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低生育率需要提高人口质量来发力吗? 怎样才能迅速解决中国人口过剩的问题?

作者&投稿:常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最近,人口问题再次成了热门话题。据报道,官方最新公布的多个数据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攀升,结婚率和出生人口持续下降。对此,不少地方拿出“真金白银”鼓励生育。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国的人口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特别是近些年来,在过去计划生育政策的作用下,叠加经济社会发展对生育观念的潜移默化影响,我国的人口从过去的高增长率、高死亡率迅速过渡到低增长率、低死亡率的阶段。尤其是生育率出现短时间内的快速下降,引发了全社会对人口拐点提前到来的担忧。

人口的发展确实让人出乎意料,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冲击已逐步显现出来。比如,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开始出现逐步下滑,就与此后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出现绝对数量减少有直接关系,这也是人口红利开始衰减的重要信号。

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应对这种挑战,各界人士也是见仁见智。虽然根本之策在于提高生育率,但其短时期内难见效。因此,努力提高人口质量,以质量提升抵消数量上的减少,成了大家一致的看法。

事实上,在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经济社会发展驱动力由传统的包括劳动力、资金、土地等要素驱动向以科学技术创新驱动为主要动力的模式转变过程中,大力提高人口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普遍认为,以教育为代表的人力资本是推动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主要动力。人力资本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要远远大于物质资本的贡献率,在发达国家的贡献率能够达到80%以上。在我国,大多数研究都认为人力资本的贡献率超过了50%。

教育是形成人力资本核心的要素之一,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程度从以小学及文盲水平为主,到目前已经超过了9年。特别是高等教育扩招后带来的大学生队伍迅速扩张,在较短的时间里形成一支高水平劳动力队伍。

当前,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正成为新经济的典型标志,各种新业态、新模式的涌现以及人工智能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对普通劳动力的替代性日益明显。以富士康正在实施的大规模引进机器人规划为例,未来工业机器人有可能替代80%以上的工人。而“无人工厂”“无人超市”“无人驾驶”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对智力劳动者的需求将远超对体力劳动者的需求。

由此可见,人口素质提高不仅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也是确保我国在新一轮科技浪潮中不掉队,甚至在某些领域领先、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根本保证。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而更高质量的人力资源是经济实现进而推动经济向更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生育率逐步下降的关键时期,尽快进一步提高人口素质显得尤为迫切。

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口数量固然重要,但人口质量更为根本。因此,在现在及未来的人口政策中,应将不断提高人口素质作为第一要务来抓,尽快解决教育投入不足、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教育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只有把人口素质提高上去,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生育率下降带来的冲击,实现由质量驱动对要素驱动的真正超越。

来源:新京报



未来生育率要是下降的话,会采取什么措施来提高生育率?~

在国家加大教育投入的当下,鼓励生育当然是和女孩形成生产力相违背的,同时基础物质条件不够丰裕男女也很难有生儿育女的成本、时间和精力,而物质贫困还要强生的只会让家庭愈发贫困,使得该地区婴幼儿夭折率升高、失学率升高,造成人口结构失衡引发社会动荡,这和小康社会的国家总期战略又是相违背的。
生育率的问题在于保持不能多生不能不生,二孩为先,那么怎么样促成这样的生育效果呢?奖励生二孩的,惩罚不生孩子的。参照春秋两汉时期的无节操促生制度,可以做到有效促生,但那是农耕社会,阶层分化简单,只要有土地就能形成生产力,但这种促生方式管杀不管埋,人口爆炸这些人没有受过工业化教育就会沦落为农业人口,这与国家农业方面上的收田集约化耕作战略又是矛盾的。
促生的目的是什么?提高生育率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保持充足的劳动力,保持充足的工业人口(维持现有生产力),保持具备消费能力的人口,这个目的在工业智能化未实现前很重要(一旦工业智能化实现,不需要熟练工了,那就对劳动力没需求了)。
为了实现这样的目的,同时奖惩相间来达成想要的效果,究竟该怎么做呢?
①解决养育的成本,尤其是育儿成本、家庭教育成本、义务教育成本,从个税抵扣来让一个家庭养育两个孩子的成本接近养育一个孩子的成本。譬如双胞胎子女、二胎家庭子女在同一学校上学的课本费、学费、校服费只出一份额,做到“买一赠一”的促销效果,经济适用房优先供给二孩家庭;
②增加不生育的生活成本,包括不限于25-35为量化周期,每年会有比例逐年增加的一笔育儿金,不生的话育儿金缴纳比例逐年增高,如果过了三十五还没生育那么这十年的育儿金会合并到集体育儿金里不予退还(或者,如果比例高数额大就在35岁以后退还),35岁之后就放弃督促这部分人生育了任由他去。反之,25-35之间越早生育越有利,这笔育儿金会逐年返还,而且具备国债安全性和理财收益,理财收益是25-35逐年降低,享有收益直到35岁,譬如25-27生育,理财收益就是年化利率7%,譬如28-30生育就是5.5%,31-32生育就是4.5%,33-35生育就是3.5%,当然本金少了这个收益利率也没意义,所以这个是可以加入一个额外条款的——家庭年合法收入可以放入该育儿金中享受收益红利,这样的话为了赚钱25—27的青年生育率也会变高。因为这种育儿金是双方分别拥有的,也就是存在一种可能让老牛吃嫩草为了享受年轻人的理财收益而不断和新人结婚,所以要添加补偿条款补上漏洞,家庭育儿金会合并以利率最低的一方为准,为了鼓励同龄和近龄人结婚,一旦有一方超过35,育儿金失效双方都不能享有此收益,这样就能避免有些人钻空子。
年轻时候生可以薅国家羊毛,过了35再生就是损失,25-35越早生越划算,越早生国家给托底,这样家庭压力和三十岁以后有积蓄的人是一样的。通过这些手段来调控就能有效改善家庭生育成本,提高生育率。
但是说实话,中国正在从产业资本走向金融资本,无论是升级的无人机械化产业,还是智能交易的软件,未来创造财富的是机器不是人,那么作为消费群体的人就无法从生产环节分到足够的蛋糕,结果就是一轮轮的分配中他们分到的越来越少,从社会进步中获取的好处越来越少,社会总需求也不断萎缩。即便人口政策有效,面对这种生产力变革带来的社会结构性变化也无力回天。

中国计划生育的目的, 用一个常见的口号来说就是:“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这个口号把“控制人口数量”放在第一位, 在实践中, 计划生育也是只重视控制人口数量而忽视提高人口素质. 这其实是本末倒置! 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 控制人口增长其实有很多种方式, 并不一定要采取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 例如取消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推进城市化;提高妇女、尤其是农村妇女的教育水平;扩大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范围等, 这些措施对于降低生育率的作用非常大。与其花这么大的财力和人力去推行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不如在上述几个方面大力推进。世界上除了中国以外, 其他国家都没有采取强制行政手段,照样做到了使生育率大幅度下降, 如泰国、斯里兰卡等国的总和生育率就降到了2.0的水平。 联合国统计资料显示,教育普及、尤其是妇女扫盲和受教育程度提高,会直接导致生育率迅速下降。

中国的计划生育有一个误区就是: 人口数量越少越好, 出生率越低越好. 过分强调“控制人口数量”, 就会被深入骨髓的“少生就是一切”牵了鼻子走! 自从1980年“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之后, 在高指标的压力下,不少地方把“提倡”只生一个紧缩为“只能”生一个,有的地方计划生育政策严而又严,加之各级在控制指标上“留有余地”,更加大了与实际的距离,导致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强迫命令多有发生。 过分强调“控制人口数量”, 就忽视了“过犹不及”的古训,严重低估了迫使生育率快速下降的做法(从政策角度来说,即“一胎化”)有着巨大的风险, 导致了人口结构的恶化: 人口性别比失衡和加速老龄化.

那么, 一个国家是不是人口数量越少, 人均收入就越高呢? 乍看之下, 人口数量越少, 人均自然资源(例如人均矿产资源)就会越多. 然而, 问题在于, 自然资源也需要人来开采才能转化为财富, 在人烟稀少的地区,尽管人均自然资源较多,但是将它转化为财富的成本却是很高. 而资源不多只是人多的地区则发展劳动力相对密集的产业,人口多就会成为一种优势,经济发展得好,资金就能得到较快的积累,产业升级得快,收入水平也就提升得快。所以, 只要经济政策对头,按照比较优势来发展经济, 人口多不仅不是负担,而且还可能是一种优势。从国际的经验来看,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只有亚洲四小龙等少数几个真正赶上了发达国家或大大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这些地区的人口密度都非常高,甚至比我国大陆还高得多. 拉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比不上亚洲四小龙, 一个重要原因是拉美国家的人口密度太低. 恰恰是那些经济发展缓慢、无法提供充分就业机会的国家觉得人口压力大; 而那些经济发展迅速,能够提供充分就业机会,并顺利实现人口城市化的国家和地区,即使初始的人口密度非常高,人均资源拥有非常少,反而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感觉劳动力非常缺乏。

因此, 人口问题并不是一个单独的问题,重要的不是控制人口的数量,而是提高人口的素质,也就是提高教育水平,良好的基础教育使每一个公民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力,能够创造出大于自己消耗的价值,这才是解决贫困的根本手段。而采用硬性的行政手段控制人口数量,是违背社会规律的,必须导致各种恶果。中国现在需要的是降低教育成本,提高教育水平,尤其是普及职业高中教育,而不是控制生育率。教育将使大量的人口变为宝贵的人力资源,否则将成为国家的负担。教育的失误将使手中的宝贝变成垃圾!

结论: 在人口问题上, 中国现在并不需要采用行政手段“控制人口数量”(尤其是现在的总和生育率已远远低于更替水平), 人口政策最主要的内容应是“提高人口素质”. 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妇女的教育水平、扩大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范围, 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大幅度降低生育率. 更重要的是, 这些措施不仅对降低生育率和控制人口数量有正面的作用,而且其本身也正是值得我们追求的目标。只要人口素质提高了, 那么经济发展水平也会相应提高, 这样一来,一则会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 解决人口过剩的问题; 二则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就会导致生育率的下降,人口的增长自然就会得到控制了.

应对低生育率需要提高人口质量来发力吗?
答:因此,在现在及未来的人口政策中,应将不断提高人口素质作为第一要务来抓,尽快解决教育投入不足、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教育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只有把人口素质提高上去,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生育率下降带来的冲击,实现由质量驱动对要素驱动的真正超越。来源:新京报 ...

生育率下降,如何提高人口质量?
答:所以很多人就觉得如果可以缩短教育的时间就可以提高生育率,虽然这也是一种方法,但是这样的方法并不可取。因为我们知道。如果压缩教育时间这可能就会让很多人学习并没有那么好。这明显会影响到教育的质量。这样最终就会影响到整个人口的质量。所以如果真的要想提高生育率的话,那么还是应该从根本上去解决问...

如何提高出生人口的质量
答:1,是否生育取决于个人意愿。这是影响生育率的最直接因素。一个人是否选择生育,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就是其个人意愿。……具体来说,只有当一个人自己愿意生育的时候,他才会采取具体的行动。而如果一个人不想生育的话,不管外界情况如何,都不会改变他的想法。……因此,个人意愿才是影响生育率的最直接因...

如何提高适龄人口的生育意愿和生育水平
答:我觉得为了遏制生育率下滑势头,努力改善人口总体结构,我国还需继续加大改革力度,继续完善各项生育政策,努力提高适龄人口的生育意愿和生育水平。‍‍女性权益保护要继续加大对女性权益的保护力度,努力消除育龄妇女就业歧视,适度延长生育假,提高生育津贴发放水平。婴幼儿照料服务要加快婴幼儿照料、托管服务业...

生育率连年下降如何提升?
答:PART I 通过技术进步和法律改革让大龄妇女重获生育能力这应该是一个成本相对较低但社会效益明显的方法,通过科技进步和法律法规的规范,通过医学干预,让女性在三十岁以后能够通过人工授精的方法保持高生育能力。虽然这种方法不能降低生育成本,但是却可以让那些因为教育、事业不得不推迟婚育的女性,能够生育...

国家提高生育率的政策
答: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3是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可持续发展最为有效的举措之一,有利于改善人口年龄结构,扩大新增劳动力供给,减轻老年人口抚养比,降低老龄化峰值水平,缓和代际之间矛盾,增加社会整体活力,最大限度发挥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牢牢把握战略主动权。 1总和生育率是指一个地区育龄妇女终...

如何看待中国生育率连年下降?
答:【3】生育成本不断提高 👆🔻 除了中国房价相对较高之外,导致年轻人生育率低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如今想要养育、培养一个孩子的成本过高。众所周知,在现在这个年代,将一个小孩培养大可不是简单地吃饱饭就行,现在从三岁的小孩开始,就要求能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甚至有些家长从小就...

我国人口出生率再创新低,未来怎么办?
答:二、人口出生率为何会降低?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表现,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家庭生活了,把生活标准提高了一个档次,为自己而活,要让自己活得精彩。而且有研究表明,越是那些学历高层次高的越不愿生孩子,而那些学历低,文化知识水平低,层次低的人对生孩子很热衷,而如今高学历的人比比皆是,所以就...

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有效地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把生育水平降到了更替水平以下,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历史性转变,成功地探索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道路,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对稳定世界人口做出了积极的...

生育率:影响人口结构的重要因素
答:本文将探讨生育率的影响因素和下降对人口结构的影响。经济因素的影响经济因素,如就业机会、收入水平和房价,都对生育率产生影响。经济压力大的家庭往往会推迟生育或减少生育数量。学历和女性参与劳动的影响学历和女性参与劳动的情况也与生育率息息相关。随着女性教育程度的提高和职业机会的增多,女性更倾向于推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