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是谁的兵法?

作者&投稿:银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第一计 瞒天过海:本指光天化日之下不让天知道就过了大海。形容极大的欺骗和谎言,什么样的欺骗手段都使得出来。

第二计 围魏救赵:本指围攻魏国的都城以解救赵国。现借指用包超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第三计 借刀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第四计 以逸待劳:指作战时不首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远道来的疲劳的敌人。

第五计 趁火打劫:本指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东西。现比喻乘人之危,捞一把。

第六计 声东击西:指表面上声言要攻打东面,其实是攻打西面。军事上使敌人产生错觉的一种战术。

第七计 无中生有:本指本来没有却硬说有。现形容凭空捏造。

第八计 暗度陈仓: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比喻暗中进行活动。 后多比喻暗中进行某种活动(多指男女私通)。

第九计 隔岸观火:隔着河看对岸的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予援救而在一旁看热闹。

第十计 笑里藏刀:比喻外表和气而内心阴险。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原指桃、李共患难。比喻兄弟相爱相助。后用来指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顺手就牵了羊。比喻不费劲,乘机便得到的。现多指乘机拿走人家东西的偷窃行为。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打动草惊动了藏在草里的蛇。后用以指做事不周密,行动不谨慎,而使对方有所觉察。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迷信人认为人死后灵魂可附着于别人的尸体而复活。后用以比喻已经消灭或没落的事物,又假托别的名义或以另一种形式重新出现。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设法使老虎离开山头。比喻为了便于行事,想法子引诱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要捉住他,故意先放开他。比喻为了进一步的控制,先故意放松一步。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以自己的粗浅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见解。

第十八计擒贼擒王:作战要先擒拿主要敌手。比喻做事要抓关键。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从锅底抽掉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比喻趁混乱时机攫取不正当的利益。也作“浑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幼早的壳。比喻用计脱身。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关起门来捉进入屋内的盗贼。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结交离得远的国家而进攻邻近的国家。这是秦国用以并吞六国,统一全国的外交策略。

第二十四计 假道伐虢:以借路为名,实际上要侵占该国(或该路)。虢,诸侯国名。也作“假道灭虢”。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指着桑树骂槐树。比喻借题发挥,指着这个骂那个。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癫:假装痴呆,掩人耳目,另有所图。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上楼以后拿掉梯子。借指与人密谈。也用以比喻怂恿人,使人上当。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比喻将本求利,别人收获。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本是客人却用主人的口气说话。后指在一定的场合下采取主动措施,以声势压倒别人。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以美女诱人的计策。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缺乏兵备而故意示意人以不设兵备,造成敌方错觉,从而惊退敌军之事。后泛指掩饰自己力量空虚、迷惑对方的策略。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原指使敌人的间谍为我所用,或使敌人获取假情报而有利于我的计策。后指用计谋离间敌人引起内讧。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故意毁伤身体以骗取对方信任,从而进行反间的计谋。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本为元杂剧名。剧本写汉末董卓专权,王允设计,先许嫁美女貂蝉与吕布,后又献给董卓,以离间二人,致使吕布杀死董卓。后用以指一个接一个相互关联的计策。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计:指战争中看到形势对自己极为不利时就逃走。现多用于做事时如果形势不利没有成功的希望时就选择退却、逃避的态度。

扩展资料:

《三十六计》是一部近年来影响较大、流传甚广的兵家权谋书。

“三十六计”一词,语源于南北朝。《南齐书·王敬则传》记载:“敬则曰:‘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这里的“檀公”就是指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檀道济。

据此,“三十六策,走是上计”出自檀道济。意思是,在败局已定,无可挽回的情况下,唯有退却,方为上策。此语后来被人沿用至今,成为众人皆知的成语。

不过,该书究竟为何人何时所撰,难以确考,一般认为此书是在明末清初之际积累成书的。今人所见《三十六计》,最先于1941年在甘肃邠州(今陕西邠县)一个书摊上发现,题下注称“秘本兵法”,原本系抄本,无时代,无撰者,以往公私藏书目录均未见著录。

同年由成都瑞琴楼兴华印刷所用土纸翻印。此后开始流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十六计



~

《≡十六计》的作者是谁?三十六计的作者是谁?
答:作者未知。“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此语后人赓相沿用,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孙子兵法中,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三十六计 每一条计是什么?
答: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依次为: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浑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树上开花;暗渡陈仓、走为上、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全文和解释
答:3.攻战计第十三计:打草惊蛇,指做事不周密,行动不谨慎,而使对方有所觉察。第十四计:借尸还魂,比喻已经消灭或没落的事物,又假托别的名义或以另一种形式重新出现。第十五计: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行事,想法子引诱人离开原来的地方。第十六计:欲擒故纵,比喻为了进一步的控制,先故意放松一步...

三十六计按照顺序分别有哪些?
答:第九计隔岸观火、第十计笑里藏刀、第十一计李代桃僵、第十二计顺手牵羊都属于敌战计。后面的我就不一一累述了。第三套攻战计,包括第十三计打草惊蛇、第十四计借尸还魂、第十五计调虎离山、第十六计欲擒故纵、第十七计抛砖引玉、第十八计擒贼擒王。第四套混战计,包括第十九计釜底抽薪、...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
答:欲擒故纵是三十六计中的第十六招,意思是:为了更有利地消灭敌人,我们打算暂时放纵敌人,让他放松警惕,一意孤行,而我们则伺机消灭敌人。为了铲除反叛势力,孙膑用此计纵容儿子的郊师,在他反叛敌人时将其消灭。第30集:从死亡中重生庞涓打败了秦军,稳定了徐渭边界,回到了杜薇。在听到郊师被杀的消息后,他决定用借尸...

三十六计是谁的兵法?
答: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迷信人认为人死后灵魂可附着于别人的尸体而复活。后用以比喻已经消灭或没落的事物,又假托别的名义或以另一种形式重新出现。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设法使老虎离开山头。比喻为了便于行事,想法子引诱人离开原来的地方。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要捉住他,故意先放开他。比喻为了进一步的...

十六计是什么意思?
答:十六计是一本兵书,它是中国的经典兵法著作之一,大约写于战国到汉朝之间。正是因为它的卓越之处,十六计不仅在古代广泛传播,而且对于当代人民也有着深远的影响。本书主要包括十六个章节,每个章节都围绕着一个特定的主题,后人更是总结出了“兵者诡道也”的理念来概括十六计的精神实质。十六计不仅提供了...

三国演义中的36计的详细故事情节
答: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诸葛亮让刘备惊动乔国老和当地百姓,以保全自身性命,就是用的打草惊蛇。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诸葛亮死后,用了一个诸葛亮的木雕像吓跑了司马懿,这明显就是照搬的三十六计里的借尸还魂。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诸葛亮佯攻冀县,就是用的调虎离山之计,调出姜维。第十六计 欲擒...

高分求三十六计典故
答:如题,具体的是孙膑和庞涓的故事,不要太多,一计一计解释如:笑里藏刀:孙膑在什么时候被庞涓用笑里藏刀挑断脚劲的这么解释就可以复制的不要只要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中的原始典故解释... 如题,具体的是孙膑和庞涓的故事,不要太多,一计 一计解释如:笑里藏刀 :孙膑在什么时候被庞涓用笑里藏刀挑断脚劲的 这么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