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初中生德育教育工作 如何做好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

作者&投稿:雪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潘振良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德育教育作为初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如何,不仅影响着学生素质水平的高低,更直接影响着初中生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基于此,本文首先探讨了开展初中德育教育工作所面临的形势和挑战,然后就提出了几点分析,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旨在与同行交流,在不断丰富德育教育内容的同时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促进当代初中生全面、健康、积极向上的发展,为国家培养新型复合型人才打下坚实的道德基础。
关键词:初中德育教育工作;开展;有效性
一、探讨开展初中德育教育工作所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1.传统德育教育模式亟待改善
传统的初中德育教育模式在现代人的心目中的作用,远比其期望的要求要低得多,传统的初中德育教育工作,其内容较为抽象而空洞,层次模糊且缺乏针对性。就这一传统的初中德育教育模式来看,其已难以适应当代学生发展的需要,不仅会在学生心目中产生逆反效应,还会对整个德育教育工作的发展造成障碍,因而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亟待改善,也是当前开展初中德育教育工作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2.二律背反现象对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当前,正处于社会日益复杂、科技信息日益发展的多样化社会,尤其是学生每天所接受的各种斑驳陆离、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与学校所传递的高尚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背道而驰。当学生接触并走向社会,其就感受到学校所传递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仅是理想化的境界,教师精心培育的道德信念就会被社会的现实所击垮,且显得十分的脆弱,这就是所谓二律背反现象,其给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和要求,与传统德育教育模式的改善同样重要,必须引起所有德育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3.学校的正面教育正饱受社会负面效应的影响
学生在学校所接受的教育完全是正面而又正统的,但在现实生活中阴暗的一面,似的使得学生不得不且茫然而又被动地接受生活的多样性。因而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美好与丑恶、积极与消极、先进与落后、文明与愚昧等矛盾的现象,势必会影响处于单一化思想的当代初中生,极易其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发生严重的扭曲。学校的正面教育正饱受社会负面效应的影响:一是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利益分配不均衡,导致一些学生的价值观扭曲,不管是在心理还是行为上都存在着严重的失衡,加上近年来社会上出现的读书“无用论”,极大的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而离开学校,走向社会;二是拜金主义的盛行,加上各自家庭环境的不同,其受到的不良风气的影响日趋严重,在扭曲学校开展德育工作所体现的社会效应的同时给德育教育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三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已成为家家户户必须的通讯工具,各种网络负面消息和有害信息正严重影响着当代初中生的发展,网络游戏的沉迷、各种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因素不断的扩张,使其心理产生严重的扭曲,给教师在德育教育工作中进一步增加了难度。上述这几种社会负面效应的影响还只是一般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教师还应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分析
为有效的开展初中德育教育工作,作为学校和教师,一是必须为广大师生营造良好的校园风气和德育教育与学习的环境与氛围,并注重德育教育模式的改善;二是着力提升德育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素质水平;三是充分利用三位一体德育教育模式的作用,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性,有助于抵制和尽可能的消除社会带来的负面效应。
1.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与学习的环境与氛围,注重德育教育模式的改善
作为学校和教师,必须坚持生本原则,为广大师生营造良好的校园风气和德育教育与学习的环境与氛围,并注重精神文明校园的构建,加强学校小风的建设,才能更好的改善传统德育教育模式的不足,更好的改善德育教育模式。因此现代化的德育教育工作模式的改善,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由德育教育的内容和观念上进行转变和改善;二是将德育目标与素质教育的总目标想靠拢,着力于提升学生的素质与道德水平;三是以适应学生接受能力为前提的选择德育教育内容;四是德育教育工作者自身必须具备广而博、专而深的知识和健康的心理、人格以及角色的魅力。善于抓住时代的特点,树立与社会相适应的道德观,引导学生积极勇敢的面对社会带来的种种乱象;五是要层次分明,紧密结合当代初中生的个性特点,确保德育教育工作的针对性、贴切性和有效性,为学生接近社会、生活和时代发展的潮流而不懈奋斗。
2.着力提升德育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素质水平
有效的德育教育工作离不开广大德育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质水平的高低。因而作为初中德育教育教师,必须注重自身素质水平的提升,以高素质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注意自身言谈举止,注重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在教育过程中保持高昂的热情和良好的心态,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前提,严于律己、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并具备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教育中应本着育人为先的原则,从单一的知识技能传授转向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让学生健康、快乐的发展。教师应本着平等、关爱的原则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应在教学中产生歧视现象,真正的关心学生的生活,从生活上、学习上关心学生,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感受到温暖。
充分利用三位一体德育教育模式的作用,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模式即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对学校的教学质量、教育水平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学校、家长、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形式,都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力支撑。学校应做好社会共建工作,把与社会的联系做到实处,这是当前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教育改革的方针政策。在教育构建中,学校应把自身与社会相融合,以学校教育为主体,社会教育为辅,积极发展学校与社会单位的共同参与教学。创建青少年德育教育工作研究部门,形成社会与家庭齐下手的局面。学校应通过与社会的共同参与,提高学校的文明教育程度。最终形成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系统。学校内实行德育教育,社会活动中重视德育教育,家庭教育中突出德育教育。从各环节中,培养学生个性发展、艰苦奋斗,奋发创新的精神。
三、结束语综上所述,作为现代化的初中德育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到当前来自各方面的挑战,认清当前严峻的形势,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与学习的环境与氛围,注重德育教育模式的改善,着力提升自身的素质水平,充分利用三位一体德育教育模式的作用,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
[2]王增仁,陈红萍.有效落实初中德育工作的几点方法[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0(9).
[3]彭启聪.再谈初中德育工作[J].教书育人,2011(17).

如何抓好中学生德育工作~

一、引言
  德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教育。学校德育是指学校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德育对中学生思想觉悟、政治立场、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培养起巨大作用,它是塑造中学生灵魂的系统工程。本文从中学生德育工作的必要性出发,就学校应如何抓好中学生德育工作进行了分析。
  二、中学生德育工作的必要性
  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中学生在年龄是未成年人,其生理和心理上没有成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关键阶段,既是人生的多事之秋,又是德育的最佳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对中学生的德育工作出现失误和疏漏,容易形成学生的扭曲和反常人格,这不但会对学生个人造成不幸,也会影响到其家庭和社会。从当前形势上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中学生德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学生的行为习惯、道德水准、思想观念、法纪意识、集体主义价值观、理想信念等或多或少存在缺失,甚至有些方面非常突出,因此中学生德育工作的任务非常艰巨。中学生的时间大部分在学校度过,所以学校作为好中学生德育工作的主要阵地,必须抓好其德育工作。
  二、中学生德育工作现阶段需要面对的问题
  1.德育理念应与时俱进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思潮呈现多元化。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学生容易出现思想、道德、情感唯我独尊的现象。因此对中学生的德育工作需要与时俱进,针对当前中学生出现的新问题,探索新的符合时代特征的德育理念,服务于新时期中学德育工作。
  2.德育管理与教育工作出现错位
  相当一部分学校中教学工作与德育工作存在分工现象,导致出现管教学的校领导不管德育;抓德育的校领导不管教学的问题,德育管理与教育工作因此出现了错位。另外,日常教学与德育工作两者之间也需要加强磨合,每位任课教师都应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将德育工作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在学校管理教学过程中,都应重视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自身所承担的德育责任,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3.德育评估体制存在缺失
  目前教育工作中存在只注重学习成绩的现象,对学生的德育评估考核普遍是做个样子、走个过场。对学生的德育评估流于形式,甚至学习成绩的好坏成了衡量学生思想品德好坏的标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会被评为“优秀”,学习成绩差的则被评为“不合格”。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也仅看升学率,升学率是评价一个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
  三、抓好中学生德育工作的措施
  1.加强对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学校作为中学生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必须加强对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首先,学校的校长、书记等领导要有正确的认识,除了要抓好全体教师的师德师风工作,还应抓好学生德育工作。学校可建立含书记、主管政教的副校长、政教主任等在内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各班主任为成员,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德育教育体系。其次,学校可制定德育工作相关的考评制度,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德育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规范学生的德育考核
  针对德育评估体制缺失的问题,教育行政部门可依法制定量化的德育工作考核细则,考核细则应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避免毕业时一次性考核。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可组织学生进行德育理论测试,针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等进行测试,把德育考核和文化考核相结合,与升学率直接挂钩,由此可给德育工作产生强大的动力。
  3.充分发挥课堂德育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育是学校进行德育工作的主渠道。首先,思想政治课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对学生进行较全面系统的社会主义思想政治品德的知识教育,为学校德育工作奠定理论基础,以理论观点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来武装学生,逐步达到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和认知能力的目的。其次,各学科教师也同样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工作,将思想政治教育溶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课堂教育作为学校进行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教师要善于把知识的传授和思想教育有机统一起来,善于引导学生由知识向行动、修养和世界观方面转化。教师应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情感、学习意志等非智力因素。
  4.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现已成为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往往情绪不稳定,意志品质薄弱,性格尚未定型,因此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和健康的情绪。学校可通过成立心理健康咨询室,聘请心理辅导教师等方法,打开学生心灵窗户,使学生走出心理误区,帮助学生及时消除心理压力,正确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健康发展,使其具有较强的自制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5.重视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既应重视学生的学科知识教育,又应注重他们的实践教育和体验教育。学校可结合学生的心理和生活,组织指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走进自然,了解社会,把实践性的体验活动与学生的内心道德需求相结合,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时代所需要的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
  6.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在德育工作中,应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传媒作用,使其承载德育,服务德育。首先,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上,学校的整体布局应体现学校教育的整体性与其使用价值,更应体现其美学价值和深刻的教育价值。其次,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上,学校应在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第三,在物质、制度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学校还应形成自己独特的校园精神文化,包括良好的校风、严谨的教风、和浓厚的学风等。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增强每一位师生的爱校意识,真正发挥校园环境的德育功能。
  7.加强学校、社会、家庭三方联合教育
  广义的德育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为了更好的抓好学生德育工作,必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使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教育相互配合、促进。例如学校可与当地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驻地部队等单位保持联系,建立各类校外德育基地。另外,可开办家长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设立家长信箱,逐步形成良好的家庭、学校联系反馈机制。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促使家长提高自身素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并主动协同学校搞好学生的德育工作。
  四、结论
  总之,中学生的德育工作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的紧密配合。通过加强对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出发,通过规范学生的德育考核、充分发挥课堂德育主渠道作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学校、社会、家庭三方联合教育等措施,全方位的抓好学生的德育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当前青少年德育工作中暴露出的很多实质性问题,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实施,为此改进和加强德育,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推进素质教育应突出抓好核心问题之一。
一、情:沟通情感,激励进取,共创和谐的教育氛围
沟通从心开始。情感教育是实现教育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心灵沟通的桥梁与媒介。德国卡塞尔大学学者研究表明:人们在工作中遇到的矛盾与难题仅靠分析有时并不能得到解决,而是更多地需要通过交流感情,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和理解对方等方式来处理。谁能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感,谁就能在工作和生活中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可见情感沟通的重要性。学生的内心情感世界是丰富的,也是复杂的,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住学生的情感是做好德育管理工作的关键。“亲其师而信其道”,“善用兵者,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真心、诚心与爱心去呵护学生,树立师生人格上的平等观,达到教育氛围和谐性,才能为德育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这要求教师:1、研究学生,关注学生情感。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总会通过各种不同的情感变化表现出来。教师在工作实践中必须做个细致的有心人,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了解学生思想行为的真实动态,把握学生情感。2、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情感教与学的矛盾是教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尽管这对矛盾的双方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有所不同,但二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人格尊严是情感的核心,教师只有尊重他们的人格,真正地把学生看成是一个“人”,才能真正地尊重他们的感情;才能意识到他们的内心世界的情感在教育中的作用,区分不同性质的情感对教育不同的反作用;才能注意到学生的情感与其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找到学生学习、品行差异性的根源。3、鼓励学生,激起学生情感。进入少年特别是青年时期以后,学生情感的突出变化之一是开始思考人生意义和人生价值问题,这是他们在思想意识上和社会化程序上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这要求教师善于了解发现学生的优点、闪光点。及时利用各种场合和手段恰以当方式予以肯定。注意批评性语言运用的艺术性,娓婉的批评效果往往优于直截了当的批评。
二、点:旁敲侧击,点到为止,起到“点石成金”之功效
“少年心事当拿云。”青少年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变幻莫测的。教师只能在一定条件、一定范围、一定程序上了解其中一部分的表现,这不利于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更有教师苦口婆心、循循善诱地教育他们,反复抓,抓反复。但时间长了,教师和学生双方都会感到不耐烦。教师认为这样的“两有生”(即学习有困难、品行有障碍的学生)是不识好歹,不可教也;学生认为这样的教师烦人。在德育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有时恰到好处的一个眼神、手势、等体态语言往往起到震慑、威慑学生作用。
有时一言不发却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有时简练、精辟,言简意赅的一、两句话却能达到点击要害,点石成金之功能。
三、悟:心灵感悟,自觉自省,实现学生自我教育
古人云:“心之官则思矣”。人们对外在事物的反映,知识的接纳吸收过程不是机械进行的,是有一个认识、领悟、理解、创新的过程。可见,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悟”可以在中学德育教育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传授给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在德育活动过程中的道德情感和言行点化,以及同学之间的相互交往、交流和活动过程中,相互学习、借鉴和影响。受教育者本人都有一个自觉或不自觉主动的对外界信息的感知、理解、接受、内化、外化即感悟的过程,从而在外在言行上作出对我自我“趋利避害”的应答反应。这种“悟”也可以说就是学生对教师所授知识和所提要求的心灵感悟,达到自我校正、自觉自省和自我教育。其过程是:在教师在教育的启发下,通过学生自己的领悟、渐悟、顿悟到觉悟,从而指导自己不同行为对外界信息作出不同反应和应答。由于“感悟既然是头脑中对事物的重新组合、选择和建构,它其实就是创新。”没有“悟”,就没有创新;有了“悟”,才可能有创新。”这要求教师给学生一个“悟”的时空。凡事不能也不必要说的太白。德育工作者对某人某事的心理、想法或行为也不必要让学生摸得一清二楚。让学生对道德认知、道德判断、道德情感,言行点化,“先做后学,且缓说破。”留给学生一个感悟的时空和余地。
四、度:要求适度、掌握分寸与火侯,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做事要注意分寸,掌握火侯,坚持适度原则。
这为我们做好德育工作同样提供了良好的方法论指导。教师作为管理者,学生作为被管理者,两个独立的平等的人格之间只有坚持适度原则,无论是做人的要求、学习的要求、生活的要求都应适度。这样的要求、规则或制度才可能是有效的、可行的,否则过犹不及。“适度教育”管理水平非一日之功,需要管理者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厚积而薄发。“适度教育”给学生一个带有一定约束的自由发展空间,在不越轨、不出格的状态下,有利于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培养学生自律精神“情感教育、点化教育、悟性教育、适度教育”在德育工作中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紧密联系,灵活运用的。其中,情感沟通和感悟人生事理是学生道德教育的基础。“点化教育”和“适度教育”是道德教育的手段,它们共同贯穿于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建构“模糊德育管理模式”,其本质是发挥学生心理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是德育管理手段和评价体系的创新和改革。

中学德育工作计划
答:德育副校长、政教主任和团总支书记加强学习,注重研究工作方法和策略,搞好分工协作,形成合力;二是建设好一支坚强有力的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抓好班主任的培训,加强班主任经验的总结与交流,提升德育科研的档次,围绕感恩教育,分年级组搞好三个德育专题的研究,七年级组:如何在班级管理中渗透感恩教育。八年级组:初中生感恩意识...

初中校园德育工作计划范文合集
答: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8号文件精神,切实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要求,以主题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行为规范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继续坚持分层次、抓基础、重建设、严管理、创特色的工作思路和方法,进一步拓展“规范行为—陶冶情操—健全人格”...

如何更好地实施德育教育
答:初中生模仿能力较强,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要加强为人师表的道德风范。在工作态度、生活习惯、政治思想、品行操守、仪表服饰等都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教师要以自己美好的行为准则和思想品德影响学生,要求学生不要有不良行为,自己也一定不要有,如不赌博、不抽烟、不喝酒。教师...

中学德育工作计划
答:20xx年,我校德育工作将根据区教育局普教科的德育工作重点和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结合学校“成人成才”的办学指导思想,坚持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牢固树立德育首位意识,深入开展行为规范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为根本点,以创建优秀班集体为重点,以健全德育工作管理体制...

怎样搞好初中生的德育教育
答:1.加强对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学校作为中学生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必须加强对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首先,学校的校长、书记等领导要有正确的认识,除了要抓好全体教师的师德师风工作,还应抓好学生德育工作。学校可建立含书记、主管政教的副校长、政教主任等在内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各班主任为成员,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德育...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课堂中体现德育渗透
答: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课堂中体现德育渗透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一直以来,...

如何加强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
答:1、优化育人环境,营造育人氛围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此,优良的德育教育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学校应充分利用所有教育设备,加大德育宣传的力度,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2、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加强“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育以外,还积极探索文化课和专业课的改革,思想教育各...

初中学校德育工作计划
答:初中学校德育工作计划1 一、课程育人重“融入” 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推进我校的教育综合改革项目“提升德育活动内涵,创设良好育人小环境”。深化落实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

中学德育工作计划
答:3.协同教导处加强思品政治课教学管理,狠抓各学科在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在思品政治课中至少安排20%的课时要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内容的实践活动;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将德育工作寓于各学科教学之中,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把公德教育、法制教育、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作为德育工作长期坚持...

浅谈如何进行初中生德育教育
答:1、加强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基本内容,讲道德是做人的起码原则,中学生道德教育主要是进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初步的职业道德教育,具体表现在坚持“五爱”、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同时应以伟大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去感化青少年,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让青少年耳濡目染,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