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几篇文言文

作者&投稿:温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陆游筑书巢
原文: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闲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如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选自《渭南文集》

译文:
我的屋子里,有的书堆在木箱上,有的书陈列在前面,有的书放在床上,抬头低头,四周环顾,没有不是书的。我的饮食起居,生病呻吟,感到悲伤,忧愁,愤怒,感叹,不曾不与书在一起的。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相见,而刮风,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天气)变化,也不知道。偶尔想要站起来,但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好象积着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这不是我说的鸟窝吗?”于是邀请客人走近看。客人开始不能够进入,已进屋的,也不能出来,于是(客人)也大笑着说:“确实这象鸟窝。”

2.董遇谈“三余”勤读
原文:
有人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选自《三国志·董遇传》

译文:
有个想向董遇求教的人,董遇不肯教,却说:“必须在这之前先读百遍。”意思是:“读书一百遍,它的意思自然显现出来了。”求教的人说:“苦于没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有人问“三余”的意思,董遇说:“冬天是一年的农余时间(可以读书),夜晚是白天的多余时间(可以读书),下雨的日子一年四季都有余。”

3.智永与“退笔冢”
原文:
永公住吴兴永欣寺, 积年学书,后有秃笔头十瓮,每瓮皆数石。人来觅书并请题额者如市。所居户限 为之穿穴,乃用铁叶裹之。人谓为“铁门限”。后取笔头瘗之,号为“退笔冢”。
--选自《书断》

译文:
智永住在吴兴永欣寺,多年学习书法,以后有十瓮写坏的毛笔头,每瓮都有几担(那么重)。来求取墨迹并请写匾额的人多得象闹市,居住的地方的门槛因此被踏出窟窿,于是就用铁皮包裹门槛,人们称之为“铁门槛”。后把笔头埋了,称之为“退笔冢”。

4. 张溥与“七录斋”
原文:
(张)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读,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选自《明史· 张溥列传》

译文:
张溥小的时候就很好学,所读的书必然要手抄下来,抄完了,朗诵过了,就焚烧掉,然后又抄,像这样六、七此才算完。右手拿笔的地方,手指和手掌都磨出了老茧。冬天手的皮肤都冻皱裂了,每天把手放在热水里浸好几次。后来把他读书的房间称为“七录”……张溥写诗作文思路敏捷,各方人士问他索取诗文,他不起草,当着客人面写作,一会儿就写好了。因为这个,他的名声在当时最响

5.晋平公炳烛而学
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 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选自西汉刘向编《说苑》

译文
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年近七十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炳烛而学?”
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其君主的呢?”
师旷回答说;“我怎敢戏弄我的君主呢!我听说过:年少时喜欢学习,好像是太阳刚刚出来时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正午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点燃蜡烛照明时的光亮。点燃蜡烛照明,比摸黑走路哪个好呢?”
平公说:“好啊!”

6.高凤专心致志
原文:
高凤,字文通,家以农亩为业。妻常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乃省。
--选自李贽《初潭集》

译文:

高凤,字文通,家里把种田作为职业。妻子曾到田地(工作),在庭院里晒麦,让高凤看守着鸡。正值天下着暴雨,高凤拿着竹竿诵读经书,没有发觉雨后地上的积水使麦流走了。妻子回来感到惊讶询问,高凤才醒悟过来。

7.为人大须学问
原文:
(唐)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问。朕往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书内。古人云:‘不学,墙面,莅事惟烦。’不徒言也。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选自吴兢《贞观政要》

译文:
唐太宗对房玄龄说:“做人非常需要学习与求问。我过去因为许多凶敌没有平定,东征西讨,亲自参与军事,没有空暇读书。近来,到处安静(没有纷乱),人在殿堂,不能亲自拿着书卷,(就)命令别人读给我听。做国君,做臣子及做父,做子的道理,政令教化的道理,都在书里。古人说:‘不学习,一无所知,处理事情只有烦恼。’不只是说说,回想年轻时的处事行为,很是觉得不对。”

8.任末好学勤记
原文:
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克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静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选自王嘉《拾遗记》

译文:
任末十四岁,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背着书箱不怕路途遥远,危险困阻,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小草屋,削荆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昏暗(的话)就绑麻蒿来自己照亮。看得符合心意,写在他的衣服上,来记住这件事。一同求学的人十分喜欢他的勤学,更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他的脏衣服。不是圣人的话不看。快死时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象活着;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也是庸碌无能。”

求几篇文言文,急!~

《刺奸将军》的翻译 “秀舍中儿犯法......必不私诸卿也。”
刘秀舍中儿犯法,祭遵依照法律将其处死。刘秀听说勃然大怒,命令手下将祭遵逮捕。刘秀的主簿陈副劝道:「您不是想做到军纪整齐划一吗?如今祭遵执法不避尊贵,正是您所希望的啊!」刘秀听后恍然大悟,不但没逮捕祭遵,还封他为刺奸将军,并对手下将领说:「你们当心祭遵,我的舍中儿犯法他都敢杀,你们若犯法他也一定不徇私情。


《不能陷人于法》的翻译 “上患史多受赇......倘每事皆然,何忧不治。”
唐太宗担心官吏受贿,秘密派左右向官吏行贿,以试验其是否受贿。有一个刑部司门令史接受一匹绢的贿赂,唐太宗要杀他。民部尚书裴矩提出:“受贿当死。然而行贿呢?恐怕不符合以德教化、以礼规范行为的准则吧!”唐太宗很高兴,召集五品以上官员对他们说:“裴矩当官力争,不看我脸色行事,都这样,何愁国家不能(得到)很好的治理呢。”



《齐景公有马》 “齐景公有马,其圉人杀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
齐景公有匹马,被他的圉人所杀。齐景公大怒,拿着戈要亲自杀他。晏子说:“这个人还不知道自己的罪过就要被处死,请让我为你历数他的罪过,让他知道自己犯什么罪了再杀掉他。”齐景公说:“好的。”晏子举着戈站到那圉人面前说道:“你为我们大王养马却让它死掉了,你的罪应当死;你让我们国君因为马而杀人被四周的诸侯听说了,你的罪过又应当死。”齐景公说:“先生请放了他,别败坏了我仁义的名声。”


《马革裹尸》 “初,援军凯还,将至,故人多迎劳之。......谅为烈士,当如此矣。”
刚开始,马援打了胜仗回到京城洛阳,亲友们都向他表示祝贺和慰问。其中有个名叫孟翼的,平时以有计谋出名,也向马援说了几句恭维话。不料马援听了,皱着眉头对他说:“我盼望先生能说些指教我的话。为什么先生也随波逐流,一味地对我说夸奖的话呢?现在我的功劳微簿,却过多的享受了一个大县的封地。” 孟翼听了很窘,说:“我不明白你的话是什么意思。”马援说:“如今,匈奴和乌桓还 在北方不断侵扰,我打算向朝廷请战,提出当个先锋,作一个有志的男儿。男儿应该战死在边疆荒野的战场上,不用棺材敛尸,而只用马 的皮革裹着尸体回来埋葬,怎么能躺在床上,死在儿女的身边呢?”孟翼回答说:“真正有作为的人,就当像你这样!”


《狐假虎威》 “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楚宣王问群臣,说:“听说北方诸侯都害怕楚令尹昭奚恤,果真是这样的吗?”群臣无人回答,江乙回答说:“老虎捕捉各种野兽来吃。捉到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您不敢吃我,上天派我做群兽的领袖,如果您吃掉我,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话,我在前面走,您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不敢逃跑的呢?’老虎信以为真,就和狐狸同行,群臣见了它们,都纷纷逃跑,老虎不明白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却以为是害怕狐狸。现在大王的国土方圆5000里,大军百万,却由昭奚恤独揽大权。所以,北方诸侯害怕昭奚恤,其实是害怕大王的军队,这就像群兽害怕老虎一样啊。”


《与狐谋皮》 “周人有爱裘而好珍羞,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皮......周人之谋失之。”
周国有个人特别喜爱名贵的毛货和精美的食品。为了做一阵价值千金的皮袍,他去跟狐狸商量:“你们中间谁长得最大,谁的毛最长最软,就让我把皮剥下来做皮袍吧。”狐狸听了他的要求,一溜烟地都逃进了深山。为了办一桌丰盛的祭品,他去跟山羊商量:“你们中间谁长得最肥,肉质最细嫩,就让我宰了做一桌祭品吧。”山羊听了他的要求,一窝蜂似地都躲进了密林。就这样,这个周国人五年没能办成一桌祭品,十年没能制成一件皮袍。原因是什么呢?周国人的计谋的过失啊

《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陈太丘与友期》(出至《世说新语》):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fǒu)?”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时了了》: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乃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原文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家语第二》)
《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画龙点睛》:
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张僧繇》:“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曰:“点睛则飞去。”人以为妄诞,因点其一。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未点睛者皆在。
《画蛇添足》: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感谢为你解答``

给我几篇文言文
答:1.陆游筑书巢 原文: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闲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

求5篇文言文原文加翻译
答:5篇文言文:精卫填海、自相矛盾、学弈、铁杵成针、伯牙鼓琴。1、精卫填海 佚名 〔先秦〕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译文: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

告诉我一下几篇文言文的名字和译文
答:既(既:已经)至海中,未经几时,船师遇病,忽然便死。时长者子即便代处。至洄洑驶流(驶流:急流,湍急的水流)之中,唱(唱:大声报,大声念)言当如是捉,如是正。船盘回旋转,不能前进,至於宝所。举(举:全)船商...

经典风景文言文
答:差不多了吧,个人认为古文写景还是《水经注》看的爽,表达清晰,语言干练,意境优美。苏轼曾说:“今我乐何深,水经亦屡读。” 3. 一经典写景古文,演讲十分钟读完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自余为戮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

我要20篇短篇文言文,外加翻译,别太长,越短越好
答:1.李存审出镞教子 【原文】李存审出于寒微,尝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余。”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生于膏粱,当知尔父起家...

谁给我几篇初中学习的文言文,有名点的,开车实在无聊 我来背书打发时间...
答:《前出师表》诸葛亮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

告诉我一下几篇文言文的名字和译文
答:"凫举掌而示,笑以言曰:"看我这脚手,可能搦得他兔否?"译文:买鸭捉免 从前,有一个人要去打猎,可是他不认得鹰隼,买了一只鸭子,就到野外去了。一只兔子突然窜出来,他立即扔出鸭子,要它去追捕。鸭子飞不起来...

求十篇超级简短的文言文带翻译!!!
答: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以下是十篇超级简短的文言文带翻译,一起往下看看: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谁能告诉我几篇著名的文言文?(非教材上的)拜托各位大神
答: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夷鸣鼓,女娲清歌。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鸾以偕逝,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鲸鲵踊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于是越北沚,过南冈,纡素领,回清阳,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恨人...

请帮我翻译以下几篇文言文
答:1.朱买臣传 从《战国策》到《史记》再到《汉书》,细节描写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好看。这类描写大都是为了写人。本文的第一段就极其生动传神,朱买臣夫妻在这段描写中简直是栩栩如生。从这一段描写来看,朱买臣夫妻之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