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五服亲戚 “五服”亲戚制度是什么呢?

作者&投稿:老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的理解,五服即血亲之内的五代人,包括父系血亲和母系血亲。但五服的划分及起止一般人都不是很清楚。

一、父系五服(也叫家族五服)。

即:从自己往上数五代人再往下数五代人。往上数自己,父亲,祖父,曾祖,高祖五代人。也就是说同一个高祖父血亲下来的,到你自己才是第五代,还在五服之内,你儿子这一代第六代才脱五服。

同理,从自己往下数五代人。即:自己,儿子,孙子,曾孙,玄孙五代人,玄孙还在五服之内,玄孙的下一代第六代才脱五服。

概括的讲,自己的爸爸和儿子是第二服,爷爷和孙子是第三服,曾祖父和曾孙是第四服,高祖父和玄孙是第五服。第五服以外第六服才叫脱五服。

二、母系五服。

母系五服一般都忽略了!直到最近几十年,为了提高人口素质,国家对三代近亲婚配作了法律规定,禁止三代以内近亲通婚,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因此,母系五服虽然没有象父系五服那样重视,但母系的血亲三代,基本上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与认可。

即从外祖父这代开始计算,母亲、舅父、姨母为第二代,表兄弟姐妹为第三代。从自己这一代开始计算,自己是第一服,往上数母亲、舅父、姨母是第二服。

所谓一代亲,二代表,三代四代认不到。就是指母系五服的关系。

之前,有人提出,表兄弟姐妹的子女是否属三代以内近亲?我也曾经给别人错误答服,说他们是三代以内近亲,实际上表兄弟姐妹的子女已经是第四代了,并不是三代以内近亲,他们是可以通婚的。

有人会问,一代亲,二代表,三代四代认不到的说法怎么去解释?二代表,表兄弟姐妹的子女不正是第三代吗?不正是三代以内近亲关系吗?这是一个计算顺序问题,这里所说的一代亲,二代表,是指从母亲这一代开始计算。

它与血亲三代计算的起点是不一样的,血亲三代应该是从外祖父开始计算,外祖父是第一代,母亲、舅父、姨母是第二代,表兄弟姐妹是第三代。

所以《婚姻法》规定三代以内近亲,正是表兄弟姐妹这一代,而他们的子女已经是第四代了,四代虽然没有脱五服,但己经不是旁系血亲三代以内近亲了。

《婚姻法》规定,直系五代旁系三代近亲禁止通婚。因此,表兄弟姐妹的子女是可以通婚的。

由于母系五服分支比较复杂,姓氏也比较复杂,因此,母系五服一般只计算在三代近亲之内,三代以外基本上都被忽略了。

不过,现代人都知道,亲舅父,亲姨母的子女之间不能通婚,也就是说,亲血表,亲姨表不能通婚。因为他们都在三代血亲之内。

三、旁系血亲。

旁系血亲是指直系亲属以外在血缘上和自己同出一源的人,而一源是父亲与母亲的总和。

直系血亲主要包括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

因此除了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以外,其余的都是旁系血亲,包括自己的亲兄弟姐妹。

因为旁系血亲的范围比较大,因此,我们只对二服、三服以内的旁系血亲做一个了解。

1、亲兄弟姐妹和自己同源于父母。自己是第一服,父母是第二服,所以亲兄弟姐妹之间是二代以内旁系血亲。

2、叔伯、姑母、堂兄弟姐妹和自己同源于祖父母。自己是第一服,父亲、叔伯、姑母是第二服,祖父母是第三服,而这些血亲都源于第三代,所以自己与叔伯、姑母、堂兄弟姐妹之间是三代以内旁系血亲。

3、舅父、姨母、表兄弟姐妹和自己同源于外祖父母。自己是第一服,母亲、舅父、姨母是第二服,外祖父母是第三服,而这些血亲都源于母系第三代。所以自己与舅父、姨母、表兄弟姐妹之间也是三代以内旁系血亲。

了解五服的目的只有两个:一个是亲情,另一个是亲缘。

亲情,无论是何时何地,只要知道还没有脱五服,那就是世界上很亲的人了。

亲缘,主要是指能否通婚的问题。

一般来说,直系五代和旁系三代近亲是禁止通婚的,这在《婚姻法》上也是有明确规定的。

由于旁系五服既源于父系这一根藤,也源于母系这一根藤。因此,要了解五服,就必须了解这两根藤的上下分支情况。

五福亲戚也就是五代人,是指自己,父亲,祖父,曾祖父,高祖五代人。

生活中五服亲戚相对来说都是比较亲密的,或者是有什么事情都会互相帮助的,如果出了五服的亲戚,这种亲戚关系相对来说就不会特别深一些,而且有很多时候对方有事情的时候也不会去参与的。

一般五服之内的亲戚走动应该都是比较频繁的,有什么事情都会互相告知,而且也必须要参与才可以。



五服在古代最开始并不是用来规定血脉范围的,而是用来规划统*范围的,天子坐镇中*为核心,然后往外规划区域,根据关系的亲疏来决定封地的远近,总共分为五个区域,天子脚下的称为甸服,其次分别为:侯服、绥服、要服、荒服。

从前的五服就是简单的五种孝服,后来五服变成五辈人,在山东有这样一种说服法:五服之内为亲,就是说从自己开始算起,往上数五代人,也就是自己,父亲,祖父,曾祖父,高祖五代人,也就是说如果你们有共同一个高祖的话,你们就是亲戚,现在我们参加家族中的婚丧嫁娶的话,都是在五服内的人,出了这五服就没有血缘关系了,就可以结婚了。

还有一种最广为流传的说法就是:五服其实指的是九族,包含高祖,曾祖,祖父,父亲,自己,儿子,孙子,曾孙,玄孙九代人,如果不是这九代本家人,那就是所谓的出五服。

农村俗语“姑舅亲不是亲,出了五服成路人”啥意思,什么是五服?



“五服”亲戚制度是什么意思?~



农村家族中的“五服”指什么?
答:所谓“服”者,服丧之意,就是“五服”以内的亲属去世,是要服丧的,故而有了“五服”之说。出了“五服”,婚丧嫁娶基本上就很少往来了。清王朝的所谓宗室、觉罗实际上大致就是按这个来的,以清太宗皇太极为基准,兴祖福满、景祖觉昌安、显祖塔克世、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正好是“五服”,因此,...

什么是五服,五服是指几代人
答:“五服”是中国礼治中为死去的亲属服丧的制度,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它规定血缘关系亲疏不同的亲属间,服丧的服制不同,据此把亲属分为五等。五服指五代人。由亲至疏依次是: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服:斩衰三年,用极粗生麻布为丧服,不缝衣旁及下边。齐衰,用次等粗生麻布,缝衣旁及下...

人们常说的辈份五服是什么意思?由何而来
答:第三服:堂兄弟(古文言:从兄弟,同祖兄弟)第四服:再从兄弟(同曾祖兄弟)第五服:同高祖兄弟。

什么是五服亲戚
答:我的理解,五服即血亲之内的五代人,包括父系血亲和母系血亲。但五服的划分及起止一般人都不是很清楚。一、父系五服(也叫家族五服)。即:从自己往上数五代人再往下数五代人。往上数自己,父亲,祖父,曾祖,高祖五代人。也就是说同一个高祖父血亲下来的,到你自己才是第五代,还在五服之内,你...

五服之内的亲属关系是怎样的?
答:按古时的礼俗,叔、伯、姑、舅、姨都属于“五服”之内的亲人,但他们在“五服”之中分别处于不同的等级。所谓“五服”,是关于人逝世后生者所穿丧服及居丧时间的一套礼仪制度,根据“服”的等级不同,可以区分亲疏远近。依《仪礼》所记:一服:父、母。二服:叔伯父、兄弟等。三服:姑母、堂兄弟...

五服是指什么关系?
答:民间所说的五服,指的是九族:高祖、曾祖、祖父、父亲、自己、儿子、孙子、曾孙、玄孙。这九代以外的本家族的人是“出五服”的人,关系较远。今人以为,这一说,最正确。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普遍流行这一说法。亲属关系超过五代,不再为之服丧,叫做出服,也叫出五服,在婚嫁中出五服即可通婚,现代人...

家族中有五服之说,请问怎么算五服以内,多少辈算是出了五服? (不要网 ...
答:五服”。下推五代是即自己、儿子、孙子、曾孙、玄孙,这实际上也能算作“五服”。但是,因为儿子、孙子、曾孙、玄孙都是自己的直系后代,人们通常不会这么去论,比如什么未出“五服”的曾孙,基本上很少有这样的说法,曾孙就是曾孙。因此,平时人们常说的“五服”通常是以自己为基准点上推五代。

请教民俗学家,父系社会里,亲属的远近用'五父'来分,是怎样分的
答:丧服不仅仅是在出殡时所着服装,也显示出不同辈分与直、旁系亲属关系,因此大家就把“五服”作为表示亲戚关系的一种标准了。甚至还有以五服制罪的法律,即“准五服以制罪”,就是按照五服所表示的亲属关系远近及尊卑,来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可见“五服”的亲缘关系有多重要了。

“五服”是什么意思?
答:是由父系家族组成的中国古代社会,以父宗为重。农村所说的“五服”,指的是九族:高祖、曾祖、祖父、父亲、自己、儿子、孙子、曾孙、玄孙。这九代以外的本家族的人是“出五服”的人,关系较远。今人以为,这一说,最正确。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普遍流行这一说法 。

我们常说的五服是什么关系
答:五服指的是五种丧服,在中国古代社会,以丧服来表示亲属之间血缘关系的远近以及尊卑关系。五服制罪原文是“准五服以制罪”,就是按照五服所表示的亲属关系远近及尊卑,来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具体原则是:服制越近,即血缘关系越亲,卑犯尊的处罚越重,尊犯卑的处罚越轻。如果服制越远,则表明血缘关系...