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心理健康 案例分析题

作者&投稿:卢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俞某,男,10岁,小学五年级学生,单亲家庭。她和母亲一起生活。开学一个星期还能正常完成各科作业,但是一周后作业经常少做,甚至不做,母亲、老师批评后,就把自己反锁在家里,不上学,不说话,砸东西,逃避别人。

原因分析

经过和她母亲的交谈了解到,她的父亲是个简单粗暴的人,他俩多是再婚的,但他父亲仍不珍惜这段婚姻。在他年幼的时候,就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但是,当父亲心情好的时候,又会满足儿子一切合理与不合理的要求,这就造成了他既胆大怕事又固执任性。二年前,父母又离了婚,使他受到很大打击,加上母亲常常在儿子面前哭诉自己的不幸,使这个小孩情感更加脆弱,心理压力更大,觉得自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干脆就把自己反锁在家里,不去上学,采取有意回避的态度,压抑自己。通过家访,我明白了他不上学的原因是受到心理上的困扰。由于家庭的忽然变故,使她失去原有的心理平衡,变得更加焦虑不安,感到孤立无助,继而逃避,这是一种高度焦虑症状的消极心境。我认识到这时候家长和老师不闻不问,或批评责骂他,不仅不会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反而会增强这种心理。长此下去,其认识就逾片面,心理的闭锁就逾强,最终将导致对任何人都以冷漠的眼光看待,更加孤立自己,直至不可救药。

个案处理

一、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说服其家长要尽到做父母的责任,使他摆脱心理困境。

我认识到造成他心理不堪重负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因此,我加强与其家庭联系,让其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使这个不完整的家庭也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我一次一次地用课余时间进行家访,做好他母亲的思想工作,希望她承认现实,面对现实,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尽量不要在儿子面前哭诉、埋怨,因为这样于事无补,反而会增加他的心理负担,影响他的健康成长。还设法联系到孩子的父亲,说服他多用一些工余时间回来看看儿子,多点关心他,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不要让家庭关系而毁了孩子。经过多次推心腹的交谈,终于使他们接受了我的建议。由于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使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再逃避,也愿意跟同学们交往,渐渐地回到学校上课了。

二、爱护、尊重学生。其实,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够通过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老师是否真心爱自己。同时,他们也渴望老师能够时时刻刻关心爱护自己。“罗林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只要教师真心爱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他们就能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问题是,有些老师走进了“爱”的误区,对“爱学生”的认识表面化,以为不讽刺不挖苦不歧视不体罚就是关心爱护,以为嘘寒问暖为学生提供物质帮助就是关心爱护,以为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考试分数就是关心爱护,殊不知,真正的关心爱护,不仅是生活上“扶贫”,学习上“扶智”,更应该是精神上“扶志”,品行上“被德”,心理上“扶健”。 有人说,对学生,可以没有爱,但要尊重。我却以为,尊重就是一种爱,真正的爱不能没有尊重。很难想象,一个无视学生人格、漠视学生尊严的教师,会是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尊严,因为“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告诉我们,“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反之,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就会阻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甚至毁掉他们的前途。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个性。

三、给以较多的情感关怀

教育是一项伟大的育人工程。人是具有情感的,所以情感关怀在教育中处于相当重要的位置。学生的过分冷漠实际上是一种精神情感的失调,教师给以较多的情感关怀,可以收到明显的调节疗治效果。

1.多一些理解沟通的谈话。抽一点儿时间,以平等的姿态,多跟学生谈谈心,能知道学生的心里工正在想些什么,能知道他们最担心的是什么。不要盛气凌人地训斥学生,多表示一些理解,适当地给一些点拨,学生心头的那点儿郁结往往就化解了。

2.多一些一视同仁的关心。这些有心理困境的学生,大多非常敏感,自尊心极强,性格内向。如果教师在对学生的态度上厚此薄彼,对他们有些冷淡,他们就会感到强烈的不满。所以教师必须真正了解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要做到一视同仁,尤其对心理素质欠佳、单亲家庭的学生,不妨格外表示自己的好感和热情,这并不是虚伪,这是调控学生心态的需要。

3.多一些宽厚真诚的爱心。心灵过分脆弱、缺少爱的学生大多有点偏执,脾气或许有点“怪”,教师千万不能因此而嫌弃他们,也不能硬要他们立即把怪脾气改掉。青少年有点儿孩子气是正常的,每个人的个性千差万别也是正常的。教师如果能以一颗宽厚真诚的爱心去教育他们,必能便他们走出暂时的心灵阴影,而步入人生灿烂的阳光地带。

四、在师生间、同学间架起爱的桥梁,使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恢复心理平衡。

开始,他还不愿上学,我去到他家里时,老躲着不见,或是一问三不答。我知道这是防御心理的表现,其实其内心还是渴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关心的,他极需要被爱的感觉。我不急也不燥,以极大的耐心和热情地给他讲班里发生的趣事,讲同学们是多么希望他回到学校,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活动。我主动与之接近,缩短心理距离,想用集体的温暖来消除她内心的焦虑和冷漠。同班级同学知道这种情况之后,主动利用放学后的时间,陪他聊天,给他讲讲学校组织的各种各样的活动……慢慢地,他的表情没有那么呆板,渐渐地露出了一丝向往。此后,他瘦弱的身影也逐渐逐渐地出现在教室里。但我并不满足于此,一直寻找让他重新振作的契机。上课时,我提出一个问题,很多同学不会答,竟意外地发现这孩子眼里露出一点笑意,就抓住这个机会提问他。开始,他涨红了脸,讲得结结巴巴的,我用鼓励的眼神望着他,亲切地对他说:“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的!”结果他讲得很流利,得到了全体同学的掌声,他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此后,我还多次为他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荣誉,增加良性刺激,使他摆脱自闭心理,激发起自信心和上进心。心灵的交往,热情的鼓励,温暖着他那颗冷漠的失望的心,使他重新回到了班集体中。

五、我们不能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来看待。

生存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性的教育主题,而生存和发展有赖于优良的素质。人的素质结构由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等构成,没有健康的心理,很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往往注视着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品德的优劣,而忽略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尤其甚少注意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甚至把心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来看待,把解决思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心理问题。这样做,将使班主任工作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也培养不出学生对学习与生活的健康和积极的态度。班主任工作的成效,有时是取决于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程度和理解程度。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也是走出传统德育困境的需要。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必须要注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鲜内容。

学生需要爱,教育呼唤爱。爱像一团火,能点燃学生心头的希望之苗;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学生心头的智慧之门;爱是洒满学生心灵的阳光,能驱散每一片阴坦,照亮每一个角落,融化每一块寒冰。愿每一位教师、家长不光有爱,而且善于爱。

一、 处理好师生之间关系,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现今,教师的教育理念和人格魅力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新课标又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贯彻落实人文主义来管理班级,从而建立和谐的校园和师生关系。

1、 尊重是基础,教育首先应该从了解和尊重学生开始,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前提。我们都知道,在接到一个新班级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摸清班级情况,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然后去了解学生们的心理,尊重学生的意见。在班级管理中让学生们充分享受人格尊严,尊重学生们的业余爱好和理想追求,教师在尊重这些的同时,应该再进行适当的引导。

2、 宽容大度是关键。教育是爱的事业,宽容是爱的体现。当学生犯错的时候,我们应该怀有宽容的心态取代严厉的训斥,这样,当我们怀着一颗宽容的心去管理学生时,学生的心中会是感动的,会有实实在在的归属感。
二、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实践活动是学生喜闻乐见,可以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心理健康的教育。所以班主任要组织一系列适合小学生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成长。

1、游戏法。对于实践活动可采用游戏法,结合教材做游戏,通过游戏让学生了解和明白,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克服不健康心理。

2、表演法。小学阶段的学生表现欲普遍很强,教师应该根据这一特点,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尽可能的提供他们表现自我的舞台。

3、走进大自然。学校应该经常组织学生社会实践和郊游等集体活动,让学生们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鼓励孩子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体验生活的多姿多彩。

不知你找这个目的是什么,如果是为了编材料,网上很多,但如果真是为了实施教育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处理好师生之间关系,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培养出一名清华学子[心理健康教育微课]_clip

【1】该同学面临的是:期望值与显示差异的问题。
【2】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1.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一次是意外、两次是巧合、三次四次呢?从高考出结果开始这种心态就一直在做怪。2.学习方法不当。付出不一定和收获都成正比,但是只要是付出了就一定会有收获。努力了效果不佳,就应该从方法上找问题。3.是否有外因一直困扰着他。挥之不去,始终萦绕,使其无法集中精力。可能不仅是学习成绩不理想的缘故。4.对自己的学校、专业、前途不抱有信心。始终处于迷茫焦躁、不甘心、不情愿的状态,有没有解决的方法。看似非常努力学习,实则是一种无奈和不情愿的心态,如何能够静心学习。
【3】建议:正视现实、志存高远。已经是目前的现实了,欣然接受,放下不必要的压力。给自己制定较为符合实际的短、中、远目标。脚踏实地的一步一步做好。

心理健康知识与案例分析
答:心理健康知识与案例分析 一、案例介绍 罗铭,小学二年级学生。性格内向,比较倔强;学习成绩良好,写得字很美观;自尊心很强。在学校我一直认为他是个很优秀的学生。可是上个学期有几次在路上遇到他,他不仅不与老师打招呼,而且躲躲闪闪,避开老师的视线。一副心虚的样子,让人觉得莫名其妙。后来,我注意到:其实,见到...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案例
答:【分析】课堂教学必须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实践活动和探索的情景,让学生兴趣浓厚、信心十足地学习。所以,教师设计“走迷宫”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不知不觉地把学生带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 第一关:跟我学 ——沟通你和我,有话好好说 【分析】这一活动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借闯关的形式揭示...

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
答:心理教师要把握心理 教育 案例研究的结构框架、专业特征,积极开展心理教育案例行动研究,全面完善专业素养,实现自身专业化发展。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篇1 案例介绍 : 班里有这样一名嵇姓学生,父母离异,初一时迷上游戏,为了逃避妈妈的唠叨,可以把自己关...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答:这类学生普遍缺乏足够的自信心,缺少被他人尊重信任的满足感,缺失成功的心理体验。而教育者要做到的是利用各类机会,设定不同阶段的具体任务,由易到繁再到难,一个个循序渐进的心理体验过程,最终让他们拥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智。案例启示 作为教师要善于观察每一名学生的特性,在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原则...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答:近年的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明,学生已成为心理健康的弱势群体,老师可以多举例来开导学生。下面由我为大家介绍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希望能帮到你。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案例1 怕学习的孩子赵健,男,小学五年级学生;像这样的现象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2、家长方面,家长都较为信奉高标准、严要求这一信;但在教师和家长的眼里...

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答: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一起来看看吧! 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一 -学困生的转化 由于现代社会发展的多种因素的影响,学困生有增多的趋势。我们作为教育者,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老师是越来越不好当了。班主任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实施者,是教学工作的协调者,班级管理要求班主任热衷...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答:人的素质结构由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等构成,没有健康的心理,很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往往注视着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品德的优劣,而忽略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尤其甚少注意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甚至把心理问题当作品德...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答: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基本情况:奇奇,调皮淘气中透着可爱,智力、想象力一般,做事无持续性,自我约束力差,课堂上没有老师的叮嘱是从来不听讲的,有时还情不自禁地...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急急急!!!
答:一、理论依据 融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一种表现,也是心理健康的促进剂。懂得感恩、懂得付出是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前提。一些人之所以人际关系不良究其根本原因都是他不懂得感恩、付出,不体谅别人;有的人总是在抱怨自己得到的太少,可是自己又不愿付出。 二、设计目的 1、让学生懂得感恩、懂得付出 ...

心理健康 案例分析题
答:【1】该同学面临的是:期望值与显示差异的问题。【2】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1.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一次是意外、两次是巧合、三次四次呢?从高考出结果开始这种心态就一直在做怪。2.学习方法不当。付出不一定和收获都成正比,但是只要是付出了就一定会有收获。努力了效果不佳,就应该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