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人生三部曲

作者&投稿:潘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土地的悲奏

这是一个平凡而又真实的世界,在大西北的黄土高坡上,有这样的一片土地,经历了长久的风沙的洗礼,积淀出了属于其特有的淳朴、憨厚、自私而又莽直的个性特质。然而唯一一点是十分确定的,对于这个世界中的人而言,思想却从来都是大相不同的,如同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或者部族一样,都有着充满矛盾的思想碰撞。但,当苦难降临之时,这群人又表现出了超常的凝聚力,就像这个伟大的民族一样, 虽屡屡受欺,却总是生生不息,永不衰落。

至一九七八年之前,这个宣告独立的伟大民族却从未平稳地成长过,十年跃进,十年动乱,使这个民族濒临破碎,真正于那个黄色的土地中,也经历着种种动荡,那些人民却仍如整个民族一样,即使破烂也是那样“昂扬积极”。

那个年代的土地是荒凉的,土地上的人们面色甚至不如土色鲜艳,忍受着生活不堪的同时,还有信仰于那荒唐的精神,苟且于细微动作,一言一行都会被以的政治角度无限放大。究其根本,还是由于人民的无知,导致了对领导者的盲从,没有了自己的思想,习惯于旧社会遵从了的人们,无法对世界做出明确的判断和改变。可,这又怎么能归咎于他们呢!黄土地上的人们世代都以这卑微而又朴实的态度去对待这个世界,他们又怎的知道世事变迁如此之快呢!像桃花源记中提到的: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处于新旧交替的时代无疑充斥着无限的矛盾与动荡,然而对于最基层的农民而言,他们却很难理解国家在经历怎样的一场变革,由于封建社会的遗留,并没有独立思想的农民朋友就这样再次如那人偶一般,听从着各种荒唐的决定。

我看过许多关于那个时代的讲述,荒乱、贫瘠、可悲、不堪的事实让我总是难以平静,甚至有种错觉于那会是怎样的世界,令人惊悚的事实!

这部曲似乎没有那惊悚的“传说”,但更加真实地表现出了那个年代最基层人们的生活状况,没有血腥的斗争,在谨小慎微的批斗之中,人们还存留着彼此之间乡邻的暖情,就如我曾经从姥爷那里了解到的历史一样,多数的基层虽也都是动荡无秩,却又时刻透露着些许人情,有着人性的温暖,令在这寒冷的时代有了些许慰藉。

孙少安,孙少平,两个生自最贫困的家庭的孩子,却使人从他们身上看到了超出这片天地的思维与眼界。在那个贫穷而动荡的年代,他们勤恳却又不昏庸,至终坚持着自己生存于这个世界的信条,相比于其二爸孙玉亭那样的“革命家”,他们理智地看待这世界的眼光更像一个骨子里透出反抗意愿的革命者。他们生于那片黄土地上,比“革命领导者”更了解土地粮食的根本,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比大众的盲从者更具有精细的眼光,这才是这个民族复兴的根本所在啊!就想书中田福军对少安评价而言,“中国要是有一半你这样的人,也不至于乱成这样啊!”

少安是可敬而又可悲的,家庭的贫穷使他不得不背上一个厚重的包袱,因为家庭,他懂得了更早地承担其劳动重任,却也因此过早地在内向烙下了印迹,以至于没有勇气直面润叶的疯狂示爱,这对润叶的伤害更甚于对自己的,看似不愿拖累的拒绝,却为心爱的人带来了更大的苦难。

相比于少安,我则更喜欢少平,他懂得阅读,知晓了解外面的世界,对时势发展有着明确的分析,并且他的心胸并不局限于这广袤的黄土高原上,更加向往更加无限的土地与世界上。又十分令人同情的是,轻狂的年纪,却懂得了隐忍,有着广大梦想,又保持着一个贫困家庭所要承担的卑微与责任。他不是自卑的,孙少平有着更遥远而广阔的世界,更加懂得对现实的不屈从。

想了想这三部更像是音乐奏章三部曲,土地的悲奏则更加代表了第一部的全貌,动荡不安的年代,终将带给人们难以磨灭的悲痛,但一切也会过去,正如最后结尾处而言: 一声响雷,大地就要解冻了!

第二部----生活交响曲

也许由于是自己认知浅显,之前总认为苦难之于人生而言,莫过于饥寒恰遭人心寒,而十年文革动乱也可以说是许多写实作品中最为悲情的一幕,至此便是高潮,所有激情的鲜艳也将快速的褪去,然而,对于这本书而言,真正的精彩却从未真正到来。

正如第一部中因炸山而死去的田二生前所言,“这世事要变了。”,自一九八二年的春风真正吹向祖国心腹,那黄土上的贫苦人家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在这部曲中,可以清楚地发觉经过大悲大难的底层人民,是多么欣喜于这样的变革,终于可以填饱肚子了!人民重新拥有了自己的土地,这是多么伟大的一刻啊,中华民族就是有着这种雄浑的气魄,大开大合的心胸,开满民众口腹之求,合则兴中华之盛,每每读到此刻,总会有种澎湃于胸间。

人是有思维的动物,所以也就注定了这种思维性动物是生来烦恼无穷的,贫困难以果腹时,恐慌于食物与生存,满足口腹之时,又徒添新的烦恼,咳,人生来就是不断增添然后再解决烦恼的!

第二部的视觉已经逐步从窄小的双水村扩大到了整个陕北地区,角度的变化也随之一些人物淡出视角。视角的扩大并不意味着描写变得宏观,反而更加细致地记述了那个时代青年人的理想、爱情与现实。

这部掺杂着辛酸与希望的生活交响曲,使我不仅仅是感触,更多的是,与这本书融合在了一起,在阅读时,并未以旁观角度看这些虚拟人物,而是切实得好似自己随之经历了半生,尤其每每遇及田晓霞与孙少平的爱情的火苗,总会不经意的感触至内心深处,便放下书本,长出一口气,冥想片刻方能继续。

少平离家选择去揽工之时,我内心是十分可惜而且不甘的,难道这样一个有思想、胸怀高远的青年人就将这样度过他的人生吗?不,不会的!正如少平内心对自己说的那样,他要走入一片更广阔的天地,眼前的苦难只会磨砺他的意志,让他的人生之路变得更加熠熠生辉。是的,正如少平自己要求那样,连日的劳累并未让他感到丝毫疲惫,反而更加激起他对生活,对知识的渴望,生活的磨练让他变的更加缜密与沉稳,加之开阔的眼界,他比起受了大学教育的田晓霞反倒有过之而无不及呢!

感触最深的是少平写给妹妹兰香的信,

“我感到,人的一生总应有个觉悟时期。但这个觉悟时期的早晚,对我们的一生将起决定性的作用。实际上就是说我们该做什么人,选择什么的人生道路。

我们出身于贫困的家庭——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又要从我们的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

看啊,我们的孙少平还是那个不甘于平庸的充满朝气的青年人,与往日不同的是,由于生活的捶打,变得更加深沉与平和。

我不得不佩服少平的思想是如此的坚定,面对生活的困顿,仍可以卖着身体去不辞辛苦的做工来换取那糊口的饭钱,却又时刻不放弃对思想和人生的追求和领悟,蜷缩在那尚未修好的工地里,借着蜡烛去孜孜不倦地接收知识,开阔自己的认知。要知道,面对困苦许多人能够坚定,但面对生活的无奈,又有几个人能不被这世俗所同化而坚持自己的初心呢?

孙少平与田晓霞的爱情是令我羡慕的,二人只因见识相投而热烈,但少平对生活的独特领悟与田晓霞对人生的见解是多么的般配,如果二人找了其余人共度余生,我想不会有其他人能够匹配他们的认知啊。

他的确不与其哥哥少安一般,面对热烈的爱情,虽然知道双方家庭差距悬殊,但仍以自己最大的激情去迎接,一个热血的男儿怎么能忍受这样的爱情埋葬于心底呢!

田晓霞对少平的帮助的确是让人感动与敬佩的,为他不断提供书籍也就是思想的来源,不会选择主动去他工地找,以避免使少平难堪,又心思细腻到发现破旧的少平,转眼间就为他准备好了新的床褥,或许只有灵魂眷侣才能够如此考虑到对方的心思罢。

还有两对情侣也是令我感触颇深的,一是向前和润叶的婚姻,这对苦命的夫妻是如此的命途多舛啊,一个疯狂地爱恋着不爱甚至厌恶自己的人,一个一直沉浸于婚姻的痛苦中,虽然最后润叶回到了向前身边,可为什么总要即将失去的时候才知道这爱恋如此可贵啊!让这付出的代价如此巨大,可怜的润叶是多么的糊涂啊!

另一个则是润生与郝红霞偶遇之后所诞生的爱情,这个在第一部中默默无声甚至有些怯懦的青年人,却也随着生活的改变了,在目睹了姐姐悲惨的爱情之后,当面对自己爱情之时,选择了毫不犹豫地爱恋,不顾任何人的阻挠,这是多么大的勇气啊!

生活就如戏剧一般,总是在不经意间给你巨大的变化,而被生活洗礼的人们,也会变得与从前的自己天差地别,这些成长,有时就在霎那间。

第三部----人生进行曲

孙少平如愿进入了矿场工作,也和田晓霞真正确定了令人艳羡的情侣关系,虽然二者的生活与工作环境天差地别,但两人精神却高度地相似相合。孙少安的砖厂也开始了盈利,双水村的人民也开始了新的致富道路,似乎一切的生活都在逐步走向美好,然而,在这人生的舞台中,永远都是进行时,从未有过终点。

文中孙少平的思想高度使我不得不敬佩和反思,就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少平将生活的苦难当作了人生路上必要的磨砺,似乎这一切的经历都是为了人生更加完美,丰富人生的价值。铁矿班长和挚爱晓霞的先后过世,并未将这样的一个生活中的巨人所击倒,他反倒以更强烈的感情投入到了工作当中。我无法理解少平对晓霞的爱之深切,更难以想象爱人在最美好的年华献出了生命,这是怎样的悲痛,我无法得知,但是,少平对生命、对生活、对亲人的热爱从未削减。当文后兰香提出将少平调出矿场的建议,又面临金秀热烈的表白时,少平再次做出了属于他自己的决定--坚持在矿场工作,并委婉模糊了回答。在如今的社会看来,这是最难以想象的,试问会有谁不愿意到更舒适的环境中工作并且待遇更加优厚呢?少平在抉择于矿场与省里工作之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这就像每个人生命的价值体现,是选择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并且去热爱它!并非像如今大多人一般追逐优越、高端的生活,怎样的生活算是优质的呢?怎样的人生又算是有价值的呢?

孙少安依旧驾驶着生活的马车,时刻绷紧的神经,挥扬着督促的马鞭,不断承担着向前行驶。从盲目扩建砖厂,到遭遇致命打击,之后重建砖厂并承包乡里,又为双水村重修了学校,这个生活的马夫,一直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即使偶遇低谷,也从不一颓而废。或许,对大多人而言,生活便如少安所经历的一般,承担着家庭与生活的重负,绷紧神经,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偶有停歇,却从未停止过奋斗。

田晓霞的献身即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去另一个更加幼小鲜活的生命,整个过程是简短的,作者甚至于仅仅只用了一段文字记述了这过程,然而,却让少平的整个后半生都沉浸在这无尽的痛苦之中。人们在面临危急时刻所做出得选择往往都是下意识的,而又是其思想的直觉选择。

我艳羡少平和晓霞的爱情,真正思想的同步与交融,这样的结合就像天造地设一般,遗憾的是,无论在书中还是生活,都鲜有结局。至于如今,我似乎也不再考虑这些心灵的匹配,很多时候,这一世,总还是孤身一人的。家庭、婚姻,都不过是在人生某个阶段所需要经历的过程,而绝大多数的时候,还是孤独的。

想起金波与藏族姑娘的爱情更令人心酸,只是对唱甚至从未谋面的情人,都可以用一生去眷恋吗?放置如今,可能连打闹都算不上,可金波却用了一生去怀念,舍弃了一切去寻找,就像所有最初的爱情一样,总是奋不顾身,一往情深。

关于《平凡的世界》的阅读大概断断续续了20天,初读下,便觉得真实是这本书的最大特点,人物个性之贴切,社会环境发展的真实,都令人感同身受,再到后来即将结尾之时,又不愿放下,好似自己伴随着少平所经历了大半生一样,有些值得欣喜,有些还有遗憾,总不愿告别。

或许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对于人生观的改变,很多时候自己就如这个社会中很多人一般,迷失在了社会的潮流之中,追逐着大环境的方向,就好像父母、亲戚、朋友以及老师从小所构成的框架一般,人生的发展方向总归是要向财富的发展,人的价值总要由创造的金钱多少而评定。

不,真正的人生不该是这样的!

人生的价值与意义之于个人而言,总是不同的,总之,为这个社会或者他人做出有意的事,自己时刻保持着热爱与激情,这样的人生才是适合自己的,这样的胸怀气度才是真正成功者所拥有的。

或许,我如今谈论这些为时尚早,毕竟自己还未真正接受这社会的洗礼,也许多年之后,我也会如父母一样,为着生计而奔波,为了婚姻而结合,闲暇片刻之于,情愿躺在阳台上晒着太阳,或者与老友喝酒谩骂调侃这生活和社会,早已不再拾起那堆满尘埃的书籍。

书中有些句子尽管没有多么优雅,但总是感触深厚,故此摘下:

“酷暑已至,常去旁边的冶金学院游泳,晒得快成了黑炭头。时时想念我那‘掏碳的男人’。这想念像甘甜的没酒一样令人沉醉。爱情对我虽是‘初见端倪’,但已使我一洗尘泥,飘飘欲仙了。我放纵我的天性,相信爱情能给予人创造的力量。我为我的‘掏炭丈夫’感到骄傲。是的,真正的爱情不应该是利己的,而应该是利他的,是心甘情愿地与爱人一起奋斗并不断地自我更新的过程;是融合在一起——完全融合在一起——的共同斗争!你有没有决心为他而付出自己的最大牺牲,这是衡量是不是真正爱情的标准,否则就是被自己的感情所欺骗......”

~

路遥三部曲是哪三个
答:路遥的三部曲是《人生》、《平凡的世界》、《在困难的日子里》。1、《人生》是路遥的第一部小说,也是他的成名作。该小说讲述了一个普通农民的人生经历,主人公李景林的命运展示了中国农民在大时代背景下的生活状态和命运,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农民的苦难和无奈。2、《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

《平凡的世界》——人生三部曲
答:关于《平凡的世界》的阅读大概断断续续了20天,初读下,便觉得真实是这本书的最大特点,人物个性之贴切,社会环境发展的真实,都令人感同身受,再到后来即将结尾之时,又不愿放下,好似自己伴随着少平所经历了大半生一样,有些值得欣喜,有些还有遗憾,总不愿告别。 或许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对于人生观的改变,...

路遥三部曲是哪三本书
答:路遥三部曲:《平凡的世界》、《人生》、《在困难的日子里》。1、《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该书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2、《人生》是作家路遥创作的小说,也是...

路遥的三部曲是什么
答:路遥的三部曲是1、《人生》是作家路遥创作的小说,也是其成名作。原载《收获》1982年第三期,获1981——1982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2、《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生活的百万字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1986年12月首次出版。在作者笔下,生存环境的悲苦不仅仅是生计问题...

路遥人生三部曲是哪三部
答:《在困难的日子里》,《人生》,《平凡的世界》不谢!

《平凡的世界》作者是谁?
答:路遥(1949年12月2日 —1992年11月17日),男,本名王卫国,出生于陕北榆林清涧县,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人生》等。曾任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党组成员、副主席。 路遥1949年12月2日出生于陕西陕北山区清涧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

路遥作品有哪些
答:路遥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主要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中篇小说《人生》以及短篇小说集《惊心动魄的一幕》等。《平凡的世界》是路遥的代表作,这部三部曲长篇小说描绘了中国社会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三十年间的变迁。小说以普通农民家庭的三代人为线索,展现了中国农村和城市在改革开放初期的...

原著平凡的世界三部分别讲的是什么?
答:其中,孙少安是立足于乡土矢志改变命运的奋斗者;而孙少平是拥有现代文明知识、渴望融入城市的“出走者”。他们的故事构成了中国社会普通人人生奋斗的两极经验。《平凡的世界》创作背景 《平凡的世界》是从1975年开始创作的,路遥三年准备、三年创作,为了扩充视野、掌握资料,他进行了大量的阅读,包括近百部...

路遥 人生共有几部?
答:只有一部 一下是他的长篇小说 《平凡的世界》 《人生》 《在困难的日子里》 《我和五叔的六次相遇》 《黄叶在秋风中飘落》 《惊心动魄的一幕》

1、《平凡的世界》和2、《人生》有什么关联?
答:1、《人生》是作家路遥创作的小说,也是其成名作。原载《收获》1982年第三期,获1981——1982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2、《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百万字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1986年12月首次出版。作品思想 在作者笔下,生存环境的悲苦不仅仅是生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