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历史问题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作者&投稿:羽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666年,在英国Samuel Morland发明了一部可以计算加数及减数的机械计数机。
1673年,Gottfried Leibniz 制造了一部踏式(stepped)圆柱形转轮的计数机,叫“Stepped Reckoner”,这部计算器可以把重复的数字相乘,并自动地加入加数器里。
1694年,德国数学家,Gottfried Leibniz ,把巴斯卡的Pascalene 改良,制造了一部可以计算乘数的机器,它仍然是用齿轮及刻度盘操作。
1773年,Philipp-Matthaus 制造及卖出了少量精确至12位的计算机器。
1775年,The third Earl of Stanhope 发明了一部与Leibniz相似的乘法计算器。
1786年,J.H.Mueller 设计了一部差分机,可惜没有拨款去制造。
1801年,Joseph-Marie Jacquard 的织布机是用连接按序的打孔卡控制编织的样式。
1854年,George Boole 出版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Laws of Thought”,是讲述符号及逻辑理由,它后来成为计算机设计的基本概念。1858年,一条电报线第一次跨越大西洋,并且提供了几日的服务。
1861年,一条跨越大陆的电报线把大西洋和太平洋沿岸连接起来。
1876年,Alexander Graham Bell 发明了电话并取得专利权。
1876至1878年,Baron Kelvin 制造了一部泛音分析机及潮汐预测机。
1882年,William S. Burroughs 辞去在银行文员的工作,并专注于加数器的发明。
1889年,Herman Hollerith 的电动制表机在比赛中有出色的表现,并被用于 1890 中的人口调查。Herman Hollerith 采用了Jacquard 织布机的概念用来计算,他用咭贮存资料,然后注入机器内编译结果。这机器使本来需要十年时间才能得到的人口调查结果,在短短六星期内做到。
1893年,第一部四功能计算器被发明。
1895年,Guglielmo Marconi 传送广播讯号。
1896年,Hollerith 成立制表机器公司(Tabulating Machine Company)。
1901年,打孔键出现,之后的半个世纪只有很少的改变。
1904年,John A.Fleming 取得真空二极管的专利权,为无线电通讯建立基础。
1906年,Lee de Foredt 加了一个第三活门在Felming 的二极管, 创制了三电极真空管。
1907年,唱片音乐在纽约组成第一间正式的电台。
1908年,英国科学家 Campbell Swinton 讲述了电子扫描方法及预示用阴极射线管制造电视。
1911年,Hollerith 的表机公司与其它两间公司合并,组成 Computer Tabulating Recording Company (C-T-R),制表及录制公司。但在1924年,改名为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 Corporation (IBM)。
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 Kamerlingh Onnes 在 Leiden Unversity 发现超导电。
1931年,Vannever Bush 发明了一部可以解决差分程序的计数机,这机器可以解决一些令数学家,科学家头痛的复杂差分程序。
1935年,IBM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 Corporation) 引入 "IBM 601”,它是一部有算术部件及可在1秒钟内计算乘数的穿孔咭机器。它对科学及商业的计算起很大的作用。总共制造了1500 部。
1937年,Alan Turing 想出了一个 "通用机器(Universal Machine)” 的概念,可以执行任何的算法,形成了一个"可计算(computability)”的基本概念。Turing 的概念比其它同类型的发明为好,因为他用了符号处理(symbol processing) 的概念。
1939年11月,John Vincent Atannsoff 与 John Berry 制造了一部16位加数器。它是第一部用真空管计算的机器。
1939年,Zuse 与 Schreyer 开鈶制造了"V2”﹝后来叫Z2﹞,这机器沿用 Z1的机械贮存器,加上一个用断电器逻辑(Relay Logic)的新算术部件。但当 Zuse完成草稿后,这计划被中断一年。
1939-40年,Schreyer 完成了用真空管的10位加数器,以及用氖气灯(霓虹灯)的存贮器。
1940年1月,在 Bell Labs,Samuel Williams 及Stibitz 完成了一部可以计算复杂数字的机器, 叫“复杂数字计数机(Complex Number Calculator)”,后来改称为“断电器计数机型号I (Model I Relay Calculator)”。它用电话开关部份做逻辑部件:145个断电器,10个横杠开关。数字用“Plus 3BCD”代表。在同年9月,电传打字 etype 安装在一个数学会议里,由New Hampshire 连接去纽约。
1940年,Zuse 终于完成Z2,它比运作得更好,但不是太可靠。
1941年夏季,Atanasoff及Berry完成了一部专为解决联立线性方程系统(system of simultaneous linear equations) 的计算器,后来叫做"ABC (Atanasoff-Berry Computer)”,它有60个50位的存贮器,以电容器(capacitories)的形式安装在2个旋转的鼓上,时钟速度是60Hz。
1941年2月,Zuse 完成"V3”(后来叫Z3),是第一部操作中可编写程序的计数机。它亦是用浮点操作,有7个位的指数,14位的尾数,以及一个正负号。存贮器可以贮存64个字,所以需要1400个断电器。它有多于1200个的算术及控制部件,而程序编写,输入,输出的与 Z1 相同。1943年1月 Howard H. Aiken完成"ASCC Mark I”(自动按序控制计算器 Mark I ,Automatic Sequence -- Controlled Calculator Mark I),亦称“Haward Mark I”。这部机器有51尺长,重5顿,由 750,000部份合并而成。它有72个累加器,每一个有自己的算术部件,及23位数的寄存器。
1943年12月,Tommy Flowers与他的队伍,完成第一部“Colossus”,它有2400个真空管用作逻辑部件,5 个纸带圈读取器(reader),每个可以每秒工作5000字符。
1943年,由 John Brainered领导,ENIAC开始研究。而 John Mauchly 及J. Presper Eckert负责这计划的执行。
1946年,第一台电子数字积分计算器(ENIAC)在美国建造完成。
1947年,美国计算器协会(ACM)成立。
1947年,英国完成了第一个存储真空管O 1948贝尔电话公司研制成半导体。
1949年,英国建造完成"延迟存储电子自动计算器"(EDSAC)
1950年,"自动化"一词第一次用于汽车工业。
195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制成磁心
1952年,第一台"储存程序计算器"诞生。
1952年,第一台大型计算机系统IBM701宣布建造完成。
1952年,第一台符号语言翻译机发明成功。
1954年,第一台半导体计算机由贝尔电话公司研制成功。
1954年,第一台通用数据处理机IBM650诞生。
1955年,第一台利用磁心的大型计算机IBM705建造完成。
1956年,IBM公司推出科学704计算机。
1957年,程序设计语言FORTRAN问世。
1959年,第一台小型科学计算器IBM620研制成功。
1960年,数据处理系统IBM1401研制成功。
1961年,程序设计语言COBOL问世。
1961年,第一台分系统计算机由麻省理工学院设计完成。
1963年,BASIC语言问世。
1964年,第三代计算机IBM360系列制成。
1965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推出第一台小型机PDP-8。
1969年,IBM公司研制成功90列卡片机和系统--3计算机系统。
1970年,IBM系统1370计算机系列制成。
1971年,伊利诺大学设计完成伊利阿克IV巨型计算机。
1971年,第一台微处理机4004由英特尔公司研制成功。
1972年,微处理机基片开始大量生产销售。
1973年,第一片软磁盘由IBM公司研制成功。
1975年,ATARI--8800微电脑问世。
1977年,柯莫道尔公司宣称全组合微电脑PET--2001研制成功。
1977年,TRS--80微电脑诞生。
1977年,苹果--II型微电脑
1978年,磁泡存储器第二次用于商用计算机。
1979年,夏普公司宣布制成第一台手提式微电脑。
1982年,微电脑开始普及,大量进入学校和家庭。 1984年1月: Apple 的Macintosh发布。基于Motorola68000微处理器。可以寻址16M。
1984年8月: MS-DOS 3.0、PC-DOS 3.0、IBM AT发布,采用ISA标准,支持大硬盘和1.2M高密软驱。
1984年底: Compaq开始开发IDE接口,可以以更快的速度传输数据,并被许多同行采纳,后来更进一步的EIDE推出,可以支持到528MB的驱动器。数据传输也更快。
1985年: Philips和Sony合作推出CD-ROM驱动器。
1985年: EGA标准推出。
1985年10月17日: 80386 DX推出。时钟频率到达33MHz,可寻址1GB内存。比286更多的指令。每秒6百万条指令,集成275000个晶体管。
1985年11月: Microsoft Windows发布。但在其3.0版本之全面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需要DOS的支持,类似苹果机的操作界面,以致被苹果控告。诉讼到1997年8月才终止。
1985年12月: MS-DOS 3.2、PC-DOS 3.2。这是第一个支持3.5英寸磁盘的系统。但也只是支持到720KB。到3.3版本时方可支持1.44兆。
1986年1月: Apple 发布较高性能的Macintosh。有四兆内存,和SCSI适配器。
1986年9月: Amstrad Announced发布便宜且功能强大的计算机Amstrad PC 1512。具有CGA图形适配器、512KB内存、8086处理器20兆硬盘驱动器。采用了鼠标器和图形用户界面,面向家庭设计。
1987: Connection Machine超级计算机发布。采用并行处理,每秒钟2亿次运算。
1987: Microsoft Windows 2.0发布,比第一版要成功,但并没有多大提高。.
1987: Macintosh II发布,基于Motorola 68020处理器。时钟16MHz,每秒260万条指令。有一个SCSI适配器和一个彩色适配器。
1987年4月2日: IBM推出PS/2系统。最初基于8086处理器和老的XT总线。后来过渡到80386,开始使用3.5英寸1.44MB软盘驱动器。引进了微通道技术,这一系列机型取得了巨大成功。出货量达到200万台。
1987: IBM发布VGA技术。
1987: IBM发布自己设计的微处理器8514/A。
1987年4月: MS-DOS 3.3、PC-DOS 3.3。随IBM PS/2一起发布,支持1.44MB驱动器和硬盘分区。可为硬盘分出多个逻辑驱动器。
1987年4月: Microsoft和IBM发布S/2Warp操作系统。但并未取得多大成功。
1987年10月: Compaq DOS (CPQ-DOS) v3.31发布。支持的硬盘分区大于32Mb。
1988: XMS标准建立。
1988: EISA标准建立。
1988年7月到8月: PC-DOS 4.0、MS-DOS 4.0。支持EMS内存。但因为存在BUG,后来又陆续推出4.01a。
1988年9月: IBM PS/20 286发布,基于80286处理器,没有使用其微通道总线。但其他机器继续使用这一总线。
1988年10月: Macintosh Iix发布。基于Motorola 68030处理器。仍使用16 MHz主频、每秒390万条指令,支持128M RAM。
1988年11月: MS-DOS 4.01、PC-DOS 4.01发布。
1989: Tim Berners-Lee 创立World Wide Web雏形,他工作于欧洲物理粒子研究所。通过超文本链接,新手也可以轻松上网浏览。这大大促进了INTERNET的发展。
1989: Phillips和Sony发布CD-I标准。
1989年1月: Macintosh SE/30 发布。基于新型68030处理器。
1989年3月: E-IDE标准确立,可以支持超过528MB的硬盘容量。可达到33.3 MB/s 的传输速度。并被许多CD-ROM所采用。
1989年4月10日: 80486 DX发布,集成120万个晶体管。其后继型号时钟频率达到100MHz。
1989年11月: Sound Blaster Card(声卡)发布。
1990: SVGA标准确立。
1990年3月: Macintosh Iifx发布,基于68030CPU,主频40MHz,使用了更快的SCSI接口。
1990年5月22日: 微软发布Windows 3.0。兼容MS-DOS模式。
1990年10月: Macintosh Classic发布,有支持到256色的显示适配器。
1990年11月: 第一代MPC (多媒体个人电脑标准)发布。处理器至少80286/12MHz,后来增加到80386SX/16 MHz ,及一个光驱,至少150 KB/sec的传输率。
1991: 发布ISA标准。
1991年5月: Sound Blaster Pro发布。
1991年6月: MS-DOS 5.0、PC-DOS 5.0。为了促进OS/2的发展,Bill Gates说:DOS5.0是DOS终结者,今后将不再花精力于此。该版本突破了640KB的基本内存限制。这个版本也标志着微软与IBM在DOS上的合作的终结。
1992: Windows NT发布,可寻址2G RAM。
1992年4月: Windows 3.1发布。
1992年6月: Sound Blaster 16 ASP发布。
1993年3月22: Pentium发布。集成了300多万个晶体管。初期工作在60-66MHz。每秒钟执行1亿条指令。
1993年5月: MPC标准2发布。CD-ROM传输率要求300KB/sec。在320*240的窗口中每秒播放15帧图像。
1993年12月: MS-DOS6.0发布,包括一个硬盘压缩程DoubleSpace,,但一家小公司声称,微软剽窃了其部分技术。于是在后来的DOS6.2中,微软将其改名为:DriveSpace。后来WIN95中的DOS成为DOS7.0,WIN95OSR2中称为DOS7.10.
1994年3月7日: Intel 发布90-100 MHz Pentium处理器。
1994年9月: PC-DOS 6.3发布。
1994年10月10日: Intel 发布75 MHz Pentium处理器。
1994: Netscape 1.0 浏览器发布。
1995年3月27日: Intel发布120 Mhz的Pentium处理器。
19956月1日: Intel发布133 Mhz的Pentium处理器。
1995年8月23日: Windows '95 发布。大大不同于其以前的版本。完全脱离MS-DOS,但照顾用户习惯还保留了DOS形式。纯32位的多任务操作系统。该版本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1995年11月1日: Pentium Pro发布。主频可达200 MHz ,每秒钟完成4.4亿条指令,集成了550万个晶体管。
1995年12月: Netscape发布其.JavaScript。
1996: Quake、Civilization 2、Command& Conquer - Red Alert等一系列的著名游戏发布。
1996年1月: Netscape Navigator 2.0发布,第一个支持JavaScript的浏览器。
1996年1月4日: Intel发布150-166MHz的Pentium处理器,集成了330万个晶体管。
1996: Windows '95 OSR2发布,修复了部分BUG,扩充了部分功能。
1997: Gr和Theft Auto、Quake 2、Blade Runner等著名游戏发布,3D图形加速卡大行其道。
1997年1月8日: Intel发布Pentium MMX。对游戏和多媒体功能进行了增强。
1997年4月: IBM的深蓝(Deep Blue)计算机,战胜人类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
1997年5月7日: Intel发布Pentium II,增加了更多的指令和更多CACHE。
1997年6月2日: Intel 发布233 MHz Pentium MMX.
1998年2月: Intel发布333 MHz Pentium II处理器。采用0.25微米技术,提高速度,减少发热量。
1998年6月25日: Microsoft发布Windows '98,一些人企图肢解微软,微软回击说这会伤害美国的国家利益。
1999年2月22日: AMD公司发布K6-III 400MHz。有测试说其性能超过Intel P-III 。集成2300万个晶体管、socket 7结构。
1999年2月26日,Intel公司推出了PentiumⅢ处理器,PentiumⅢ采用了和PentiumⅡ相同的Slot1架构,并增加了拥有70条全新指令的SSE指令集,以增强3D和多媒体的处理能力。最初时钟频率在450MHz 以上,总线速度在100MHz 以上,采用0.25μm 工艺制造,集成有512KB或以上的二级缓存。
1999年6月23日,AMD公司推出了采用全新架构,名为Athlon的处理器,并且在CPU频率上第一次超越了Intel公司,从此拉开了精彩激烈的世纪末处理器主频速度大战。
1999年9月1日,Nvidia公司推出了GeForce256显示芯片,并提出了GPU的全新概念。
1999年10月25日,代号为Coppermine(铜矿)的PentiumⅢ处理器发布。采用0.18μm工艺,内部集成了256KB全速L2Cache ,内建2800万个晶体管。
2月17日,美国微软公司发布Windows2000。
2000年4月27日,AMD公司发布了“毒龙”(Duron)处理器,开始在低端市场向Intel发起冲击。
2000年9月14日,微软正式推出了面向家庭用户的windows千僖年版本Windows Me,同时这也是微软最后一个基于DOS的操作系统。
2000年11月12日,微软宣布推出薄型个人电脑Tablet PC。
2000年11月20日,Intel正式推出了Pentium4处理器。该处理器采用全新的Netburst架构,总线频率达到了400MHz,并且另外增加了144条全新指令,用于提高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及3D图形处理能力。
2001年3月26日,苹果公司发布Mac OS X操作系统,这是苹果操作系统自1984年诞生以来首个重大的修正版本
2001年6月19日,Intel推出采用“Tualatin”(图拉丁)内核的P3和赛扬处理器,这也是Intel首次采用0.13微米工艺。
2001年10月8日,AMD宣布推出Athlon XP 系列处理器,新处理器采用了全新的核心,专业3D Now!指令集和OPGA(有机管脚阵列)封装,而且采用了“相对性能标示”(PR标称值)的命名规范,同时该处理器极为优异的性价比使得Intel压力倍增。
2001年10月25日,微软推出Windows XP操作系统,比尔.盖茨宣布:“DOS时代到此结束。” Windows XP的发布,也推动了身处低潮的全球PC硬件市场。
2002年2月5日,Nvidia发布GeForce 4系列图形处理芯片,该系列共分为Ti和Mx两个系列,其中的GeForce4 Ti 4200和GeForce 4 MX 440两款产品更是成为市场中生命力极强的典范。
2002年5月13日,沉寂多时的老牌显示芯片制造厂商Matrox正式发布了Parhelia-512(中文名:幻日)显示芯片,这也是世界上首款512bit GPU。
2002年7月17日,ATI发布了Radeon 9700显卡,该显卡采用了代号为R300的显示核心,并第一次毫无争议的将Nvidia赶下了3D性能霸主的宝座。
2002年11月18日,Nvidia发布了代号为NV30的GeForce FX显卡,并在该产品上首次使用了0.13微米制造工艺,由于采用了多项超前技术,因此该显卡也被称为一款划时代的产品。
2003年1月7日,Intel发布全新移动处理规范“迅驰”。
2003年2月10日,AMD发布了Barton核心的Athlon XP处理器,虽然在推出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得不到媒体的认可,但是凭借超高的性价比和优异的超频能力,最终Barton创造出了一个让所有DIYer无限怀念的Barton时代。
2003年2月12日,FutureMark正式发布3Dmark 03,但是由此却引发了一场测试软件的信任危机。
2005年Intel 开始推广双核CPU。
2006年Intel 开始推广四核CPU。
2007年Intel IDF大会推出震惊世界的2万亿次80核CPU。

计算机发展简史
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发明了算筹法,这使得后来的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出了当时最精确的圆周率。唐朝末期,标志着古老东方文明的算盘又在我国诞生。
1642年,法国数学家Pascal发明了能完成加、减运算的手摇式机械计算机。1694年,德国数学家Leibnitz设计出了能完成加、减、乘、除和开方运算的手摇式机械计算机。
1820年,英国数学家Babbage提出了用卡片存储数据和让计算机根据条件决定下一步计算的设想。
1910年,美国IBM公司生产出了一种用卡片存储数据、用继电器完成计算的计算机。
1941年,美籍匈牙利数学家Von Neumann提出了3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1)存储程序:存储不仅要存储数据,而且要存储程序。
(2)采用二进制:计算机内部使用二进制。
(3)顺序控制:从存储器中取指令或数据,由控制器解释,由运算器完成计算。
这3个基本概念的提出为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以它们为理论制造出来的计算机至今仍然是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主流,Von Neumann也因此被誉为电子计算机之父。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积分式计算机——埃尼亚克(The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诞生。研制者是John W. Mauchly教授和他的学生J. Preper Eckert Jr.等人。ENIAC犹如一个庞然大物,它重达30吨,占地170平方米,内装18000个电子管,但其运算速度比当时最好的机电式计算机快1000倍。ENIAC的诞生标志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入了计算机时代。
从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至今,计算机这个人类创造的科学奇迹已逐渐步入现代社会的各个角落,并已成为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尽管现代计算机已完全超越了一般计算工具的概念,但其发展的确可以追溯到古代计算工具的创造与发展。
纵观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人们普遍认为计算机的发展历经了4代,现在正向新一代迈进。
1.第一代(1946—1957年)——电子管时代
这一时代的计算机具备如下一些主要技术指标和特点。
(1)元器件:采用真空电子管和继电器,内存储器采用水银延迟线,外存储器采用纸带、卡片、磁带、磁鼓和磁芯。
(2)软件:使用线路和机器语言编程。
(3)特点:计算机体积大,造价高,运算速度慢,存储容量小,编程繁琐。
(4)应用范围:用于数值计算、军事研究和人口普查。
(5)代表产品:ENIAC、UNIVCA I、EDVAC、IBM70X系列。
2.第二代(1958—1964年)——晶体管时代
1947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肖克利、巴丁和布拉顿组成的研究小组发明了晶体管。晶体管的问世,是20世纪的一项重大发明,是微电子革命的先声。同时,它的出现又为后来集成电路的诞生吹响了号角。晶体管比电子管功耗少、体积小、质量轻、工作电压低、工作可靠性好。1954年,贝尔实验室制成了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TRADIC,使计算机体积大大缩小。1957年,美国研制成功了全部使用晶体管的计算机,第二代计算机诞生了。第二代计算机的主要特点分别介绍如下。
(1)元器件:采用晶体管;内存储器采用磁芯存储器,外存储器增加了磁盘;开发了一些外部设备。
(2)软件:出现了监控程序和管理软件;出现了高级语言,如FORTRAN、Cobol等。
(3)特点:计算机体积减小,成本降低,功能增强,可靠性提高;运算速度提高到每秒几十万次;存储容量扩大;由于程序设计语言的出现,使编程更加方便。
(4)应用范围:科学计算、数据处理与事务管理。
(5)代表产品:UNIVAC II、IBM7000系列、ATLAS。
3.第三代(1965—1970年)——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20世纪60年代初期,美国的基尔比和诺伊斯发明了集成电路,引发了电路设计革命,第三代计算机诞生了。第三代计算机的主要特点分别介绍如下。
(1)元器件:小规模和中等规模集成电路,磁芯存储器容量增加,外部设备大量出现。
(2)软件:出现了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的种类进一步增多。
(3)特点:体积进一步减小,功能进一步增强,可靠性进一步提高;运算速度达到每秒几百万次;存储容量进一步扩大;计算机向标准化、多样化、通用化与系列化方向发展。
(4)应用范围:已广泛用于各个领域。
(5)代表产品:IBM System/360、PDP
11、NOVA。
4.第四代(1971年至今)——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第四代计算机的主要特点分别介绍如下。
(1)元器件: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半导体存储器代替了磁芯存储器;出现了光盘、U盘等存储设备。
(2)软件:操作系统更加完善,种类更加齐全,程序设计语言由非结构化向结构化和面向对象方向转变。
(3)特点:计算机制造和软件生产形成产业化,计算机网络化是这个时代的一大特征。
(4)应用范围:已经普及、深入到各行各业之中。
(5)代表产品:IBM4300系列、CRAY系列、微型计算机、网络计算机。
微型计算机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发展的一大成果。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将中央处理器(CPU)制作在一块电路芯片上,这种芯片习惯上称为微处理器。根据微处理器的集成规模和处理能力,又形成了微型机的不同发展阶段。
5.关于新一代计算机多年来,许多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研究新一代计算机。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新的计算机体系结构;新的计算机器件,包括新材料、新工艺;智能化计算机等方面。尽管对新一代计算机的研究尚未有突破性进展的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新一代计算机的研制成功将为人类科学研究带来质的飞跃。

计算机的历史~

一分钟了解计算机

《博古通今》是小码王斥资打造的科普性趣味视频,从历史上计算机什么时候出现发展到目前的智能家居,从计算机内部执行的二进制原理到文件的编码解码。让孩子们在学习编程的时候,了解计算机周边的一些深层次的东西。

计算机历史问题
答:1889年,Herman Hollerith 的电动制表机在比赛中有出色的表现,并被用于 1890 中的人口调查。Herman Hollerith 采用了Jacquard 织布机的概念用来计算,他用咭贮存资料,然后注入机器内编译结果。这机器使本来需要十年时间才能得到的人口调查结果,在短短六星期内做到。1893年,第一部四功能计算器被发明。1895...

计算机历史问题
答:20世纪70-80年代,是对大型主机进行的第二次“缩小化”,1976年美国苹果公司成立,1977年就推出了AppleII计算机,大获成功。1981年IBM推出IBM-PC,此后它经历了若干代的演进,占领了个人计算机市场,使得个人计算机得到了很大的普及;客户机/服务器 即C/S阶段。随着1964年IBM与美国航空公司建立了第一...

计算机在历史上解决了哪些数学难题?
答:计算机在历史上解决了非常多的数学难题:1,初代计算机:图灵发明出来第一代计算机,被大家称为计算机之父,而这个初代计算机,在当时帮助人们解决了情报密码的难题,让各种加密的情报,多可以轻松破解。2,超级计算机:很多数学证明都会利用穷举法,这就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著名的四色定理、埃尔德什差异问...

简述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答:第1代:电子管数字机(1946—1958年)第2代:晶体管数字机(1958—1964年)第3代:集成电路数字机(1964—1970年)第4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机(1970年至今)计算工具的演化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不同阶段,例如从“结绳记事”中的绳结到算筹、算盘计算尺、机械计算机等。它们在不同的历...

计算器发展历史?
答:早期的计算器为纯手动式,如算盘、算筹等。算盘通常是以滑动的珠子制成。在西方,算盘在印度阿拉伯数字流行前使用了数个世纪,且在近代中国的记帐与商务上仍广泛使用。后来出现机械计算器。17世纪初,西方国家的计算工具有了较大的发展,英国数学家纳皮尔发明的"纳皮尔算筹",英国牧师奥却德发明了计圆柱...

计算机发展史
答:英国科学家艾伦·图灵1937年发表著名的《论应用于解决问题的可计算数字》一文。文中提出思考原理计算机——图灵机的概念,推进了计算机理论的发展。1945年图灵到英国国家物理研究所工作,并开始设计自动计算机。1950年,图灵发表题为《计算机能思考吗?》的论文,设计了著名的图灵测验,通过问答来测试计算机是否具有同人类相...

计算机发展史以及未来的展望?
答:🎁相比于上一代计算机,它的改变在于用体积更小、功耗更低和稳定性更好的晶体管作为计算元件,并采用读取效率更高的磁芯储存器。这两种新型器件的加入不仅解决了体积、功耗和稳定性的问题还使运算速度得到极大地提高,让人类看到了计算机广阔的发展前景。💻💻三代机——集成电路...

你知道计算机经历过几代吗?
答:1642年,法国数学家帕斯卡(Blaise Pascal)发明了帕斯卡加法器,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台机械式计算工具,其原理对后来的计算工具产生了持久的影响。3、机电式计算机1886年,美国统计学家赫尔曼·霍勒瑞斯(Herman Hollerith)借鉴了雅各织布机的穿孔卡原理,用穿孔卡片存储数据,采用机电技术取代了纯机械装置,制造了第一台可以自动...

寻求计算器的历史背景,最好详细点
答:1694年,莱布尼兹在德国将其改进成可以进行乘除的计算。此后,一直要到1950年代末才有电子计算器的出现。 世界的第一个计算器 帮助做计算的第一个仪器是这个算盘。 这有木制床向前走电线或者瘦的木制棍描述号。 它被在公元前3000年在Babylonia 发展。 第一个计算机在1642年被在法国发明并且能自动...

急急急。。。有关计算机发展史的小故事
答:1946年2月14日,由美国军方定制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And Calculator)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了。ENIAC(中文名:埃尼阿克)是美国奥伯丁武器试验场为了满足计算弹道需要而研制成的,这台计算器使用了17840支电子管,大小为80英尺×8英尺,重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