工作。

  第四,国家设立国家财政为主的担保基金和创新基金。只给政策不能也不可能全面而广泛,而只能以建立国家基金的方式为核心,同时引导民间资金参与。在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基础上,担保基金的担保比例可适当扩大为1:20。而且,担保基金要设立专家评审委员会,对市场风险,技术风险和经营风险及管理风险进行专业评估。对于创新基金科技项目,经专家评审后,部分给予无偿支持,部分给予免息支持,部分给予低息支持,并要求自有资金配套。

  要使两个基金有效持续运作,首先要建立诚信体系,信用记录优良的可以优先接受各项支持和优惠。其次要建立由各个行业专家组成的评审队伍,为两个基金服务。此外,金融界为企业科技产业化项目开发新的金融产品,提供新的资金融通手段。如可转换债券发行与交易,股票柜台交易,代理科技创新基金、新产品补贴、技术改造贴息一整套资金安排。

  第五,政府统一规划建立科技产业园区,建设标准厂房,出租给企业用于科技产业化项目。动员政府和民间资金,为企业科技产业化项目快速取得小额周转金贷款提供便利渠道。

  第六,降低民营科技企业和各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门槛,以利于更多中小企业能够享受到各项税收政策优惠。同时,也要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现行优惠政策能够落实。鼓励企业并购活动,保证并购前企业享受的各项税收优惠在并购后能够继续享受。

  (三)引入外资发展科技产业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机制

  探讨外资主要问题在于如何扩大外资高科技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根据笔者在江苏昆山、上海嘉定和浙江宁波、台州的调查,发现当前引进外资中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已引入外资的技术水平不够高;产业导向不够明确,各地盲目引进,没有考虑当地产业的集聚特征;倾向于采取独资的形式,技术溢出效应大打折扣。

  为此,提出主要解决措施如下:

  第一,调整外资政策,突出对高新技术外资企业的优惠措施,推动引入外资技术水平的升级。特别是国内投资环境一流的地区应该在战略上从全面引进提升到侧重高新科技外资企业的引入。

  第二,各地应根据本地区产业集聚特征,积极引入与本地产业关联程度高的外商投资,争取在本地开展零配件的配套协作,尽可能多的利用本土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第三,推动内资科技企业与外资企业开展合资、合作。直接借助外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本国科技产业,提升本国科技水平。

  第四,鼓励在外资企业工作的技术、管理人才流动到内资科技企业工作。有条件的内资企业也要加大引智力度,利用一切机会提升科学技术水平。

  第五,积极沟通内外资企业的信息交流,采取零部件配套协作会、产品展示会等方式加强放大外资企业的产品、技术示范效应。对于在本地采购零部件,雇佣本地雇员的外资企业应该予以鼓励措施。

  为了充分动员民间资金来发展科技产业,有必要重新对民营科技企业予以界定。可以明确民营即是非国有控股,包括个体企业、私营企业、各种非国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和三资企业,在此基础上可以归纳出民营科技企业的三种发展模式:二次创业型、科技人员创业型和外资引入型。这三种民营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各有其特征,其发展的制约因素也各不相同。对于二次创业型,最为关键的是提升技术水平,因此采取的对策中首要的和关键的就是要完善创新网络;对于科技人员创业型,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如何改善经营管理,因此建立全面的企业辅导制度是势在必行;而对于外资引入型,一方面要大力引进高新技术外资企业,另一方面要着重扩大外资科技型企业的技术示范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

为什么中国航天科技那么强了,但是对民营科技企业发展起不了多大的作用呢?~

中国民营企业多为中小企业,以低端的、下游加工制造业为主,欠缺对技术研发与投入。对航天科技成果的转化在资金、设备、人力资源上无能力承接高新技术,或者说将航天科技成果技术移植到新产品上并拓展市场。当然极个别民营企业有所不同,如华为发展至今、主要精力和资金全部放在了研发和市场方面,不仅能承接、还能参与航天科技项目,只是中国类似民营企业屈指可数!

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器是国家大力支持的孵化器构筑形式,但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器仍然需要政府部门的正确引导和政府财政资金的大力支持,当前,我国认定的各级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繁多,但是孵化成果却相对稀少。制约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主要因素体现在:
1、孵化器管理者专业素质参差不齐,无法对“孵化”形成更深刻的认识,因此也就无法提供更为完善的孵化服务。
2、孵化器功能定位问题,往往发展到最后孵化器也仅仅是提供场地,收取租金,真正的功能定位无法实现。
3、孵化器赢利点缺乏,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器作为名办孵化器前期投入、日常支出全部由孵化器经营单位自主承担,而其收入重头一般为租金,难以达到收支平衡。
4、孵化器进驻企业质量参差不齐,导致孵化器孵化效果不佳,难以促进孵化器的良性发展。
5、孵化器专业能力培训机制有待加强,提高孵化器经营单位孵化器专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状况
答:(1)大量的传统产业民营企业经过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的“二次创业”过程,发展为有一定科技含量的科技型企业。简称为二次创业型。如浙江宁波的康福得公司,在传统的人造皮革产业得到长足发展,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实力的基础上,投入高科技的车载智能导航系统项目,为企业开辟了可持续发展的新领域。 (2)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

民营企业发展前景如何
答: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政策支持、融资环境、市场空间、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等都是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民营企业的发展前景是非常乐观的,未来民营企业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民营高科技企业发展研究报告 内容提要
答:最后,第十六章到第十九章,我们聚焦于一般规律的研究。这部分总结提炼出民营高科技企业发展的普遍法则,包括创新、适应性、风险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等关键要素,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深刻的洞见和启示。

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现状
答:民营企业在用人上的随机性、亲情化,没有人才战略思想,只会约束企业的发展。很多中级管理领导人员,不能站在企业利益的角度出发,打压和限制有能力的员工,使其得不到应有的发展空间,心存维持自己利益,影响了企业用人的基本观念,阻碍了企业发展前进的道路。(4)组织机构未能深入开展工作 在组织机构规模和建立上,模仿其他...

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
答:5、产业和产品科技含量低,产品缺乏竞争力。民营企业都是艰苦创业起家的,大多是拼设备拼人力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模式,起步时往往有一种生机勃勃的气势,但这种生产模式所能容纳的生产力一旦达到了顶点就难以有新的突破。6、民营企业实行家族化经营。家族化经营在民营企业发展初期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迅速...

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答: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一、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上占比大 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成为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17年底,我国民营企业数量超过2700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6500万户,注册资本超过165...

华为涉及产业及发展现状
答: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创立于1987年,现在已经成为中国最成功的民营企业之一。去年,美国!商业周刊∀把它列入全球最有影响力的10个企业的名单,与苹果、谷歌等齐名。从最初的20000元到今天的超过180亿,发生巨变的不仅仅是华为的年收入,还包括在背后支撑起华为高速发展的集团人力资源。首先来看看华为的...

民营企业的特点与现状
答: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结构失衡。目前我国民营企业过度依赖间接融资,绝大多数中小微企业无法通过股票或者债券市场筹集资金。2、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信贷支持力度不够,眼下我国大银行为了规避风险主要服务于大企业。地方小银行数量少,存贷业务比例低,无法满足数量众多中小微企业的需求。3...

中国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答:1、民营企业与国家企业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就我国目前现实情况来看,部分地方尚存在着对民营企业歧视性的现象与做法,包括在市场准人方面的歧视、在税收和银行贷款方面的歧视方面等等,这些歧视的发生与发展,必然会带来两类企业在资源利用机会上的不均等,则必然导致矛盾,甚至冲突。2、民营企业之间的矛盾和...

我国科技发展成就
答:在R&D经费总支出中,基础研究占5.2%;应用研究占17.0%;试验发展占77.8%。其中各类企业支出占国内 R&D经费总支出的60.3%,已经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表明企业逐步成为我国R&D活动的主体。 目前,已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17个(其中包括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60个)、国家工程中心 188个,认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94个;国际权威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