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阶怨原文及翻译 《玉阶怨》原文及翻译赏析

作者&投稿:伊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玉阶怨

李白 〔唐代〕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译文

玉石砌的台阶上生起了露水,深夜独立很久,露水浸湿了罗袜。回房放下水晶帘,仍然隔着帘子望着玲珑的秋月。

 赏析

  李白的这首宫怨诗,虽曲名标有“怨”字,诗作中却只是背面敷粉,全不见“怨”字。无言独立阶砌,以致冰凉的露水浸湿罗袜;以见夜色之浓,伫待之久,怨情之深。“罗袜”,表现出人的仪态、身份,有人有神。夜凉露重,罗袜知寒,不说人而已见人的幽怨如诉。二字似写实,实用曹植“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意境。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首两句是说,玉石砌的台阶上生起了露水,深夜独立很久,露水浸湿了罗袜。前两句写女主人公无言独立玉阶,以至冰冷的露水浸湿了罗袜;以见夜色之浓,伫待之久,怨情之深。“罗袜”,见人之仪态、身份,有人有神。

夜凉露重,罗袜知寒,不说人而已见人之幽怨如诉,二字似写实,实用三国魏曹子建“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洛神赋》)的意境。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末两句是说,回房放下水晶帘,仍然隔着帘子望着玲珑的秋月。怨深,夜深,不禁幽独之苦,乃由帘外而帘内,及至下帘之后,反又不忍使明月孤寂。似月怜人,似人怜月;若人不伴月,则又有何物可以伴人?月无言,人亦无言。但读者却深知人有无限言语,月也解此无限言语,而写来却是一味的望月。此不怨之怨所以深于怨也。

  “却下”二字,以虚字传神,最为诗家秘传。此一转折,似断实连;似欲一笔荡开,推却仇怨,实则经此一转,字少情多,直入幽微。却下,看似无意下帘,而其中却有无限幽怨。本已夜深了,怨也深了,无可奈何而入室。入室之后,却又怕隔窗明月照此室内幽独,因而下帘。帘下来以后,却更难消受这凄苦无眠之夜,与更无可奈何之中,却更去隔帘望月。

此时忧思徘徊,如此情思,乃以“却下”二字出之。“却”字直贯下句,意谓:“却下水晶帘”,“却去望秋月”。在这两个动作之间,有许多愁思转折返复,所谓字少情多,以虚字传神。中国古代诗歌艺术中有“空谷传音”之法,似当如此。“玲珑”形容水晶帘之透明,二字看似不经意之笔,实则极见功力,以隔帘望月,衬托了人之幽怨。

  诗中不见人物姿容与心理状态,而作者似乎也无动于衷,只以人物行动见意,引导读者步入诗情最幽微处,并且为读者保留想象余地。使得诗情无限辽远,无限幽深。以此见诗家“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真意。以叙人之笔抒情,常见,易;以抒情之笔状人,罕有,难。

  在写作理论上,俄国作家契诃夫有“矜持”说,也就是说作者应该与所写的对象保持一定的距离,并保持一定的“矜持”与冷静。这样写的好处是比较客观,无声嘶力竭之弊。本诗无一语正面写怨情,然而又似乎让人感受到漫天愁思飘然而至,不著怨意而怨意很深,在艺术上有幽邃深远之美。这首《玉阶怨》含思婉转,余韵如缕,正是这样的佳作。



李白的《玉阶怨》全文翻译及赏析~

  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注解
  1、罗袜:丝织品做的袜子。
  2、却下:还下。
  3、玲珑句:虽下帘仍望月而待,以至不能成眠。
  译文
  玉砌的台阶已滋生了白露,
  夜深伫立露水侵湿了罗袜。
  我只好入室垂下水晶帘子,
  独自隔帘仰望玲珑的秋月。
  从意境理论角度鉴赏《玉阶怨》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李白的《玉阶怨》作为一首宫怨诗,虽然主题是“怨”但全首诗没有写一个“怨”。下面将从文学理论中意境的特征——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角度分析这首诗的绝妙之处。
  这首诗的大意是说:深秋的夜晚,一个痴心的女子在庭外石阶上静静地伫立着,等待丈夫的归来。一直等到深夜了,寒冷的露水侵湿了罗裙和鞋袜,仍然不见丈夫回家。于是,她进屋放下帘子,却又怎么也难以安睡,隔着透明的窗帘,还在呆呆地遥望洒来银辉的秋月。
  (一)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王国维说:“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景,曰情。”意境创造就是把二者结合起来的艺术。清人王夫之论述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又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他又在《唐诗评选》中提出,“景中生情,情中含景。”愚以为本首诗就是情景并茂式的杰出代表。作者写“玉阶”、“白露”、“水晶帘”、“秋月”,这些寒冷的物象,渲染了一种气氛,表现妇人心里的悲凉。而“侵罗袜”、“望秋月”的满腹仇怨,更显示出“夜”与“水晶帘”的凉。秋夜的寒气,直逼人心,放下珠帘,却呆呆着望着那洒来银辉的秋月。作者巧妙运用这一情景交融的手法,写出了“怨”的情感,自然天成。
  (二)虚实相生
  是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虚与实这对哲学范畴,在我国古典文论中有广泛的应用,在意境结构论中也表现出来。宋人梅尧臣说:“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他指出,把那些难写的东西表现在眼前,包含了不能写尽的情感,让读者自己去品味,这是写诗的极至。同时也指出意境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如在目前”的实,一是“见于言外”的虚。这首诗,就是很好的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意境从结构上看,正是二者的结合。后人提出“全局有法,境分虚实的主张,把意境中较实的部分称为“实境”,把其中较虚的部分称为“虚境”。实境是指逼真描写的景、形、境,又称“真境”、“事境”、“物境”等;而虚境则是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现象的空间。它一方面是原有画面在联想中的延伸和扩大,另一方面是伴随着这种具象的联想而产生的对情、神、意的体味与感悟,即所谓“不尽之意”,所以又称“神境”、“情境”、“灵境”等。这首诗中,“玉阶”和“白露”写出寒冷,在这样寒冷的秋夜,妇人仍然痴痴的等待着夫归,因为时间很长了,自己感觉到了寒冷。进了屋子,却还在思念着那个人。怎能不怨!
  虚境时实境的升华,它体现着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体现着整个意境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制约着实境的创造与描写,处于意境结构中的灵魂和统帅的地位。虚境并不能凭空而生,核心并不等于艺术表现的重心。在意境创造过程中,一切还必须落实到实境的具体描写上。正所谓“真境逼而神境生”。这首诗中的虚境“怨”就是通过实境“玉阶”、“白露”、“罗袜”、“水晶帘”、“秋月”,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来的。
  (三)韵味无穷
  是意境的审美特征。“韵味”是指意境中所蕴含的那种咀嚼不尽的美的因素和效果。它包含情、理、意、韵、趣、味等多种因素。是由物色、意味、情感、事件、风格、语言、体势等因素共同构成的美感效果。它虽然属于整个文体层面,但在意境这种内蕴的领域表现得更为突出集中。这首诗就是通过物色、意味、情感、事件、风格、语言、体势等因素共同写出了“怨”。
  整首诗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和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使诗人的情感表达的凌厉尽致,让读者深刻感受到女妇人的怨,不愧为诗仙的大作。

李白的《玉阶怨》全文翻译及赏析

《玉阶怨》原文及翻译赏析1    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古诗简介
  《玉阶怨》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写一位妇女寂寞和惆怅的心情。前两句写女主人公无言独立玉阶,露水浓重,浸透了罗袜,她却还在痴痴等待;后两句写寒气袭人,女主人公回房放下窗帘,却还在凝望秋月。前两句写久等显示人的痴情;后两句以月亮的玲珑,衬托人的幽怨。全诗无一语正面写怨情,然而又似乎让人感到漫天愁思飘然而至,不著怨意而怨意很深,有幽邃深远之美。
   翻译/译文
  玉砌的台阶夜里已滋生了白露,夜深久伫立露水便浸湿了罗袜。
  只好回到室内放下了水晶帘子,仍然隔着透明的帘子凝望秋月。
   注释
  ⑴玉阶怨:乐府古题,是专写“宫怨”的曲题。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三列于《相和歌辞·楚调曲》。
  ⑵罗袜:丝织的袜子。
  ⑶却下:回房放下。却:还。水晶帘:即用水晶石穿制成的帘子。
  ⑷“玲珑”句:虽下帘仍望月而待,以至不能成眠。玲珑:透明貌。玲珑,一作“聆胧”。聆胧:月光也。
  ⑸水精:即水晶。
   赏析/鉴赏
  李白的这首宫怨诗,虽曲名标有“怨”字,诗作中却只是背面敷粉,全不见“怨”字。无言独立阶砌,以致冰凉的'露水浸湿罗袜;以见夜色之浓,伫待之久,怨情之深。“罗袜”,表现出人的仪态、身份,有人有神。夜凉露重,罗袜知寒,不说人而已见人的幽怨如诉。二字似写实,实用曹植“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意境。
  怨深,夜深,主人公不禁幽独之苦,由帘外到帘内,拉下帘幕之后,反又不忍使明月孤寂。似月怜人,似人怜月;而如果人不伴月,则又没有什么事物可以伴人。月无言,人也无言。但读者却深知人有无限言语,月也解此无限言语,而写来却只是一味望月。这正是“不怨之怨”,所以才显得愁怨之深。
  “却下”二字,以虚字传神,最为诗家秘传。此处一转折,似断实连;好像要一笔荡开,推却愁怨,实际上则是经此一转,字少情多,直入幽微。“却下”一词,看似无意下帘,而其中却有无限幽怨。本来主人公由于夜深、怨深,无可奈何而回到室内。入室之后,却又怕隔窗的明月照此室内幽独,因而拉下帘幕。帘幕放下来了,却更难消受这个凄苦无眠之夜,在更加无可奈何之中,却更要去隔帘望月。此时主人公的忧思不断在徘徊,直如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那种纷至沓来,这样的情思,作者用“却下”二字表达出来。“却”字直贯下句,“却下水晶帘”,“却去望秋月”,在这两个动作之间,有许多愁思转折反复,诗句字少情多,以虚字传神。中国古代诗艺中有“空谷传音”的手法,这是如此。“玲珑”二字,看似不经意的笔调,实际上极见功力。以月的玲珑,衬托人的幽怨,从反处着笔,全胜正面涂抹。
  诗中不见人物姿容与心理状态,而作者似也无动于衷,只以人物行动来表达含义,引读者步入诗情的最幽微之处,所以能不落言筌,为读者保留想象的余地,使诗情无限辽远,无限幽深。所以,这首诗体现出了诗家“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真意。以叙人事的笔调来抒情,这很常见,也很容易;以抒情的笔调来写人,这很少见,也很难。
  契诃夫有“矜持”说,写诗的人也常有所谓“距离”说,两者非常近似,应合为一种说法。作者应与所写对象保持一定距离,并保持一定的“矜持”与冷静。这样一来,作品才没有声嘶力竭之弊,而有幽邃深远之美,写难状之情与难言之隐,使漫天的诗思充满全诗,却又在字句间捉摸不到。这首《玉阶怨》含思婉转,余韵如缕,正是这样的佳作。
《玉阶怨》原文及翻译赏析2   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水晶 一作 水精)
   赏析
  李白的这首宫怨诗,虽曲名标有“怨”字,诗作中却只是背面敷粉,全不见“怨”字。无言独立阶砌,以致冰凉的露水浸湿罗袜;以见夜色之浓,伫待之久,怨情之深。“罗袜”,表现出人的仪态、身份,有人有神。夜凉露重,罗袜知寒,不说人而已见人的幽怨如诉。二字似写实,实用曹植“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意境。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首两句是说,玉石砌的台阶上生起了露水,深夜独立很久,露水浸湿了罗袜。前两句写女主人公无言独立玉阶,以至冰冷的露水浸湿了罗袜;以见夜色之浓,伫待之久,怨情之深。“罗袜”,见人之仪态、身份,有人有神。夜凉露重,罗袜知寒,不说人而已见人之幽怨如诉,二字似写实,实用三国魏曹子建“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洛神赋》)的意境。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末两句是说,回房放下水晶帘,仍然隔着帘子望着玲珑的秋月。怨深,夜深,不禁幽独之苦,乃由帘外而帘内,及至下帘之后,反又不忍使明月孤寂。似月怜人,似人怜月;若人不伴月,则又有何物可以伴人?月无言,人亦无言。但读者却深知人有无限言语,月也解此无限言语,而写来却是一味的望月。此不怨之怨所以深于怨也。
  “却下”二字,以虚字传神,最为诗家秘传。此一转折,似断实连;似欲一笔荡开,推却仇怨,实则经此一转,字少情多,直入幽微。却下,看似无意下帘,而其中却有无限幽怨。本已夜深了,怨也深了,无可奈何而入室。入室之后,却又怕隔窗明月照此室内幽独,因而下帘。帘下来以后,却更难消受这凄苦无眠之夜,与更无可奈何之中,却更去隔帘望月。此时忧思徘徊,如此情思,乃以“却下”二字出之。“却”字直贯下句,意谓:“却下水晶帘”,“却去望秋月”。在这两个动作之间,有许多愁思转折返复,所谓字少情多,以虚字传神。中国古代诗歌艺术中有“空谷传音”之法,似当如此。“玲珑”形容水晶帘之透明,二字看似不经意之笔,实则极见功力,以隔帘望月,衬托了人之幽怨。
  诗中不见人物姿容与心理状态,而作者似乎也无动于衷,只以人物行动见意,引导读者步入诗情最幽微处,并且为读者保留想象余地。使得诗情无限辽远,无限幽深。以此见诗家“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真意。以叙人之笔抒情,常见,易;以抒情之笔状人,罕有,难。
  在写作理论上,俄国作家契诃夫有“矜持”说,也就是说作者应该与所写的对象保持一定的距离,并保持一定的“矜持”与冷静。这样写的好处是比较客观,无声嘶力竭之弊。本诗无一语正面写怨情,然而又似乎让人感受到漫天愁思飘然而至,不著怨意而怨意很深,在艺术上有幽邃深远之美。这首《玉阶怨》含思婉转,余韵如缕,正是这样的佳作。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玉石砌的台阶上生起了露水,深夜独立很久,露水浸湿了罗袜。回房放下水晶帘,仍然隔着帘子望着玲珑的秋月。
   注释
  罗袜:丝织的袜子。
  却下:放下。
   译文及注释二
   译文
  玉砌的台阶夜里已滋生了白露,深夜久久伫立露水便浸湿了罗袜。
  只好回到室内放下了水晶帘子,隔着透明的帘子凝望那一弯秋月。
   注释
  玉阶怨:乐府古题,是专写“宫怨”的曲题。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三列于《相和歌辞·楚调曲》。
  罗袜:丝织的袜子。
  却下:回房放下。却:还。水晶帘:即用水晶石穿制成的帘子。
  玲珑:透明貌。玲珑,一作“聆胧”。聆胧:月光也。
  水精:即水晶。

五字古诗有哪些?
答: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18、《登乐游原》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19、《玉阶怨》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20、《送别》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山亭夏日》原文及翻译赏析
答:翻译/译文 绿树葱郁浓阴夏日漫长,楼台的倒影映入了池塘。 水精帘在抖动微风拂起,满架蔷薇惹得一院芳香。 注释 ⑴浓:指树丛的阴影很浓稠(深)。 ⑵水精帘:又名水晶帘,是一种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比喻晶莹华美的帘子。 唐李白《玉阶怨》:“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⑶蔷薇:植物名。落叶灌木,茎细...

行路难·其三原文_翻译及赏析
答: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唐诗三百首 , 写水 , 写景 , 抒情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水晶 一作 水精)——唐代·李白《玉阶怨》 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水晶...

关于月亮的诗句秋浦歌其十三带拼音(李白《秋浦歌》全诗的拼音)_百度...
答:2.《玉阶怨》、《秋浦歌其十三》、《月》的诗意 【原文】 玉阶怨① 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②。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③。 【注释】 ①玉阶怨:属乐府《相和歌辞·楚调曲》,从所存歌辞看,主要是写“宫怨”的。玉阶:玉石砌的台阶。 ②罗袜:丝织的袜子。 ③却下:放下。 【译文】...

比较谢朓和李白的《玉阶怨》的异同
答:更多关于玉阶怨的知识 > 正在求助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苦等23分钟: 51单片机电子钟一个疑问跪求解答,, 回答 苦等24分钟: 刺激战场训练场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回答 苦等1小时: 你们这些00后都是什么时候有零花钱的?什么时候有手... 回答 苦等2小时: 编程中使ab互换得出的完整编程 回答 苦等...

十七字诗文言文
答:关于帘的李白【相和歌辞·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李商隐 【夜意】 帘垂幕半卷,枕冷被仍香。如何为相忆,魂梦过潇湘。 白居易 【燕子楼三首】 满窗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床。燕子楼中霜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

明月何皎皎原文、翻译及赏析
答:此情此景,我们可以联系李白的《玉阶怨》加以体味。李白此诗云:“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前面两句乃写女子在室外玉阶上望月怀人之久,夜深露水侵湿罗袜的情景。后两句则写女子入房后依然思念不已,以致入房后回转过身来,放下水精帘,仍然深情地眺望着那轮皎洁玲珑的秋月。...

王逸原文_翻译及赏析
答:参加编修《东观汉纪》,尤擅长文学,所著赋、诔、书、论及杂文21篇,又做《汉诗》123篇,后人将其整理成集,名为《王逸集》,多已亡佚,唯有《楚辞章句》一种完整地流传下来了。所作《楚辞章句》,是《楚辞》最早的完整注本,颇为后世学者所重视。 王逸 王逸的诗文逢尤悲兮愁,哀兮忧!天生我兮当闇时,被诼谮兮...

《洞仙歌·泗州中秋作》的原文及其翻译
答:“水晶帘不下”反用李白《玉阶怨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云母屏开”化用李商隐《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卷帘、开屏,都是为使月光遍满,为下文“付与金尊”预作地步,表现了对明月的极端爱悦 。“佳人”脂席间的...

李贺《美人梳头歌》原文及翻译赏析
答:结尾一句确实是点睛之笔,不过,这一幽闺春怨的旨意无一字明白道及,它是隐然见之于言外的。美人闲寂无聊的情思,仅仅是通过自折樱桃花的优雅动作传达出来。这是诗人的高明之处。比较李白的《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宫女的幽怨也仅从「望秋月」中见出。在通过人物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