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官放火成语故事

作者&投稿:钞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州官放火成语故事

州官放火成语故事1

  【拼音】zhōu guān fàng huǒ

  【出处】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

  【解释】指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老百姓却连正当活动也要受到限制。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结构】主谓式

  【同韵词】开花结果、有以教我、干脆利索、开华结果、锐挫气索、是非人我、倒因为果、尔为尔,我为我、丁娘十索、朽条腐索。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北宋时期,州太守田登为人专制蛮横,因他名“登”,下令州内百姓不许说任何一个与“登”字同音的字,否则治罪。元宵节照惯例要放焰火点三天灯,出告示的官员只好写成“本州依例放火三日”,外地人纷纷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其它使用】

  ◎ 美国总有那么一些人,历来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别国事务,而且总是采取双重标准:不是"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就是自己不喜欢的,却要别人当宝贝.

  ◎ 在政治上农民也是毫无权利的,俗话说得好,"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衙门座北朝南开,有理没钱别进来",都是描写当时农民的无权的。

州官放火成语故事2

  这个成语出自宋代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

  宋朝有一个州的太守,姓田名登。这人十分专制蛮横,他忌讳别人提到他的`名字,竟然下令所有人不准使用“登”字,甚至和“登”同音的字也一律不准用。谁要是触犯了这个忌讳就要受到处罚。因“灯”与“登”同音,于是全州的人都把“点灯”叫做“点火”。

  州里每逢土元节(也叫元宵节),照例要放灯三天,还要贴一张告示让老百姓来观赏火树银花的夜景。官吏们怕犯了太守的忌讳,不敢用“灯”字,便只好写成“本州依例放火三日”。老百姓看了这张告示感到很纳闷,就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后来人们就用“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来形容反动统治者专制蛮横,自己可以胡作非为,任意压榨人民,人民连正当活动的权利都没有。

州官放火成语故事3

  成语名称: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成语拼音:zhǐ xǔ zhōuguān fàng huǒ,

  成语用法:作宾语、分句;指肆意妄为。

  实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成语结构:复句式

  成语年代:近代

  成语解释:州官:一州的长官。指反动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老百姓没有正当活动的自由。

  成语造句:浩然《艳阳天》第79章:“可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什么会全是贫农商量决定,中农只能跟着干,这样又怎么能算群众路线呢?”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成语故事:北宋时期,州太守田登为人专制蛮横,因他名“登”,下令州内百姓不许说任何一个与“登”字同音的字,否则治罪。元宵节照惯例要放焰火点三天灯,出告示的官员只好写成“本州依例放火三日”,外地人纷纷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只字开头的成语:只要功夫 只许州官

  包含有只字的成语:不怕官, 天下无难 万事俱备 只许州官 只要功夫

;

~

州官放火成语故事
答:【成语故事】北宋时期,州太守田登为人专制蛮横,因他名“登”,下令州内百姓不许说任何一个与“登”字同音的字,否则治罪。元宵节照惯例要放焰火点三天灯,出告示的官员只好写成“本州依例放火三日”,外地人纷纷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其它使用】◎ 美国总有那么一些人,历来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别国事...

只许州官放火的道理是什么?
答:“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形容统治者可以为所欲为、胡作非为,而人民的正当言行却受到种种限制。亦泛指自己任意而为,反而严格要求别人或不许他人有正当的权利。只许州官放火的故事 田登做州官时,自己规定要避讳他的名字,谁误犯了他的名字就生气,吏卒大多因此挨板子。于是人们不得不把“灯”...

周公点火不许老百姓点灯意思是什么
答: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意思为允许当官的放火胡作非为,不允许老百姓点灯照明,指有权有势的人自己可以胡作非为,老百姓却连正当活动也要受到限制。出自宋代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

州官放火是什么意思
答:州官放火 后喻在上者可为非作歹,在下者却处处受限 成语典故 北宋时,有个州的太守名叫田登,为人心胸狭隘,专制蛮横。因为他名“登”,所以,不许州内的百姓说到任何一个与“登”同音的字。说到他这个忌讳,还真有些来历……蒲田村,一个依山傍水的村庄,方圆几千里,山、塘、田、地……树木...

有谁知道“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 ” 成语故事内容
答:1.“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个成语,来自宋朝陆游所撰《老学庵笔记》,说宋朝田登做州官,要百姓避讳他的名字。因为“灯”与“登”同音,老百姓只能把“点灯”说成“点火”。元宵节放灯时,田登布告说:“本州依例放火三日。”后来就用“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来指统治者自己胡作非...

州官放火 是成语吗?
答:州官放火 是成语。州官放火 【拼音】: zhōu guān fàng huǒ 【解释】: 指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老百姓却连正当活动也要受到限制。【出处】: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

有谁知道“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 ” 成语故事内容
答:宋朝田登做州官,为避官讳不许百姓言“登”,因登和灯同音。于是点灯就成了“点火”。元宵放灯就只好“本州依例,放火三日”,吓得百姓四散。这就是“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的由来。

民间常见成语故事
答:民间常见成语故事一 【成语】: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拼音】: zhǐxǔzhōu guān fàng huǒ,bùxǔbǎi xìng diǎn 【解释】:指反动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老百姓却连正当活动也要受到限制。【成语故事】:北宋时,有个州的太守名田登,为人专制蛮横,因为...

古人利用火做的事情的成语故事,例如:火烧连营
答:2.连天烽火 香火姻缘 反风灭火 只许州官放火 不许百姓点灯 钻木取火 烽火戏诸侯,讲的是一个皇帝为了让一个从来不笑的宠妃露出笑脸,随便点燃用来报警用的烽火台骗来各路诸侯,结果宠妃笑了,于是他就常常这样来换取美人一笑,后来诸侯见惯不惯了,有一天敌军入侵,攻到首都,皇帝点燃烽火台向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