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和佛有什么区别? 道和佛有什么区别?

作者&投稿:凌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由于文化根源的关系,佛道生命观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这种差别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是透悟生命的角度不一样.佛教的生命观从缘起论出发,强调生命的因果联系,强调生命的依他性,强调自性本空,是以内在的体验去铨释生命.如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八识的依据就是人的感觉,是佛教先贤在深沉的禅定中对生命所作的解析.而道教的生命观是讲对待,是从性(先天的自性)和命(后天的肉体)的对立统一中去铨释生命.黄元吉《乐育堂语录》说:"无性则命无由生,无命则性无所立.漫说尽性即可至命,须知立命乃可了性."相当而言,佛教更注重生命的主观性,道教则更注意生命的客观性.

二是超越生命的途径不一样.由于佛道生命观的出发点不一样,他们超越生命的途径也就不一样.《性命圭旨》说:"禅宗之教,教人幻性命以越大觉,其义高;老氏之教,教人修性命而得长生,其旨切."佛教因为注重生命的因果联系,注重生命的内在体验,因而也就不重视外在的形体.在修持方法上注重性功,在禅定中明心见性,求得智慧.道教因为注重性命的对立统一,则讲究性命双修.道教的各种修持方法特别是内丹功都是把性命双修当成一个根本原则.

三是对待生命的态度不一样.生,于佛教曰苦,于道教曰乐.佛教既然是幻性命以超大觉,必然不重视人的现世,如佛教有人生八苦之说.八苦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取蕴苦(色,受,想,行,识).佛教甚至把人的肉体看成可以抛弃的臭皮囊.

而道教恰恰相反."夫人之所贵者生,生之所贵者道,人之有道,若鱼之有水"(司马承祯《坐忘论》).道教的重人贵生有两方面的意义,

一是即身成道,只有现世的人身才是成道之基;

二是长生即是道教仙道理想,养生哲学的基础和目标,这与佛教重来世,求解脱是不一样的.

现实的人生由于我执的障碍,必然短视人生的意义.最典型的思想就是即时行乐,因为人生不再,人死灯灭.所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就是这种思想的诗意表露.而即时行乐的思想就使人永不满足欲望的追求,同时也造成了种种恶业,带来了种种人生烦恼.如随着当代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随之而来的是当代人的精神的匮乏.紧张,焦虑,空虚,烦恼始终伴随着人类;环境的坏灭,文化与集团利益的冲突,时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这种恶性循环不是单纯依靠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能够解决的,而佛道生命观恰恰是对治这种恶性循环的一剂良药.只有从根本上透悟生命的因果,通过生命的修炼消除无明与我执,才能变恶性循环为良性循环.从佛道两家的生命观来看,人的生命通过改造,脱胎换骨,可以实现生命的超越,摆脱欲望的折磨,进入大自在,大幸福的境界.

佛教一般被认为是在中国才从原始佛教发展到了顶峰,而中国佛教的顶峰是以禅宗为代表的,在明朝时禅宗理论发展已经非常成熟了,禅宗的佛学理论核心就是关于"心"的理论.禅宗认为成佛实际就在人的心中一念之间,而不是别的什么.换句话说佛教的“顿悟”就是心的顿悟。所以禅宗认为"心"在实现佛教最高目标涅磐的过程中是最关键的.

中国儒家理论的高峰是理学,理学出现在宋明时期,在明朝以后直到清朝,在中国思想界占统治地位,理学的核心是关于"心"的理论,这个理论认为人的社会行为正确与否完全决定于"心",如果"心"无杂念,人就无恶行.但人心又是最难掌握的,王阳明最终把理学的认识提炼出"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一句话,就是这个意思.

中国道教一向认为人的"心"是实现成仙,实现长生不老的关键.道教有一个基本的观点是这样说的:"顺成人逆成仙,全在阴阳颠倒颠".按照道教阴阳五行理论,人五脏之中的心脏属火且属阳,而人的肾脏属水且属阴,并且心脏属火在上而肾脏属水在下.由此道教断定人之所以寿命不长,就是因为在水面上的火燃烧不久,这个火随时就有熄灭的可能,也就是心随时有停止跳动的可能。那么道教给出的办法就是颠倒阴阳,关键是通过内外丹的修炼改变心的属性。使心属水而肾属火,这样人就可以成仙。

当然道教的心比较具有物质的概念,而佛教的心纯粹是思辩的产物.儒家的心学是介于两者之间.总之,而且看法都一样.

佛教和道教本质上是"出世"思想,是讲究个人清净无为,出离红尘而修身养性.当然佛教和道教在修行的目标上有区别,佛教讲究涅磐而道教讲究成仙.

在"退"时的精神问题.借用现代宗教学名词就是没有解决人在精神上的"终极关怀"问题.而佛教和道教解决了这个问题.

佛教和道教是"出世"思想.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主要宗旨是追求得道成仙 、垂法济人、无量度人,早期以老子的《道德经》为主要经典。而佛教则是外传宗教,讲佛教是宗教只是一种通俗的权宜方便说而已,实则以般若的智慧自内证打破无明烦恼,成就菩提(觉悟)之道,佛教在历史上曾对世界文化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至今依然深深的影响着世界上的很多人。佛教说的是一种大爱,众生平等,人人皆可成佛。

道让你遵从一个人应该做的事情,活的像个人。而佛要求你眼目更高,不要求人所当做的当有的,就像共产主义一样。

如果你执着于道与佛的区分,它就有区别,道就是道,佛就是佛,道不是佛,佛也不是道;你若不执著于此,道即是佛,佛即是道

佛与道有什么区别!~

道教说道理,佛教讲真理。 道教告诉信众,人生道路从何而来;但佛教做了更微细的研究,不只指明人从何而来,亦说出去何去向。 道教告诉信众,人应该要怎么走在人生之路上;但佛教不只研究做人要怎么做?还深入探究过去之所生与未来之所往,这是真理,也称为真谛,这是佛教与道教不同之处。 一般的,宗教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一个人精神上的终极关怀问题,实际就是如何对待生与死亡的问题。对人来说死亡是最大的恐惧,宗教要给出对待的办法。 佛教和道教的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对待生和死的态度。可以说两者是截然不同的。 佛教追求的目标是“涅磐”,脱离生死轮回。 佛教认为,人生是苦。生是苦,死是苦。而且这种苦是没有尽头的,是在一个循环往复、不到头的生死轮回中。只有实现涅磐,才能脱离生死轮回。 那么怎样实现涅磐呢?就是人要“觉悟”。佛者,觉也。说到底,就是对人生是苦的觉悟。佛教认为,当你真正认识到人生是苦的时候,你就“觉悟”了。佛教的核心思想就是这个。 道教对人生总的来说持积极的、正面的态度。这是道教与佛教乃至其他宗教的最大不同之处。比如,基督教认为人生来就带有原罪,人生下来就要赎罪,佛教认为人生是苦。 那么,道教是如何解决死的问题呢?答案很简单,就是通过修炼达到不死,长生不老。 道教修行秘诀中有一句话,“顺成人,逆成仙,全在阴阳颠倒颠”,就是道教对如何取得长生不老的方法。这句话是源自中国的五行理论,而五行理论又是中医的基础理论。 解读这句话需要一些中医的知识。我概要地介绍一下: 中医认为,人的内脏对应五行,比如,肝属木,肾属水等等。而中医施治的原理是根据平衡的原理,而不是就病而治病。因此,根据五行平衡的原理,很可能肝有病是肾虚而使五行不平衡,医生会治肾而不去管肝。这是西医与中医的区别。 道家继承了中医的这个思想,顺便说一下,著名的道家都是名医,道家认为人的五脏分布位置按五行分析实际上是不合理的。 所谓不合理主要就是“水”在下而“火”在上,这团生命之火在水上是燃烧不久的。所以,人会得病,人会死。但人体已经是这样了,常人只能顺着自然的安排,活着。这就是“顺成人”的意思。 道教认为,如果改变了人的五脏的这种五行关系,使“火”在下,就是水和火颠倒一下,生命之火就有根基,人就可以长生了。颠倒就是所谓“逆成仙”的基本思路。 后半句讲的是方法,“全在阴阳颠倒颠”。因为人的五脏已经是这样了,道教也没有办法把五脏移位,重新安排位置。方法是采用阴阳颠倒的办法改变五脏的五行属性。比如,让肾原来属水而改成属火。这不是仅仅改个名词,属性的改变包括某些特征也要改变。 以上就是佛教和道教在对生死问题上的观念的区别,以及各自的解决方法。 道教和佛教的基本区别在哪里? 道教是中国汉民族中的土生教,它是一个十分庞杂的文化综合体,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医学等的发展有过重大的影响。佛教则是外来教,它是在吸收中华民族文化习俗的基础上在中国扎根并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的宗教。两教有相容的方面,但差异是基本的,其基本区别在于:道教主张以生为真实,追求延年养生、肉体成仙。道教认为,人的生命由元气构成,肉体是精神的住宅,要长生不死,必须形神并养,即有"内修""外养"的工夫。与道教相反,佛教主张"无生",认为现实对一切来说都是苦海。对现实,人们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只能忍受。要忍受,必须放弃各种欲望,把希望寄托在来世上,要追求超脱生死轮回的"苦海"而进入涅般木(无苦的极乐世界)。可见,道教主张对现实生活的追求,而佛教则主张舍弃对现实物质的追求,注重的是精神的修持和对来世的向往。总体来说:道教是中国汉民族中的土生教,它是一个十分庞杂的文化综合体,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医学等的发展有过重大的影响。佛教则是外来教,它是在吸收中华民族文化习俗的基础上在中国扎根并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的宗教。两教有相容的方面,但差异是基本的,其基本区别在于:道教主张以生为真实,追求延年养生、肉体成仙。道教认为,人的生命由元气构成,肉体是精神的住宅,要长生不死,必须形神并养,即有"内修""外养"的工夫。与道教相反,佛教主张"无生",认为现实对一切来说都是苦海。对现实,人们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只能忍受。要忍受,必须放弃各种欲望,把希望寄托在来世上,要追求超脱生死轮回的"苦海"而进入涅般木(无苦的极乐世界)。可见,道教主张对现实生活的追求,而佛教则主张舍弃对现实物质的追求,注重的是精神的修持和对来世的向往。


菩萨和佛有什么区别?
答:1、所修炼的东西不同。炼阳神者本之于天,道在冲举,谓之仙,故曰天尊。修阴神者本之于地,乐于寂灭,谓之佛,故曰世尊。也就是说神仙修炼阳神,佛修炼阴神。2、所在教派不同。神仙一般是道教,而佛属于佛教。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国古代鬼神崇拜观念上,以黄、老道...

禅与佛的区别是什么?
答:一、本义不同 佛是一个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时达到最圆满境地的人格,换句话说:佛是大智、大悲(或谓全智、全悲)与大能的人。禅,是一种基于“静”的行为,源于人类本能,经过古代先民开发,形成各种系统的修行方法,并存在于各种教派。二、起源不同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禅宗只是佛教多个宗派中...

佛和人有何区别?
答:人与佛的区别,就在对于宇宙人生真相的觉悟与迷惑。觉悟就是认识真相、知道了宇宙万物的本来面目。众生是未悟的佛,佛是以悟的众生。佛家有云: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佛’是一个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时达到最圆满境地的人格。 换句话说:佛是大智、大悲(或谓全智、全悲)与大能的人。 佛不是万...

菩萨和佛的区别
答:佛和菩萨的区别是:地位不同、觉悟程度的高低不同、形象不同、追求不同、本义不同。1、地位不同 佛地位高于菩萨、罗汉,是修行所能达到的第一等果位。从罗汉修炼到菩萨,之后再从菩萨修炼到佛,成佛是所有佛教修行者的最高目标。2、觉悟程度的高低不同 等修炼成佛陀的时候,就有了一个自己的天国...

观音与佛有什么区别
答:1. 观音是佛教中的一个重要人物,被视为阿弥陀佛的化身或观世音菩萨的简称。她在佛教中以慈悲为怀,救度众生,被广大信众尊称为“观音菩萨”。2. 观音菩萨与佛之间的区别在于其在佛教中的角色和化身。佛是指达到了最高觉悟的修行者,而观音菩萨虽然本身是佛,但她选择以菩萨的身份留在人间,以更...

神跟佛有哪些不同?
答:1、平等性不同:佛与神有本质上的区别在于“佛”的平等性与“神”的权威性。众生与佛都是平等的,没有差别。佛教是不承认“神”的权威,佛教将“神”认知为生存在法界中的三善道众生,稍比人道多一点殊胜而已,也具有人道不可思议的神通,通常乐受多于苦受。2、地位不同:西方“神”的概念是:...

“神”和“佛”有什么区别?
答:佛是觉悟者,神不同。“请教妇女生理期间容许拜神上香吗?这段时间,如果拜正神、拜正仙要留意,先尽量清洁身体后才上香膜拜,因为神仙喜欢洁净之故。家中若一向供奉正神正仙每日上香,那没理由生理期间停做;至於去外间庙宇膜拜,则这段期间暂且避免。神与佛完全不同,拜佛菩萨任何时候皆可,因佛菩萨...

菩萨和佛有什么区别?
答:菩萨和佛是觉悟程度高低的差别。菩萨是因位正在修行的圣者。佛是果位已经圆满的圣者。一切行菩萨道,修行佛法的众生,在成佛之前都可以称作菩萨。通过修行,觉证如来本性,得究竟无上菩提,就是佛了。佛已经完全断除了见思、尘沙和无明这三大烦恼,证得了圆满的法身。而菩萨虽然也断除了见思、尘沙烦恼...

佛与佛的区别是什么?
答:二、佛(fú)1. 〔仿~〕见“仿”。组词:仿佛 2. 古同“拂”,违背,违反。组词:拂袖而去(意思是生了气,一甩袖子就走了)拂袖而去的典故:王献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末子,十分聪明。长大后他也成为了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与父亲并称“二王”。有一天,他父亲的几个学生在玩樗(...

如来与佛有什么区别?
答:“如来”是“佛”的另一名号,每一位成佛的人都具有“十大名号”: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你可以理解为“如来”是一种成佛者的泛称,用个不尊敬的比方来理解,“如来”就相当于“教授”的头衔,“王教授”是“教授”,“李教授”也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