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出自佛经的哲理小故事 佛教哲理小故事

作者&投稿:郁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徒弟去见师傅,向师父说:“我已经学够了,可以出师了吧!”
师父问:“什么是够了呢”“够了就是满了,装不下去了。”“那么去装一大碗石子来吧!”徒弟照做了。“满了吗”“满了。”师父又抓起一把石灰,掺入碗里,没有溢出来。“满了吗”师父再问。“满了!”师父又倒了一杯水下去,依然没有溢出来。“满了吗”
感悟:哪个少年不轻狂可是学海无涯,如果不勤于精进,不勇于超越,将一无所成。

(一)前世是谁埋了你

从前有个书生, 和未婚妻约好在某年某月某日结婚。到那一天, 未婚妻却嫁给了别人。 书生受此打击, 一病不起。家人用尽各种办法都无能为力,眼看奄奄 一息。这时, 路过一游方僧人,得知情况,决定点化一下他。僧人到他床前, 从怀里摸出一面镜子叫书生看。 书生看到茫茫大海,一名遇害的女子一丝不挂地躺在海滩上。路过一人, 看一眼, 摇摇头, 走了……又路过一人, 将衣服脱下,给女尸盖上, 走了……再路过一人, 过去, 挖个坑, 小心翼翼把尸体掩埋了………

疑惑间, 画面切换. 书生看到自己的未婚妻. 洞房花烛,被她丈夫掀起盖头的瞬间……

书生不明所以。

僧人解释道:看到那具海滩上的女尸吗?就是你未婚妻的前世。
你是第2个路过的人,曾给过他一件衣服。她今生和你相恋,只为还你一个情。

但是她最终要报答一生一世的人,是最后那个把她掩埋的人,那人就是他现在的丈夫。书生大悟,唰地从床上做起,病愈。

哲理故事:求人不如求己



您百度这些:
百喻经(译文讲述)1-10 地藏论坛
百喻经(译文讲述)11-20 地藏论坛
百喻经(译文讲述)21-30 地藏论坛
11。“佛经故事”精华帖整理

寻几个出自佛经的小故事~

  幸福是什么 (南传法句经故事集)
  诸佛出生在世间令人喜悦,佛法在世间弘扬令人喜悦,僧团和合令人喜悦,比库持戒令人喜悦 。 (偈 194)
  一群比库在讨论「幸福是什么?」的问题。他们明白不同的人对幸福的解释也不同,所以他们说:
  「有人认为拥有国王般的财富和荣耀就是幸福。但有人则认为感官乐趣才是幸福,更有人认为得尝美食才是幸福。」
  正当他们在讨论时,佛陀来了。佛陀明白他们讨论的话题后,说:
  「比库们!你们所说的那些喜乐无法使人解脱苦。在这世间上,幸福的来源是:佛陀出现世间,听闻奥妙佛法的机会和比库们和谐相处。」

  妻子有外遇的男子(南传法句经故事集)
  邪淫是女人的污垢,吝啬是布施者的污垢。不论今生或来世,所有的恶业都是污垢。------242偈
  比库们!无明是最污秽的污垢,你们应当去除无明,成为无垢比库。------243偈  一名男子的妻子与人私通。他感到惭愧,而回避所有的朋友,甚至也远离佛陀。过来一阵子,他又去向佛陀顶礼问讯。  佛陀明白他前阵子不曾前来的原因时,告诫他:“弟子啊!不知羞耻的女性像河水、马路、酒店、公共休息的房舍或路边的茶水,各式各样的人都可以使用它 们。事实上,举止随便,不贞的女子必定自我毁灭。”
  富翁 (南传法句经故事集)

  看见别人的过失很容易,看见自己的过失则很难;
  揭扬别人的过错,像扬弃糟糠,但隐匿自己的过错,却像狡猾的家禽躲藏起来。(偈252)
  有一次,佛陀到盎嘎国和优塔卢弘扬佛法时,来到跋提城。他透过神通,知道城中巨富泯兔家人,包括他本人、妻子、儿子、媳妇、孙女和仆人证得初果的机缘已经成熟。泯兔本人曾在家中后院发现大堆等身高的金羊雕像,人们因此称呼他泯兔(巴利文的意思是公羊)富翁。
  泯兔家人听说佛陀来到跋提,就前去向佛陀顶礼问讯,并且在听完佛陀的说法后,证得初果。泯兔告诉佛陀,在他们前来听法的路上,一些苦行外道批评佛陀,并 且试图说服他不要前来听佛陀说法。佛陀回答他:「弟子啊!夸大别人的缺点和错误,而对自己的错误视若无睹是很自然的现象。」
  佛陀接着说明泯兔的前世。佛陀说在某一世时,泯兔捐献兴建一座精舍和集会用的厅堂给迦叶佛。而在另一世时,他是波罗奈的富翁,那时候,当地发生饥荒,他把自己仅剩的食物供养一位辟支佛。由于这供养,他煮饭的锅罐奇迹似的装满了米。

  解脱之道(南传法句经故事集)
  解脱之道(注3)   
  所有道中八正道(注1)最殊胜,所有法中四圣谛(注2)最殊胜,  
  所有境界中不执着(涅槃)最殊胜,两足众生中佛陀最殊胜。 (偈273)  
  这是唯一的正道,除此之外,再没有证入清净知见的正道了,奉行此正道吧!魔波旬就无能为力。 (偈274)  
  奉行此正道,就可以灭尽诸苦,此一正道也是我灭尽诸苦,证悟圣果(成为佛陀)时所宣说的正道(法)。 (偈275)  
  你们应该自己努力,如来只是指出正道而已,奉行此一正道并且禅修的人,可以解脱魔波旬的束缚。 (偈276)  
  一群比库伴随佛陀到某一村子去化缘后,回到祇树给孤独园。当天傍晚,他们在一起讨论路途的情况,尤其有关当地的山川地势,究竟是平地或山峦起伏,泥土路或碎石路等等。佛陀听到他们的话后,就过来告诉他们:「比库们!你们现在所谈论的路况是外在的环境,比库应该只关注圣者的修行之道,并且精进修习可以引领至涅槃的修行。」  备注:注1:「八正道」即中道,可用来证悟涅槃。注2:「四圣谛」:苦、集、灭、道。不管佛陀出世与否,四圣谛永远存在世间,佛陀只是指出四圣谛而已 。注3:佛陀是第一位主张人可以不用依赖超自然或或外在的力量,而自行证得解脱的宗教师。

佛教智慧故事:治愈恶疾

19个佛教经典故事全文有哪些
答:08.沙弥救蚁得高寿 佛在世时,有一比丘已证道果,得六神通,知道随侍身边的小沙弥,再过七天,性命将尽。因此命沙弥回家探省母亲,并吩咐他说:“八天以后再回来”其目的就是要他命终在家中。小沙弥在家度过了八天,就回到师父的身边,比丘觉得很奇怪,于是入定观察究竟。原来沙弥在回家途中,看见蚂蚁穴被水浸入,千万蚂...

求出自佛经的哲理小故事
答:师父问:“什么是够了呢”“够了就是满了,装不下去了。”“那么去装一大碗石子来吧!”徒弟照做了。“满了吗”“满了。”师父又抓起一把石灰,掺入碗里,没有溢出来。“满了吗”师父再问。“满了!”师父又倒了一杯水下去,依然没有溢出来。“满了吗”感悟:哪个少年不轻狂可是学海无涯,...

佛教哲理小故事
答:魔王波旬:“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波旬亦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在顺应百姓方面,佛祖你是比不上我的。你戒律森严,极力强调贪欲的危害,教人远离贪欲。而我顺应百姓的欲望,满足百姓的欲望。众生没有贪欲那里有我波旬?”佛说:“我有佛经留世。”魔王波旬:“经典是死文字,要教化众生,还是需...

我想查找一些佛经的小故事,例如拈花一笑,割肉喂鹰等请大家帮帮忙!_百 ...
答:1、佛学故事 鹊替哺 从前在大慈山的南方,流传着一个感人的小故事。据说当时有两只燕鹊,它们依附于圆拱型的大木上筑巢。不久之后,两只燕鹊分别在自己的鸟巢里产下了下一代,和乐的生活着。但是好景不常,小燕鹊在鸟巢因为饥饿而不断啁啾叫着。原来,燕鹊妈妈早就被鸷鸟抓走了! 这时候,比邻而居的燕鹊正在照顾...

求让人放下爱情的佛经!或者经典故事!最好是佛经!有哪些佛经!
答:雪伦粉红丝带点评:非常有哲理的四个故事,叫人唏嘘感叹,这人间的情爱,真叫人不可自拔、迷失彷徨。其实倘若能看清其中真谛,则不外乎得失之间,但就如同蛛儿与芝草故事中的佛祖所言:把握眼前幸福,珍惜爱情,或许才是最好的归宿。世人所追求的爱情,不是靠一厢情愿,也不是靠默默等待就能实现的,冥冥之中自有姻缘,一旦遇...

征佛教典故,越经典越有哲理越好!
答:经典上有一则小故事,有一个持戒精严的学人,在路上遇到一个猎人在追一只兔子,走到三叉路口,兔子跑了,猎人没看见。持戒的人刚好在这个地方,猎人问他:「兔子跑到哪里去了?」持戒的人故意指错方向,打了个方便妄语,救了兔子一命,也救了猎人免造杀生之业。这是开缘而非打妄语,因为他的存心是善,这就是「欲行...

简短励志寓言小故事及大道理
答:简短励志寓言小故事及大道理 篇1 一个佛陀在旅途中,碰到一个不喜欢他的人。连续好几天,好长一段路,那人用尽各种方法污蔑他。最后,佛陀转身问那人:"若有人送你一份礼物,但你拒绝接受,那么这份礼物属于谁呢?"那人回答:"属于原本送礼的那个人。"佛陀笑着说:"没错。若我不接受你的谩骂,那你就是在骂自己?"...

佛教是怎么让人们如此信服? (其中又有什么故事?)
答:这小女孩看到这是沙的时候,当下马上气绝死掉身亡,马上死掉。就是她那个心中的愿望被破坏了。 5、 穿门而过近代圆瑛法师讲他自己的故事:有一天他在房里打坐,突然想到一桩事,马上要去办,他从床上下来,就一直往外走,走到外面忽然想起来,门是关的,我没有开门,怎么出来的?回过头来推门,门确实是关的。他在那...

《经籍、寓言故事·不识宝斧》原文与赏析
答:实际上,真正的“众宝之英”是无价的。聪明的萨薄很懂得这个道理,他用有价的一千匹绢换来了无数的财富。而且,只要真正是宝,无论其长短,也不管其大小,都会自有其“神奇”的力量。类似这样一些小的寓言故事,佛经里有不少。因为它们来自民间,宗教意味也不很浓厚,又蕴含了较深刻的哲理,有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