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佛教因缘果定律中的缘对众生而言是指什么?这个缘自身是由因缘而生的吗? 佛教里说的因缘果,世间一切事都是有因必有果,但是因缘指的成熟...

作者&投稿:底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所谓“缘起”,就是说:世间上没有独存性的东西,也没有常住不变的东西,一切都是因缘和合所生起。所谓“性空”,就是说:因缘和合所生起的假有,本性是空的;如果自性不空,则不能有,这就是“真空生妙有”的意义。
缘起性空是宇宙人生的真理,世间上的森罗万象,如山河大地、花草树木、一人一物,乃至微麈沙砾等,都是因缘和合而生,也都有将随著因缘分散而灭。因此,我们眼睛所看到的一切现象“有”,都是缘起而有;因为缘起而有,因此它的本性是“空”。

缘起法说明:世间上所有的一切都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如果没有因缘关系,一切皆不能成就。比方说,一个人生活在世间上,因为有晨夫种田,我们才有饭吃;有工人织布,我们才有衣服穿;乃至出门,由於有公共汽车司机为我们的开车,我们才能到达目的地。假如没有这许多因缘,我们就不能生存了。甚至於晚上在家里,只要打开电视,就有精彩的节目可看,如果没有放多演艺人员表演,如何能有电视节目可看?所以,每个人能够生存,都要感谢因缘,感谢世间的成就。

缘起的定义就是:有“因”有“缘”,因缘和合而有“果”。世间上的一切者因缘生起,都离不开因果法则。因和果之间有一个缘,因所以能成果,一定要有缘。例如,花的种子种下去,它在能够开花结果,必定要有土壤、阳光、空气、水份、肥料等很多的因缘,才能开花结果。所以,我们能够生而为人,在过去生中,有宿世的因、宿世的业,现在到了人间来,还要有现世的缘,因缘聚合了,才能产生果。

缘起是佛教的根本教理,缘起法虽然深奥难懂,不过从因果法则的六条定律,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缘起性空”。

1果从因生:缘起的先决条件是“因”,有“因”再加上“缘”,条件具足,才能生“果”。“因”是生起万事万物主要的、内在的条件,是生果的直接力;“缘”是外在的条件,能助因生果,是生果的间接力。所以,万有诸法之所以存在,必定有其生成的因缘,这就是“果从因生”的理则。

2相由缘现:“法不孤起,仗境方生”,这个“境”就是因缘,世间一切现象都是因缘和合所产生的假相,本身并无自性,所以说“缘起性空”;由於无自主性,所以能随著缘生而现,缘灭而散,因此说“相由缘现”。

3事待理成:宇宙万法的生起,因然是要有因有缘,但是在因缘果报的生起上,还有著普遍的理则,也就是因果的法则。譬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瓜不能得豆,种豆不能得瓜。“如是因感如是果”,违背了这个“理”则,便不能成其“事”,所以说“事待理成”。

4多从一有:在一般人的观念里,“一”就是只有一个,“多”就是有很多个;但是在佛教看来,一就是多,多就是一,甚至“多从一有”。譬如把一粒水果种籽埋到泥土里,经过灌溉施肥,而后长大开花,结出一树累累的果实,这都是由一粒种籽而来。因此,佛教譬喻布施如播种,“一文施舍万文收”,其道理和“一粒落土百粒收”是一样的,这也正是“多从一有”的理论根据。

5有依空立:世间上的人,往往有一个错误的观念,以为空是没有。在佛教里面,空才能有,例如房子不空,就不能住人;耳朵、鼻子、口腔、肠胃不空,我们怎么能生存?我们口袋不空,东西放到那里?世界虚空不空,森罗罗万象如何安放?因为空,才有一切,有是依空而立的,所以《般苦心经》云:“空即是色,色即是空。”龙树菩萨在《中论.观四谛品》中提出“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若无空义故,一切则不成。”这就是“有依空立”的理论根据。

6佛是人成:佛陀悟道之初,曾经宣示说,众生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但因烦恼无明覆盖,因此不能证得;只要断除无明,拂麈去垢,开头佛性,自能证悟成佛,因此有所谓“佛是已觉悟的众生,众生是未觉悟的佛”。《大乘理趣六波罗密多经》卷一说:“一切有情入佛智,以性清净无别故;佛与众生性不异,凡夫见异圣无差。”这就是“佛是人成”的最佳佐证。

缘起性空正如拳头与手掌,五个指头合起来成为一个拳头,这叫缘起;放下来变成手掌,这叫性空。因为性空,所以才能缘起;因为缘起,故知本性是空。缘起性空的道理不容易懂,但是人生各种关系的存在,却都离开不了缘起性空的道理。

你好`这些问题我早期研究过``因为我以及我的家人以前是佛教徒``朋友``我来这里不是回答您问题的``首先请您不要生气``我想真心的问一句``信佛``您真的平安了吗``无论内心也好。日常生活也好。工作。事业。爱情。学习。健康上面。都如意了吗``朋友。了解下基督耶稣吧``请先不要反感。因为我早先也是佛教徒``我能理解你现在看到这些话的感受``真心的。希望所有人都能够走上正道`希望所有人都好``如有冒犯。请见谅``

众生是因缘和合的结果,因缘又是因缘和合的结果,。。。

楼上的,你这话说的太掏心掏肺了,可惜还是打动不了我.

佛法中的缘指的是什么??~

其实这个“缘”本身也是因佛教认为每个众生都有第八识阿赖耶识,上一世做过的事情,带有属性,所谓善恶无性的特性,这个事情做过之后埋藏在他们的阿赖耶识中,好比大树的种子种在地里,当下一世(有些当世就有,叫现世报)之后遇到合适的条件使他们因为当初的造作,或者享受好的报答,或者恶的报答,要示现这种报应就需要条件产生,比如他当官了,做生意了,遇到贵人了这些就属于他受好报或者恶报的条件,也叫做缘。
缘就是条件的意思,任何事情要产生都离不开条件,比如我们说要造一张桌子,那么木板,钉子,油漆之类的东西就叫做缘,也就是使这个目标达成的必要条件。
1、六因
(1)能作因:在有为法生起时,不障碍他生起,或能助他生起者。分为有力能作因和无力能作因两种。
(2)俱有因:俱有,就是互为因,互为果,“因果同时”的意思。也分为二种:互为果俱有因和同一果俱有因。
(3)同类因:因果相似,名为同类。谓过去与现在的一切有漏法,以同类相似的法为因,故称同类因。
(4)相应因:当"认识"发生时,“心”及“心所”必同时相应而起,相互依存。二者同时具足同所依、同所缘、同行相、同时、同事等五义,故称“相应因”。
(5)遍行因:遍一切的杂染法,而能生起烦恼的原因,名为遍行因,又名十一行惑。
(6)异熟因:异熟,是异类而熟的意思,旧译为果报。指善恶的因,产生了非善非恶的无记果。这是从得果的性质上来区别,和同类因、遍行因不同。特指能招致三世苦乐果报的善恶业因。
2、四缘
(1)因缘:因缘者,因即是缘的意思。在佛教“因缘论”中,通常将引生结果的主要条件称为"因",次要条件称为“缘”。于此,则强调因也是众多条件之一,故称因缘。上面所说六因之中,除了能作因之外,其它五因均为因缘。
(2)等无间缘:又称为次第缘。这是就心、心所而说的。当前念的心、心所将消散时,会生起后念的心、心所的缘。此前念的心、心所,就称作等无间缘。
(3)所缘缘:指心所攀缘的境界,即认识的对象。佛教认为,心是能缘,外境是所缘,所缘,就是心法生起的缘,称为所缘缘。
(4)增上缘:不障碍或有助于他法的产生,谓增上缘。其缘体广大,一切法都是增上缘;又心用广大,为一切有为法的增上缘。所谓一切法,指除了自体之外,一切的有为现象均为增上缘。
3、五果
(1)增上果:依能作因的增上力所得的结果。
(2)士用果:又称士夫果。士(士夫) :人;用:造作。士用,人的作用。谓人使用工具造作各类事情,所得的结果,称为士用果。
(3)等流果:又称依果、习果。自同类和遍行二因所生的果。果似因,名“等”;果从因生,名“流”。后起的果和前因,在性质上相似,称为等流果。
(4)异熟果:又称报果。是由异熟因所招感的果报。此果与因,既不同时,又非相随,性质也不一样。
(5)离系果:“系”,烦恼的系缚。离开一切烦恼的系缚,称为“离系”。通过修习佛教,断绝一切烦恼,超脱生死轮回,称离系果,也就是涅槃。

扩展资料:
佛教里面说的因缘
因缘,佛学术语,因果,具足说是因缘果报。因是事物生起的主要条件,缘是事物生起的次要条件,有因有缘,必然成果,此果对因来说称为报,就是“因缘果报”,亦简称“因果”。
(1)无明:就是不明,乃一切烦恼的总称。于缘起性空无所明了,因而妄生一切执著,此谓“无明”;
(2)行:造作义,指一切行为,即依无明所造的善恶业;
(3)识:业识,此识随业受报,为过去业力所驱,挟持所造善恶种子而来投胎;
(4)名色:名指心识,色指形体。由于一念爱染投入母体为名,成胎后为色。所谓心物和合而成胎,胎相初成叫做“名色”。
(5)六入:即“六根”。在母胎十个月的中间,由名色渐渐成长到六根完备,于出胎后对六尘境有互相涉入的作用,故名“六入”;
(6)触:即接触。根、尘和合而成触。指出胎后六根与一切外境之接触;
(7)受:即领受。根境相对于违顺二种境界上,生起苦乐二种感觉谓之“受”,此即为对境所起的一种情绪;
(8)爱:即贪爱。对于五尘欲境,心生贪著,此即为对境所起的一种贪染心;
(9)取:即妄取,追取。遇喜欢之乐境则念念贪求,必尽心竭力以求得之而后已,遇所憎之苦境则念念厌离,必千方百计以图舍之而后已,此即为爱染欲境的一种趋求。
(10)有:即业。即有因有果,由前际因(爱取),生后际果(生老死),业力牵引,因果不亡,遂演成三界轮回的事实来。此为所作业力感报的一种规定;
(11)生:即受生。以现在所作之业为因,依因感果,必招来世受生,此即为未来受报的一种活动;
(12)老死:即老耄和死亡。诸根衰败叫做老,身坏命终谓之死。有生就不能不死,四大和合的身躯自然从少到老,无常转变必至于死,此即为未来受报的一种结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因缘

因,指的是直接出生结果的东西!缘,指的是帮助因来出生结果的东西!果,指的是受到了缘的帮助而由因来出生的东西!举个例子:种子是苗芽的因,因为苗芽的本质是从种子里出生的!缘,指的是土壤、养分、温度、湿度、阳光等,可以让种子发生质变,引导种子进行生出苗芽的一切有利因素,这些都是缘!苗芽,当它成功地长出来,它就是种子受到了各种有利条件而产生的结果!
回答您的提问:佛教说,有因必有果,这句话应该是对凡夫说的。佛教认为,人们对于外在世界与内在心灵的究竟本质是无知的,也就是,对它们的认识是错误的!由于错误的认识而产生了错误的观念,引导出错误的行为,这些错误的行为和错误的观念,就是导致人们坠入轮回的因和缘,而在轮回里受生,遭受各种苦难或者享受到各种快乐,这些都是自己曾经恶行与善行的果!
是否会有因无果?当然会,但这不是对凡夫说的,是对贤圣说的。贤圣通过体验解脱之道,改变了自己对这个世界和自身的错误认知,一步一步地逐渐接近真理,直到完全地看见和体悟,它们过去由于错觉或颠倒是非黑白的观念所应该承受的恶果,会因为没有接下来的错觉以及错误观念的帮助,而无法出生,所以贤圣可以出离轮回!

请问佛教因缘果定律中的缘对众生而言是指什么?这个缘自身是由因缘而生...
答:在佛教的因缘果定律中,"缘"对众生而言,是指众生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这个"缘"自身并非由因缘而生,而是作为连接因与果之间的桥梁存在。以下是针对您提供的文本内容的修改润色,以及相关错误的纠正:1. 文本中对“缘起性空”概念的阐述进行了润色,以增强语言流畅性和表达清晰度。2. 纠正了时态错误...

请问佛教因缘果定律中的缘对众生而言是指什么?这个缘自身是由因缘而生...
答:所谓“缘起”,就是说:世间上没有独存性的东西,也没有常住不变的东西,一切都是因缘和合所生起。所谓“性空”,就是说:因缘和合所生起的假有,本性是空的;如果自性不空,则不能有,这就是“真空生妙有”的意义。缘起性空是宇宙人生的真理,世间上的森罗万象,如山河大地、花草树木、一人一物...

...危险的时候可以求他么?还是应该怎么办呢?(请佛教人士回答)
答:因果定律,全称因缘果报定律。因,种子。缘,生长条件。果报,果实。菩萨对众生的保佑,不是扭转因果,而是通过教育影响,令人的心态改变,就是把缘改变。如果佛菩萨可以扭转因果,那他们就直接全部把人的灾难消灭了,不然怎么算大慈大悲?佛只能教育,分享,传授经验,做不做还是要看自己,那些真求佛的...

佛教认为万事万物因缘而起 因缘而灭 我想请问” 缘“ 的起点在哪,终点...
答:缘的起点,在十二因缘的第一因缘---无明,一切都是是无明引起,以至于生死不绝,轮回不休,无有了时。终点在四圣谛的---灭谛,这些你就得自己百度一下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来具体学习了解一下,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因心动而生,因心灭而灭。妄心死道心生!

佛教中的因缘与果报怎么讲
答:“因”是事物的本源,“缘”是一种助力,“果报”是后来的结局。由因得果,全是缘的力量助成,所以缘对于因的关系之重要,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僧众礼拜(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缘,是指一切物事之间生起一种互相交涉的关系。佛教把这些关系加以研究分析,可得四种,称为四缘:一,因缘;二,等...

佛教中:缘是什么意思?请详细解释
答:我们常说的“缘”,是佛教理论的精华。我们学佛的人,在有为法,事物的因果关系中承认因缘的存在,它是事物普遍存在的一种规律。 宗喀巴大师在《缘赞》中写道:“因视一切依缘而有,故不陷入绝对有无。这是救世佛陀之言,所向无敌原因所在。”佛陀从来没有说过“绝对”的话,有因缘就有,没因缘就没有,任何地方都不...

佛法中的缘指的是什么??
答:(1)因缘:因缘者,因即是缘的意思。在佛教“因缘论”中,通常将引生结果的主要条件称为"因",次要条件称为“缘”。于此,则强调因也是众多条件之一,故称因缘。上面所说六因之中,除了能作因之外,其它五因均为因缘。(2)等无间缘:又称为次第缘。这是就心、心所而说的。当前念的心、心所...

“缘”因何而起,又因何而终?
答:《辞海》“缘分”是因缘、机缘,指出“缘”为梵语,经典解释为“原因”,它常常和“因”一起合称为“因缘”。下面整理四种对缘的不同解释仅供参考。 缘也是众生造作,离开众生造作,因、缘、果都不可得。现在我们讲因,前生的造作,前生的造作是因,这一生造作的是缘,所以有前世的因,有今世的缘,...

如何理解佛法中的因缘观?
答:水分、阳光、温度等诸多因素或条件,才能够发芽,这些条件或因素都称之为“缘”,所以佛教的因缘观,就可以用这样的例子来理解,佛教认为,“万物皆有因缘”,意思是“一切万物或行为都要有它具备的条件才能形成”,所以最典型的佛经就是“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谁来解释一下,谢谢!
答:因缘:因,是所作所为的业力(种子)。缘,是事件条件机会机缘(依赖)。生灭:生,是现起,灭,是消失。合起来就是,所有现象,由于业力的成熟而持续展现(即空是色),又由于持续展现完成而灭失无存(即色是空)。相关经文摘录:1、离诸著,名为空。2、众生的业力不成熟于外面的地水火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