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传佛教不承认大乘,大乘说南传自了汉,这样相互非难难道是佛陀想看到的吗? 南传上座部佛教不承认他方世界佛,那承不承认他方世界有众生?

作者&投稿:裔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从佛教发展的历史来看,大小乘与南传都没有关系,大小乘的提出是产生于佛灭500年之后,小乘是大乘运动兴起时大乘教徒对部派佛教的蔑称,其实大小乘都是包含在大乘内部的。
而南传是在阿育王时期,也就是公元前240年左右,佛灭300年左右传播到斯里兰卡、缅甸等地的佛法,所以我们在南传的《巴利三藏》里面,根本就找不到大小乘的字眼。
同样,在北传的原始阿含经里面,也顷昌备根本就没有大小乘的区别。

佛陀在《伍波萨他经》中说得很明确,佛法是一味的,也就是解脱味雀毁。南北传的经典都清楚地提到了正法500年,也就是传到斯里兰卡、缅甸的佛法,还是属于佛陀正法时期传入的;;而汉地的大乘佛法,则是在东汉传入的,这时候已经是佛灭500年以后的像法时期;;而藏地的佛法,则是在佛灭1000年之后传入的,按照印顺导师的说法,这时候相当于佛法的末法时期。

并不否认南传、北传、藏传都是现在佛教的组成部分,只是这三大迅培传承的时间点不一样,如果要做一个比喻,相当于:
如果我们把佛教当作一个整体,比喻成一条大河,南传上座部佛教就犹如上游,清澈而简朴;汉地的大乘佛教就犹如中游,奔腾而多姿多彩;藏传密乘佛教,就犹如下游,浩荡而庞杂、繁多。所以,当我们现在看到南传佛教、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其实大家不用感到奇怪,它们都是属于佛教的大河里的一份子,它们呈现出佛教多姿多彩的一面。这是印度佛教大概一千五百年的发展过程和传播到外面的过程。

佛法本一味,原无大小乘之分。但因应不同根器,对厌离世间之苦,只求自了者,说解脱生死做燃之小乘法。对悲愿深重,欲自觉觉他者,说大乘法。此乃因材施教,也是佛教能延续至今的原因。大小乘之争历千年而未休,大乘轻视小乘,斥为焦芽败种。小乘则谓大乘非佛说。小乘严格持戒,以日中一食,树下一宿,微密观照为修行方式,其精神值得敬佩。然而,大乘也绝对是佛说。《圆觉经》、《楞伽经》的内容,与祖师证悟的境界毫无乖异,即可得知。否则《净汪胡迹土圣贤录》记载之往生事迹,与禅宗祖师的成就,又当如何解释?大小乘思想上的分水岭,在于:小乘认同四大为实,但以析空观破此执著;大乘则认为,四大乃是心的影像,是清净自性所影现的假相,无实体可得。小乘的观空,却非易事。欲达到大乘的圆满大寂灭处更难。两者并无对错,只是思想不同,唯有互相尊重。只要契机,便能受益困并。 切不可忘记,佛教是一体的,总之,佛弟子当以开阔的胸襟,容纳异己的存在,才能成就自己的伟大,才能摈弃山头主义、门户之见。因为重点不在护持[某人],而在护持[整体佛教],护持【正法】

大乘说南传自了汉,是从教义来说;
南传佛教不承认大乘,因为小乘不承认大乘的清扒枯经典是佛说的,因为没见到佛说。那是因为小乘的境界没达到,佛祖在定中为诸菩萨讲经,如华严经等,而小乘只看答洞到佛祖坐着。小乘不承认净土,西方极乐世界。

最重要的一点,小乘没有发菩提心,觉得自己还没有证果,怎么能度人呢?而大乘认为众生一体,度人此晌就是度己,在度人中完善自己,从而证果。

大乘是玩弄臆想哲学的产物,既然大乘也同意南传是佛法,那么好仔烂你认真的老实的学习一段时间南传,再来判断大乘是不是佛法,你就明白了。 许多南传的佛友橡灶都是从大乘出来的,几乎都认同大乘是迷信和玄思的产物,并没有提供清晰有效的灭除烦恼解脱的方法。还是学南传最梁戚扮可靠。

应该说,佛教的教义的完善,并非佛陀在世就已经完备,也是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所谓拍御经律论三藏,经是大纲要义,论述是衍生阐释,南传不承认大乘教义,那是因为上座所追求是自利,属于层次境界问题,大乘说上座自了汉,因为大乘必须自利利他,但大如滚乘却渣贺余尊上座为根基,从这个就不难看出大乘和上座的区别了,总的来说,还是对于整个世界观和人生观的认识不同

大乘佛法真的是释迦牟尼传下来的吗?如果真是,那为什么小乘的人会不承认呢?有什么历史原因吗?~

是释迦牟尼传下的佛法中存在大乘、小乘佛法的思想,所以是释迦牟尼传下的佛法。
因为很多印度佛经中都记载了 释尊 在世时讲大乘法会,一些声闻无法理解信受甚至中途退出的记录(如《法华经》)。而从近年一些学者的研究则表明,大乘教法在阿育王时代就已有所流行并与小乘教法开始分化。
近代出土的阿育王石刻文等中,也处处显示出大乘信仰与理念。如强调慈悲与平等,提倡不食肉主义,戒杀放生,慈悲为本,强调慈航普度的菩萨行行愿,强调不分出身、贵贱、种族、国家的众生性智平等,乃至众生均可往生极乐国土。
不同的佛教理念会相互倾轧,故一种理念会从根本上否定另一种理念。所以,小乘佛教并不会承认大乘佛法是由释尊阐发。
在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逝世后,佛教内部由于对释迦牟尼所说的教义有不同的理解和阐发,先后形成了许多不同的派别。按照其教理等方面的不同,以及形成时期的先后,可归纳为大乘和小乘两大基本派别。
小乘佛教总的倾向是“法有我无”,即只否定人我的实在性,而不否定法我的实在性。而大乘佛教则不仅主张人无我,而且认为法无我,即同时否定法我的实在性。
也就是说,他们认为一切法都存在于认识之中,认识无非是心意识的分别作用,因此整个宇宙除了各种不同的认识外,再没有什么实体了,因此叫做“万法唯识”。公元七世纪后,印度佛教开始走向衰微,密教(后期大乘)代之而起,已无重要义理可言了。

扩展资料: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区别:
1、首先,从信仰修证方面。
小乘部派佛教奉释迦牟尼为教主,认为现世界只能有一个佛,即释迦牟尼,不能同时有两个佛。信仰者通过“八正道”等宗教道德修养,可以达到阿罗汉果(断尽三界烦恼,超脱生死轮迥)和辟支佛果(观悟十二因缘而得道),然不能成佛。
大乘佛教则认为,三世十方有无数佛同时存在,释迦牟尼是众佛中的一个。信仰者通过菩萨行的“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修习,可以达到佛果(称“菩萨”,意为具有大觉心的众生),扩大了成佛的范围。
2、小乘佛教要求即生断除自己的烦恼,以追求个人的自我解脱为主,从了生死出发,以离贪爱为根本,以灭尽身智为究竟,纯是出世的,所以大乘佛教讥讽他为“自了汉”。
大乘佛教则自称佛法大慈大悲,普渡众生,把成佛救世,建立佛国净土为目标。他认为,修证需要经过无数生死,历劫修行,以“摩诃般若 ”(大智慧),求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觉),除断除自己一切烦恼外,更应以救脱众生为目标。
3、大小乘佛教都有各自编集的经典作为立论之依据。
小乘佛教的主要经典(以汉译名称)有:《长阿含经》、《中阿含经》、《增一阿含经》,《杂阿含经》等。
大乘佛教的主要经典则有:《大般若经》、《妙法莲华经》、《华严经》、《大涅盘经》、以及《大智度论》、《中论》(龙树造)、《瑜伽师地论》(传为弥勒造)、《摄大乘论》(无著造)、《唯识三十论》(世亲造)等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乘佛法

如来也不会出现在其他的轮围世界,只出现在我们这个轮围世界。即使是在这个轮围世界,也不会出现在瞻部洲以外的其他地方,只出现在古印度的“中区”(Majjhimapadesa),也就是恒河流域中游一带地区。佛陀在《律藏•大品•皮革篇》中划定了“中区”的边界:
“东方有名为咖章嘎勒(Kajaïgalaü)的村庄,其后是马哈萨罗(Mahàsàlo),其外是边地(paccatimà janapadà),此内是中区(Majjhe)。东南方有萨喇腊瓦底河(Salaëavatã nadã),其外是边地,此内是中区。南方有谢答甘尼咖镇(Setakaõõikaü nigamo),其外是边地,此内是中区。西方有名为土纳(Thåõaü)的婆罗门村,其外是边地,此内是中区。北方是伍西拉塔迦山(Usãraddhajo pabbato),其外是边地,此内是中区。”(Mv.259)
如来只会出现在这长为三百由旬,宽为二百五十由旬,周长为九百由旬的“中区”范围内。
不但如来只会出现在那里,而且独觉佛、上首弟子、八十位大弟子、诸佛的父母、转轮王和其他证得心髓(sàrappattà)的婆罗门和居士也只会出现在那个地区。

上座部的佛友请看:最初上座部提出大乘非佛说,唐代的玄奘大师已彻底推翻...
答:玄奘法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第一段:我认为大乘都是佛说。第二段:因为我自认为不是佛说的不会纳入大乘。第三段,既然你们小乘也认为不是佛说的不会纳入小乘,如增一阿含经等。那么大乘也是佛说。这三段简单一点的翻译就是:小乘认为不是佛说的不会纳入,大乘也认为不是佛说的不会纳入,因此如果...

小乘为什么认为大乘不好(有什么依据)大乘为什么认为小乘不行。那初学...
答:大乘一般都是指小乘太过自私,只考虑自己解脱,但永远无法否定小乘的真实性。因为从佛教的发展而言,原始佛教和小乘都是在大乘之前的,是佛陀在世时讲的佛法。而大乘很多佛经是之后出现的。所以,小乘有理由不承认大乘,而大乘永远都无法否定小乘的真实性。另外,佛是人不是神,这也是正信的基础。所有指望...

圣严法师谈“大乘非佛说”
答:同时,现存的大乘圣典,纵然在佛世已有了其原型,如今所传的,无疑是已经过了增补,这不是後世佛子故意藉著佛的招牌而发挥自己的主张,乃是由於口口传诵的师承之间,无意及有意中加进了新的材料。每一个时代环境,必有不同的时代思潮,这种思潮之影响於佛教的学者是可能的,老师将传承於上一代的...

大乘非佛说的对“大乘是佛说”论证的质疑
答:至于汉地近两千年来都是兴盛大乘,对佐证“大乘是佛说”,更加没有丝毫的帮助。其二,佛教的产生及其发展过程,如果是无法考证的,那与迷信是没有区别的。而担忧整个大乘汉传佛教面临着被根本上推翻的危险,这属于宗教感情,怎么可以作为维护“大乘是佛说”的理由?至于所引经论试而作的商讨,则存在着...

从佛教南传和北传分化的历史看大乘和小乘是不是佛说
答:不是佛说!南传佛教大多是小乘佛法,汉传佛教都是大乘佛法。这种区分,是因人而分。若依佛说,只有一法,即是明心见性之法。无有二法。

究竟大乘佛法是否佛所说?
答:当然不可能了,那麼灭尽一切法后,到底为什麼说为是真实常住呢? 这点,所有学习南传佛法的修行者都应当注意才是,否则如此灭尽一切,与断灭外道差别何在呢?因此,在杂阿含经卷二十六:<有因故有生死,因永尽者则无生死无明大暗聚障碍,谁般涅盘?> 佛不也这麼开示了,灭尽一切后,又是谁涅盘了?

大乘是佛陀亲自说的吗?
答:而大乘有一种说法,七叶窟内结集同时,更多的人在窟外结集了大乘佛法。先不说这种说法的真实性,首先这些大众是否证阿罗汉果了呢?是否有结集经典的资格呢?后来过了一百多年由于“十事非法”的争论,导致了佛教分成北传、南传的两支。南传认为,佛陀所制定的戒律不应再有删减、以后也不应有增添。就是...

南传佛教 北传佛教 藏传佛教的特点
答:2、北传佛教 北传佛教,又称北方佛教,是指由西北印度途经中亚地区往东传入中国、朝鲜、日本等地的佛教,包括由尼泊尔传入西藏、蒙古地区的佛教。由于这类佛教是由印度向北传播,所以被称为北传佛教。从教义而言,北传佛教多以大乘佛教为主,流行梵文及汉藏文经典。3、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又名藏语系佛教...

今就大乘非佛说之辩证,以利益广大学人向正道
答:又如般若经中佛自说摩诃衍义无量无边。以是因缘故名为大。”宝积经二十八曰:“诸佛如来正真正觉所行之道,彼乘名为大乘、名为上乘、名为妙乘、名为胜乘、无上乘、无上上乘、无等乘、不恶乘、无等等乘。”┌十住(第一发心住内,包括十信,由凡夫修十信成就,须经一万大劫)┐资 初 │...

南传佛教经典里有没有记载地藏,观音等大菩萨?
答:)。原始佛教没有菩萨,只有阿罗汉。阿罗汉是修行人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大乘佛教在原始的巴利文佛教中加进去了很多内容,并且改用梵语,所以大乘佛教又称为“梵语佛教”。时至今日,大乘佛教成了一门卷帙浩繁的“理论佛教”,非有大学问者不能知其万一。一些伪造的经典为了自圆其说,增强说服力,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