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黄袍加身,为什么宋朝皇帝都穿红色?

作者&投稿:缑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赵匡胤登上皇位,是一场著名的历史事件,史称黄袍加身,而这也符合很多人对于皇帝的一种认知,那就是他们所穿的龙袍都是黄色的。但在很多宋朝皇帝的画像当中却发现,很多皇帝所穿的衣服其实并不是黄色,而是红色,这又是为什么?既然宋朝皇帝穿红色的衣服,那为什么又叫黄袍加身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历史上的数起黄袍加身戏码

后周显德七年(公元960年),契丹入侵,宋太祖赵匡胤临危受命,大军行至陈桥驿,军士集结,高呼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当是时即有人以黄衣加盖在赵匡胤身上,于是,众军士均跪拜于地,高呼万岁。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宋太祖黄袍加身事件。这样的戏码并非是赵匡胤首创,更早的还有后周太祖郭威。

同样是因契丹入侵,身居枢密史的郭威率军北征,在行军途中,军士们突然拥立郭威为帝,有人以黄旗遮住郭威的身体,代替黄袍,在众人的拥戴中,郭威勉为其难登基为帝。联系这两起黄袍加身的戏码,仿佛披上个黄颜色的布料就能原地登基。

明清两代的龙袍给人最直观的印象就是它的颜色,即明黄色,黄色在某些时期也成了帝王的专用色,如元代禁止民间私自使用赭黄色,清代禁用明黄色,显然在五代时,黄色同样也是帝王之色,然而,古代帝王们为何倾心于黄?

2、帝王之黄

在农业生产中土地至关重要,而黄色是土地的颜色。在原始社会时期就有以黄琮礼地的制度,这或许可以看作是崇尚黄色的文化源流。天地四方,每一方都有其代表色,黄色即为中央的代表色,代表了世界的中心,皇帝居天下之中而治之,这也是一种中心崇拜的思想观念。

同时,黄还与中国古代流行的五行五德五色说有关。

五行五德:即金、木、水、火、土所代表的世界,五行相生相克,从一个循环中进入到下一个循环,永无止息。五德与五色一一对应,王朝的命运与此息息相关,并且一一对应。

五色:黄色虽常为帝王垄断,但是在帝王的服色中还有青、赤、白、黑,合起来便是五色。

五行与五色同样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黄色代表土,青色代表木,白色代表金,赤色代表火,黑色则代表水。

秦始皇嬴政正是这个理论的第一个信奉者,因此秦国尚黑。秦始皇认为,周代为火德,水克火,因此秦为水德,其代表色为黑色。汉高祖刘邦时,因为他曾斩杀白蛇,有老妇人言:此乃白帝之子,赤帝之子杀之。因此,刘邦建汉之后在服色上崇尚赤色。汉武帝时,受董仲舒的学说影响,接受了汉为土德的思想,服色尚黄。这样也服从土克水的德行观念。此时,古人对于黄已经有了明确的染色标准,即用野鸡羽毛所染出的颜色为正黄色,这是一种黄中带赤的颜色。

在这之后的朝代,也大多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观念来改易服色,所以,此时的帝王服色一直是在变动之中,崇尚黄袍的观念尚未形成。

直到唐朝高宗时,黄才成为帝王的专属颜色,在唐朝以前,黄色是谁都可以用的颜色,到了唐朝认为赤黄色与太阳的颜色最接近,本着天无二日,国无二君的理念,将赤黄色定为皇帝冕服的专属颜色。在唐朝的第三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登基后,因恐黄色与赤黄相混,官民一律禁止穿黄,至此黄色逐渐被帝王所专用,官民禁用黄色,这其实也是一种帝王加强皇权观念的手段。然而,从目前留存的唐代遗物中可以看出,这条禁令并未始终如一的贯彻执行。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唐朝晚期,黄色为帝王色的观念已经基本形成。安史之乱时,唐玄宗李隆基出逃,皇太子李亨即位,叛乱平定后,李隆基返回长安,李亨专门脱下了黄袍表示退位,李隆基因此非常感动,退居太上皇之位,李亨复穿黄袍,而太上皇李隆基在此后则穿紫色。可见,在当时已经达成共识,黄袍为帝王专用。因此,在五代时,郭威披黄旗、赵匡胤着黄衣都可视为反叛统治者的一种表现。这时的黄是用柘木汁所染的正黄色。

民间禁用黄色,这样的观念基本延续到明清。然而,似乎也有例外。这个例外就出在宋朝时期。宋朝大多数皇帝所穿的皇袍皆非黄色,而是红色。

3、宋朝皇帝的皇袍为何不是黄袍?

头戴折上斤,穿黄色圆袖宽大袍,红色束带,着靴。

宋太祖赵匡胤以黄袍加身象征登基为帝,后延续了唐朝以黄袍为帝王专用服色的观念,但是到了宋真宗时起便开始着红袍(宋英宗是个例外,他也着黄袍)。这就有点奇怪了,我们都知道,宋朝是很注重尊崇祖制的一个朝代,宋太祖说要重文轻武,不杀士大夫的同时,防止武将谋反,之后的皇帝就都乖乖的听从了。那么宋真宗为何要改祖制,着红袍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正是根据上文所说的从秦始皇时期起就流传下来的五行观念。宋真宗认为根据五行的说法,唐属土德,宋当属火德,所以服色以赤为宜。明清时期,尤其是清朝统治者不在看中五行之说,而是延续前朝崇尚黄色的服色观念。不单单是在服饰上,起居中也以黄色为尊。

结语:

在封建社会时期,由于五行学说的流行,五色成为国运的象征,黄色最终脱颖而出,并且成为至高皇权的象征,这虽然是一种颜色迷信,但是从远古先民们用黄琮礼地开始,到秦始皇推行五行五色,黑、黄、赤、青、白五色交替的背后是王朝的兴衰史,也是传统文化中不可剥离的一部分。



~

赵普曾对宋太祖说“臣平生所知。。。”宋太祖是who?
答:赵匡胤,宋开国之君。

后人对大宋政治制度的设计者,都抱着哪样的评价?
答:入京后,赵匡胤接受后周恭帝柴宗训禅位,兵不血刃地夺取政权,建立了宋朝。 在赵普等人的导演下,这场黄袍加身的戏剧充满了无奈的色彩,宋廷也宣称陈桥兵变并非预谋,而是天命所归。赵匡胤夺位的不忠不义,都有了几分忠臣孝子的风范。 著名的“杯酒释兵权”也是出自赵普的谋略。赵匡胤即位后,担忧手下诸将兵权过重,重...

宋朝皇帝有哪些拜托各位大神
答:赵匡胤 深得世宗赏识,升至殿前都点检(也就是禁卫军老大),世宗死后恭帝即位,显德七年正月初四(960年) 赵匡胤 以镇定二州的名义谎报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领兵出征,在陈桥驿站(今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陈桥镇),被众将士黄袍加身高呼万岁,拥其为帝(史称“陈桥兵变”),遂返回都城开封废恭帝,自立为帝,建立宋朝,定...

宋朝的皇帝是谁
答:柴荣病重时,升为殿前都点检,成为禁军最高统帅。显德七年(960年),受命抵御北汉及契丹联军。旋即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并回京逼迫后周恭帝禅位。同年,赵匡胤登基为帝,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宋朝或北宋。2、黄袍加身。赵匡胤在位期间,依据宰相赵普“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

在我国历史上,有哪些帝王是通过造反登上皇位的,他们的结局如何?_百度...
答:宋太祖赵匡胤,字元朗,小名香孩儿、赵九重。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武术家,宋朝开国皇帝。对于赵匡胤我们最为熟悉的就是他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和杯酒释兵权的故事。他是宋朝的开创者,赵匡胤一生最大的贡献和成就在于重新恢复了华夏地区的统一,结束了自唐末五代以来长达近七十年的藩镇割据混战局面。饱...

中国历史朝代顺口溜(带解析)
答: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宋真宗、宋仁宗时期步入了盛世,北宋初期加强了中央集权,解决了藩镇割据问题。1127年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北宋。它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各个朝代都少不了英雄,北宋自然也不例外,《杨家将》、《呼家将》等等...

宋代皇帝列表
答:徽宗第九子赵构在临安(今杭州)重建宋王朝,史称“南宋”。宋太祖 (927—976)即赵匡胤。宋朝创建者(960—976)。涿州(今河北涿县)人。原为后周殿前都点检。 建隆元年(960年)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夺后周政权,称帝于开封,建宋朝,史称北宋。自建隆三年 (963年)起采取“先南后北”的统一战略,攻灭荆南等...

请问宋太祖为什么把帝位伟给弟弟而不传儿子呢?难道他有病生不了儿子...
答:无子,把江山禅给了柴荣,柴荣病死后让位给儿子柴宗训。宗训年幼,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夺了江山。然后又害死了结义兄弟郑恩郑子明,江山就全由他们赵家来管理了。后来,他二弟光义谋了他的位,但问心有愧,就把侄儿赵德芳封在南清宫,称为八王千岁,可以管皇帝。这就是宋朝的开国史。

宋朝皇帝赵匡胤的“匡胤”读什么音?
答:造句 当年赵匡胤黄袍加身后,立即对辅佐他的大臣加以贬斥,真是飞鸟尽,良弓藏。赵匡胤黄袍加身后,以史为鉴,把巩固和加强中央集权问题摆在压倒一切的位置。到了宋代,赵匡胤出身社会下层,他通过军事政变,黄袍加身。公元960年初,后周边境危急,政府派大将赵匡胤带兵出征.赵匡胤,是一个比较另类的君主,他...

宋朝有几个皇帝
答:宋朝历代皇帝 宋太祖 宋太祖 (927—976)即赵匡胤。宋朝创建者(960—976)。涿州(今河北涿县)人。原为后周殿前都点检。 建隆元年(960年)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夺后周政权,称帝于开封,建宋朝,史称北宋。自建隆三年 (963年)起采取“先南后北”的统一战略,攻灭荆南等南方割据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