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稳楼市新政利好合理需求:“五限”陆续调整,政策“红线”仍在

作者&投稿:畅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张敏 北京报道

4月12日,南京市六合区房产交易管理中心确认,从当日起,外地户籍购房者,可在南京市六合区限制购买一套住房,凭借户口本、身份证,已婚家庭携带结婚证等证明,即可前往当地开具购房证明。也即,六合区正式调整了限购政策。

南京市溧水区也推出了同样的政策。至此,南京市已有两个区的购房资格向外地户籍放开。

4月11日,苏州也对限购和限售政策同时进行了调整。其中,二手房限售期限由5年改为3年。非户籍居民家庭在苏州市区、昆山市、太仓市范围内申请购买首套住房时,社保(个税)由3年内连续缴满24个月改为累计24个月。

在一城一策的思路下,近期有多个城市对楼市政策进行调整。其中,以限购、限售为代表的“五限”政策,也出现了一定的调整,体现出政策对需求端的支持。

房地产“五限”指的是限购、限贷、限售、限价以及限商,这是我国目前最严格的限制性购房政策,“五限”叠加也被认为是上一轮楼市调控的重要标志。分析人士认为,“五限”政策的调整,体现出调控政策对需求从抑制到支持的微妙转向。但与此同时,为防止市场过热,政策“红线”仍然存在。

强二线城市出手

南京、苏州两地对楼市政策的调整,是近期多地优化楼市环境的缩影。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已有接近70个城市发布了出台稳楼市新政。仅4月以来,就有近10城推出了不同力度的稳定房地产市场政策。

从政策内容上,主要表现为降低最低首付比例、下调房贷利率、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发放购房补贴等方面。

其中,对限购、限售政策的调整,也已有先例。3月末,福州就曾出台政策,针对非五城区户籍家庭(含港澳台)在福州五城区购房,无需提供近两年内满12个月医社保或纳税证明或落户,即可购买一套福州五城区144平方米以下的普通住宅。

限售政策方面,哈尔滨在3月底取消了执行了近四年的主城区限售政策,从而成为首个取消限售政策的省会城市。

在此之前,山东省济宁市取消了对二手房“限售”的限制;青岛市即墨区也将新房交易限售期限由拿证满5年改为网签满5年,二手房由5年改为2年。4月1日,衢州出台通知优化限购、限售政策,成为今年全国首个同时取消限购和限售的城市。

“南京、苏州调整限购、限售政策的意义在于,其意味着对楼市限制性政策的调整,已经延伸到强二线城市。”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此前进行过类似调整的郑州、哈尔滨、福州等城市,主要属于二线或弱二线城市之列。

除对限购、限售政策的调整外,限贷政策也随着信贷政策的调整而有所宽松。近期,多个城市下调最低首付比例,上调公积金贷款额度,郑州、兰州等城市则取消“认房又认贷”,都被认为是对限贷政策的合理化调整。

限价方面,多家房企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今年以来,热点城市普遍放松了对新房预售价格的管控,但由于购买力尚未完全恢复,价格的提升并未体现在交易层面。

至此,“五限”政策中,除“限商”尚未有实质性的调整外,其余四项限制性政策都出现了一定范围的调整。

严跃进表示,始于2017年的这轮楼市调控中,“五限”叠加是最重要的代表性政策,也构成了我国最严格的限制性购房政策。“五限”的调整,也意味着对需求端的限制正在有条件地放松。

政策“红线”仍在

调控政策转向对需求的支持,早有端倪。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此后,多个监管部门做出类似的表态,地方政府也陆续出台相关的利好政策。

进入2022年,支持合理需求成为各地楼市政策中的主旋律之一。其中,除刚性需求外,改善性需求也迎来利好。近期备受关注的鼓励老年人投亲养老、取消“认房又认贷”、二孩和三孩家庭放松限购等措施,均是着眼于对改善性需求的支持。

严跃进指出,我国仍然处于城市快速发展的阶段,住房需求比较旺盛。但从需求分层的角度看,部分大城市已经进入改善性需求为主的阶段。这些需求的满足,对稳定楼市意义重大。

从市场走势来看,由于各种原因,这些政策的起效尚需时日。

3月1日,郑州市发布《关于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的通知》,在支持合理住房需求、改善住房市场供给、加大信贷融资支持、推进安置房建设和转化、优化房地产市场环境等五个方面,推出19条措施稳定楼市。因支持力度较大,郑州还曾被称为“第一个降低改善需求贷款门槛的城市”

中指研究院指数事业部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指出,政策出台后,郑州新房访客量增加,特别是核心优质项目去化有所好转。据初步统计,3月各周度成交规模有所提升,在2月低基数下,3月周均成交面积较2月周均成交面积增长五成左右,但相比于去年年中的水平,成交规模尚有一定距离。

另外,根据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百城价格指数,2022年3月,郑州新建住宅价格环比下跌0.27%,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上涨0.06%。“政策明显显效尚需时间。”陈文静表示。

陈文静指出,调整“五限”政策,并推出优化楼市环境的相关措施,将是未来一段时间里楼市调控的主要方向。但受楼市走向受多重因素影响,在当前的形势下,市场的恢复节奏恐怕不会太快。

尽管如此,面对政策调整有可能带来的市场过度反弹,已有警惕的声音出现。4月11日,《经济日报》刊文指出,教育部日前发布的做好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明确,教育资源相对均衡的地方,鼓励逐步实行单校划片;教育资源不够均衡的地方,积极稳妥推进多校划片。一些市场人士据此认为,学区房价格将迎来新一轮上涨。

文章表示,这种看法值得警惕。遏制学区房乱象,并不是权宜之计,需久久为功,防止炒作学区房之风卷土重来。

严跃进认为,这也反映出楼市政策仍然有“红线”存在。来自于学区房、高价地等重点领域的信号,都可能成为触发“红线”的警报。在合理需求逐渐释放、市场回暖的背景下,以鼓励需求为名,试图突破“红线”的行为仍将受到限制。



~

楼市新政对大城市有何影响
答:其次,楼市新政在调控房价上涨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大城市房价高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新政通过制定合理的土地出让价格、限制购房人的贷款额度、提高二套房购买门槛等手段,直接或间接地抑制了房价的过快增长。这类措施在短期内可能对成交量产生一定影响,但长期来看,对于防止房地产泡沫、保护居民合理住房需求...

多个二线城市出台稳楼市新政 积极信号明晰
答:近日,太原、武汉、杭州、成都等二线城市纷纷出台稳楼市新政,内容包括放松限购条件、提高公积金提取额度、更好满足三孩家庭购房需求等。不少地方发文明确,既要满足刚性购房需求,也要对改善性购房需求予以支持。业内人士表示,从各地出台的稳楼市政策看,降低商业贷款首付比例、取消限购政策和购房直接给予补贴...

河南18条新政稳楼市
答:14. 因疫情影响未能及时偿还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可合理延后还款期限,不作逾期处理,不计罚息,不作为逾期记录报送征信部门。 五 加强防疫支持 15. 疫情防控一级响应期间,有关部门应统一调配辖区内房地产企业、物业服务企业所需的口罩、测温计、酒精等消杀防疫物资,做好复工复产必要的疫情防控物资保障。 16. 进一步完善企...

天津楼市新政策2022是什么
答:9月16日,为了稳定楼市,促进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天津市发布了楼市新政,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天津市新政具体的内容。天津楼市新政策2022是什么?1.支持新市民合理购房需求。非天津市户籍且在本市就业的新市民、大学毕业生,持连续缴纳6个月及以上的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证明可在本市购买1套住房,滨海新区仍...

下调首套房贷利率下限、发放购房补贴……又有多地出台稳楼市新政
答:多地购房支持政策继续出台。7月8日,吉林省长春市出台稳楼市新政,其中提出首套房贷首付比例恢复至不低于20%,二套房贷首付比例恢复至不低于30%。将首套房贷款利率下限调整为不低于相应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减20个基点。另外,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提至90万元。7月7日,湖北省黄冈市出台了稳楼市补充措施,...

“稳楼市”政策及“限跌令”陆续出台
答:但可以确定的是,“哈十六条”的出台旨在通过微调政策以边际改善房企资金压力、促进正常购房需求的合理释放,并非释放出全国楼市调控就此转向的信号。若结合国家统计局公布及相关地产研究机构提供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似乎也就不难理解,缘何此次哈尔滨的楼市新政释放出如此明显的利好信号。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8...

“十四五”开局房地产市场政策加码 超140次调控精准“稳预期”
答:成都此次房地产新政在金融、土地、房地产市场等多维度综合施策,在保障居民合理住房需求的同时,对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进行精准纠偏与堵漏,清晰地向开发商、购房者传递出了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调控目标。 2020年以来全国高价地成交宗数 来源:中指院 多地法拍房纳入限购 政策的补丁越打越细,继2017年北京法拍房实施...

满足合理住房需求 部分地区调整楼市政策
答:中原地产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超过70个城市对楼市政策进行调整。近期,福州、郑州、哈尔滨、青岛、广州等地接连发布楼市新政,政策目的主要是促进刚需和改善需求释放。业内人士表示,多地楼市政策适度调整将有效缓解购房资金压力。同时,购房需求进一步释放将在一定程度上带动成交上升,缓解库存压力,...

1月“调控”超66次,中国各地稳楼市政策频出
答:二是,信贷政策逐渐缓和,推动预期走稳。去年12月的全面降准之后,2022年开年又现降息,偏紧房地产金融环境有所松动。尽管房贷利率参考的5年期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降息仅5个基点,但受此提振,购房需求开始扭转下降趋势,出现企稳迹象。多地房贷放款也明显加快。三是,地方频出稳楼市政策,公积金、购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