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著名哲学家王守仁的父亲:王华有多牛?

作者&投稿:御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李鸿章曾称赞王华道:“当代重逢王海日,吾皇神武安天下。”意思是说,大清如果有王华,那天下就太平了。
拾金不昧
王华六岁时就做了一件震惊乡邻的事。
有一次,王华和小伙伴在河边戏水,河边来了个喝得醉醺醺的男人,洗脚后离开。
不久,小伙伴陆续回家,走在最后的王华发现河边有个袋子。他打开一看,目瞪口呆,因为里面有数十两黄金,金黄金黄的,晃得他眼都睁不开。
他猛然想起是那个醉汉的。他想,“这人找不到一定很急,必定找回来,我在原地等他。”他紧紧握住袋子不敢松手,生怕黄金不翼而飞。
这时,有人从河边经过,看着王华的表情感觉怪异,朝他看了几眼,王华紧张地连汗都滴下来了。等那人走远,王华灵机一动,把袋子仍入浅水中,然后装成若无其事的样子,在旁边玩石子。
过来许久,醉汉一路哭着跑过来,王华忙问:“你掉了啥东西?”他说丢了钱,王华忙告知他具体位置。
拿到钱后,男人从袋子里取出一两递给王华,王华推辞不要,对方误以为他嫌少,又伸手进去拿,王华像个小大人似地说:“我几十两都不要,还会看上几两吗?”醉汉只得作罢。
别人家的孩子
王华七岁的时候就迷上了读书,以前喜欢去河边戏水,后来就不再感兴趣。
正好遇到三月三,孩子们都去春游。母亲看他读书辛苦,让他歇一歇:“你把手中的书放一下,去看看风景吧。”
王华回答说:“母亲大人,你们搞错了,看风景哪里比得上看书?”
到了14岁时,王华到龙泉寺寄宿读书。同学中有几个是富二代,仗着家里有钱,经常欺负寺庙里的小和尚。
小和尚怀恨在心,就装神弄鬼吓唬学生。因此学堂里经常闹鬼,许多孩子都不敢来上学,剩余的家长听说后也赶紧把自己的孩子接回去。
最后只剩下王华一人在寺庙读书。
那些小和尚也想吓走王华,他们躲在门缝后面偷偷看,只见王华正襟危坐,十分淡定,暗暗想:玩不过这小子。因为王华早就识破了其中的鬼把戏。
1475年,松江一位官员张时敏,听说王华才学出众就找了机会测试他,结果王华洋洋洒洒写了一篇文章,张时敏当场就呆住了,大加赞叹,他预言王华日后一定能够状元及第,飞黄腾达。而张时敏的一番话使得王华从此名声大噪,那些富豪都竞相聘请他为老师。
啼笑皆非的艳事
王华当家教时还发生了一件十分搞笑的事。
他在一个富豪家里当老师时,富豪没有儿子,盼子心切,想出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点子。
一天晚上,他让小妾拿着他的字条去找王华,上面写道:“欲求人间种。”
字条背后的意思不言而喻。
王华看了以后,淡定地提笔在旁边写道:“恐惊天上人。”
为了避免尴尬,第二天,王华离开了富豪家。
不畏强权
1507年,正值宦官刘瑾专权,朝中的大臣纷纷拜倒在他的门下。唯有王华却不与他来往。
但刘瑾很犯贱,王华越不搭理他,他越想撩王华。刘瑾派亲信放出话来,只要王华去见他,就立马提拔为丞相。
但别人眼中的香饽饽,王华全当它空气。
结果,刘瑾恼羞成怒。当时王华正参与《大明会典》的编纂,出了一点小差错,刘瑾借机逼迫他退休回家。
被人陷害,饭碗都丢了,王华却泰然自若,丝毫没有后悔的意思。
一语惊醒王阳明
当初王阳明得罪的,也正是这个大恶人刘瑾。
王阳明因上疏纳谏被贬到贵州龙场为驿丞。王阳明那时年轻,突然在仕途上遭遇毁灭性打击,一下子接受不了,他变得心灰意冷,万念俱灰。
想想也是,龙场是个穷乡僻壤,是个未开化的地区,又离权力中心相隔十万八千里,自己的理想抱负何从谈起?
所以,他逃过追杀,去南京去父亲时,一直黑着脸。
王华非常了解自己这个儿子,他首先肯定儿子不畏强权的做法。得罪了上司,却得到父亲的认可,王阳明顿时痛哭流涕。
接着,王华说出一番令人震撼的话:“儿子你去上任吧,既然朝廷派你去,你就有去的责任。”
王阳明豁然开朗,从此不再纠结,于是欣然赴任。
后来,他来到贵州龙场,根据当地的风俗开化教导乡民,取得很大的成就,而他自己也在这里对《大学》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感悟,并实现了个人的跃迁,这就是历史上至关重要的“龙场悟道”。

~

王守仁的父亲叫什么
答:王守仁的父亲是王华。王华,字德辉,号实庵,晚号海日翁。曾读书龙泉山中,学者又称他龙山先生,浙江余姚人。嘉靖元年(1522年),父亲王华去世,王守仁回乡守制。嘉靖三年(1524年),他受邀在稽山书院讲学;嘉靖四年(1525年),又在绍兴创建阳明书院,其弟子亦开始讲学,传播“王学”。同年,原配夫人...

王华的儿子是谁?
答:明朝明英宗正德朱厚照年间,浙江余姚出了一位既是哲学家、教育家、又是宿将的名人,叫王守仁。而今,余姚“四碑亭”,留有纪念他的碑亭。碑文是:明先贤王阳明故里。楹联:曾将大学垂名教,尚有高楼揭瑞云。横额:真三不朽。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号阳明,世称阳明先生,生于浙江余姚。父王华,在明...

王守仁的父亲叫什么?
答:王华啊,明宪宗成化年间,生于浙江余姚。父王华,王华在 明朝 成化十七年辛丑(1481)中了 状元 ,王守仁就随父移居北平(北京)

明朝王守仁的详细资料
答:王守仁是明朝中叶的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他生活的年代是明王朝由稳定开始进入衰败的转变时期,也是程朱理学日趋僵化和空虚的时期,他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哲学、教育思想,形成了与程朱理学相径庭的“心学”体系,对封建社会后期以至近代的教育思潮发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生平和主要教育活动 王守仁(1472-1528年)字伯安,号阳...

明代著名哲学家王守仁的父亲:王华有多牛?
答:所以,他逃过追杀,去南京去父亲时,一直黑着脸。王华非常了解自己这个儿子,他首先肯定儿子不畏强权的做法。得罪了上司,却得到父亲的认可,王阳明顿时痛哭流涕。接着,王华说出一番令人震撼的话:“儿子你去上任吧,既然朝廷派你去,你就有去的责任。”王阳明豁然开朗,从此不再纠结,于是欣然赴任。后来...

王守仁: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答:成化八年(1472),王守仁出生在浙江余姚,家里很有钱。饱暖思淫欲,像从小讨饭的朱元璋,很难研究什么哲学。从基因的角度考虑,王守仁的父亲,智商肯定也很优越。成化十七年(1481),父亲王华考中了状元,十岁的王守仁,进京了。王守仁开始读四书五经。他不是老师喜欢的学生类型,坐不住,还喜欢兵法、舞...

王阳明是谁?
答:王阳明生于浙江余姚。父王华,王华中了状元,王阳明就随父移居北平(北京)。中国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因他曾在余姚阳明洞天结庐,自号阳明子,故被学者称为阳明先生,现在一般...

关于《明史·王守仁传》部分文本翻译。。注意,是逐字翻译。。最少,下面...
答:王守仁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也是文学家。为文主张直抒胸臆,不依傍古人。其文平易畅达,自成一格。《四库全书总目》称其“为文博大昌达,诗亦透逸有致”。著有《王文成公全书》。王阳明先生: 王守仁 (1472-1529) 原名云,更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学者称阳明先生。明成化八年(1472)九月三十日生于县城瑞云楼(今武胜...

王守仁是何许人
答: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封“先儒”,奉祀孔庙东庑第58位。 王守仁明宪宗成化年间,生于浙江余姚。父王华,王华在明朝成化十七年辛丑(1481)中了状元,王守仁就随父移居北平(...

明代的王守仁很牛逼吗?谁给介绍下!
答:王守仁,字伯安,因筑室读书于故乡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系浙江人,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曾任提督军务都御史。明正德十四年(1519)6月14日,宗室宁王朱宸濠在南昌起兵谋反,叛军十万,势如破竹,陷南康,下九江,顺流而下。一路克安庆,逼南京,大有挥戈北上直取京城之势,明朝廷上下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