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写书古诗 关于读书的古诗

作者&投稿:夕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冬夜读书示子聿》
年代:【宋】 作者:【陆游】 体裁:【七绝】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注释】
示:教导;
子聿:陆游的小儿子;

浅:肤浅,浅薄;
绝知:彻底弄清楚;
躬行:亲自实践。

【解说】 在宋宁宗家庆五年,即1199年年底,陆游写了《冬夜读书示子聿》一首诗。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躬行实践。
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诗。在这首诗里,诗人一方面强调了做学问要坚持不懈,早下功夫,免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将来一事无成,后悔莫及。另一方面,特别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这也是做学问的诀窍,那就是不能满足于字面上的明白,而要躬行实践,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
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这符合唯物认识论的观点。作者的这种见解,不仅在封建社会对人们做学问、求知识是很宝贵的经验之谈,就是对今天的人们也是很有启迪作用的,是非常有价值的见解。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一生勤学不息,写下不少教育子女的美丽诗篇。这些诗篇不仅饱含对子女的殷切期望,也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教育思想,其中当属被世人津津乐道的《冬夜读书示子聿》诗:“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一首哲理诗,写于宁宗庆元五年(1199)。整首诗只有短短的4句,读起来朗朗上口,且意境深远,余味无穷。

子聿是陆游的儿子。陆游在冬日寒冷的夜晚,沉醉书房,乐此不疲地啃读诗书。窗外,北风呼啸冷气逼人,诗人却浑然忘我置之脑后,静寂的夜里,他抑制不住心头奔腾踊跃的情感,毅然挥就了8首《冬夜读书示子聿》的诗,满怀深情地送给儿子,这是流传千古的第3首。

诗的前两句,作者讲古人做学问总是竭尽全力。只有少年时加倍努力,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他从古人做学问入手,侃侃而谈娓娓道来,使人倍感亲切清新,如沐春风。其中“无遗力”三个字,形容古人做学问勤奋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动又形象。第二句阐述了做学问应当持之以恒的道理,同时也强调“少壮工夫”的重要性。他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时光奋力拼搏,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此乃言切切,情深深。

诗的后两句,作者谈从书本得来的知识比较浅薄,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他从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凸显其不凡的真知灼见。“要躬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习过程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嘴到”,这是学者的一种“躬行”,二是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通过亲身实践化为己有,转为己用。作者的意图非常明显,旨在激励儿子不要片面满足于书本知识,而应在实践中夯实和进一步获得升华。他的独到见解,不仅在古代,对做学问、求知识之人是宝贵的经验之谈,即使在科技日新月异的现代,仍然具有较强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躬行实践。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第二首
宋◎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
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注释:

这首诗富于启发而有历久常新。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要问这池塘怎么这样清澈?原来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啊!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比喻学习,要不断吸取新知识,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
鉴 : 镜子。
徘徊:此处指来回闪动。
渠 : 它,指方塘。

出处:

中华诗词-南宋-朱熹

赏析:

这是一首有哲理性的小诗。人们在读书后,时常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行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从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观书有感》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抄录下来,与大家共同分析欣赏。希望对无心向学,不读书看报,只知玩玩乐乐的青年朋友,有所启迪勉励。
原诗四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它实写的是明丽清新的一派田园风光,反复读上几遍,会觉得愈读愈爱读!你看,半亩的一块小水塘,在朱熹笔下是展开的一面镜子(一鉴开),起笔就恬静而幽雅得让人立时展开了想象的翅膀。第二句更引起读者遐想,这面“镜子”中映照着天上徘徊的云影,可想那清澈的水面那么静谧可爱了!作者在第三句提了个问题,这水为什么如此清澈呢?他高兴地自问答道,因为源头总有活水补充,一直不停地流下来。
这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卷,已经令人读后清新明快了,更让人拍案叫绝的是一看题目,是观书的感想,顿时这美的意境升华,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把活水与读书融合了。
原来,大学者朱熹在赞美读书有所领悟,心灵中感知的畅快、清澈、活泼,以水塘和云影的映照畅叙出来了。他的心灵为何这样澄明呢?因为总有像活水一样的书中新知,在源源不断地给他补充啊!
大才子朱熹的一首小诗,给我们诸多启示,多读一点好书,会让自己思想永远活泼,才思不绝,情操高雅啊!

介绍:

【作者】
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婺源(今属江西)人。绍兴十八年(1148)
进士,任同字主簿。淳熙时,曾知南康军,提举浙东茶监公事,光宗时,知漳
州,入为秘阁修撰。宁宗初,官焕章阁待制。后被人攻击为伪学,落职致仕。
所著《晦庵先生文集》一百卷,今存。
【注释】
①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朱熹
父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境。
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鉴:镜。古人以铜为境,包以镜袱,用时打开。
②这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
③渠:他,指方塘。那得,怎么会。如许:这样。 ④蒙冲:战船。一毛轻:
轻如一根羽毛。
【品评】
有人以为诗是形象思维的产物,所以只宜于写景抒情而不宜于说理。这有
几分道理,但不能绝对化。因为理可以用形象化的手段表现出来,从而使得它
与景和情同样富于吸引力。同时,理本身所具有的思辨性往往就是非常引人入
胜的。(枚乘《七发》正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古今诗作中并不缺乏成功的
哲理诗。
朱熹是刘子翚学生,他父亲朱松文才也很好。也许由于父、师的影响,他
在道学中对文学的评价是比较公正的,也写出过一些富于生活气息的好诗。如
这两首当然是说理之作,前一首以池塘要不断地有活水注入才能清澈,比喻思
想要不断有所发展提高才能活跃,免得停滞和僵化。后一首写人的修养往往有
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阶段。一旦水到渠成,自然表里澄澈,无句无束,自由自
在。这两首诗以鲜明的形象表达自已在学习中悟出的道理,即具有启发性,也
并不缺乏诗味,所以陈衍评为“寓物说理而不腐”。
编辑词条
开放分类:
诗词

贡献者:
关大掌柜、才思才情、O张无忌0、 枫叶T知秋、lizhongzhi000、ninafis、羽盗、⑨④好人、awed08816、友谊蛋蛋、guqinlin4、Q471792205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共48条): 查看更多评论>>

·顶 绚丽豪壮 12-16 15:16

·参考资料: 1.【作者】 2.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婺源(今属江西)人。绍兴十八年(1148) 3.进士,任同字主簿。淳熙时,曾知南康军,提举浙东茶监公事,光宗时,知漳 4.州,入为秘阁修撰。宁宗初,官焕章阁待制。后被人攻击为伪学,落职致仕。 水晶※柠檬汁 12-15 09:08

·这首诗富于启发而有历久常新。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要问这池塘怎么这样清澈?原来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啊!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比喻学习,要不断吸取新知识,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

古诗: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 颜真卿《劝学》)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 刘过《书院》)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 朱熹《观书有感》)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宋 朱熹《观书有感》)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宋 陆九渊《读书》)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唐 韩愈《劝学诗》) 名句: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 颜真卿《劝学》)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 刘过《书院》)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 朱熹《观书有感》)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宋 朱熹《观书有感》)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宋 陆九渊《读书》)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唐 韩愈《劝学诗》)

名句: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涯苦作舟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躬行实践。

赏析:这是一首教子诗,子聿(yù),诗人的小儿子,是要告诉儿子做学问的道理。首句是对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的赞扬。“遗”,即保留。“无遗力”,即无保留,竭尽全力之意。次句是说做学问的艰难。只有从少年开始,养成良好习惯,打好扎实基础,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最后才能有所成就。否则只能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是以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及做学问的艰难来告诫自己的儿子: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后两句,诗人更进一步指出实践经验的重要性。“纸上得来”,指的是书本知识。“绝知此事”,指的是真正把握事物的底蕴。“躬行”,就是指亲自去实践。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问,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这首诗以思想和哲理取胜,使我们在理性的思辨中,得到教益。
【注释】
示:教导;
子聿(yù ):陆游的小儿子;
遗:保留
浅:肤浅,浅薄;
绝知:彻底弄清楚;
躬行:亲自实践。

【解说】 在宋宁宗家庆五年,即1199年年底,陆游写了《冬夜读书示子聿》一首诗。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躬行实践。
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诗。在这首诗里,诗人一方面强调了做学问要坚持不懈,早下功夫,免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将来一事无成,后悔莫及。另一方面,特别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这也是做学问的诀窍,那就是不能满足于字面上的明白,而要躬行实践,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
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这符合唯物认识论的观点。作者的这种见解,不仅在封建社会对人们做学问、求知识是很宝贵的经验之谈,就是对今天的人们也是很有启迪作用的,是非常有价值的见解。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一生勤学不息,写下不少教育子女的美丽诗篇。这些诗篇不仅饱含对子女的殷切期望,也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教育思想,其中当属被世人津津乐道的《冬夜读书示子聿》诗:“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一首哲理诗,写于宁宗庆元五年(1199)。整首诗只有短短的4句,读起来朗朗上口,且意境深远,余味无穷。

子聿是陆游的儿子。陆游在冬日寒冷的夜晚,沉醉书房,乐此不疲地啃读诗书。窗外,北风呼啸冷气逼人,诗人却浑然忘我置之脑后,静寂的夜里,他抑制不住心头奔腾踊跃的情感,毅然挥就了8首《冬夜读书示子聿》的诗,满怀深情地送给儿子,这是流传千古的第3首。

诗的前两句,作者讲古人做学问总是竭尽全力。只有少年时加倍努力,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他从古人做学问入手,侃侃而谈娓娓道来,使人倍感亲切清新,如沐春风。其中“无遗力”三个字,形容古人做学问勤奋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动又形象。第二句阐述了做学问应当持之以恒的道理,同时也强调“少壮工夫”的重要性。他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时光奋力拼搏,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此乃言切切,情深深。

诗的后两句,作者谈从书本得来的知识比较浅薄,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他从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凸显其不凡的真知灼见。“要躬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习过程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嘴到”,这是学者的一种“躬行”,二是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通过亲身实践化为己有,转为己用。作者的意图非常明显,旨在激励儿子不要片面满足于书本知识,而应在实践中夯实和进一步获得升华。他的独到见解,不仅在古代,对做学问、求知识之人是宝贵的经验之谈,即使在科技日新月异的现代,仍然具有较强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注释】
示:教导;
子聿(yù ):陆游的小儿子;
遗:保留
浅:肤浅,浅薄;
绝知:彻底弄清楚;
躬行:亲自实践。

【解说】 在宋宁宗家庆五年,即1199年年底,陆游写了《冬夜读书示子聿》一首诗。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躬行实践。
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诗。在这首诗里,诗人一方面强调了做学问要坚持不懈,早下功夫,免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将来一事无成,后悔莫及。另一方面,特别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这也是做学问的诀窍,那就是不能满足于字面上的明白,而要躬行实践,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
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这符合唯物认识论的观点。作者的这种见解,不仅在封建社会对人们做学问、求知识是很宝贵的经验之谈,就是对今天的人们也是很有启迪作用的,是非常有价值的见解。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一生勤学不息,写下不少教育子女的美丽诗篇。这些诗篇不仅饱含对子女的殷切期望,也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教育思想,其中当属被世人津津乐道的《冬夜读书示子聿》诗:“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一首哲理诗,写于宁宗庆元五年(1199)。整首诗只有短短的4句,读起来朗朗上口,且意境深远,余味无穷。

子聿是陆游的儿子。陆游在冬日寒冷的夜晚,沉醉书房,乐此不疲地啃读诗书。窗外,北风呼啸冷气逼人,诗人却浑然忘我置之脑后,静寂的夜里,他抑制不住心头奔腾踊跃的情感,毅然挥就了8首《冬夜读书示子聿》的诗,满怀深情地送给儿子,这是流传千古的第3首。

诗的前两句,作者讲古人做学问总是竭尽全力。只有少年时加倍努力,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他从古人做学问入手,侃侃而谈娓娓道来,使人倍感亲切清新,如沐春风。其中“无遗力”三个字,形容古人做学问勤奋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动又形象。第二句阐述了做学问应当持之以恒的道理,同时也强调“少壮工夫”的重要性。他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时光奋力拼搏,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此乃言切切,情深深。

诗的后两句,作者谈从书本得来的知识比较浅薄,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他从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凸显其不凡的真知灼见。“要躬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习过程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嘴到”,这是学者的一种“躬行”,二是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通过亲身实践化为己有,转为己用。作者的意图非常明显,旨在激励儿子不要片面满足于书本知识,而应在实践中夯实和进一步获得升华。他的独到见解,不仅在古代,对做学问、求知识之人是宝贵的经验之谈,即使在科技日新月异的现代,仍然具有较强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 颜真卿《劝学》)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 刘过《书院》)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 朱熹《观书有感》)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宋 朱熹《观书有感》)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宋 陆九渊《读书》)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唐 韩愈《劝学诗》) 名句: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 颜真卿《劝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 颜真卿《劝学》)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 刘过《书院》)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 朱熹《观书有感》)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宋 朱熹《观书有感》)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宋 陆九渊《读书》)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唐 韩愈《劝学诗》) 名句: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 颜真卿《劝学》)

关于书的诗句有哪些?~

唐〕颜真卿《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王贞白《白鹿洞诗》:“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唐〕杜荀鹤《闲居书事》:“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宋〕苏轼《宋安淳秀才失解西归》:“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日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古来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朱熹《读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陆九渊《读书》:“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明〕于谦《观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清〕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人心如良苗,得养乃兹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



〔清〕法式善《读书》:“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植诸空山中,日来而月往。露叶既畅茂,烟打渐苍莽。” 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读书求学不宜懒,天地日月比人忙。燕语莺歌希顿悟,桃红李白写文章。寸阳分阴须爱惜,休负春色与时光。




夏读书,日正长,打开书,喜洋洋。田野勤耕桑麻秀,灯下苦读声朗朗。荷花池畔风光好,芭蕉树下气候凉。农村四月闲人少,勤学苦攻把名扬。



秋读书,玉露凉,钻科研,学文章。晨钟暮鼓催人急,燕去雁来促我忙。菊灿疏篱情寂寞。枫红曲岸事彷徨。千金一刻莫空度,老大无成空自伤。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之
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鲁迅

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
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巴罗
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雨果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歌德

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
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郭沫若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

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

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徐特立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余秋雨

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意境,那么阅读就像阳光—池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之

1、清明
【作者】王禹偁 【朝代】宋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白话翻译:
我是在无花可观赏,无酒可饮的情况下过这个清明节的,这样寂寞清苦的生活,就像荒山野庙的和尚,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显得很萧条寂寞。昨天从邻家讨来新燃的火种,在清明节的一大早,就在窗前点灯,坐下来潜心读书。
2、冬夜读书示子聿
【作者】陆游 【朝代】宋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白话翻译:
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3、劝学诗
【作者】颜真卿 【朝代】唐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白话翻译:
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少年时代要知道发愤苦读,勤奋学习。但如果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4、读书
【作者】陆游 【朝代】宋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白话翻译:
归老隐居的志向就算没有那五亩田园也依然如故,读书的本意原在于黎民百姓?
灯下读书,眼神已不比从前,却还是规定自己读完了两万的蝇头小字。
5、观书
【作者】于谦 【朝代】明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白话翻译:
我对书籍的感情就像是多年的朋友,无论清晨还是傍晚忧愁还是快乐总有它的陪伴。眼前浏览过无数的文字后,胸中再无半点尘世间世俗的杂念。新鲜的想法源源不断的涌来用之不竭,像东风里花柳争换得形色簇新。漫跨着金鞍,权贵们犹叹芳踪难寻,谅也不信这书斋里别有春景。

关于写字作画的诗句
答:1.描写写字的诗词 【清平乐】《书 画》朝书暮画,斯如骑战马。激情笔笔注点划,应知情义无价。志书上朔秦汉,能否来者不见。行时哈冻挥汗,泼出满纸云烟。【十六字令】书,楷隶劲草控不住,溯秦汉,字字风和雨。《达 意》笔墨挥洒韵味,捷思闪烁光泽。不拘随意取势,流露彰美不奢。气度蓄发...

描写读书的古诗
答:1.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 颜真卿《劝学》)2.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 刘过《书院》)3.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 朱熹《观书有感》)4.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

关于书的古风唯美诗句
答: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凿壁偷光,聚萤作囊;忍贫读书,车胤匡衡。——许名奎 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王安石 6.要写一篇言情小说,古代的,求各种唯美的诗句,最好是自己编写的 唯美古风爱情句子 逐一、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唯美古风爱情句子 、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坠花湮...

描写读书的古诗
答: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

和读书有关的古诗
答: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 颜真卿《劝学》)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 刘过《书院》)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 朱熹《观书有感》)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一些关于书的诗句
答:3、写十卷书要比实际行动打下基础容易得多。 4、书都读得来的人,还怕有什么做不来的。 5、书是逆境中的慰藉。 6、一个人的度量是一种精神力量,是...5.有关读书的好句子(包括古诗、名言、好段、格言等) 名言 书籍是人类思想的宝库。 ——卡莱尔 爱好读书,就能把无聊的时刻变成喜悦的时刻。——孟德斯鸠 读...

关于读书立志的诗句
答: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杜甫《柏学士茅屋》 8.学习学习励志诗句大全 【励志古诗词】: 1、《浪淘沙》刘禹锡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9.有关学习 立志的诗词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苏轼关于写字的诗句
答:1.苏东坡有关书法的诗词 苏东坡以诗词论书法这方面不多。 苏东坡用墨如糊。并要求“湛湛如小儿目睛”,“茶欲其自,墨欲其黑”;退笔如山未足珍 读书万卷始通神 ——是苏轼论书法的诗句 这句诗的直意就是说 用过的笔堆成了小山 并不可惜 下句说 要读够万卷书 才能运笔如神 婉转如意 。 读孟郊诗二首...

关于学写文章的诗句
答:窗前读古书,灯下寻书义,贫者因书富,富者因书贵。 劝勉刻若勤学的: 宋代诗人刘过也写过一道题为《书院》的“劝学诗”:“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孟郊)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6.关于学习的古诗大全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百川岛东海,一去不复返! 少壮不努力,老大...

写读书的古诗
答:学习古诗文能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在学诗的同时,还可以学到很多有关历史、地理及文化方面的各类知识能够终生收益无穷。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写读书的古诗大全,欢迎阅读。1、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宋 朱熹《观书有感》)2、知之者不如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